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境关
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的云南富源县境内
胜境关,位于中国云南省富源县城东9千米云贵高原交界的宣威市岭上,始建于清代,是由黔入滇古驿道上,是珠江源头入滇第一关。胜境关开道于秦朝,定官道于元代,建关隘于明朝。关隘两山陡峭险峻,山间峡谷深,隘口宽仅37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素有“罗平峰林”“入滇第一关”“云南东大门”之称。
胜境关现存人文景观有驿道、胜境坊、石亭、胜境驿站、鬻琴碑亭、关隘门楼等。据史料记载:“古人筑关墙,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建有关楼,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修。”胜境关两旁山巅设哨所、山腰置炮台,还有练兵场、点将台、楼、营房等配属设施。后因关墙失修塌,关楼因故被拆毁,分别于1990年、2002年重修。
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胜境关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7月,胜境关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云南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旅游信息
滇南第一雄关胜景关。
一条狭窄的石砌驿道与关口城墙相连,两旁陡峭山坡夹峙城楼,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神奇的胜境关
惯有“云南东大门”和“老厂镇”名号的富源县有着一个神奇的地方——胜境关(“号称天下第一奇观”)。说他“神”是因为此地常年云雾环绕,如同仙境、说他“奇”是因为他作为滇黔的交界之地,位于富源一边的士壤是红的,而贵州省一边面的士壤则是褐色的,真的很雄奇壮美。如果到过此地的人无不称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朋友如果你也想一睹这里的风采,就让我为你细细到来滇南胜境西距富源县8公里,是宣威市岭上的滇黔分界线,又是元代以来中原内地入滇的重要通道,数百年来这里留下了多少云南人进京赶考的兴奋和京官入滇的感叹,不少文人墨客、民族英雄曾在此挥毫,不仅是文化积淀厚重的历史见证,也是自然气候的分界线,故有以“天”为界的界坊和以“地”为界的山涧神奇景观。历史上不断在胜境关修建建筑物,历史名人填诗作赋,撰联勒碑,形成了滇南胜境坊、石虬亭、胜境驿、关隘城楼、石龙古寺、鬻琴碑、古驿道、古炮台、胜境公馆等组成的旅游胜地。
滇南胜境坊
滇南胜境坊始建于明朝景泰4年(1453年)。坊高13.32米、宽11.2米,十 二楹柱,九级斗拱,重檐翘角,高坊长额,正中镶嵌“滇南胜境”巨匾,雄伟壮丽,气势恢宏,耸立于三、四公里外的视野中。坊柱两边各立石狮一对,面滇石狮黄土红尘,面黔石狮身覆青苔,是“雨狮好黔,风佰好滇”的聚焦点,两重“天”分界的奇妙景观令来往游客感叹不已,明代著名学者杨慎就此称:“日月之阴、径寸而移,雨场之地、隔陇而分”。
关隘城楼
关隘城楼,始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重建于光绪十六年(1891年) ,“文革”期间被拆毁,1990年恢复原状。城墙高7.8米,厚8.3米,城墙沿用古代原拱风格,门上刻有“胜境关”三个大字。关隘城楼横架古驿道上,城依山雄,山因楼秀,登台远眺,关隘山水,尽收眼底。
胜境驿站
胜境驿,是古驿道的要冲,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6年),总督王继文派人在“石虬亭”前新建房屋三间为尖站,作为来往官员休息之地,故而民俗常将“石虬亭”和驿站融为一体,统称为“接官亭”。
“雨师好黔,风伯好滇”是当地的气候特点。牌坊中间两对石狮,一对面向云南省,一对面向贵州省,面向云南的这一对身披红土,面向贵州的一对身覆青苔。毛泽东的《长征》有名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带的乌蒙山的磅礴气势和烟雨泥泞一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清代大名士杨慎贬途中过此留下名句:“西望,山干天豁;还观,则箐雾瘴云,此天限二方也”。
参考资料
胜境关,滇南第一奇观.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08
“滇黔锁钥”胜境关.云南先锋网.2024-02-22
目录
概述
旅游信息
神奇的胜境关
滇南胜境坊
关隘城楼
胜境驿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