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法国GIAT为法军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AMX-56)(英文名:Leclerc Main Battle Tank;法语:Char Leclerc)是法国地面武器集团(GIAT Industries)研制的主战坦克,因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领法国装2师解放巴黎的法国菲利普·勒克莱尔(Philippe Leclerc)元帅而命名,服役于法国陆军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在1960年代中期,法国当局开始寻求更现代的坦克解决方案。与德国的合作计划于1980年启动,旨在共同开发一款新型主战坦克,但双方最终因分歧而分道扬镳。法国随后从1983年开始独立设计坦克,并于1989年成功制造出首个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原型。这款坦克于1990年开始生产,并于1991年开始交付部队,最终在1992年正式服役。1993年获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采购订单,阿联酋陆军于1996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
2006年6月,耐世特公司(Nexter)推出了针对城市环境进行优化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2011年初,耐世特与阿联酋签署了一项协议,为阿联酋武装部队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提供Azur装甲套件。2020年5月,主地面作战系统 (MGCS) 被批准用于初始系统架构研究。阿联酋在2020年下半年向约旦捐赠了一些勒克莱尔主战坦克。2021年4月,法国国防采购机构 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rmement (DGA) 向 Nexter 授予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中期升级合同。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战斗全重约54.5吨,全长约9.87米(炮管向前),宽3.6米,高2.53米。该坦克配备了法国自行研制的型120毫米滑膛炮,其身管长为52倍口径。车上有一具特殊设计的自动装弹机,以减少一名装弹手的配置。火控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设计,包括激光测距仪和多种瞄准设备,确保射击精度。防护方面,勒克莱尔主战坦克采用复合装甲和模块化设计,提高了防护能力。动力系统方面,它搭载了一台V8X-1500柴油发动机,配合ESM-500自动变速箱。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法国陆军自1963年以来一直使用AMX-30B中型坦克,尽管进行了一些现代化改造,但到1980年代后期,与其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主战坦克相比,其火力和防护严重不足。
在这个时期,美国德国在合作研制坦克的企图失败之后,一方着手批量生产M1“艾布拉姆斯”,而另一方是生产豹2主战坦克。这一代坦克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采用以有效对付破甲弹为重点的防护体系;大行程扭杆悬挂装置和19kW/t的单位功率获得高的越野机动性能;为120mm火炮配置能全天候在行进间进行射击的火控系统,保证强大的火力。
法国发现其装甲部队在面对美国M60A3巴顿坦克、德国豹1坦克以及苏联坦克等同期强大对手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即使AMX-30主战坦克刚刚开始在法国陆军中站稳脚跟,法国就开始着手研发更为现代化的解决方案。
研发历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
EPC(法语“主要战斗车辆”的简称,相当于主战坦克)新型坦克计划是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发展的开端,该计划的报告书在1977年被提出,相应的研制工作在1978年之后开始展开。
