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园
为世博会举办而建立在上海的园区
上海世博园区(英文名:Shanghai World Expo Park)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 沿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布局,是为世博会举办而建立的园区。园区总用地约5.28平方公里,其中围栏区约3.28平方公里,配套区约2平方公里。
自2002年12月3日,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后,上海世博园中国馆2007年12月18日开工,2010年02月竣工,在2010年5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上海世博会园区被划分为A、B、C、D、E 五个功能片区,分别展示中国国家馆群、各洲国家独立馆群、城市馆群、企业馆群等场馆。上海博园开园期间,参展有24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190个国家和56个国际组织,80个经典案例组成展示世界城市发展的城市最佳实践区,25个企业共建成18个企业馆。在世博园开园期间,公共交通客运量超过1亿人次。随着上海世博会的落幕,上海世博园开始了转型建设,仅保留了一轴四馆,即世博轴、世博中心、世博主题馆、世博文化中心、中国国家馆。后在原上海世博会文化博览区旧址上,于2013年12月30日开始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建设,并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性活动。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上海市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业城市转型带来了宝贵的契机。
2010年上海世博中心获得了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成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工程。2010年5月16日,上海世博园世博轴获“全球生态建筑奖”。2010年10月30日,德国沙特阿拉伯英国智利瑞典芬兰阿尔及利亚斯洛文尼亚葡萄牙毛里塔尼亚、太平洋联合馆等11座展馆荣获得“世博会奖”的金奖。2011年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世博演艺中心、世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轴获得年度中国建设工程的最高奖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1999年12月,中国政府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并最终于2002年12月4日,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为了承办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的上海世博园开始筹划建设。
前期筹备
自2004年起,上海市开始展开面向世博会地区的国际方案征集活动。该活动由上海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多家主要设计机构参与方案设计。前期的国际方案征集形成了十个设计方案,其中有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家设计脱颖而出。
前三名的世博园区设计方案各有特色。英国奥雅纳罗杰斯设计联合体提出了“浦东新区湾”的妙想,在浦东布局60公顷的生态公园,围绕其开凿一条运河,中国馆则被设计成“皇冠”的形状,雍容华丽;美国帕金斯公司则构思出“拥抱浦江”,在滨江两岸设立7栋标志性建筑,串成2条明珠;同济大学则在世博核心区规划了“世界眼”,大气非常。这些方案各有特色,为上海市世博会的地区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设计思路。上规院汲取这些方案中的精华部分进行调整和优化,汇就了最终世博方案的思路。
建设过程
2006年8月19日,上海市宣布启动2010年世博会园区的工程建设,这一里程碑标志着工程正式展开。首批开工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共分为19类、约110项工程。其中,市政道路是最早启动的项目,计划新建或扩建30条市政道路,总长度为35.55公里。其中,浦东新区地区涉及18条道路,总长度为26.13公里;浦西地区涉及12条道路,总长度为9.42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开工后,景观绿化和防汛墙工程、地下空间工程、管线工程、泵站工程等也于同年第四季度展开建设。同时,电力、给水、通讯、燃气等相关工程也同步启动。该建设项目的启动为世博会园区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4月11日,相关部门发布了一份年度推进项目及任务分解表,世博园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初步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项目全面启动。浦江两岸开始进行世博轴基础工程的建设,这是一个长1.1公里、宽99.5米、深入地下12米的地下建筑,也是世博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园区在植树节之前启动了绿化植树工作,到2007年底,千年防汛墙建设工程已经完工,绿化乔木种植已完成70%。同年,中国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和世博会历史馆等主要场馆在下半年开始建设。这些进展标志着世博园区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2010年3月,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逐渐接近尾声,正进入展示布展和运营筹备阶段。42个国外自建馆以及几个跨国公司的企业馆中的大部分展馆都进入了尾声阶段,已经开始进行装修工作或即将开始。而在3月31日,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的世博文化中心正式竣工。至此,上海市世博会的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文化中心、世博轴等五座新建的永久性建筑全部完成建设。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主要建筑工程建设全部完工,为接下来的展览和活动准备工作奠定了基础。
