汪天亮
中国美协福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汪天亮,男,汉族,1950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同时他还担任中国雕塑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美协福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漆艺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州市漆艺研究会会长、福州市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闽江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原闽江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校长。
人物经历
汪天亮在1985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1989年结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结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硕士课程。
人物成果
个展
1996年,汪天亮现代水墨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7年,汪天亮现代艺术展,福州
1998年,第11回菊池招待展,日本东京银座
1999年,汪天亮个展,德国
2009年5月, 流金岁月 ——汪天亮教授个展 北京 红玫瑰白玫瑰美术
2009年11月, 朝金粉 风华再现 汪天亮教授个展 红玫瑰白玫瑰现代美术
群展
1980年,漆画作品参加福建工艺美术名家作品赴新加坡
1987年,漆画作品参加世界旅游作品展示会
1991-1992年,中日漆艺交流会
1995年,中国台北‘95文化博览会,海峡两岸传统艺术交流会
1996年,漆画作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国际漆艺节
1997年,当代艺术联展,国际艺术交流研讨会(澳洲), 中国名家艺术作品邀请展
2009年7月,中国台北国际艺术交流博览会
2009年8月,中国油画周刊艺术联展代美术
2009年9月,上海艺术博览会
收藏
汪天亮的作品曾被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馆、桂林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国中央电视台
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澳洲等重要文化机构收藏。
出版
汪天亮的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当代中国美术》《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美术家图录》等。出版的有《汪天亮现代水墨画》《汪天亮漆画作品集》《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汪天亮漆艺》等画册,合着《福建工艺美术史》《漆艺脱胎技艺》、专著《福州漆艺术》。
获奖记录
2002年 作品获福建省工艺美术 金奖。
2001-2003年, 连续三年分别获得国家轻工部,中国工艺集团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三次 金奖。
2004年 获得国家级 银奖。
2005、2006年 获得国家级大展 金奖。
作品诠释
汪天亮的漆艺创作随兴自如、色彩斑斓,手法也很灵活多变,综合材料的灵活运用更显得他在漆艺方面的高深造诣,很大限度地挖掘了漆艺材料与工艺的潜力,发挥了漆材料的与工艺的优势。汪天亮的画韵律飞动,色块斑斓多变,气势磅礴,色彩有一种神秘的气氛。作品形式丰富,有平面的、半立体的、立体的,结构形式变化体现一种生命的流淌不息,汪先生的作品,有的以红漆为底,黑漆作画;有的以黑漆为底,红漆表现主题,他的作品除了具有漆的所有特性外,图式的张力,视觉的个性被发挥地淋漓尽致。很多作品以文字入画,有的以甲骨、钟鼎、秦篆、魏碑这些平面符号的传统书法为主题,有的以仰韶文化软陶泥纹样或传统文物工艺图案为母体,进而采用分割、移位、重构、交织等手法,组成抽象的构图。在手法的运用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他打破了传统漆艺的限制,用漆材料随心所欲地创作,超出了绘画和雕塑的界定范围,承载了更大的信息量,将多种技法综合运用到漆艺创作中,有的像水墨挥洒自如、有张有弛、行云流水,有的像浮雕,有的镶嵌贝壳等材料。绚丽多彩的画面,有的富丽堂皇、有的神秘莫测。画面呈现了一种梦幻的艺术语言,色彩像是在自然流动,流动的红、黑、黄的漆给人一种神秘超时空的感觉,这种古老的漆艺在他的创作中被做得很自由很现代,很有表现力,各种不同材质的创作丰富了漆艺材料的表现力,传达了更多的信息。汪天亮的漆画作品极尽漆艺的各种传统表现手法,但又通过色彩的浓淡变化,色块多变的表现形式,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因此他的作品显得十分大气。但其手法又一反传统的漆工艺,用现代艺术表现的手法来实现,还借鉴书法艺术的元素,形成新的漆画艺术,完美绝伦。汪天亮教授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中原地区传统漆艺文化内涵相结合,他的漆艺成为一种新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评论
继承中创新创新中继承——汪天亮的漆艺之路
汪天亮1985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所谓工艺绘画是指需要通过工艺材料制作的绘画,这样的绘画往往因受材料工艺与实用功能的制约而具有装饰性的特色,因此有的地方称之为装饰绘画。这种具有装饰风格的绘画和我学的壁画专业相似,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除了素描、白描、水墨、彩墨、没墨、油画、雕塑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外,还要具备传统艺术如软陶泥、青铜器、楚汉漆器、汉画像石、隋唐壁画的修养,而且也要有民间艺术如剪纸、年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系统训练和宽泛的艺术熏陶,学生不仅具备了较强的绘画功底,而且有着较深的艺术修养,中西绘画、色彩素描、水墨重彩、理论实践样样都拿的起来。汪天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多面手,他读过艺术和历史两个专业,尤其擅长书法和水墨,这种知识背景培养了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感情,决定了他一生的艺术轨迹,形成了他漆艺创作中极富东方文化色彩的艺术特色。