在最初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当时的EPC计划共推出了6种设计方案,具体分别是:TC2、TC3、AS12、AS22、AS31和AS40。其中采用常规炮塔设计的是TC2和3方案,采用顶置火炮设计的是AS12/22/31/40方案。另外,仅有TC3方案采用了常规的4人车组,其余方案均为3人车组+自动装弹机。TC2方案采用低轮廓双人炮塔,在炮塔尾舱内搭载了自动装弹机。
各方案的炮塔正面投影面积情况是:TC2的是1.25㎡,TC3 的是2.14㎡,AS12的是0.29㎡,AS22的是0.75㎡,AS31的是0.40㎡,AS40的是0.38㎡。AS12以后的各方案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弹药仓的位置,AS12的在火炮下方吊篮的左侧,AS22的在车体后部。AS31和AS40方案除了采用顶置火炮形式以外,炮塔内并未设置乘员(纯粹的炮架结构,应有的炮塔特点并不存在),全部乘员均位于车体内。
法国在1980年又与德国签署了共同研制主战坦克的协定。新型坦克被称之为“拿破伦”(西德称之为 KPz.3),但是并没有摆脱以往法国参与的各种武器联合研发项目的共同命运:破产,该计划很快在1982年破产。
就在“拿破伦”计划破产的1982年,EPC新型坦克计划由单纯的可行性研究推进到了方案确认阶段,尤其是研制阶段的合同也得以签定。法国在1977年公布了作为出口型坦克将AMX-30主战坦克改进成的AMX-32(火炮相同)坦克,在1983年公布了称之为AMX-40(采用120mm滑膛炮)坦克的车体。这两种车辆均是供出口用的,与“夏尔·勒克莱尔”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其大量采用的新构想和新技术却与“勒克莱尔”有一些关系。
样车试验阶段
领导新坦克研制的是法国国防部总装备部地面武器装备局,具体的研制工作由当时的国营地面武器工业集团(CIAT)负责。新型坦克在1983年进入了研制阶段,具体的设计被确定下来。从确定的方案来看,炮塔采用了常规型的TC2型的方案设计,但是炮塔内有2名乘员,取消了装填手位置,采用了自动装弹机。
随后厂家制造了不同形式的试验车辆,以供比较研究使用。制造的2辆试验车的发动机为1500hp级,传动装置采用自动变速器,悬挂装置为扭杆和液气式。其火控系统为用在AMX-30主战坦克改进型上的发展型。
在试制整车之前,还制作了用于试验各部件的试验台,试验台数量有5个。其中1个供试验悬挂装置用、3个供试验发动机用,另外1个供试验武器系统用。悬挂装置试验台被称为悬挂装置力学研究车。试制的数量据说包括3个车体和2个炮塔。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其必要性,除了试验台的制作以外又试制了一些部件。研制中的EPC新型坦克全尺寸模型在1985年的法军武器萨特利展览会上公开露面。
1985年,伊西莱穆利诺工厂(AMX)开始组装原型车,并于1986年首次对外公开。同一年,法国国防部长公布了“勒克菜尔”的命名。法国坦克在此之前一般使用制造厂家的名称,如AMX等。勒克莱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位将军,隶属于夏尔·戴高乐的自由法军,担任法国第二装甲师师长,在1944年8月25日先于联军进入巴黎。这位将军的全名是费利谱·福兰苏瓦·玛利·勒克莱尔。
最初生产的原型车与后来量产的“夏尔·勒克莱尔”有明显的不同,其最大的区别是炮塔的形状,没有采用像量产型那样的倾斜设计,而是采用了和豹2主战坦克相同的由垂直面构成的结构形式。炮塔高度较低是一个突出特征,其根本原因是采用了自动装弹机。样车的悬挂装置由普通的扭杆弹簧和旋转式阻尼器组成,但是也研究了液气式悬挂装量,最终量产型上采用的是液气悬挂装量。
“勒克莱尔”量产版的战术技术指标在1986年年中已经基本确定,此时已订购了6辆试制样车。
生产服役
生产阶段从1988年开始,生产型试制样车的第1号车于1989年年底完成。这种车辆采用了“贝亚尔德”这个固有的爱称,在此以后的生产型试制样车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自由法军坦克相同,全被赋予了地名和人名。
在“贝亚尔德”的完成和试验的同时,在1989年初订购了第1批的16辆生产型车。与“勒克莱尔”相关的后勤支援建设也开始启动。生产型车的订购在1990年又增加10辆,实际上这些车辆可称之为增加试制型。