开始世博会
2010 年5 月1 日至2010 年10 月31 日,世博园 总参观人数:7308 万人次 ,参展者数量为24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190 个国家和56 个国际组织,共有80 个经典案例组成展示世界城市发 展的城市最佳实践区,25 个企业共建成18 个企业馆。2010年10月16日,103.27万人次客流涌向世博园,创造了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的单日客流最高纪录。面对极端大客流,世博会组织者迅速启动工作预案沉着应对,园区运行平稳、有序、可控,公共交通总体顺畅,各个场馆安全有序。截止至2010年8月16日世博园开园期间的公共交通客运量超过1亿人次。世博园旅游需求和游客流量也持续上升,截至2010年10月24日10时17分,上海市世博会参观者累计突破7000万人次。
世博会结束拆除场馆
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说,“本届上海世博会,除了规定中的一轴四馆之外,其他各个展馆都是临时性建筑,都要拆除。”随着上海市世博会的落幕,上海世博园开始了转型建设,仅保留了一轴四馆,即世博轴、世博中心、世博主题馆、世博文化中心、中国国家馆。
2010年11月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后的第一天,世博园场馆拆除工作陆续展开。 11月22日,大部分展馆内部拆除工作已结束,个别展馆已开始外部结构拆除阶段。2011年01月4日园区内的高架步道最先开始拆除,哈萨克斯坦馆、日本馆、韩国馆、香港馆、澳门馆的拆除工作也先后进行,2011年1月9日早晨,上海世博会台湾会馆正式拆除。
后续利用
5.28平方公里的世博会地区,横跨黄浦江两岸,其在“后世博”时期如何规划利用,对于上海市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都有重要意义。于是上规院和国际展览局共同规划建成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以传承、保存、发扬世博文化。此外,该博物馆还将成为服务国际社会的世博文化知识库。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园区的后续利用规划已作出,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将原来的世博园区分为五个区域:位于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文化博览区以及位于浦东新区的国际社区、会展和商务区、后滩拓展区。其中城市最佳实践区不改变原有的格局,形成文化创意街区;文化博览区则将多座博物馆汇聚在一起。原有的世博村等片区,形成一个国际社区,生活软硬件设施齐全,与会展和商务区配套。
2013年12月30日,作为“十二五”重点文化设施项目以及中国国内首座国际性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始建设。在2014年4月3日,招标上海建工集团四建集团为世博馆的“世博馆新建工程基坑围护及地下结构工程”的承建方后,建设期间接连完成地下人防区域通过结构验收,主体幕墙施工验收以及主体结构封顶工作。最终于2017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
2017年,占地约两平方公里的世博文化公园正式开工。不少市民提出应保留上海世博会的元素,于是有四座世博场馆得到保留改建。公园里包括世博会保留场馆,市区唯一的江南园林“申园”,文化新地标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温室花园、世界花艺园、国际马术中心,双子山。
2021年,为延续世博记忆,世博文化公园特别将原世博会俄罗斯馆、卢森堡馆、意大利馆、法国馆4个场馆进行保留改造,打造文化教育、展览展示的新空间。
设计理念
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来自全球的参展方共同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世博会结束后,后续规划也借鉴了世博“盛会”理念,提出了城市“大型综合性公共活动区域”地区发展定位,更加注重集聚化的公共活动设施、更加强调用地功能上的复合使用、更加突出人的活动、更加关注使用人群的多样化,希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市级公共中心。在此主线下,融汇了世博会期间的特色理念,强化“系统协同”、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低碳生态”、强化“文化传承”,使世博精神一以贯之。 通过结构规划的编制,世博期间形成的“五区一带”的发展路线也逐步明确。包括以多元主体展馆和社会交往空间为主导的浦西文化博览区,以功能混合、立体开发、尺度宜人为特色的浦东会展商务区,以及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战略空间、保持地区发展弹性与灵活性的后滩预留区。
场馆布局因地制宜
依据世博园区横跨两岸的地理特征,紧扣世博需求合理划分形成相对独立、各有侧重的场馆区域,便于分散参观热点,疏导人流。
架构规划长远开发
长远地划分出“一主多辅”的总体空间格局,为后续利用提供一个合理的规划架构,达到主要绿化、道路、市政和地下空间一次建设到位,统筹规范后续发展框架,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产业遗存保护利用
关注古老建筑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就江南造船、南市电厂、上钢三厂等遗存历史建筑进行保留,把厂房、船坞、塔吊等打造成园区新功能的载体,体现节俭办博与城市转型中的文化传承。
基建体系可持续发展
合理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和分布式供能等多项先进科学技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低碳环保的世博园区。
