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Shi Pingmei),1902年9月20日出生于山西平定。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原名石汝壁,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等,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代表作品有《石评梅全集》《无限相思无限恨》等。
石评梅12岁时考入山西省立女子师范。1920年进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学习,期间结识庐隐(黄英)和陆晶清(小鹿)。1921年起陆续发表诗歌、剧本和游记等。两年后石评梅毕业,被聘为附中女子部学级主任、体育教师。1924年,石评梅与
陆晶清合编《妇女周刊》,并得到
鲁迅的鼓励和支持。1926年合编《蔷薇》周刊。1928年罹患
脑炎,病逝于北京。
人物生平
石评梅12岁时考入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在校期间,她各科成绩优秀,琴棋书画、诗词文赋均很出色。而且她的
风琴演奏相当拿手,闻名遐迩。
1920年,18岁的石评梅被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录取。机遇不适,是年女高师国文系不招生。无奈之下,石评梅权衡自己的兴趣,读了体育系。毕业前夕,因文会友,石评梅结识了国文系的
黄庐隐(黄英)和
陆晶清(小鹿),因身世相近、情趣相投,她们很快成为挚友,形同姐妹。庐隐长石评梅四岁,其父也是
举人,因长相平平,自称“丑小鸭”,但为人豪放、热情,有才气,时与
冰心齐名。石评梅与陆晶清的关系则更近些。陆晶清在报端常读石评梅的诗文,很是钦羡。当她获知石评梅是自己的校友时,便慕名求教。她俩不仅有共同的爱好,也有共同的抱负。加之陆晶清没有了母亲,石评梅没有亲兄妹,两个飘零异乡的少女互诉心曲,感情自然在一般姐妹之上。
1921年起陆续发表诗歌、剧本和游记等。1923年底,石评梅从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女高师校长
许寿裳亲自向附中校长
林砺儒推荐她。于是石评梅被聘为附中女子部学级主任、体育教师。由于她国学功底厚实,又兼任国文教员。工作之暇,她还充任过春明公学义务体育教员,是全校授课钟点最多的教员之一。
1924年,石评梅与
陆晶清合编《
京报》副刊《妇女周刊》,并得到
鲁迅的鼓励和支持。1926年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薇》周刊。1928年罹患
脑炎,病逝于北京。
人物关系
石铭
石评梅的父亲石铭是清末
举人,46岁才得到石评梅,于是视如掌上明珠,亲自督学。所以石评梅四岁能读三字经、千字文,继而四书五经、五古七绝、圣人故事、官野史,广览博猎。石铭虽是举人出身,但不迂腐,不守旧。辛亥革命后,他剪掉辫子,走出大山去了省府
太原市,曾任省立图书馆馆员和中学教员。
高君宇、
高长虹都是他的得意弟子。
高君宇
高君宇(1896—1925),
静乐县(今
娄烦县)人,笔名天辛,
北京大学助教。高君宇15岁时由父母包办与大他两岁的李寒心结婚,因抗婚无果,于是离家出走,并于1916年考入北大。高君宇是“
五四运动”的骨干,1920年参加了李大钊在京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一大”代表,“二大”中委。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石评梅早期创作的诗歌、散文承载着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较为清冷凄苦。而后逐渐由自伤自怜的悲叹转向热烈执着的呐喊。后期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期待。
石评梅的诗作以文辞绚丽生动著称。她善于选择色彩鲜明的文字,形象生动的比拟。但也有很多作品充满深厚的感伤色调。由于生活面过于狭窄,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刻的认识,加之个人感情生活也遇到了初恋的打击,于是她在许多作品中悲叹人生之不幸,倾诉内心失意。
人物轶事
晋东才女
石评梅年幼时的某年
春节,画了一幅梅花条幅,自己配诗,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做十分春。这幅《雪梅图》立意不俗,凸显了梅的风骨精神。这位十六七岁少女的画作,竟引得县城一些知名老学者来观赏。她也因此被誉为晋东才女。石评梅曾因参加女师学潮被校方除名,但学校当局惜其才学,又恢复了她的学籍。
错爱
石评梅考入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之前,与吴天放曾有过一段情感。一次吴天放邀石评梅在“来今雨轩”吃饭,席间,当他们把话题转向梅花时,吴天放适时地从包中取出一叠精美的印花信笺。笺面每页都有一枝梅,形态各异,并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等古人咏梅诗句,下方印着“评梅用笺”四字。这意外的惊喜,令少女石评梅兴奋莫名。吴天放又侃侃而谈