在创作题材上,汪天亮善于从传统文化符号中寻找素材,无论是软陶泥纹样、敦煌市藻井还是甲骨、钟鼎、秦篆、汉隶、魏碑与草书等书法元素,都能够通过他的分解、移植、组合、交织而别具新意。他的一系列创作从早期的现代装饰刻纸、现代水墨,到之后的“漆书”系列、“仰韶”系列、以及近 期的“大器”系列等,都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作品既有东方文化传统又有现代审美意味。
在创作风格上,汪天亮延续并发展了传统中的抽象手法。抽象手法并不是西方的专利,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处处可见,如中国园林中瘦、漏、皱、透的太湖石就具有抽象雕塑的性质;传统家具及陈列品中运用的大理石装饰,其行云流水般的纹理也类同于西方抽象绘画;中国的书法、水墨也有很强的抽象意味;传统漆艺中一些利用自然物或工具制造高低不同的纹理所形成的千变万化的变涂纹饰,也是抽象手法的体现。这些抽象手法的运用都启发了汪天亮的创作灵感,加之其对中国书法和水墨画方面长期的艺术积淀,使汪天亮的艺术风格逐步走向了抽象。
在艺术媒材上,汪天亮选择将漆艺做为自己的艺术归宿。早年汪天亮曾举办过现代装饰刻纸展和现代水墨展,在之后的艺术生涯中,他一直不断尝试运用多种材质,如瓷、陶、木、土、纸、金、石等进行创作。随着实践的深入与艺术理念的成熟,他逐渐开始关注材料本身具有的文化特性,并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中,无论是主题的选择、风格的变化都不能够摆脱物质材料在制作上带来的特定的审美趋向。于是他最终将漆艺锁定为自己的目标,义无反顾地投身漆海,落户于漆乡。福州市是我国著名的漆都,漆文化积淀非常丰厚。清代沈绍安复兴了中原地区传统的脱胎技法,发明了金银泥彩绘技法。现代的李芝卿进一步发展创新了多种抽象肌理的变涂技法。漆艺的材料多样、技法丰富、风格多变、题材宽泛,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一个兼具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因素的庞大文化载体,它能够承载中华文化高远、深、平和的博大境界,在承担文化思想方面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在漆艺创新上,汪天亮将漆立体造型作为自己的亮点。福州的漆艺传统一方面为漆器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丰富的遗产。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漆艺发展的成熟,行业内部形成了很多清规戒律,这些保守的思想往往成为创新的巨大障碍,一些人更将汪天亮视作异端的代表。面对种种阻力,汪天亮依然大胆地开始了自己的漆立体造型创作。漆立体造型概念由日本传入,在当时,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汪天亮是该领域中为数不多的探索者和波特兰开拓者队之一。其实,在中国传统漆艺里早就有漆艺立体表现,如战国时期楚墓中的镇墓兽,南北朝隋朝时代的夹佛像等,但都被淹没在漆器的汪洋大海之中,没有独立的称谓。如果给它定个名称,我以为“漆塑”最好,这比立体造型概念更为清晰,就像没有必要将茶叶称为饮料一样。汪天亮的这些漆塑作品,特别是他的“大器”系列作品,以《道德经·圣人抱一》中“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语境为原点,展现出大气、沉寂的艺术效果。这一系列的作品通体黑,表面没有过多的彩绘,这是作者长期以来对传统漆艺和水墨墨彩相结合的思考;同时,在造型手法上借鉴传统脱胎漆器的方法自由造型,形态多样,从中能够看到楚汉漆器中与天地同流的博大精神。作品既可高低组合,也可悬挂排列,更可橱窗摆设,特别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这些作品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纯绘画和纯雕塑的范畴,在福州脱胎漆器固有的轻巧精致、华美绮丽中又增加了雄浑大气、豪放磅礴之美。这是中国漆艺的新形态,是对现代漆艺的开拓和创造,是汪天亮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继承的新成果。有一个画家说:传统万岁,创新加一岁。汪天亮的创新为传统所增加的一岁,也必将融入传统中,成为新的传统。古语云:温故而知新,汪天亮的艺术创新就是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既是传统漆艺的个性化延伸,更是对现代漆艺的开拓性的创造,显示出了勃勃生机。
如今的汪天亮正处在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年富力强、如日中天。我非常期待看到他更多、更好的新作品,也希望他能继续为中国漆艺的创新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注:乔十光,中国漆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另辟蹊径的艺术家
漆的艺术,从悠悠远古传到了近万年后的今天,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它已从单纯实用美术的形态,兼有了纯艺术的内容,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漆的纯艺术几乎就是清一色的平面漆画。但也有人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漆艺.从来就是在立体和平面的广阔领域中展现和传承的,其凝重的颜色、神妙的辉光,往往因体面的转折而更见精彩。所以他们认为现代的纯欣赏性的漆艺创作,不可局限于平面漆艺,更应该研究立体造型。汪天亮就是这样一位另辟蹊径的漆艺家。
天亮的作品无以名状,却使观者感受到一种大气盘旋的激荡和形体与色彩的律动之美,东方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可不是等闲之辈能做得到的。它不单说明作者具有艺术家的先天秉赋,即所谓才气(气是“性”、天生的)也彰显出作者后天的学问、修养和高雅的审美倾向。正由于技术之严谨精到,也给了这些作品别开生面的艺术表达以有力支撑。面对对其作品,我伫立静观,会心颔首,如饮醇并写了《观汪天亮漆艺大系》诗一首:涌动之激情,内敛而含蓄。夏夜之繁星,丛林之古木。北极之霞光,和田之美璞。老屋多苔痕,紫鼎生碱式碳酸铜。地火正奔腾,生灵方化育。传统又现代,而为新面目。创新之可贵,端在不重复。画本如其人,汪子果不俗。
注:王和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4月2日。
参考资料
汪天亮.个人简历网.2024-03-2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人物成果
个展
群展
收藏
出版
获奖记录
作品诠释
艺术评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