园区布局
总体布局
上海世博园园区范围为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以西的滨江地区,面积共计约5.28 平方公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展期间
在世博园区中,参展方根据对城市主题的不同理解来设计展馆和策划展示内容。上海世博会园区被划分为A、B、C、D、E五个功能片区。其中,A 片区主要布置部分亚洲国家馆等场馆,B 片区主要布置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以及部分亚洲国家馆、大洋洲国家馆、国际组织馆等场馆,C 片区主要布置欧洲、美洲、非洲国家馆等场馆,D 片区主要布置城市足迹馆和企业馆等场馆,E 片区主要布置城市未来馆、企业馆和城市最佳实践区等场馆。
世博轴
整个世博园中,世博轴位于浦东世博园区的核心位置,是园区内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要轴线,全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是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 ,是园区内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被称为世博园区的“大动脉”。世博轴通过其精彩独特的建筑外观和巨大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应用地源热泵、江水源空调、雨水收集利用等新技术特色,体现了21世纪建筑技术发展的趋势。同时,世博轴也彰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
中国馆
中国国家馆位于世博浦东园区A片区,临世博轴东侧,总建筑面积约为16.01万平方米。该展馆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主题,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中国馆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个部分。国家馆的建筑形态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象征着天下粮仓;地区馆则以平台基座聚集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亨通。
世博主题馆
世博主题馆位于世博浦东园区B片区,占地面积约11.5公顷,总建筑面积达到1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9.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其造型运用“折纸”的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筑结构。该馆的展览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其中西展厅南北跨180米,东西跨126米,为2.5万平方米、14米净高的无柱空间,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主题展馆。
世博文化中心
世博文化中心位于世博浦东园区B片区,世博轴以东,其建筑形态呈飞碟状,以不同的角度和时间呈现不同的形态,巧妙地将内部功能与外部形态统一并完美结合在一起,是一个集演艺、展示和娱乐于一体的时尚文化聚集区。该中心的二层占地面积超过76000平方米,中间是核心,周围是观众看台。核心岛舞台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并且可以转换成各种形状的舞台,甚至可以在度空间中进行三维组合。
世博中心
世博中心位于世博浦东园区C片区上海世博公园内,紧邻世博大道,东至世博轴,内部包含了多个大容纳面积的会议厅。其外部建筑造型不仅融合了现代建筑视觉理念,建筑排列方式从西向东高低错落,还采用了多种玻璃幕墙,既具有很好的遮阳和保温效果,又使室内充分享受自然采光,巧妙地利用了沿江景观和世博园区宝贵的景观资源,创造出晶莹透明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现如今世博中心已经转型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端会议中心,举办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大规模国际性会议。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大量的国家馆都被拆除,仅保留了世博轴与中国国家馆、世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等。
上海世博园现存的馆群以世博轴为轴中心,分成A、B、C、D、E五个片区,其中A片区建筑有:中国国家馆、外国国家馆等;B片区建筑有:世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世博文化中心等;C片区建筑有世博中心等建筑;D片区则有世博会后新建的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A片区
A片区与B片区相辅相成,它强调功能复合与绿色共享。在规划方案中,以人群的活动为出发点,结合重要的公共活动流线,布置商业、商务、旅游、文化、休闲、酒店公寓等多种功能,突出交流、共享,提供多元功能和丰富的空间活动。采用紧型开发模式和小街坊的设计,创造连续、丰富的街道空间。在中央部分,保护中国馆标视廊,并创造“生态绿谷”,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使其成为一个开放共享、激发灵感的独特空间。
B片区
B片区作为会后第一个完成规划编制并启动开发的区域,这片地区以吸引央企总部集聚为核心功能,成为一个顶级商务区。在规划中,商务功能被放在核心位置,同时配备多样化的建筑底部和丰富的公共服务功能,旨在打造一个24小时保持综合活力的区域。
C片区
C片区的规划综合考虑了城市实体产业功能发展需求和综合品质提升需求,在高强度开发、适度开发和生态复育等不同方案间进行了多轮磨合,最终提出了构建“世博文化公园”的大胆构想。即在城市中央活动区内,规划一片完整的公共绿地,配合大歌剧院和温室等设施的设置,打造提升世博会地区自然与人文品质的“生态大公园”、“文化大公园”和“市民大公园”。这些公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的场所。通过这些规划和设计,将C片区打造成为一个融合了自然、文化和市民参与的综合公园区域。