为法国陆军生产的第1号车在1991年12月由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完成,于翌年1月14日交付法国陆军。同时在1991年,“夏尔·勒克莱尔”的出口型和装甲抢救车车型也很快被公布出来,法国在“勒克莱尔的出口上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勒克莱尔”的生产型车在1992年又完成3辆,并交付法军,在第2年的1993年完成了13辆。从这以后,地面武器工业集团大约以每年 30~40辆的速度生产“勒克菜尔”坦克,比如1994年的产量为34辆,1995年38辆,1996年 45辆,1997年44辆,1998年44辆。
承担生产任务的是位于法国南部的土鲁梓、圣沙蒙、酋尔、布鲁石、塔卢布和罗昂等各工厂。其中炮塔由塔卢布完成,车体由罗昂完成,该厂还负责炮塔和车体的组装。后来,完成的车辆通常是在工厂进行试验以后再交付部队。法国陆军最初计划生产1400辆“勒克莱尔”坦克,但是由于美苏冷战的结束,受裁军浪潮的影响,其数量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减少,现在的数量只相当于开始时的1/3。
法国陆军最初订购的354辆'勒克莱尔”坦克已于2003年交付完毕,2001年追加52辆订单,将由罗昂坦克厂持续生产至2006年,届时法国陆军将拥有406辆“勒克莱尔"坦克。最后1批52辆将按新的'勒克莱尔'2+规格,即' 勒克莱尔'3型生产。1993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选择了“勒克莱尔坦克,采购总数达436辆,包括388辆主练车、46辆装甲抢救战坦克、2辆驾驶训车。阿联酋购买的勒克莱尔"坦克称为勒克莱尔 "热带型该坦克有许多地方经过了改进。
部分车型交付情况如下:
“勒克莱尔”1
1992年-1996年交付的首批132辆称为“勒克菜尔”1型,是针对中欧战场环境设计的。
“勒克莱尔”2
1997年-2003年交付的178辆称为“勒克莱尔”2型,系列改进包括适应世界范围作战的环境控制系统增强型软件、车体侧部的附加装甲以及侧减速器油冷却器。1999年中,5辆“勒克莱尔”2 型坦克在卡塔尔54℃温度下进行广泛试验。
2004年-2005年生产的称为“勒克莱尔”2+,奈克斯特公司内部指的是“勒克莱尔”3 型,系列改进包括:改进了炮塔前部和侧部被动装甲、车长和炮长都配有“萨吉姆”第2代前视热像仪,可在恶劣天候、浓雾和沙尘中进行瞄准。安装在 SIT-V1 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Icone 战场管理系统,该车还将安装泰利斯公司的敌我识别系统。
后续改进
除了战斗版本,夏尔·勒克莱尔的底盘还作为基础,衍生出了一系列承担不同战场角色的车辆。例如,勒克莱尔EPG装甲工程车用于战场工程作业,勒克莱尔DNG战场维修坦克用于战场维修与恢复,勒克莱尔MARS装甲消防车则用于战场救援和伤员转运。这些车辆虽不直接参与战斗,但通过加装推土铲、动力绞车等设备,它们能有效协助完成各类战场任务。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经过了轻微调整,以适应沙漠高温环境的严苛要求。这些调整包括采用德国MTU883柴油发动机、外部辅助动力装置(APU)以及车顶7.62毫米遥控机枪等。这些改进确保了阿联酋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在沙漠环境下的可靠性与作战效率。
AZUR(蔚蓝)套件
2006年6月,Nexter推出了勒克莱尔坦克针对城市作战优化的AZUR改装套件。该套件包括以复合装甲侧裙形式的额外保护、车体和炮塔后部的条形装甲以防止火箭榴弹(RPG7火箭炮)攻击,以及发动机的额外保护以防范燃烧瓶。此外,除了7.62毫米火炮外,还配备了120毫米遥控机关枪
2011年初,Nexter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防和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International Golden Group签署了一项协议,为阿联酋武装部队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提供Azur装甲套件。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军队在沙特阿拉伯领导的也门冲突(2014年至今)中使用了勒克莱尔坦克,其中部分坦克还装备了“AZUR”防护套件。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这些坦克曾遭到地雷导线制导反坦克导弹的袭击,但无一被摧毁。
XLR计划
