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质海绵为
单体或群体海绵。体型一般很小,颜色不明显,常呈暗灰色或灰色,但也有一些色彩鲜艳的物种。骨针顶端常突出体外,致使海绵呈刺状;典型的钙质海绵为辐射对称的瓶状,顶端是出水口,常被竖立的长单轴骨针围绕,称出水口。骨针中含有结晶的碳酸钙,主要是
方解石和
文石。
豆腐干海绵的骨针中含
碳酸镁81%、水 3%以及少量其他物质。钙质海绵的骨针大小不一,但在
分类学上都算作大骨针。骨针有3种基本型:单轴骨针、三辐骨针和四辐骨针。三辐骨针为
钙质海绵所特有。由于辐的长度和辐间夹角的不同,骨针的形状有多种多样。钙质海绵的形态各异,有的呈放射对称的瓶状体,有的是由薄管网或不规则的块状体组成的群体。
BOBBIN由相互锁定的针状物构成网状或蜂窝状结构。
钙质海绵全部海产,大多生活在沿岸浅海,少数种类生活在深达4000米的海底。它们是严格的海洋生物,虽然分布在全球,但大多数都生活在浅
热带水域。
钙质海绵在
地层中的出现晚于
寻常海绵纲和
六放海绵纲。
古生代后期保存的优势钙质海绵为紧缚海绵类(Sphinctozoa);
志留纪中期出现了具有小箭袋型骨骼的
针晶海绵;
二叠纪紧缚海绵和石灰海绵数量多,变化大。异辐海绵(Heteractinida)、
古杯动物门(Archaeocyatha)和层孔海绵 (Stromatoporida)3个古生代类群可能与钙质海绵的起源有关。其生存从
寒武纪至现代。但化石较少,钙质海绵可能首次出现在寒武纪时期,最古老的钙质海绵属是来自
澳大利亚“阿达巴尼阶”的Gravestockia。
钙质海绵在
白垩纪时期达到了它们的最大多样性。一些分子分析表明,钙质海绵纲不仅与其他海绵有关,因此应被指定为一个门。这也使
多孔动物门(海绵门)成为类群外类群。Borchiellini等人(2001)认为,钙质海绵与真多
细胞动物(非海绵动物)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研究还支持了钙质海绵与
刺胞动物门(
栉大蚊属)的姐妹群关系。许多作者强烈怀疑海绵类群外类群的假说,认为遗传研究的样本不完整,并且与现存海绵共有的独特解剖特征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