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柳即双柳街,古名“双流峡”,位于
新洲区南、长江北岸,东接黄冈团风县,西连阳逻开发区,112省道穿境而过。双柳街道办事处驻刘镇,辖41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截至2020年2月,拥有6.6万人,面积163.5平方千米。
双柳街1949年属阳逻区;1955年改置刘镇区;1956年1月又并入
阳逻;同年8月撤区成立刘镇指导组;1958年改设长江人民公社,1975年更名为双柳人民公社。
双柳街是规划建设中的国家粮食物流园、武汉新港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产业为稻米、梅叶棉纺、造船物流、海华塑料等。截至2020年2月,全街规模企业达11家,新增3家,私营企业新增20个,拥有4.2万亩的蔬菜园、2万亩的精养渔池,以及在1000亩的稻田中养有虾,3万平方米的网箱中养鳝,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万元。“武双”牌豇豆等十个品种荣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双柳”商标被评定为省、市著名商标。双柳无公害蔬菜基地也被国家标准委授予大面积标准化栽培示范区。
历史沿革
约在数百年前双柳地乃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段中一"洲",洲长约70华里,洲上水草丰茂。在长水季节里
长江与
涨渡湖连为一体,江南的"白浒山"与江北"赛雨山"遥相呼应,江面很是宽阔。而此时的双柳在泛滥的江水中只露一丘,名曰龙川,川上两株百年老柳高数丈树冠遮天蔽日,几十里外可见,成江中一天然航标。过往船家远见双株柳就知要避让滩地而行,或是已距汉口不远了!又因一洲分江水为二,在长江的北岸边上,有一座小镇——双柳。此地原名“双流”,因长江此处有一山峡名曰“双流峡”。后来,传为“双柳”。另一传说是,在双柳镇的古龙乡,以前有两颗年岁很大的柳树,所以名“双柳”。
在双柳镇的刘镇乡,有一个村叫孙洪村,孙洪村由七个小组组成,聚居三大姓氏家族:孙、雷、王。
双柳南面
长江,过江对面是
鄂州市白浒山。西面阳逻镇(现
阳逻经济开发区)以前是山区,北面有“晒雨山”。
早在清光绪7年(公元1881年)就在双柳地始设双柳铺中和乡,属
团风县管辖,民国37年(1948年)改设刘集乡,开始修建土堤拦住江水,使其不再年年泽国,岁岁水患!1958年改设长江人民公社,1975年更名为双柳人民公社,双柳在大革命时期,曾诞生了鄂东西部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冈西特支;抗日战争时期,是
新四军第五师重要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在这块土地上,哺育成长了魏文伯、魏梦龄、林少南等一批革命人士,李先念、张体学、刘西尧、陈少敏等革命者曾在此生活战斗过。
地理环境
苍海桑田,数百年
长江带来的泥沙在洲北不断沉积,慢慢与北岸相连,始成双柳现在的地貌。双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境内地势平缓,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属油沙土质。临江靠湖,有山有水,但早年只有渔民在此暂居,后有牧人见此处草肥地沃,就此定居。但一到汛期,水长一尺能淹数里,水一退去又留"湿毒"好在天地造物、相生相克,百步之内定有解药!说到此处,不得不提起双柳"土生土长"的一宝,曰"
打瓜"此瓜味甘而低糖,性平,解暑热、湿毒、消渴利尿。瓜久放不坏,坏而不臭。因,此瓜吃时以手击之其瓤受震变软,食之味道更好!故称"打瓜"。又因旧时产妇"坐月子"期间忌食生冷,独能食此瓜而无害!故又称其为"喜瓜"。双柳还有一很早就全国闻名的特产"七仙湖白莲"。只可惜现在这些"宝贝"再少有人知晓了!
现在的双柳是武汉市的南大门,南临
长江与
鄂州市相望,北滨
涨渡湖、七仙湖、
陶家大湖,东连黄冈
团风县,西接阳逻开发区,版土面积163.5平方公里,辖47个村,总人口6万。是真正的"鱼米之乡"!我魏氏支系世居于双柳魏家淌,也是双柳唯一
单姓自然村。双柳交通便利,境内江岸线全长30公里,距阳逻国际深水港码头仅3公里,至汉口新机场仅6公里,江北一级公路贯穿全境,东连
黄冈市通达
上海市,西接
武汉外环线高速公路、阳逻长江大桥。
行政区划
双柳街道办事处驻刘镇,人口6.6万人,面积163.5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41个村委会。
政治
双柳镇
双柳镇党委书记:
刘春明双柳镇镇长:
余璞民
双柳树镇政府地处商,潢两县中间,信合公路穿境而过。距县城南30公里。面积84.5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
双柳镇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府制定期13条优惠政策,鼓励外地商人到双柳投资办企业。
以坡改梯项目,综合农业开发,区域鱼业养殖。小城镇综合试点开改,
板鸭增空包装,水泥预制相建开发。
经济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道办事处利用靠近武汉市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蔬菜卖到了全国56个大中城市,2005年生产蔬菜50万吨,销售收入5亿元,使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
双柳街强力推进蔬菜
产业化经营,现在全街蔬菜正规化基地面积发展到5万亩,蔬菜产业化经营收入占全街总收入的70%,近3年来,他们投资2000万元开展蔬菜产业园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并大力推广温控钢架大棚等4项新工艺、
樱桃番茄等3个新品种,全面应用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全街“四新”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为确保蔬菜产业畅销流通,他们组建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个,吸纳会员2536人,同时组织蔬菜经纪人1000多名,网络蔬菜专用运输车300多辆、专业销售人员3000名,常年运销蔬菜30多万吨,创收7000多万元。
目前,双柳正在建设的蔬菜加工园已经投入1200多万元,园区建成后年加工蔬菜60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利润过亿元。
2016年08月,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截至2020年12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卫星产业园6个单体建筑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卫星智能生产线突破了适应多品种变批量需求的可重构技术等11项关键技术,完成以卫星智能装配系统为代表的18个分系统、103台(套)工艺设备的部署与调试,目前已初步具备试运行条件。
代表人物
双柳出过高官。魏文伯(1905—1987),湖北新洲人。1925年冬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
南昌起义。1929年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在
西北军和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40年1月进入华中抗日根据地,任
淮南市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定远县县长,淮南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皖江行政公署副主任和党组书记。参与领导淮南、
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任
中共中央华东局民运部部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检察分署检察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候补书记兼秘书长、书记。1978年后,任中纪委副书记兼秘书长,国家司法部部长,中顾委委员。1987年11月15日在上海逝世。
早年革命先行者"魏文伯"在一个夏天里坐船从双柳过,因革命事业未成从家乡过而不能归,有感而作诗一首,诗意概括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讲述了双柳的历史地貌等:
思乡
哇哇落地魏淌土,
辕树取卵双株柳,
赛雨山下白莲香,
叶家洲头喜瓜熟.
为寻日月离故乡,
梦里见娘常泪流.
双柳人杰地灵,魏氏根深叶茂。双柳就像双柳的历史一样"一切才刚刚开始",我支魏氏族人今天扎根双柳沃土,明天定会繁衍于五洲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