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大桥
中国上海市跨江桥梁
南浦大桥,是中国上海市境内连接黄浦区浦东新区的过江通道,架于浦西陆家浜路至浦东新区南码头之间的江面上,为上海内环高架路组成部分之一。南浦大桥工程总投资8.2亿元,全长8346米。
南浦大桥在设计上立意为“盘龙昂首”,分主桥、主引桥、分引桥三部分。南浦大桥主桥为一跨过江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全长846米,采用钢梁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相结合的迭合梁结构,总宽度30.35米。大桥引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体和钢筋混凝土墩台结构,浦西引桥长3754米,以复曲线成螺旋形、上下两环分岔衔接中山南路和陆家滨路;浦东新区引桥长3746米,向东直通杨高路并以两个复曲线长圆形环与浦东南路两头相连。
1988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了南浦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8月18日,上海市建委批准了大桥的扩大初步设计。同年12月5日,南浦大桥开工建设。1990年6月24日,南浦大桥浦西引桥工程开工。1991年11月19日,南浦大桥落成,12月1日通车。
南浦大桥先后获得了1993年度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质奖(一等奖)、1994年度国家建筑工程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99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浦大桥的建成,使浦江镇两岸陆家浜路、中山南路、浦东南路杨高路等主要干道连结贯通,缓解了“过江难”,对开发开放浦东,带动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上海是中原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因受黄浦江阻隔以及历史的原因,浦西老市区建筑密集,土地利用逐渐饱和,工业、交通、居住和环境矛盾日趋严重,公用事业超负荷运行,完全不能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仅一江之隔的上海浦东地区则背倚东海,幅员广阔,工业基础雄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是上海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开发浦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黄浦江越江交通问题。
1931年,上海市地方商绅们筹划投资百万美元,欲在黄浦江董家渡修建一座钢质浮桥,桥面中央铺设轨道,通行电车,两旁并行汽车马车,可走行人。桥中设有活动开口,供江上船舶航行。此举已与一家德国公司草签了协议,后因未得到当局的支持没有实施。1945年,上海市政当局在上海都市计划委员会中专设了越江工程委员会,推举著名桥梁、工程专家茅以升、赵祖康等人主持策划,花了三年时间,拟定了三种越江工程方案并筹款2亿元。后因内战爆发,物价飞涨,2亿元仅能购20斤茶叶,造桥之事又没有实施。1975年,作为金山石化总厂的附属工程,黄浦江上终于建成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松浦大桥。此桥由于远离市区,仍无法缓解市区浦江县两岸繁忙的交通。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宣布同意上海市加快开发浦东新区、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当时上海中心城区过江机动车日平均已达2.4万辆,预测1993年越江交通量将达5万辆/日,每年平均增长率达13.2%,而越江设施仍依靠市区的两条隧道,三条车渡和15条客轮渡,远远不能适应越江交通的需要。过江难的问题也给上海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已成为相当长时间里上海市民的心态,因此抓紧建设南浦大桥以缓解过江难这一突出矛盾,是开发开放浦东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上海市民的强烈愿望。
项目提出
建造黄浦江大桥是改造振兴上海市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广大市民和几届人代会、政协会议都以来信、提案、建议等形式表达了尽快建造大桥的愿望。1979年4月,上海市建设委员会要求尽早提出建造黄浦江大桥的合理方案供市领导审定。1979年5月,市城建局决定由市政工程设计院负责建桥方案,隧道工程设计院负责建隧方案的编制工作。1981年,两院相继产生可行性初步报告。
1983年10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正式提出了《黄浦江大桥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86年7月,上海市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建设黄浦江大桥项目建议书的请示》,国务院于8月批复原则同意并要求在“七五”期间抓紧实施。至此完成了立项的准备工作。