D片区
世博会博物馆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选址于黄浦江的原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是规划中的世博会地区文化博览区中首个全新建设的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为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655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19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4600平方米。建筑体的首层用地面积为11500平方米,总建筑高度为34.8米,包括地上六层和地下一层。世博馆是国际展览局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唯一官方博物馆及官方文献中心,旨在展示世博会的历史和成就。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滨江核心地区,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公园对原法国馆、意大利馆、卢森堡馆和俄罗斯馆这4个场馆进行保留改造,同时新建世博花园、申园、双子山、上海温室、世界花艺园及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等设施。2011开放的公园北区占地85公顷,主要由舞动广场、静谧森林、时光印记大道、世博花园、音乐之林、中心湖、后滩滨江、申园等景观片区和景点组成。
  
园区价值
主体价值
世博会展览价值
世界博览会一直都是一项推动着人类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的世界性大型盛会。而在上海世博园举办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作为综合类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建造各国特色展馆来展现城市未来风貌,不仅展示了世界各国的工业实力和人类文明创造力,更是讨论了战胜全球当前所面临的城市化挑战的解决方案,向世界交出了一份饱含中国式思考的答卷。
建筑形态引领价值
上海世博园内各个场馆在设计中充分引入生态、循环和节能等环保理念,在技术上广泛应用太阳能风能、江水循环降温、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等诸多节能技术,在材料上创新采用低耗能的环保材料、呼吸式玻璃幕墙系统和低辐射中空玻璃等新一代建筑材料。
这些建筑设计、构造、材料等建筑要素所展现出来的建筑表征,传达出关于理念、产品、技术等建筑各元素的中国思考。通过园区场馆建筑本身,展示出中国最新的创造理念、城市规划和未来视角,以及中国对现代乃至未来社会的探索。
客体价值
经济价值
上海世博园的建立得到了中央政策上的国家青睐与扶持。整个园区展馆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参展商,为上海乃至整个地区的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此外,还营造出上海更具影响力的国际形象,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推动了建筑业、服务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文化价值
上海世博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国和观众,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向世界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既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又倡导虚心学习,积极拥抱人类文明最新成果。
形象价值
上海世博园举办了世博会,在国际上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展示了上海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魅力,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各国展馆
中国馆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各省区市联合馆等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俄罗斯馆
俄罗斯馆,展馆建筑既像花朵,又似“生命树”,顶部的镂空图案表现了俄罗斯各民族的装饰特色。俄罗斯馆有12座形态各异的白金塔,象征着一年中的12个月。占地近6000平米的国家馆展现了俄罗斯近年来取得的科学和经济成就,并向参观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俄罗斯文化体验,吸引了大批的青少年观众,每三名前来参观的游客中就有一名是儿童。
卢森堡
卢森堡国家馆的主题是"小也是美",突出了卢森堡"欧洲绿色心脏"的国家特殊身份。展馆的设计者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这实际上受到了中文传统译名"卢森堡"的影响。中文"卢森堡"的意思是"森林和堡垒",所以卢森堡展馆自喻为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有许多通向邻处的宽敞出口的堡垒,环绕着中世纪塔楼。
法国馆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最终设计方案,由法国著名建筑师Jacques Ferrier领衔设计,名为“感性城市”。 “感性城市”外观简洁明了,将以脱离地面的漂浮形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突出法式庭院风采,尽显水韵之美。设计师将平衡理念作为设计背景,从各方视角探讨法国形象标志和魅力,并通过创新的科学技术,在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示上海市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意大利馆
