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先治,男,
汉族,1963年2月出生于新疆,理学博士,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终身会员,
中国地质学会、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会员。曾任
长安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2019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遴选为首批首席填图科学家。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3年7月毕业于原
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地质矿产调查专业,获工学
学士,并留校任教。
1989年7月于原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获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11月于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获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3.07-1999.06,在西安地质学院(现
长安大学)地勘系任助教、讲师,区域地质调查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94年在地质矿产部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9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2年6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9.07-2000.06,任西安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系副主任。
2000.1,任原西安工程学院科技外事处副处长。
2000.06-2011.11,任长安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2002,兼任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总工程师。
2011.12-2012.03,任
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
2012.04-2019.11,任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兼总工程师。
社会任职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北地质》编辑委员会委员。
兼任西安波浪状镶嵌构造研究会副理事长。
主讲课程
本科生《
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地质力学》《地质学基础》等课程。
研究生《板块构造学》《大地构造学》《造山带与盆地构造》《构造岩石学与构造矿物学》《区域构造研究方法》《显微构造学》《大地构造专题》《构造地质学前缘》《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构造解析学》等课程。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以及大地构造学、区域地质学、造山带地质与
动力学、盆地构造、岩石大地构造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带领的研究团队,以区调填图工作为基础,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逐步形成了中央造山系(中西段)及其邻区关键地区基础地质调查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
主要成就
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科技项目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8项。公开发表论文198篇。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扬子地块西北缘碧口群构造属性及与Rodinia
超大陆聚合-裂解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秦岭祁连结合部位早古生代晚期
岩浆事件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启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秦岭北缘变形构造解析及其祁连-秦岭构造交接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
昆仑山脉东段晚
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与造山过程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组成、结构与构造演化过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东昆仑东段东昆中蛇绿岩年代学及构造属性研究。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勉略宁地区中
新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构造属性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青海省共和县曲什那地区1:5万三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青海省循化县道帏地区1:5万两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中国铝业公益性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青海省
都兰县阿拉克湖-红水川地区7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专题:西藏日喀则超镁铁质岩岩相划分及含矿性调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专题:西
天山温泉地区
元古宙变质地层划分与构造变形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专题:甘肃美武-临潭地区构造解析与演化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专题:
甘肃省岷县中寨—十里铺地区晚
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地层划分、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及其构造变形研究。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调查项目专题:勉略构造带构造演化与成矿地质条件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高新技术研究培育项目:秦祁结合部位
早古生代俯冲型杂岩体的成因及对造山演化的启示。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高新技术研究培育项目:东昆仑西段野牛沟构造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及其造山过程。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培育项目:西
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
岩浆和沉积记录。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培育项目: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块北缘
新元古代花岗石年代学与成因研究:陆壳改造的证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培育项目:西昆仑麻扎—
康西瓦构造带构造属性及向西延展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培育项目:西昆仑布伦口-麻扎地区
三叠纪花岗岩类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
科研成果
1996年获地质矿产部“特优图幅奖”。
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