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马新林,1956年10月1日出生于济南市,祖籍山东莱西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得由关山月先生亲自颁发的文学硕士学位。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原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近现当代艺术类藏品定级专家、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李可染画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首聘专家,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澳门城市大学、泰国西纳瓦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历程
与书法一样,篆刻也是马新林的当行本领。他从小喜欢篆刻,考上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研究生之后更是如鱼得水。中原地区篆刻艺术至汉代达到巅峰,作品形式各异,气韵沉厚典雅,奠定了数千年中国篆刻艺术的雄厚基础,至今仍然是篆刻家们效法研究的最佳榜样。马新林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期间,在导师尚涛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之下,几乎临遍汉代传世篆刻作品,纯熟之后,对西八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清代及民国名家的作品也大量临摹,深入研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记者专访
马新林:不同的色彩体系如何“师造化”
整理:梁腾
中国近代历史跌宕起伏,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大多数传统艺术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传统中国绘画从总体上看经历了一个由青绿向水墨转变的过程,在历史的演进中,以传神、写意见长的中国画也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变化和改造,其与素有的审美规范日渐疏离,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仅仅与西画材质相异的本土画种之一。
时至近年,国画独特的文化价值逐渐被大众重新认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内在统一性逐渐凸显,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更加强调个人整体“修为”的自然外化,诗书画印圆融一体的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在当代画家中,习艺之初即以书法篆刻负有盛名的马新林先生,于80年代初参加孙其峰先生花鸟画学习班,后成为孙先生的入室弟子。他80年代末期进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尚涛教授指导下历时三年完成了中国画专业文学硕士学位的学习。在校期间还经常得到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陈少丰、王肇民、梁世雄陈金章等先生的面授,黎雄才先生还特意为马新林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题写了展标,可以说是得到了诸位先生的真传。毕业后调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专心研创传统中国书画、篆刻十五年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2004年调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后,专习绘事,书、画、印、文辞与鉴藏兼修,且勤于读书、手不释卷,行路、研古、知新。他结合自身的笔墨训练和个性特点,勇于试错,敢于纳新,常常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正如他这次菲律宾的写生作品,马新林先生从笔墨色彩出发,对中国画色彩、笔墨的研究和试验进行了新的探索。笔者就此次先生作品及同好所产生的好奇与疑问,爰述问答之词,就正于有道。
问:对于中国画写生,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马新林:不概念、有生气、表文心。中国山水画写生并不是以形貌高低为目标,我们应该强调的是风神逸气。在山水画中,山川景致离不开人文因素,包括色彩给画家的现场感受,及取舍"为我所用"无不与自身“文心”相关。所以我看重的是写生作品能展现出的独特视域、性情气度和精神学养,这也是我认为的"气韵生动",即写生作品的韵律感和生动性。
问:在这次菲律宾写生作品中您有不少长题,题写内容与形式作何考量?
马新林:写生作品的题款内容与形式表现相得益彰是个老话题,同一个作者的现场感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画题款本身就是门学问,古人的经典作品在这方面给我们作出了示范,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专题,走心地去学习消化,以滋心田长本事。唐以前题款主要以“成教化,助人伦”为主,后逐渐增添诗情以拓展意境,或完善构图,或释义说明。菲律宾写生的作品主要是根据画面需要,外加些许写生时的感受,以记叙时间地点和心情为主,重境界显志趣。
比如《自然王国》,这张作品本想直接写就,但始终感觉未能达意,便用款识记录了菲律宾自然博物馆的概况,和当时的直感:"余易三稿不得其法,今以传统山水法造化此现代建筑也。西方建筑入中国画古未有之,有欲师无门三感概,今领异标新处,非吾辈不计优劣一意孤行莫能出之。可染先生云: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信然。”而其他,有的是记录建筑特色,如“华人的教堂”;有的是记录心迹。写生时正值疫情期间,我因中菲停航而滞留异国他乡,但是对国内同道和同胞们的惦念无时不在。当我在马尼拉著名的奥斯汀教堂写生的时候,看到做礼拜的信徒在祷告,我也默默地在画上题写下“雅威能否佑我同胞"的感叹。
问:明清以来,中国画有唯“笔墨论”的倾向,色彩长期扮演着次要角色,您在菲律宾的这些写生,呈现的大多有着绚丽的色彩,您是怎么看待中西色彩融合的?
