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
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
槲皮,又称朴樕、槲樕、槲树大叶栎槲栎、大叶柞、柞栎,属于壳斗科植物槲树的树皮。是一种落叶乔木,槲皮可用于治疗恶疮、淋巴结结核痢疾、肠风下血等症状。槲皮全年均可采集,通常在春季至秋季期间剥取树皮,清洗干净后切成薄片并晾干备用。
形态特征
槲皮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度可达25米,树皮呈暗灰色,表面带有深沟,且密布灰黄色星状绒毛。小枝粗壮,同样覆盖有灰黄色星状绒毛。叶片互生,叶柄短,密被棕色绒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质地坚韧或接近革质,形状为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顶端逐渐变钝,基部呈现耳形或窄楔形,边缘具有对波状裂片或粗齿。新生叶片上方稀疏分布有柔毛,下方密集覆盖星状绒毛,随着叶片成熟,下方的绒毛逐渐减少。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轴部密被浅黄色绒毛,生于新枝叶腋处,花被具灰白色绒毛,雌花簇生于幼枝上。壳斗杯形,小苞片革质,窄披针形,张开或反卷,颜色为红棕色,被褐色丝毛覆盖,内部无毛。坚果卵形或宽卵形,表面无毛。
分布范围
价值功效
槲皮具有解毒消肿、涩肠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疮痈肿痛、溃破不敛、瘰疬、疮疡痢疾、肠风下血等病症。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 治疗附骨疽:槲皮烧制研磨成粉末,每次饮用方寸匕即可。(出自《千金要方》)
- 治疗毒病引起的下部生疮:将榉皮和槲皮混合煮制成粘稠的果葡糖浆,用于引导排泄。(出自《补缺肘后方》)
- 清洗各种腐烂疮:将槲树皮切碎,放入水中煮沸,取出后再次加热浓缩成膏状,春天和夏天使用时应冷却,秋天和冬天使用时应加温。用来清洗乳疮和其他腐烂疮,涂抹后应立即敷上药膏。(出自《葛仙翁肘后备急方》赤龙皮汤)
- 治疗所有类型的瘘病:将槲白皮切碎,用水煮沸直至水分蒸发,去除渣滓后再加热浓缩成膏状,每日服用枣大小的一份,并涂抹在疮口上。建议食用苜蓿盐饭来辅助治疗,直到痊愈为止。(出自《崔氏纂要方》)
- 治疗小儿淋巴结结核:将槲皮去掉粗糙的外皮,切碎后煮汤频繁洗涤患处。(出自《太平圣惠方》)
- 治疗长期未愈的赤白痢疾:干燥的生姜和槲白皮(用姜汁烤五次)各一两。将两种药材捣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匕,空腹时用温米饮调服。(出自《圣济总录》干姜散)
- 治疗长期未愈的赤白痢疾:新鲜的槲皮一斤,除去黑色外皮,切碎后用水一斗煮沸,取出后再次加热浓缩成膏状,加入酒后服用。(出自《纲目》)
参考资料
槲皮 .药品通.2024-08-16
槲皮 .中医大词典网.2024-08-16
槲皮 .医学教育网官网.2024-08-1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价值功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