2021年4月,法国国防采购机构Direction Générale de l'Armement(DGA)向Nexter授予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中期升级合同。在名为XLR的计划下,Nexter将解决该平台的过时问题,并升级MBT。此次升级旨在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整合到“蝎子”计划中,该计划旨在用连接到统一通信和战场管理系统(BMS)的平台取代法国武装部队的战车,以在战场上提供协同作战能力。
基本设计
总体结构
外观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呈现时尚现代外观,特点为纤细炮塔与优雅侧面轮廓。炮塔设计清晰,配备自动装填机与充足弹药,主炮居中于炮塔前部,经重型炮罩装置进入。炮塔顶部配备多种潜望镜,为炮手和指挥官提供优越视野。后炮塔顶部装有2x收音机装置天线。车身设计纤薄,线条流畅,具备倾斜冰川板和明显驾驶员位置,由视野块和左侧偏移检修舱口标识。前车体侧面装前照灯,便于夜间驾驶,挡泥板防泥土污垢溅油箱。
底盘结构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履带系统由车体侧面的六个车轮组成,通过前置履带惰轮和后置驱动链轮进行控制。虽然履带回程滚轮管理的履带上部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见,但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仍配备了现代主战坦克常见的侧面“裙边”装甲。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与机组人员区域分隔开。其悬架系统通过液压气动技术提供了卓越的越野性能,充分满足了现代装甲战车的作战需求。
内部设计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在内部设计方面,与豹2、M1艾布拉姆斯或挑战者2等坦克相似,配备了克鲁索-卢瓦尔制造的自动装弹机。这一设计允许坦克拥有更小的整体轮廓,同时减少了所需乘员数量至三名——坦克指挥官、炮手和驾驶员。在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中,驾驶员位于车体的左前方,炮手位于炮塔中主炮的右侧,而指挥官则坐在主炮的左侧,同样位于炮塔内。这种布局与苏联坦克设计有所不同,但在西方坦克设计中相当常见。
动力系统
发动机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动力源自一台SESM Leclerc系列的SACM UDU V8XT9 Hyperbar 8缸柴油机,能产生1500马力,并配备ESM500系列自动变速器系统,为坦克提供了卓越的动力和操控性能。在理想路况下,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44英里;而在越野环境中,速度虽有所降低,但仍能维持每小时30英里的行进速度。其基础航程可达340英里,若需进一步延长航程,还可通过在车体后部加装外部燃料储存设备,从而将航程提升至400英里。
传动系统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在总速行驶时,通过机载透博梅卡TM-7038燃气涡轮发动机以最小功率运行,以维持主动力装置的静止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油箱产生的噪音和视觉特征。坦克的船体后部还安装了两个额外的燃油桶,以增强其续航能力。此外,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具有出色的地形适应性,能够爬升到60%的坡度,在30%的侧坡上移动,轻松穿越最大深度为3米的沟渠和高达1.1米的垂直障碍物。
武器系统