方案优化
1986年11月,大桥筹建办公室和市政工程设计院同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合作进行了大桥可行性研究。1987年7月,市政工程设计院在1983年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与日方合作研究成果,再次提交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12月,上海市计委组织本市和外省市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最后选定叠合梁方案报国家计委审批。
1988年3月,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组织全国各地专家论证后,对大桥平面线型作了优化处理,并基本通过了叠合梁斜拉桥的方案。同年4月,大桥指挥部和市政工程设计院召集了各方面的专家对修改后的大桥设计方案作全面研讨,进一步优化处理了浦西引桥的线型。同年6月,大桥指挥部邀请全国桥梁、结构工程专家对大桥工程设计的重大问题,有争议的技术难题和施工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统一了意见和看法。同年8月,指挥部邀请上海市建筑专家,对大桥的建筑造型,桥塔塔型的选定等进行了专题研讨。至此,大桥的设计,施工方案日臻完善合理。
方案审定
1988年7月21日,国务院以[88]第43号文批准了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8月18日,上海市建委以沪建[88]第463号文“批准了大桥的扩大初步设计。
大桥选址
在上海市市区黄浦江上建桥,对于水运和陆上交通都有很大的关系,对促进工农业发展,繁荣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亦有较大的影响,故桥位的选择一定要在城市总体上统筹考虑,既要满足开发浦东新区的需要,也要在总体布局上合理,同时也要考虑现有浦江两岸的岸线已大多为仓库、工厂、装卸作业区所使用的情况,尽可能选在对岸线使用影响较小,房屋拆迁量较少和现有建筑质量较差的地段。
根据上述原则,重点考虑了复兴东路和南码头两处可供比选的桥位。综合比较,南码头桥位于黄浦江江面最窄处,有利于缩短主桥跨度,降低工程造价,便于施工,且房屋拆迁量相对较少,衔接的道路均为市区主干道,交通疏散便捷,北离延安东路隧道4.2km,南距打浦路隧道3.3km,布局上亦比较适中,故最终确定为南浦大桥现桥址。
建设历程
1988年12月5日,南浦大桥开工建设。同年12月15日,南浦大桥浦东工地打下了建桥的第一根钢管桩。1990年6月24日,南浦大桥浦西引桥工程开工。南浦大桥一跨过江,江中没有桥墩,万吨重的桥面全靠斜拉钢索支撑,建造过程中,解决许多难题,也创造了多个第一。1991年11月19日南浦大桥落成,12月1日通车。1992年12月30日,南浦大桥通过国家级竣工验收,确认南浦大桥工程质量合格率为百分之百。
后期维护
2011年,南浦大桥全桥的斜拉索进行了更换。2015年4月18日,南浦大桥进行了自1991年建成通车后的首次荷载测试。2018年7月,南浦大桥进行了景观照明系统改造。2023年3月,南浦大桥的助航标志全部完成了更新改造和效能验收。
建筑结构
总体设计
南浦大桥在设计上立意为“盘龙昂首”。南浦大桥的总体设计,首先必须满足功能的要求,综合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航道净空、桥址特点、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结构总体设计构思。在结构合理、施工方便、节约投资的前提下力求结构单纯、简洁、朴素、大方,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并取得整体的和谐,将结构与建筑美学融合一体。
南浦大桥在设计构思时,采用河中不设桥墩,一跨过江的斜拉桥方案。斜拉桥的桥面板通过钢索与主塔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空间结构。扇形索面受力好,构造简单,便于安装。主塔的设计采用了折线花瓶式形状,满足了结构功能的要求。上塔柱与中塔柱的长度尺寸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
南浦大桥斜拉桥主跨为423m,边跨为主跨的0.4倍,使主孔更为突出,加之辅助墩的设置,提高了桥梁的刚度,保证了施工中结构的稳定性,改善了车辆的运营条件。引桥为40m左右的梁式桥,结构合理,施工快速,造价低廉,主桥与引桥显得主次分明,全桥统一和谐。
南浦大桥线型设计,斜拉桥采用了圆弧曲线,降低引桥高度和长度,节约了投资,降低了长期运营费用。浦西引桥线型设计,结合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的需要,采用了螺旋曲线的桥梁线型,减少了闹市中心的征地拆迁数量,对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螺旋曲线的引桥布置具有很多变化,增加了桥梁的建筑美。
整体结构