意大利馆设计方案灵感来源于游戏棒该建筑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
波兰馆
波兰馆,以民间剪纸艺术的方式展现波兰的传统精神,以民族图案作为花纹的镂空墙面让室内充满阳光,夜晚灯光外露。波兰馆举办了保险业研讨会,邀请了多家波兰保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中国的保险业代表参加。在研讨会上,波兰保险商会副主席格雷戈里和波兰保险业代表们都表示希望以此促进两国在保险业上的合作。截至2010年,波兰馆已经推介了波兰的9个地区或城市,还曾为波兰造船业和建筑业举办了研讨会。
乌兹别克斯坦馆
乌兹别克斯坦馆位于园区A片区,具有传统特色的层叠木格窗围栏环绕展馆四周,随阳光的照射而不断变化色彩。“彩带”和“结扣”流畅地连接馆内各展区,形成一个贯通的整体,象征时间、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交融和更迭。
以色列馆
以色列馆同样位于园区中的A片区,因其独特的设计被称作“海贝壳”。建筑要表达的是立体化的“阴阳合抱”太极图。原石建造的实体建筑部分代表了历史,代表着犹太人的根和过去;而玻璃构成的虚体建筑部分,则象征着以色列崭新的今天。
会徽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会徽含义
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在中文里可理解成“世界”,也有“世博会”的含义。“世”与数字“2010”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SHANGHAI CHINA”巧妙组合,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绿色的基调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激情。三个人可以抽象概括为由‘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用中国的国粹书法表达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传达出上海市世博会是一次全人类的和平盛会的信息。”汉字书法“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书法篆刻“京”字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寓意着21世纪初的两项超大型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倾诉着中国人民弘扬传统、融入世界的不懈努力。
会徽设计者
会徽设计者邵宏庚1970年出生于盐城市,1994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来到上海在一家公司做设计,后来他逐步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设计公司,先后创作出中国电视新闻直播联盟台标识、中国儒学文化符号、中华环境奖标识、国家生育关怀行动标识等作品。2003年,上海市世博会会徽征集工作时,最终邵宏庚“世”字作品被选定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会徽评选经过
上海世博会会徽征集工作2003年12月启动,截至2004年7月31日,共收到应征作品9046件。由15位海内外资深专家组成的会徽评审委员会,筛选出100幅入围作品,向世博会执委会推荐了5幅作品,并提交组委会最终决定。最终邵宏庚“世”字作品脱颖而出,被选定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吉祥物
2007年12月18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诞生。从向全球公开征集到的26655件作品中经过专业评委团队层层遴选和修改小组用心打造,最终,由汉字“人”演变而来的海宝——美好城市的创造者和体验者被敲定为上海市世博会的吉祥物。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一个返璞归真的、汉字“人”的蓝色卡通造型——“海宝”,是由海峡两岸设计师共同设计的。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反映中国文化的特色,呼应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吉祥物取名“海宝”(HAIBAO),意为“四海之宝”。这既与小孩身体大海般的颜色呼应,也符合中国老百姓多以“宝”为孩子取名的民俗习惯。 “海宝”以汉字“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和“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内涵。 “海宝”选择“蓝色之水”作为主形态,显示出世博会举办地上海濒江临海的地域特色,也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象征,展现出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水是生命之源。“海宝”的蓝色主色调,还代表着地球、梦想、海洋、生命、未来、科技,与上海市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可谓深度契合。
名字由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他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海宝”的名字与吉祥物的形象密不可分,寓意吉祥。
主体形象
 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
 “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上海市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
主题体现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技术特点
可再生能源技术
