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正传》是一部剧情电影,由王家卫编剧并执导,张国荣、
张曼玉、
刘嘉玲、
刘德华主演,于1990年12月15日在中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映,1990年12月22日在中国台湾上映,2018年6月2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围绕着主人公旭仔(
张国荣饰)展开,讲述他的爱情经历与寻母过程。
旭仔自喻为“无脚鸟”,一生漂泊无依,在迷失与救赎的挣扎中度过。王家卫借20世纪60年代的故事背景,折射90年代现代社会的精神状态,展露人们疲惫的灵魂。
1991年,《阿飞正传》斩获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五项大奖,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最佳录音六项大奖。
影片剧情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
旭仔(张国荣饰)表面风流倜傥,四处留情,实则身世凄惨,他自幼被生母抛弃,以每月定期付费为条件交予养母(
潘迪华饰)抚养。为了留住旭仔,养母拒不透露其生母信息,旭仔因此颓丧不已,与养母关系紧张,亦以冷漠薄情的态度对待感情。
在南华体育会健身时,旭仔对售票员
苏丽珍(张曼玉饰)心生好感,二人发展为情侣。随着关系深入,苏丽珍提出结婚的想法,被旭仔断然拒绝,短暂的情爱即刻破裂。某日,旭仔返家看望养母,得知养母男友将其抛弃,并拿走一对珍珠耳环,旭仔愤然闯入歌舞厅对其一通殴打。歌舞厅舞女梁凤英(
刘嘉玲饰)为旭仔的魅力折服,寻至旭仔住所与之拉扯缠绵,然而一夜欢爱后,旭仔对二人关系依旧拒不承诺,梁凤英只得为爱屈身,小心顺从。梁凤英离开时,偶遇旭仔的好友歪仔(
张学友饰),后者对其痴迷不已,梁凤英察觉后厉声拒绝。
苏丽珍自与旭仔分手,愈感爱意,欲与旭仔复合,再遭后者回绝。梁凤英得此消息,与
旭仔大吵一架,但面对旭仔毫不在意的态度,最终选择妥协。为情所困的苏丽珍游荡街头,偶遇警察超仔(
刘德华饰),几番相处二人互生情愫,可始终未能戳破窗户纸,后超仔离开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海员。
当旭仔从养母处得知生母下落后,他决定赴
菲律宾寻找生母。出于怜爱之情,歪仔将旭仔的下落告知梁凤英,梁凤英一时难以接受,深陷失恋之苦,歪仔意识到自己始终无法替代旭仔,故选择离开。然而,旭仔几经周折寻至生母住处,后者却拒不相见,旭仔彻底绝望,断然离去。在菲律宾出海的超仔偶遇旭仔买醉街头,钱财被抢夺一空,遂将其带回旅店。次日,旭仔在一处餐厅与黑帮交易假护照,双方产生冲突,旭仔与超仔惊险脱身,搭上一辆绿皮火车。身受重伤的旭仔向超仔说起“无脚鸟”的故事,认为自身正像无脚鸟般飘零无根,但弥留之际,旭仔方知无脚鸟从未飞起,而是自出生便走向死亡。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剧本构思
关于影片的创作灵感,
王家卫表示来自对20世纪60年代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种特殊感觉。为打破陈旧的叙事惯例,王家卫尝试在结构上创新,以改变观众的观影心理,令其无法预料故事走向。最初,王家卫所构思的故事时空跨度巨大,分为20世纪30年代的渔村、1960年的
九龙市区以及1966年的菲律宾,但最终舍去了20世纪30年代的渔村部分。
直至选角阶段,《阿飞正传》的剧本都未成形,王家卫在确定演员后,依照他们的特征逐步发展为完整的故事,基本处于边拍边写的状态。在开拍前,
王家卫与
张国荣深入交谈,张国荣向其说起童年往事与家庭关系,于是王家卫将这些故事放进电影,这部“私人叙事”也随之烙上张国荣的印记。。