马新林:的确,传统色彩的现代转换是中国画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画的色彩以浅、青绿、重彩为主,也代表着我们先祖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智慧,通过主观精神感悟的色彩来表达人生经历、情感体验。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传统建筑色彩风格也大抵如是,如皇家建筑似工笔重彩,金碧辉煌;如园林寺观若水墨浅绛,素雅青淡。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千锤百炼的“国家色彩”,中国画家多遵从此法则,也创作出了很多传世佳作。
菲律宾的色彩又大不相同,由于近500年的殖民史影响,加上当地居民肤色较重,他们对鲜明的色彩很敏锐,并且喜爱。建筑群鲜艳的颜色混搭充斥着大街小巷,对比强烈还异常和谐,且每种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性,形成了独特的“菲律宾调色板”现象。漫步在这座城市,很容易让艺术家眼前一亮,充满了展现这些色彩的冲动。
但是,这也让我们陷入一个思考,就是怎样用我们传统的技法来表现异国的色彩和情调?它们之间的差异是那么的大,古人亦无可师之迹。怎样才能穿透表像找到两者艺术本质之间的契合点,进而形成新的艺术语境?这是放在我面前的思考。我想,书写性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根本,往极致处求写意精神也是我们这一辈画人的初心,更是使命。然而,我们当代画家应该如何唤醒中国画色彩使之更具当代性,当中的本质其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国画审美与创作多元价值观如何建立的的问题,也就是,怎样在我们自身文脉中衍生多元的视觉感受,创造新的艺术语言和面目,而不是一味懒惰的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独享其成、不思进取。
中国画向来追求的是“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想之前的张大千、林风眠有了些许新的突破,今人上海市陈桂铭先生、广州市林丰俗、陈新华先生等亦有这方面的实践,但怎样才能走得深入还有待更多地探索。当代花鸟也是如此,如今“徐家野逸”尚有承传,“黄家富贵”却近乎凤毛麟角,或无人问津。脑中检索,以色彩为主的山水画就更是少得可怜,即便是古人的大小青绿和重彩、壁画,在临学和创作能够师法的也并不多见,那么,当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体系时,“师造化”是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问:菲律宾作为东南亚国家,他们的艺术是否对您有所启发?
马新林:以这次的写生作品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作品中所画的多为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都市景物。以这一题材创作的小画之前有人称之为“城市山水”,又是城市又是山水有点费解,我暂且用题材冠名称为“城市画”。
我认为菲律宾城市风格所具有的自然气息配上“混搭”的色彩便成了菲律宾艺术,除各种建筑外,连公共客车、服饰甚至发饰色彩都是混搭的。当然,当你漫步在马尼拉,你会发现这里到处耸立的教堂和几处大的庄园、城堡老城墙等等都会默默地向你诉说殖民地的影响和故事,包括文化艺术。这便是马尼拉这座城市的名片和印迹,是所有东南亚国家中所独有的。抓住这一点并勇敢地加以“放大”张扬,画像菲律宾,而不是用传统的中国画样式套用在异国他乡的城市中,这也是我为什么画了这批写生的思路。
我在写生之初,面对马尼拉灯红酒绿中如此任性、鲜见的繁复色彩,除用水墨样式或照猫画虎“以色写色”外,找不到更好的表现方式,总感觉画了半天画的还不是菲律宾。但当自己随时日的增加,不断深入了解后发现,马尼拉作为菲律宾首都,其街头彩绘几乎能够代表整个菲律宾这片土地上的色彩及文化意识。因此,必须尝试用一种全新的中国画色彩语言来述说西式菲律宾印象,而且要敢于试错,驾驭色彩的“混搭”,遵从本心,做色彩世界的主人。
现在想来,中国和菲律宾也是有着深厚渊源的。十四世纪之前,菲律宾群岛上未形成国家,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据《吴时外国记》记载,最早到达菲律宾群岛的国家力量,是中原地区三国时期的孙吴。后来又先后沦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地,历时400余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也曾占领菲律宾。菲律宾是一个命运坎坷的国家,华人为菲律宾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发展到今日,他们成为了“自然的信徒,带着心安神怡的微笑,接受自然的馈赠,享受来自万岛之国的美丽生活。”我们知道,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家也不是孤立的人,其风俗习惯和时代精神对于大众和艺术家都是相同的。而体现于作品中,那些全新的颜面,鲜明的色调,传达出是这片岛屿国家对自然的敬意——一个茫茫大海中的岛屿,逐流于海上,却充满希望。
名家点评
马新林1993年就参加孙其峰先生在洛阳市的花鸟花学习班,成为其入室弟子,从师孙其峰先生30年。孙其峰也将自己的艺术理论、绘画技艺、心得体会倾囊相授,悉心指教,使得马新林的花鸟画和书法、篆刻艺术水平更上层楼。孙其峰先生精擅篆刻,自己的常用印章都是自己捉刀篆刻,但他十分喜爱马新林的篆刻作品,以为有出蓝之妙,年纪大了捉刀不易,就将自己晚年用印都交给马新林来刻。因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孙其峰先生所用印几乎全部出自马新林之手,至今仍然经常出现在孙先生的画作之中,并藉此流誉天下。
与中国画一样,书法、篆刻也是马新林的当行本领。他从小喜欢书法、篆刻,80年代末考上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书法篆刻创作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后,在指导教师尚涛教授的言传身教下更是如鱼得水,渐入佳境。中原地区篆刻艺术至汉代达到巅峰,作品形式各异,气韵沉厚典雅,奠定了数千年中国篆刻艺术的雄厚基础,至今仍然是篆刻家们效法研究的最佳榜样。马新林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到中山大学旁听文字学课,日积月累于说文解字有自己的见解,他长期收藏秦玺汉印和历代碑铭墓志拓品,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题写书名孙其峰先生作序的《醒石轩藏汉魏晋唐碑铭墓志卷》。在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的三年期间,马新林几乎临遍了秦汉精典的篆刻名作,纯熟之后,他选择以秦诏汉量为主攻方向,又对西泠八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清代及民国名家的作品择优临摹,深入探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作品欣赏
目录
概述
个人历程
记者专访
名家点评
作品欣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