主炮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为120毫米GIAT CN120-26/52系列滑膛主炮,这款备受认可的坦克炮具备强大的火力输出。机组人员可根据战斗需求选择至少五种不同类型的120毫米弹药,包括穿甲弹和高爆弹。其中,主要弹药类型为APFSDS(穿甲弹、鳍稳定弹、丢弃弹壳)和HEAT(高爆、反坦克)弹,使得勒克莱尔机组人员能够有效打击包括装甲车辆和防御工事在内的各种敌方目标。此外,为了符合西方后勤标准,弹药类型也遵循北约标准尺寸。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主炮位于可360度旋转的炮塔前部,具备电动和手动备用的全动力控制,保证了在任何攻击角度下的灵活应对。主炮在两个轴线上均保持稳定,即便在移动中也能实现准确射击。其火控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设计,以COTAG FCS为核心,结合机载激光测距仪、被动夜视仪和各种瞄准光学器件,确保射击精度达到极高水平。此外,FINDERS系统的配备,通过全彩地图显示提供实时信息,助力机组人员高效进行任务路线规划和敌我识别。炮塔可360°旋转,最大转向速度为40°/s,火炮仰角速度为30°/s,最大仰角为+15°,俯角为-8°。
副武器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在武器配备上独具特色,装备了12.7毫米GIAT M693(F2)同轴重机枪,这在西方坦克中并不常见,它能有效应对轻型装甲车辆的威胁。同时,7.62毫米NFI高射机枪安装在炮塔顶部,用于空中防御。不少于27个烟雾/杀伤人员榴弹发射器作为主动GALIX战车保护系统的一部分,增强了坦克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勒克莱尔的低调设计使其更难被识别,增加了远程交战中的生存能力。
炮塔转向和火炮仰角均为电动控制,指挥官和炮手均能操作主要和次要武器。同时,提供手动转塔控制装置以备不时之需。
弹药情况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弹药被巧妙地存放在车体和炮塔周围,确保了作战时的便捷与安全。其中,120毫米弹药桶位于驾驶位置旁边的右前车体上,便于快速补充。自动装载系统内置了22发随时可发射的120毫米弹药,同时坦克总计可携带40发此型弹药。为增强乘员安全性,炮塔中的弹药通过坚固的装甲舱壁与机组人员隔离。若坦克遭遇直接攻击,特殊的爆炸板将集成到舱壁上,不仅提高了乘员的生存能力,还能有效将弹药爆炸的危险从坦克本身转移开。
火控系统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该系统以COTAG FCS为核心,集成了模块化热像仪泰雷兹集团光电(汤顿)HL-58激光测距仪以及指挥官和炮手的稳定瞄准具。这一系统的设计使得坦克即使在移动中也能以极高的精度进行射击。
火控系统的采集部分包含多个通道,包括放大倍率为×3.3和×10的直通日通道、放大倍率为×10的视频日间通道、热红外通道(允许在5,000米处进行探测、在2,500米处进行识别和在2,000米处进行识别)、激光测距仪通道、瞄准通道和具备反射镜操作的应急模式。模块化的全数字电子单元连接到数据总线,以0.1 mrad的精度计算并提供目标的角位置和速度,确保了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快速准确响应。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指挥官配备了一个SAGEM车顶安装的稳定全景HL-70瞄准器,集成了激光测距仪、八天潜望镜和三个控制面板。此外,指挥官还拥有一台15厘米的电视监视器,能够实时显示炮手视线中的图像,特别是来自热像仪的图像。战斗管理系统采用三台计算机组成的多路复用数字数据链,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FINDERS系统为炮手提供快速信息、导航、决策和报告支持,涵盖当前目标、任务路线规划和敌友管理,使得坦克能够迅速响应战场变化。主炮在两个轴线上都保持稳定,支持“移动”射击并获得准确的结果,显著提高了坦克在战场上的机动性和打击能力。
驾驶潜望镜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驾驶台有三个潜望镜,其中中央潜望镜是由泰雷兹光电(前身为Thomson-CSF)开发的OB-60驾驶员潜望镜,具有昼夜通道。
防护能力
勒克莱尔”坦克的防护力在于结合各项主动与被动防护设计,所产生的整体防护效果这包含了先进装甲防护、机动力和多项防御设备。
车体前部、火炮防盾和炮塔四周均配备复合装甲,材质保密未公开,应属“乔巴姆"类的超高温陶瓷与钢板熔压结构。炮塔前炮长瞄准镜座下方、炮塔两侧及车体两侧裙板另加装模块化装甲。炮塔装甲并具有倾斜度提高了避弹性能。
车体两侧裙板有两种款式,法国陆军使用的形式较简易,仅前部3块为复合材料,对战斗室的有效防御范围约为前方120度扇形区域,其后5块则为均质钢板。所有侧裙板下缘可加装橡胶板,挡住行驶时扬起的尘士。模块化装甲的优点是,损坏后可以更换,未来有更先进装甲材质时换装也容易。