致敬前人
《阿飞正传》多处对前人作品有所借鉴。片名直接借用自《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的港译名,“无足鸟”的寓言早在
让-吕克·戈达尔的《
法外之徒》(Bande à part)中就已出现。“阿飞”的角色设定则致敬
香港特别行政区“阿飞片”,“阿飞”在
粤语中多指游手好闲的不良青年。20世纪50至60年代,在好莱坞青少年犯罪电影的影响下,粤语片界兴起一股“阿飞”热,《冷暖青春》《飞男飞女》《飞女正传》等影片讲述主人公与父母及成人社会对抗的故事,在当时颇受欢迎。
王家卫在《阿飞正传》中创造的“阿飞”
旭仔这一角色,与60年代的时代氛围相通,也代表了香港无根一代的痛苦与撕裂。
选角与表演
张国荣最初仅作为友情出演参与本片拍摄,后王家卫与张国荣越谈越投机,遂加重戏份,最终张国荣由客串变为主演。张国荣接到戏约时,刚从
加拿大度假归来,王家卫与之相见后直言:“哪有这么胖的阿飞?”于是张国荣减重7公斤,以贴近“阿飞”旭仔的形象。
日后王家卫谈起拍摄往事时,表示旭仔生母的选角也经历一番波折。片中旭仔生母一角设定为有
西班牙血统的菲律宾贵族,为在短时间内选出合适的演员,王家卫要求副导演基于
规定条件挑选菲律宾最优秀的演员,将其召集在一起喝一杯茶,通过饮茶细节选出最为优雅的一位。对此王家卫表示:“因为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就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心目中的演员。”
在拍摄张国荣与
张曼玉交错缠绵的亲密戏时,为让两位演员进入旁若无人的表演状态,王家卫重复拍摄47条,创下张国荣拍戏以来NG次数的最高纪录。此外,著名导演
李翰祥的女儿
李殿朗曾在片中饰演
梁朝伟的姐姐,据梁朝伟介绍,该角色设定为妓女,梁朝伟饰演的角色受其影响成为赌徒,最终成片将李殿朗的戏份全部删去。
后期剪辑
《阿飞正传》的剪辑工作由
谭家明操刀,在此之前
张叔平曾剪过几场,但王家卫不甚满意。谭家明接手后,王家卫给予其极大的创作自由,并不干涉剪辑过程。谈及影片结尾梁朝伟的表演段落,谭家明坦言这场戏其实属于另一个故事,由于当时已向投资人商定参演人员,为保证梁朝伟在片中出镜,便将该段落置于结尾,同时也起到为续集“预告”的作用。
拍摄后续
制片人
邓光荣继《
旺角卡门》后,为《阿飞正传》再投二千多万
港元,本计划拍摄上下两集,但王家卫拍摄上集时严重超支。影片结尾段落梁朝伟的表演本是服务于续集故事,然而《阿飞正传》上映后票房惨淡,续集便不了了之。
影片风格
主题
从影片创作的时代背景而言,《阿飞正传》借20世纪60年代的情爱故事,以大量
隐喻意象表现现代青年的困惑与挣扎,指向港人在后殖民时代的精神困境与生存状态。片中关于“无足鸟”的经典旁白隐喻着文化上的失语处境,在
英国长期殖民话语渗透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土文化丧失主体性,文化无根的焦虑弥漫,主人公
旭仔恰如处在文化夹缝中的港人,尝试在一段段关系中确立主体性,以摆脱他者的弱势身份,实际上正折射着彼时香港社会的文化心态;“寻找生母”的情节设置则意味着对
身份认同的追寻,有母亲却无法相认的痛苦正透露着后殖民语境下港人的身份焦虑。
从王家卫的作品序列来看,《阿飞正传》已显露他一以贯之的母题——追寻与拒绝,
王家卫曾表示他一连几部片子都在说“拒绝”,因为害怕被拒绝而拒绝,形成以“拒绝”为特征的角色类型。“追寻与拒绝”这对矛盾统一于角色身上,预示着悲剧早已注定,体现在影片中,则是“阿飞”
旭仔欲以寻母达成对根、对生命的找寻,到头来却是一场徒劳,以失败告终。
叙事