太阳能技术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被场馆广泛采用。不论是发达国家的新科技展馆,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展馆,都在建筑形式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仅世博主题馆所铺设的太阳能屋面总发电功率就达到2.57兆瓦,其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碳排放量约2500吨。
保温隔热技术
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临时建筑构筑物节能设计导则》的要求,大部分建筑采用了多层复合墙体的防晒隔热内外围护结构,其典型的构造形式为:外表面材料(如膜材、铝板、木材、竹子)+ 空间层+防水保温材料+内围护结构,有效地应对了上海的高温气候。此外一些展馆建筑还巧妙地应用了垂直墙体绿化和屋顶绿化技术,不仅提高了保湿隔热性能,还美化了建筑,体现了绿色概念。
自然原理技术
自然通风的利用是大多数场馆节能考虑的技术措施,不仅能减少空调的使用、改善建筑环境的舒适度,还能保证室内空间健康与卫生。因此,许多展馆采用建筑底层架空以加强建筑自然通风的条件。另外,有些自建展馆运用了雨水收集及处理技术,把收集的雨水通过纳豆苗生物水处理技术净化利用,同样是对自然原理技术的优秀应用。
高新材料技术
上海世博园展馆建筑中运用现代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内膜方面,一些展馆在不同类型的膜材中,将当一些高科技融入其中,维持高应力强度的同时分别制造出了净化空气膜,自洁膜,发电膜等高新材料。外墙方面,一些展馆在金属外墙板中融入表面处理技术,既提高了材料防腐性能,也丰富了视觉外观上变幻的色彩。
现代工程学技术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园区所有展馆设计都大规模运用了流体动力学和建筑信息化等现代电脑模拟技术。这些现代工程技术,提高了展馆建筑设计和材料应用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更是解决了传统二维设计的缺陷,促进现代建筑向着更自由、动态的方向发展。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World Expo Museum.world.expo.museum.2023-01-08
..2023-08-05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况.上海世博会博物馆.2023-01-08
西宁党建网.西宁智慧党建.2023-10-24
■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况.上海世博会博物馆.2023-08-05
新馆建设.世博会博物馆官网.2023-08-05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8-05
上海世博会是亏是赚?.中国青年报.2023-10-26
把“绿色建筑”带进世博园.中国青年报.2023-10-26
建工12项工程获鲁班奖.新浪网.2023-10-26
上海世博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8-05
..2023-09-26
..2023-08-05
世博园区规划初露端倪.新浪网.2023-10-17
..2023-08-05
..2023-08-05
世博会外国自建馆施工按进度推进.大众网大众数字报.2023-08-05
世博园地.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7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0-17
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开始拆除.中央人民政府.2023-10-17
世博园地.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10-17
上海世博会地区将打造“世界级新地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8-05
世博会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2023-08-05
上海世博会功能.景观中国.2023-08-05
“东方之冠”——中国馆.中国政府网.2023-08-05
上海世博会功能.景观中国.2023-08-05
综合类世博会.世博会博物馆.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2023-08-05
中国国家馆.新华网.2023-10-18
..2023-09-26
卢森堡国家馆.中国政府网.2023-10-24
法国国家馆.中国政府网.2023-10-18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0-18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中国政府网.2023-10-18
世博会徽“盐城造”.江苏财经信息网.2023-10-24
..2023-08-05
世博馆荣誉.世博会博物馆.2023-08-0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前期筹备
建设过程
开始世博会
世博会结束拆除场馆
后续利用
设计理念
场馆布局因地制宜
架构规划长远开发
产业遗存保护利用
基建体系可持续发展
园区布局
总体布局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展期间
世博轴
中国馆
世博主题馆
世博文化中心
世博中心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
A片区
B片区
C片区
D片区
世博会博物馆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
园区价值
主体价值
世博会展览价值
建筑形态引领价值
客体价值
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形象价值
各国展馆
中国馆
俄罗斯馆
卢森堡
法国馆
意大利馆
波兰馆
乌兹别克斯坦馆
以色列馆
会徽
会徽含义
会徽设计者
会徽评选经过
吉祥物
设计理念
名字由来
主体形象
主题体现
技术特点
可再生能源技术
保温隔热技术
自然原理技术
高新材料技术
现代工程学技术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