炮塔顶部后方两侧各有7具“加利克斯”榴弹机枪,称为近战防御系统,其散射区域为炮塔正面240度范围,射程约70米,视任务性质可配备烟弹、红外线热诱饵弹、破片榴弹及人员杀伤地雷,用于干扰敌人反坦克武器的瞄准,该系统目前须由车长手控操作,未来将可和辅助防护系统结合,缩短反应时间。
被动防护设计部分包括驾驶员右侧炮弹架的防燃隔舱、整车超压式核生化防护系统、抑制红外线/低视度迷彩树脂涂装、战斗室及发动机舱灭火抑爆系统及全电动炮塔旋转伺服器。灭火抑爆系统采用无毒性灭火剂,能探测出车内高温起火点,于2~10微秒内自动喷洒,隔绝火源区域空气灭火。
战场管理系统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战场管理系统,作为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装甲部队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C3I系统)的重要一环。该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整体战斗处理的需求,能够借助资料链与车内各系统的探测器实时连接,从而监控和查询火控、动力、通信、防护、电力和导航等各个方面的状态。
战场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内部状态,还能够通过加密无线电资料链与友军的战场管理系统相连,传递或接收车辆位置、重要信息与作战命令。乘员们可以通过彩色屏幕直观地了解车况、敌我位置、战情以及补给保障作业地点,并在屏幕上规划行进路线、标示敌军位置及障碍、组织火力网、预拟战术。
该系统有效避免了口述通信的局限性,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得部队能够迅速集结,避免走弯路,减少误击友军的风险。同时,它还能帮助部队更快地占据有利的攻防位置,降低被袭击的可能性。使用者甚至能在尚未目视到敌人的情况下,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将武器对准其出发处。
在维修方面,战场管理系统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许多故障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判断,省去了繁琐的拆解检查过程。主要计算机、电力与机械组件均设有测试系统,使得车上50%的故障能够在2小时内修复,80%的故障在4小时内解决,更换动力组件仅需50分钟。
此外,配合战场管理系统,车上的战术导航系统还具备卫星定位与惯性导航功能,能够精确标定本车的位置和行进路线。主要通信系统包括两部跳频VHF/HF无线电台,确保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战场管理系统集成了通信、导航、数据传输和显示技术,显著提升了主战坦克、后勤及指挥车辆的作战效能。该系统加快了情报的输入、交换及处理过程,能够迅速传递战术和后勤报告、命令图像,有效减轻了指挥、控制和排除被诊断出的故障的负担。同时,该系统还能显著减小整个部队的战场电子信号特征,使指挥车能够实时掌握坦克的位置和战况,为作战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的车载电子设备围绕数据总线布置,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信息交互网络。数据总线连接的终端包括火控和火炮瞄准系统、驱动装置对应的两个中央处理器、炮长和车长昼/夜合一瞄准镜(各配备2个微处理器)、炮口觇视微处理器、自动装弹机控制微处理器以及驾驶员控制面板微处理器。
这一集成电子系统设计允许坦克乘员快速向其他坦克和上级指挥官报告关键信息,如坦克位置、目标、弹药和油料消耗情况等,同时也能接收来自上级和其他坦克的重要信息,如故障部位指示等,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流通和共享。
基本数据
衍生型号
阿联酋版勒克莱尔