电影的叙事结构可以大致划分为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阿飞正传》归属于线性叙事,以时间顺序组织叙事,然而该片已不是典型的线性叙事结构,叙事内容核心由外在事件转为人物内心世界,影片也不存在单一的核心叙事线索,由多个故事联结而成。但断裂散状的故事形态并不意味着完整性的缺失,从外在形式层面,影片以独白连结故事;从内在结构层面,则以两个及以上的故事或人物对比设计,达到强化主题的效果,如旭仔对两任女友
苏丽珍、梁凤英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冷漠态度,分别与警察超仔对苏丽珍的温和、朋友歪仔对
梁凤英的热情形成对照,以男女情爱聚散体现人生无常。
《阿飞正传》主要以“阿飞”
旭仔的视角展开叙事,并以其为核心设计人物关系。从角色塑造层面,
旭仔一生漂泊寻母,对待感情轻率放浪,具有典型的“无根性”、自我和偏执色彩,这些人物特质在王家卫的其他作品中也处处可见。而片中的女性角色则多处于被动、附属状态,难逃被拒绝的宿命。
色调
《阿飞正传》的色彩基调以暗灰色为主,给人沉郁压抑之感,舞女梁凤英除出场身着白色底色的服装外,皆以灰色或暗紫色着装为主,透露着一股感伤气息。除此之外,影片也有部分桥段色调处理稍有不同,在旭仔殴打养母男友的一场戏中,旭仔所处的卫生间以冷色调的浅绿色为主,对应打斗场景的残忍,舞女梁凤英所处的房间则以紫色为主,暖色调暗示一段新感情的萌芽,而冷暖色调的对比也表明旭仔在情感上的游荡与无归属感;另外,影片开头呈现大片热带雨林,雾气氤在绿色间,尽显朦胧暧昧,从视觉上指向迷失与救赎的主题。
音乐
影片的音乐多选自20世纪
古巴著名的音乐家恩纳斯托·莱库纳(Ernesto Lecuona)的作品,其作品风格与彼时
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氛围相符,柔美的曲调也传达凄然忧伤的情绪。片中的插曲同样承担叙事功能,弥补结构弱化、对比简化后的叙事空白,如
苏丽珍决定离开旭仔时,响起音乐《My Shawl》,曲调忧伤哀婉,而后镜头转向雨中巡逻的警察超仔,在远景景别的配合下,为超仔一角着上凄凉色彩;当警察超仔偶遇雨中飘零的苏丽珍,《My Shawl》再次响起,为两人的情感发展烘托氛围,又暗示无法终成眷属的结局,配合画面表意,避免叙事过于拖沓松散。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制片与发行
票房收入
反响与评价
正面评价
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筹办“最佳华语电影一百部”的票选活动,以庆祝华语电影诞生100周年,其中《阿飞正传》名列第三。2011年,台湾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评其为“影史百大华语电影”之一。
中国学者陈墨认为该片“不是寻常的‘飞仔片’或‘小子片’可比”,片中并未充斥着商业电影的喋血打斗奇观或积极奋进的传统叙事模式,而是描绘了香港青年困顿感伤的心理。
《三联生活周刊》发文表示,《阿飞正传》集结了
王家卫日后的创作主题:存在与消失、拒绝与接纳、疏离与亲近、忘却与铭记,在这其中,王家卫将虚无拍出了诗意。
《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影评人德森·汤姆森(Desson Thomson)认为《阿飞正传》虽然上映于1991年,却有着令人振奋的现代气质。
负面评价
尽管《阿飞正传》现已成为华语电影经典之作,然而该片在上映之初并未受到广泛认可,反遭观众恶评,甚至有人在观影现场大骂“哪个是王家卫?”“回水(退票)”“呃(骗)钱”“不知拍的什么”等质疑声不断。
《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影评人卡琳·詹姆斯(Caryn James)犀利指出影片不足:“一部黑帮片没有情节,这是个无法实现的
悖论,无论影片的基础有多优秀。”
大众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