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M-133A弹道导弹(英文:UGM-133A Trident II (D5)
导弹),又称为
UGM-96A弹道导弹Ⅱ型或三叉戟D5,是
美国海军最重要的海基核威慑力量之一。
UGM-133A弹道导弹导弹于1983年开始工程研制,1987年1月在陆基平台上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1989年进行了潜射试验,最终于1990年开始初始部署并服役至今。UGM-133A弹道导弹的主要作用是为美国提供核威慑力量,以保护国家安全。该导弹采用三级
固体火箭发动机,
惯性制导,最大射程4000
海里,可装备多个分导式弹头。UGM-133A弹道导弹的研制和部署是美国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美国提供了有保障的二次打击能力。
UGM-133A弹道导弹装备于
级
(每艇24枚)与
(每艇16枚)。2016年3月16日,美国海军完成了“
UGM-96A弹道导弹”II(Trident II D5/UGM-133A)
潜射导弹的第160次试射。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潜射弹道导弹一直是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的组成部分。作为"三位一体"中生存能力最强的一环,潜射弹道导弹为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国家指挥机构和总统提供了有保障的二次打击能力。从1956年的北极星(A1)开始,历经五代
导弹的发展,包括北极星(A2)、北极星(A3)、
波塞冬(C3)、三叉戟I(C4)和今天的三叉戟II(D5),每一代导弹范围、有效载荷和精度都在不断提高。
建造沿革
1983年,UGM-133A弹道导弹正式开始研制工作,1987年1月在陆基平台上进行首次
UGM-96A弹道导弹Ⅱ导弹飞行试验,1989年3月进行了首次水下发射,1990年3月三叉戟II D-5导弹宣布形成了初始作战能力。
装备情况
UGM-133A弹道导弹现装备于
美国海军俄亥俄级
核潜艇(每艇24枚)与
英国皇家海军前卫级战略核潜艇(每艇16枚),1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后10艘从一开始就装备了三叉戟II D-5导弹,每艘核潜艇装备24枚三叉戟II D-5导弹。合计17艘潜艇携带408枚
二型
导弹。前8艘早期装备三叉戟I C-4导弹的潜艇,最早的4艘改为
巡航导弹核潜艇,后4艘换装三叉戟II D-5导弹。在民兵III导弹使用单弹头,和平卫士导弹退役后,三叉戟II D-5导弹是美国拥有的唯一的
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英国方面,4艘每艘可携带16枚
总共有64枚导弹。
作为美国核力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生产数量截止2004年已经高达425枚,以后的年份中生产5-12枚不等。三叉戟II D-5导弹的寿命已经延长到42年,在下一代潜射洲际导弹服役前,保证美国海基核力量威慑的有效性。
UGM-96A弹道导弹”Ⅱ
导弹开始正式装备部队后不久,
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结束。虽然美国开始大量裁减
核武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或降低“三叉戟”Ⅱ型导弹的地位作用。为了换取
俄罗斯同意裁减陆基
多弹头导弹,在STARTⅡ条约中,美国同意将其
海基潜射导弹弹头减去一半,而且一枚“三叉戟”Ⅱ导弹携带分导式核弹头的数量不能超过8个。在履约过程中,美国裁掉的主要是“海神”这样的老型号导弹,“三叉戟”Ⅱ导弹数量非但没有减少,规模一直在扩大。到2005年,美国14艘“
俄亥俄州”级
核潜艇装备的全部是“
UGM-96A弹道导弹”Ⅱ导弹,共336枚。美国的海基战略
核导弹成了清一色的“三叉戟”Ⅱ。
2010年4月,
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对美国核战略及未来核力量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调整和规划。报告明确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仍将保持“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结构,但重心明显进一步向海基核力量倾斜。为了达到美俄新核裁军条约规定的部署的核弹头总数1550枚的目标要求,美国计划将一枚“三叉戟”Ⅱ导弹携带的分导式核弹头的数量减少到4个以下,但14艘“
俄亥俄州”级
核潜艇的规模保持不变。
基本设计
布局与结构
UGM-133A弹道
导弹是三级固体导弹,由弹体、推进、制导与飞行控制、末助推控制、再入等分系统组成。弹体布局与结构和C-4的很相似,只是尺寸稍大些。整个弹体由第一级、级间段、第二级、仪器舱和头部整流罩连成一体。第三级
发动机放在仪器舱与整流罩的中央,周围配置8个
子弹头。弹体直径增大到2.108米,从第二级发动机前裙部开始收缩,至仪器舱底部直径减小到2.057米。
动力装置
UGM-133A弹道导弹第一、二级发动机比"
UGM-96A弹道导弹Ⅰ"有较大的改进,
推进剂改为
聚乙二醇/
硝化甘油,是"和平保卫者"导弹第三级发动机所用推进剂的改进配方,采用翼形装药。发动机燃烧室壳统体材料改用
石墨矿/
ep,内绝热层材料是