阿联酋购买的“勒克莱尔”坦克称为“勒克莱尔”热带型,该坦克有许多地方经过了改进。发动机换为欧洲动力装置,包括德国MTU833 型1102.5千瓦 V型12缸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及“伦克”HSWL 295TM全自动变速器(5个前进档、3个倒档);换装针对沙漠地区作战的冷却系统及空气滤芯;换装柴油机辅助动力装置;将被动式夜视镜换为热像仪高射机枪改为遥控机关枪;改进装甲侧裙板;改进战场管理系统等。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勒克莱尔”坦克的车体尾部略有加长,以容纳MTU动力装置,并加大油箱以增大行程。 此外,置于炮塔内的气冷空调机改为装于车体内的液冷空调系统,以克服高低温差极大的沙漠环境,正常使用车内精密的电子设备。阿联酋“勒克莱尔”坦克的侧裙板更为高档,前部共有8块复合装甲板,后2块为均质钢板,防护范围扩展为整个战斗室侧面。阿联酋“勒克莱尔”坦克的7.62毫米机枪采用遥控型,位于炮长舱门后方,由炮长在车内控制,射击时完全不会暴露自己。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勒克莱尔”坦克战场管理系统改进人机交互,使操作者在战场上使用时更为便利迅速;新增自动与半自动资料处理模式,使车内及无线电资料链提供的各种可用信息达到最佳运用效能等。
ARV装甲抢救车
ARV装甲抢救车于1994年春季完成,已出售给阿联酋46辆。法国陆军打算采购30辆,以替换AMX-30D装甲抢救车。装甲抢救车采用与阿联酋“勒克莱尔”坦克相同的动力装置,但车体加长,负重轮增至7对。车首装有推土铲,用于清除障碍、构筑工事、修整路面,也可在操作吊具绞盘时用作驻锄。车首右前方装有可旋转270度的吊具,最大起吊重量30吨,可用于起吊动力装置或炮塔。主绞盘钢丝绳长180米,单一拉力343千牛。辅助绞盘的拉力为147千牛。装甲抢救车主要用于抢救不能行驶的坦克,牵引抛锚或损坏的坦克,以及在前线执行修理任务,如更换整个动力装置。
EPG装甲工程车
EPG装甲工程车与ARV装甲抢救车类似,都装有液压吊具和绞盘,但吊杆为4节液压式,可安装专用设备,如铲斗、钻头、抓斗、气锤和吊钩等工具,以清除敌反坦克设施、扫除路障、构筑道路工事、挖掘堑壕等特殊作业。车顶上安装了遥控式指挥塔,塔上装1门142毫米爆破炮和1挺12.7毫米机关枪。车上还能携带柴捆,用于填充堑壕或障碍物。
PTG装甲架桥车
PTG装甲架桥车是将“勒克莱尔”坦克炮塔去掉、安装通用架桥设备而成。架桥设备为一种液压驱动的架桥系统,利用液压机械进行剪式架设,乘员无须暴露在车外。桥可选用长26米或13.5米的桥,军用载重级70吨。
K20扫雷装甲抢救车
装有K20扫雷装置的装甲抢救车于1997年在“勒克莱尔”坦克底盘上制成,用于执行工兵任务。K2D扫雷装置能快速安装到ARV装甲抢救车上,该装置为全宽度扫雷犁,用它可排除磁性地雷。车上安装雷区通道标示系统,每个系统有100支可重复使用的标杆,以压缩空气打入土中,供后续部队识别。在车体后部两侧各装1个。
服役情况
首辆“勒克莱尔”坦克于1991年9月完成,随后于1992年1月14日交付法国陆军试用,1993年12月18日正式交付法军战斗部队。由于“勒克莱尔”坦克无须以多取胜,法国陆军特别调整编制,将“勒克莱尔”坦克团的坦克数量调整为40辆,配给团部1辆,团下辖3个坦克连,每连各13辆,每连除连部l辆外,3个坦克排每排各有4辆。
法军勒克莱尔坦克于1991年海湾战争后正式服役。它首次海外部署是作为科索沃特遣部队的一部分,之后又被派往南黎巴嫩,成为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的一部分。法国已将勒克莱尔坦克部署在爱沙尼亚罗马尼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增强前沿存在(eFP)战斗群中。
1993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选择了“勒克莱尔”坦克,采购总数达436辆,包括388辆主战坦克、2辆驾驶训练车、46辆装甲抢救车。
法国陆军使用的“勒克莱尔”坦克有3种型号。1990~1996年生产的132辆称为“勒克莱尔”1型,是针对中欧战场设计的;1990~1996年生产的222辆称为“勒克莱尔”2型,提高了环境适应强度,车体上部的附加装甲稍有变动;2004~2005年生产的称为“勒克莱尔”2+,即“勒克莱尔”3型,炮塔前部和侧面模块化装甲增厚。车长和炮长都配有“萨吉姆”第2代热像仪,可在恶劣天候、浓雾和沙尘中进行瞄准。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研发历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
样车试验阶段
生产服役
后续改进
AZUR(蔚蓝)套件
XLR计划
基本设计
总体结构
外观
底盘结构
内部设计
动力系统
发动机
传动系统
武器系统
主炮
副武器
弹药情况
火控系统
驾驶潜望镜
防护能力
战场管理系统
基本数据
衍生型号
阿联酋版勒克莱尔
ARV装甲抢救车
EPG装甲工程车
PTG装甲架桥车
K20扫雷装甲抢救车
服役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