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文鸟
梅花雀科文鸟属的一种鸟类
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为梅花雀科科文鸟属鸟类,别称算命鸟、衔珠鸟、十姐妹等。小型鸟类,体长约10~12厘米,体重约9~15克。雌雄鸟羽色相似,上体为灰褐色,具有白色羽干纹。腰为白色,飞羽和覆羽均为黑褐色,各覆羽和内侧飞羽均带有灰白色羽干纹,尾羽为黑色。跗蹠为深灰色,爪灰褐色。
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地区。栖息于低山丘陵至山脚平原,尤其以溪流、苇塘、农田耕地和村落附近较为常见。
白腰文鸟全球的种群数量呈稳定趋势,2016年5月,白腰文鸟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评估为无危(LC)。同年10月,白腰文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白腰文鸟常结群到田间啄食谷粒,对农业有一定的危害。但因其体形小巧玲珑,可供观赏。
形态特征
小型鸟类,体长约10~12厘米,体重约9~15克。白腰文鸟的虹膜为淡红褐色或红褐色。上嘴部分为黑色,下嘴部分为蓝灰色。雌雄鸟羽色相似,眼先、眼周、喉部以及颏部都为黑褐色。颈侧和耳羽部位呈淡红褐色,带有小白点。白腰文鸟的上体呈灰褐色,头顶后部至两肩、背部为沙褐色或灰褐色,且具有皮黄色或白色的羽干纹。上胸部分为栗色,下胸部分为褐色,且具有淡棕色羽缘,腰为白色。腹部和两胁近白色,具“U”形纹。
白腰文鸟的飞羽和覆羽均为黑褐色,各覆羽和内侧飞羽均带有灰白色羽干纹。尾羽为黑色,中央尾羽的羽端尖锐,外侧尾羽的先端呈楔状。尾上覆羽呈栗褐色,且带有红褐色羽端及浅黄色羽干纹。尾下覆羽为淡黄褐色,具有棕白色细纹或斑点。腋羽为土黄色,翼缘带有栗褐色与白色相间杂的花斑状。跗为深灰色,爪灰褐色。
幼鸟的上体为灰褐色或淡褐色,各羽均具有白色或棕白色羽干纹。下背及腰为灰白色,略沾淡褐色。尾羽和翅的颜色相较于成鸟更为浅淡。腋羽为肉色,翼缘与腋羽色略同,不像成鸟呈白额雁状。下体部分的弧纹和羽色,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清晰、加深。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世界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部地区,包括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南到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地区。在欧洲等地作为引入种出现。
中国分布
中国地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北至陕西省河南省、安徽和江苏省等地,西至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地,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和台湾地区。
亚种分布
白腰文鸟共有6个亚种,在中国地区分布有两个:
栖息环境
白腰文鸟主要栖息于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尤其以溪流、苇塘、农田耕地和村落附近较为常见。也在庭院内的灌木丛或竹林间活动,高山的郁林中比较少见。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白腰文鸟主要以稻谷、谷粒、种子、果实、叶和青苔等植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取食少量昆虫。
社群行为
白腰文鸟为留鸟,性好结群,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以外,其他季节多成群,结群紧密,经常数只或10多只挤作一团栖息和觅食,故有“十姊妹”之称,亦能见到上百只的大群,且常成群飞往粮仓盗食粮食,又有“偷仓”之称。成群飞行时振翅声响大,快而有力,呈波浪状前进。夏秋季节常与麻雀(Passer montanus)一起站在麦穗上啄食种子。
交流行为
常站在竹枝、树枝高处鸣叫,边飞边鸣,鸣声单调低弱。其声似“嘘、嘘、嘘、嘘”,每次鸣叫多连续4~5声,急速且短,受惊时鸣声更尖锐。一旦发现有人靠近营巢树时,其会迅速逃往营巢树更高处,并发出连续的警告鸣声。
生长繁殖
白腰文鸟的繁殖期在3~9月,在中国华南地区可延至2~11月。在繁殖时期雄鸟表现得比较活跃,求偶时,在雌鸟旁的树枝上跳着转动360°且不停鸣叫,鸣声短促且带有颤音。
白腰文鸟通常营巢于村落农田边的树丛中,也在山边、溪旁和庭院中灌丛或树上筑巢,巢的位置多接近主干,在枝茂密之处。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完成,通常就地取材,运巢材的多为雄鸟。筑巢多用竹叶、杂草、稻穗或松针等编织而成,内垫较细的草。有顶端开口的曲颈瓶状巢,也有从侧面开口的球状巢。在筑巢期间的下午或傍晚,雌雄鸟停落在电线或巢附近的树枝上,先将粘在喙上的食物摩擦掉,之后雄鸟快速移动双脚靠近雌鸟,迅速踏在雌鸟的背上,完成交配。
筑巢完成后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6枚,多者可达7枚。卵为亮白色,多呈椭圆形或圆锥形,无光泽,无斑点。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卵和育雏的任务,孵卵采取轮流的方式,孵卵期为14天左右。亲鸟还有搬卵的本能,当察觉卵被侵扰过时,亲鸟则会将卵挟在臀部,飞往别处或再返回巢中。刚出壳的雏鸟全身呈肉红色,裸露无羽,仅枕部、肩部、背部、腰部有几片绒羽。眼泡为黑色且突出,眼缝呈痕迹状。雏鸟晚成性,留巢期约为19天。
物种保护
白腰文鸟全球的种群数量呈稳定趋势,但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在中国约有1万-10万对育种对。2016年5月,白腰文鸟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评估为无危(LC)。同年10月,白腰文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无危(LC)。
物种对比
斑文鸟(Lonchura punctulata)为白腰文鸟的相似种,均为小型雀形目鸟类,但斑文鸟的腰不为白色,在野外容易识别。两者营巢习性相似且繁殖期重叠,在筑巢空间资源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与白腰文鸟相比,斑文鸟通常选择更安全(树上位置更高)、生存空间更大(距离异种鸟巢更远)、食物资源更充足便利(距离水源更近)的地方营巢。
主要价值
白腰文鸟常结群到田间啄食谷粒,从稻麦播种后即开始啄食种芽,对农业有一定的危害。但因其体形小巧玲珑,羽色花纹较为别致,易于驯养,是很好的笼养鸟类,可供观赏。经过驯养后的白腰文鸟性情温顺,常站在人手上,能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人们利用其这一特性,进行占贴、卜卦,其也有“算命鸟”之称。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25
..2023-01-18
白腰文鸟.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1-18
..2023-01-18
..2023-01-18
..2023-01-18
..2023-01-18
..2023-01-1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亚种分布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社群行为
交流行为
生长繁殖
物种保护
物种对比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