南宋范成大的《
范村梅谱》,风度翩然,才情一如饱学之士。石评梅惊问:“想不到吴君对梅花谱有这么深的研究。”吴天放狡一笑:“因为我爱梅!”石评梅自然听出弦外之音,虽脸露羞涩,但不禁为自己觅到知音而愉悦不已。其实,那天在火车上吴天放见石评梅的手巾上绣有一枝梅花,猜度她爱梅,回京后便跑图书馆,遍览有关梅的诗文,并印制了这册“评梅用笺”。之后,隔三差五,他们总会在一起把盏品茗,谈诗论赋,纵论古今。吴天放以他的心计,以他的风雅,搅乱了少女石评梅的心湖。继之,吴天放或尺素传情,或电话问候,或鲜花礼献,或携手郊游。加之,吴天放正供职于一家刊物,任诗歌编辑,共同的志趣也是一缕情丝裹缠。在不知不觉中吴天放掳走了石评梅的芳心。石评梅说,就这样,“
雅威错把生命之花植在无情的火焰下”。
一次,石评梅因要听爱罗先珂的演讲《女子与其使命》,与他们的约会时间撞车,她便提前一天,赶到吴天放的公寓去告知他。公寓门口一小男孩正在铲雪玩,小孩问石评梅找谁,她说“吴天放”,那孩子说:“他是我爸爸!”石评梅如五雷轰顶,原来使君有妇!石评梅希望吴天放能给自己一个说法。可吴天放眷念妻小,既不愿意改变婚姻格局,又奢望与石评梅持续这种私情。石评梅觉得这是对她的侮辱,慧剑斩情丝,向他索要往日的情书,要一刀两断。吴天放怕失去石评梅,软硬兼施。一面声言:若不答应,他就把情书在报上公开;忽而又扑通跪在石评梅的脚边,深表忏悔,乞求饶恕。石评梅生性孤傲,但性格软弱。她愤怒于吴天放的“欺骗”,可面对他的“哀求”又生怜悯。这只已被折断翅翼的小鸟,已飞不出吴天放为她编织的囚笼。她在日记中写道:“情感是个魔鬼,谁要落在他的手中,谁便立刻成了他的俘虏。”石评梅怒斥吴天放:“你毁了我一生。”她暗下决心,这辈子绝不再恋爱,绝不结婚,决意“独身”。
象牙戒指
1921年,石评梅与
高君宇相识于同乡会。高君宇是石鼎丞的学生,两人相见,非常惊喜,从此书信往来频繁,友情日深。两年后石评梅从北京女高师毕业,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高君宇也摆脱了旧式婚姻的束缚,但是石评梅对于高君宇曾经有过婚姻的事实心存芥蒂。高君宇曾在红叶上题诗表白自己的情感,却遭到了石评梅的拒绝。通过几年的交往,石评梅对高君宇产生了真挚的情感。
1924年10月远在
广州市的高君宇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寄给北京的石评梅,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石评梅深表感动,但却在次年3月,高君宇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而此时石评梅才真心相许,然而婚礼还没办高君宇便病逝了,时年29岁,而后石评梅依照高君宇
生前遗嘱,将其安葬于北京
陶然亭公园畔。
高君宇的死让石评梅痛悔交加,于是石评梅时常到高君宇墓前悲悼泣诉,并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爱全部献给死去的高君宇。
人物评价
她自己是一位诗人,她的短短的一生,如诗人所咏,也只是首诗,一首完满了飘鸿的绝望底哀啼底佳章。我们看见她的笑颜,煦悦与仁慈,测不透那浮面下所深隐底幽恨,我们遥见孤鸿的缥缈,高越与卓绝,却聆不见她声音以外的声音。于是在一切的不识者中间她终于无声而去。(
李健吾评)
她的思想,是由悲哀中找到出路了,她已经能从她个人的悲海里跳出来,站在
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下观人世的种种色色,以悲哀她个人的情,扩大为悲悯一切人生的同情了。(
黄庐隐评)
石评梅的作品充满了“冷月、孤坟、落花、哀鸣、残叶”等冷艳的词汇,有人说,她的作品仿佛是一串串泪珠汇成,可谓满纸辛酸泪。但是,她的作品也充满了对光明的渴望、爱情的追求。(山西新闻网评)
后世纪念
相关作品
戏剧作品
参考资料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相关建筑
石家花园
石家花园又叫石家大院,是石评梅家的祖宅,是石评梅每次回乡居住的地方。因院中建有北方民居中极为罕见的小花园,因此被称作石家花园。石家大院位于小河村村南的一面山坡上,背山面水,坐西向东,院前建有评梅纪念广场,是小河村的旅游中心。
陶然亭高石墓
高石墓是高君宇及其女友石评梅的墓地。邓颖超同志曾六次来园悼念这对革命情侣。1987年3月经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为北京市重点烈士
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86年,北京市团委等十六个单位在高石墓原址上建造了高君宇、石评梅半身大型雕像。1994年12月高石墓成为宣武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参考资料
陶然亭高石墓.全国红色景点信息服务平台.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