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战备大桥(Zhangzhou Zhanbei Bridge),是中国
福建省漳州市境内连接
芗城区与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过江通道,位于
九龙江西溪(芗江)水道之上,为中国国内第一座部分斜拉桥,是连接漳州市区和南郊区的重要交通通道。漳州原战备大桥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桥面宽27米,
双向四车道,全长438米,设计时速为每小时50公里,是原
福州—昆明公路上的主要工程。由于当时还是10年“文革”的中期,在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针对
漳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台形势,
有关部门将这座桥命名为“战备大桥”。
1971年5月17日,旧漳州战备大桥建成通车;2000年,拆除旧战备大桥,7月28日,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一座新的漳州战备大桥;2001年10月1日,新的漳州战备大桥建成通车。
建设历程
20世纪70年代初,旧漳州战备大桥开工修建。
1971年5月17日,旧漳州战备大桥建成通车。
20世纪九十年代末,旧漳州战备大桥被鉴定评估为危桥。
2000年,拆除旧战备大桥,并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一座新的漳州战备大桥;
2000年7月28日,新漳州战备大桥开工建设。
2001年10月1日,新漳州战备大桥建成通车。
2017年7月,漳州战备大桥至南江滨路立交桥开始施工。
2018年10月,漳州战备大桥至南江滨路立交桥建成通车。
桥梁设计
漳州市战备大桥位于中国
福建省漳州市,连接
芗城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桥北起新华南路与下沙路、博爱西道、江滨路交汇口,南至南大道、琥珀路、双庵路、南江滨路交汇口,是连接漳州市区和南郊的重要交通通道。
建筑设计
新漳州战备大桥由主桥、桥塔、斜拉索、北引桥、南引桥、南江滨路立交
匝道组成。
新漳州战备大桥主桥采用了双塔单索面三跨(矮塔)连续预应力混凝土
部分斜拉桥,其结构形式为塔梁固结、塔梁与墩分离,墩顶设支座;主塔主跨采用实心矩形截面,塔根部顺桥向布置在中央分隔带上,塔上部设有
支管台,鞍座采用双套管结构,外钢管埋设于混凝土塔内,内钢管置于外钢管内,斜拉索从内管通过,斜拉索为单面双排索,布置在中分带上,塔根附近及跨中有一段较长的无索区。南北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梁,桥上设纵坡,主桥设人字坡,桥台采用钢筋混凝土耳墙式
轻型桥台;漳州战备大桥与南江滨路立交,为南江滨路下穿战备大桥南引桥处,下穿的南江滨路有四条
匝道连接战备大桥,形成一个简易的立交系统。
设计参数
旧漳州战备大桥上部钢筋混凝土双曲拱,下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桥长438.40米;孔数16;跨径10至30米,4至15米,2至16米。桥净宽17.5米。
漳州战备大桥全长1297米,桥面宽27米,其中人行道2米,
非机动车道2.5米,机动车道8米,主桥长296.3米,主跨132米,两边边跨80.8米,主桥设1%人字坡,竖曲线半径为8000米,主塔高17.89米,结构高度16.5米,为主跨的1/8,塔根部顺桥向长3.0米,横桥向宽1.7米,斜拉索从内管通过,每根斜拉索对应1个
支管台,斜拉索横桥向呈2排布置,鞍座亦设2排,梁上索间距4.0米,塔上索距0.7米;主墩墩顶宽16.24米,墩底宽15.24米,墩高11.18米;
墩身截面中间部分厚3.0米,两侧厚2.5米。
漳州战备大桥南北引桥分别为6x32米及5x32米;引桥纵坡分别为0.55%及3.5%,竖曲线半径为4000米及16000米;南北引桥各设1个桥台,0号桥台台身高5.62米,14号桥台身高7. 81米,台身宽27米,与桥面宽度相同。
设备设施
漳州战备大桥
箱梁以暖色光源为主对全线桥梁两侧进行表现,冷暖色光的配合,适当对箱梁
底面进行照明,大桥共设4组夜景灯具,在桥面上桥塔四周安装400瓦
投光灯投射塔体,光源采用白色金卤灯,同时在桥塔东西立面中部凹槽处安装蓝色通体发光的
光导纤维,桥塔夜景照明共计采用400瓦投光灯12套,18
光纤约120米,负荷约为6.2W,桥塔平均照度约为100
勒克斯;拉索采用面光法(指用
阳春面进行渲染);漳州战备大桥道路照明灯具采用 250瓦高压钠灯,灯杆高度为8.8米,悬臂1.5米,灯杆为锥体杆,杆高8.8米,灯具采用半截光型,灯杆间距为 30米。
运营情况
2001年10月1日,新漳州战备大桥竣工通车,全桥免费通行,不实施收费制度。
建设成果
漳州战备大桥为中国国内首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部分斜拉桥,全部施工仅用14个月,主要包括如下施工项目及施工工艺强
孤石层的大孔径钻孔桩施工,强透水层中的大面积基坑开挖和防护,高温地热层的钻孔桩钻进及混凝土灌注,宽幅斜拉
挂篮的设计与施工,主塔锚固区的整体定位和混凝土灌注工艺,斜拉索等值张拉和单索,离散性控制工艺和测定,
部分斜拉桥主桥斜拉索一拉到位优化控制手段,拉索体系的安装和防护,全桥合龙及体系转换,主塔
支管台灌压
环氧砂浆锚固的研究和应用等,为中国国内同类工程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文化特色
漳州战备大桥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时由于还是10年“文化大革命”的中期,在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针对
漳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台形势,
有关部门将这座桥命名为“漳州战备大桥”。
漳州战备大桥周边景点众多,有威镇阁、八卦楼、江滨公园、桥南美食城、
南山寺,
漳州古城等。
价值意义
漳州战备大桥”名称具有时代特征和跨时代的意义,承载漳州历史,已被漳州人民广泛接受,并已打下深深烙印和感情。(摘自
芗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保留漳华路、漳州战备大桥道路原名的报告》 评)
新建的漳州战备大桥采用塔梁固结塔墩分离结构体系,为在中国国内首例,它开启了漳州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先河。(漳视新闻 评)
漳州战备大桥位于
漳州市市区南部,曾经是原
福州—昆明公路(现已改道)的咽喉地段,驻漳部队军用车辆进出的重要通道;由于大桥与漳州市旧城区与新城区紧密相连,因此该桥也是城市内桥梁,担负两岸人民生活交通;漳州战备大桥建设成具有漳州特色,反映漳州
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大桥,使大桥成为城市夜景的标志物。(《漳州战备大桥夜景景观设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