南浦大桥架于浦西陆家浜路浦东新区南码头之间的江面上,是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工程总投资8.2亿元。南浦大桥全长8346米,分主桥、主引桥、分引桥三部分。
南浦大桥主桥为一跨过江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采用钢梁与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相结合的迭合梁结构。主桥桥塔为折线型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座桥塔两侧各以对钢索连结主梁,索面呈扇形布置。塔座基础选用直径914毫米,深达50余米的钢管桩群桩基础。主桥两侧各设2米宽的观光人行道。
大桥引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体和钢筋混凝土墩台结构。浦西引桥长3754米,以复曲线成螺旋形、上下两环分岔衔接中山南路和陆家滨路;浦东新区引桥长3746米,向东直通杨高路并以两个复曲线长圆形环与浦东南路两头相连。引桥上坡最大坡度为4%,下坡最大坡度为3.5%,车速每小时40公里。另外,大桥东西两岸还建有高达50多米的电梯楼,以供市 民和来宾游览观光。
设计参数
主桥
参考资料
引桥
参考资料
管理机构
南浦大桥的运维管理单位是隧道股份城市运营浦江桥隧大桥分公司。
运行情况
南浦大桥通车后,实行收费管理,日均通行车辆七八万辆次。2000年5月1日开始停止过往车辆征收费用。2011年12月,南浦大桥迎来正式建成通车20周年,20年来,南浦大桥的总车流量约达到了6亿2千万辆,日通车流量最高时达15万辆次。2021年,南浦大桥日均通车量超过12万辆。
关键技术
南浦大桥建设推广应用了41项新材料、新产品、结构加工工艺、土建施工、架设技术等科研成果。
南浦大桥上180根斜拉钢索最粗的一根直径为146毫米,最长的一根达223米。斜拉钢索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大桥的生命。这是一种聚乙烯护套扭绞型钢索,是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新产品,中国从未生产过,技术被日、德、美等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南浦大桥共需斜拉索约1500吨,日商开价达750万美元。上海人决定自力更生,省下这笔庞大的开支。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市政设计院、上海市政一公司、南汇区宣桥乡四方联合组建浦江镇缆索厂,用了一个月时间,试制成第一根斜拉索,经专家鉴定,完全合格。
大桥主桥钢梁,共有12段438根,净重6200多吨。其中特殊段钢梁长近40米,重达96吨,钢板最大厚度为135毫米。把这些钢梁安装起来,焊接缝有9万多米。负责焊接特殊段钢梁的是上海沪东造船厂。工程质检时,专家们共拍了1774张钢板的X光片,一次合格率达九成以上,已达世界一流水准。
南浦大桥的浦西主引桥以螺旋式、上下两圆形进行布局,它由1条主引桥和5条分引桥组成,其线型交错,多层立交,桥面弯、坡度陡,中国没有造过这种引桥,国外也没有先例可循,施工难度很大。特别是那些被俗称为“硬香蕉”的曲线箱梁,其中一根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曲线箱梁。
整个南浦大桥铺设了200多个传感器,全方位对大桥所处的环境、桥面上的交通荷载、桥梁主要结构等实时监测,“大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为日常维护和长期监测提供依据,能根据车流量,合理安排大桥清扫保洁的工作。
特色与价值
文化特色
南浦大桥两岸各设一座H”型塔,上有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南浦大桥”四个大字。
2021年,南浦大桥成了火遍全网的“魔力”桥。起初是网友将拍摄的南浦大桥螺旋形引桥,用特效做成了短视频,重重叠叠的螺旋形引桥,与不息的车流、炫目的灯光,形成了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在海外社交媒体TikTok上,这些视频中单条最高播放量超过1300万次,有近百万个点赞。相关视频在抖音新浪微博上也引发了热议和点赞,网友称从中看到了魔都的“魔力”,南浦大桥成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价值意义
南浦大桥的落成,标志着中国的桥梁结构设计、钢缆编索及张拉安装架桥工艺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南浦大桥是几代中国人的圆梦之桥,为以后建造杨浦大桥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南浦大桥的建成,使浦江镇两岸陆家浜路、中山南路、浦东南路杨高路等主要干道连结贯通,缓解了“过江难”,对开发开放浦东,带动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项目提出
方案优化
方案审定
大桥选址
建设历程
后期维护
建筑结构
总体设计
整体结构
设计参数
主桥
引桥
管理机构
运行情况
关键技术
特色与价值
文化特色
价值意义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