三元乙丙橡胶系统。采用单个潜入式喷管,喉衬是三维整体喉衬。第二级
发动机还用可延伸的碳碳喷管出口锥。第三级发动机仍用"三叉戟1"第三级发动机。第一、二级各工作65s,第三级工作约40s:同C-4一样,D-5仍采用总能量控制法控制停火点速度。动力装置还包括装在头部整流罩内的2台抛罩发动机和装在第三级前端凹槽内的1台第三级分离发动机。
制导与控制
UGM-133A弹道导弹采用MK-6型星光惯性制导系统,精度有显著提高。制导系统主要由
惯性测量装置和制导电子组件组成,是全新的系统。惯性测量装置采用2个
双轴动力调谐挠性
陀螺累和3个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还用一个新设计的星光监控器,它是一种固体电荷耦合器件和光学器件相结合的系统。制导系统的信息传输给飞行控制分系统的飞行控制电子设备,由此设备转换成控制
导弹助推段飞行的操纵指令和控制未助推段飞行阀门指令。
弹头
UGM-133A弹道导弹曾考虑过多种弹头方案,如MK12A,MK4,MK500,MK5等等,最后计划采用MK5
分导式多弹头方案。共装8个MK5弹头,配置在第三级
发动机的四周。核装置代号为W88,威力达475ktTNT当量。可用于攻击导弹地下并和加固的指挥控制中心。整个弹头由端头组件、防热层组件、内部结构件、天线窗、解保和
引信组件以及核装置组成。
鉴于W88弹头停止生产和形势变化,自1992年开始在UGM-133A弹道导弹上装备从"
UGM-96A弹道导弹Ⅰ"上拆卸下来的MK4/W76弹头,作为MK5/W88弹头的补充。每枚UGM-133A弹道导弹可装8~12枚MK4/W76弹头。
1993年1月签署的"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备武器条约"批准生效后,2003年以前每枚D-5
导弹都由8枚子弹头减为4枚子弹头。
1994年底,
美国海军已装备7艘"三叉戟2"潜艇,共168枚D5导弹。至2003年将有14艘"三叉戟"潜艇投入使用,其中8艘部署在
美国大西洋舰队,以
佐治亚州金斯湾为基地;6艘部都署在
美国太平洋舰队,以
华盛顿州班戈为基地。"
UGM-96A弹道导弹"潜艇的巡航率为60%~70%。
命中精度
UGM-133A弹道导弹然仍然采用“
惯性+星光”的复合制导方式,但装在
导弹弹头母舱上的姿态控制喷管的数量增加了一倍。由于采用新的弹头释放姿态控制程序,姿控
发动机工作时对抛撒出的弹头的影响明显减小。分导式弹头的外形、头锥材料也都有了改进,因头部烧蚀速度不均匀而导致的弹头漂移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三叉戟”Ⅱ
导弹命中精度提高到200米以内,通常情况下圆概率偏差可达到120米。所以,“
UGM-96A弹道导弹”Ⅱ导弹不仅完全具备了摧毁
苏联导弹发射井的能力,也创下了潜射
洲际弹道导弹命中精度的世界纪录。
导弹命中精度的提高,大大增加了“三叉戟”Ⅱ导弹的打击效能。据计算,“三叉戟”Ⅱ型导弹打击软目标、面目标的能力比“三叉戟”I导弹提高了大约2/3,攻击硬目标的效能提高了3~4倍。在相同技术水平下,
潜射导弹的误差一般是陆基导弹的3倍,潜射200米相当于陆上70米。
UGM-133A弹道导弹的再入载具在GPS提供精度修正时圆概率误差可到90米,如此高的精度,使
II D-5具备了进行第一波攻击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可以对
加固的
发射井和加固的地下战略指挥部进行打击。可携带8枚当量10万吨W-76四型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弹头,一般装载10枚当量47.5万吨W-87二一型独立多重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弹头,考虑装上可操纵式重返大气层载具的弹头。
导弹射程
UGM-133A弹道导弹作为美国海基核力量的核心,和三叉戟I C-4导弹一样是三级固体导弹,不过它采用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包括新的NEPE-75(
硝酸脂增塑聚醚-75)高能
推进剂,碳纤维
环氧壳体,碳碳可延伸喷管,GPS/星光/
惯性联合制导。射程3837
海里(7100公里)-满载时4000海里(7400公里)。
UGM-133A导弹具有大得多的体积,它可以携带8具MK-5再入载具外加8枚47.5万吨的W-88核弹头,此时它的射程高达11000公里之多。在满载情况下,
UGM-96A弹道导弹II D-5核弹头投掷数量可以增加到14枚,当然射程会有所缩水。不过在削减
战略武器条约的规定下,只携带最多8枚核弹头。
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弹道
导弹核潜艇能够携带24枚UGM-133“三叉戟”IID5
潜射导弹,每一枚导弹可以携带多达12枚47.5万吨当量的W88
氢弹。由于Mk5载具的打击精度很高,所以
俄亥俄级核潜艇及其携带的“三叉戟”II导弹有能力担当首轮打击武器。
性能数据
以上参考:
服役动态
试射
2009年12月19日,
从位于
大西洋上的
俄亥俄州级SSBN 732阿拉斯加号
上进行
UGM-96A弹道导弹Ⅱ潜射洲际导弹发射成功,这是三叉戟II潜射洲际导弹自1989年以来的第130次连续成功发射,创造了导弹试射成功率记录
2016年3月16日,
美国海军完成了“三叉戟”II(Trident II D5/UGM-133A)
潜射导弹的第160次试射,并在飞行试验中测试了首个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导弹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