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松(拉丁学名:
瓦松属 fimbriata (Turcz.) A. Berger),又流苏瓦松、酸塔花等,是
景天科(Crassulaceae)瓦松属(Orostachys)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蒙古、苏联,常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瓦松喜强光和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为
砾石质
旱生植物,广布于典型草原和
荒漠草原地带的山地、
丘陵砾石质山坡、石砾质丘陵、沙质地和山顶石隙间,有时在石砾质丘顶可形成小面积群落片段。
瓦松高10-40厘米,全株粉绿色,密生紫红色斑点。基生叶莲座状,肉质,边缘流苏状,先端具半圆形软骨质附属物;茎生叶互生,线形至
披针形。
花序总状,可呈宽20厘米的金字塔形;
苞片线状渐尖,萼片长圆形;花瓣红色,披针状椭圆形;
雄蕊与花瓣同长或稍短,
花药紫色。
蓇葖果为长圆形,基部有四棱形先端略凹的鳞片。种子多数,卵形,细小。
瓦松用途广泛,具有药用、食用价值,同时也是饲料、
化妆品原料与
园艺花卉。瓦松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可作为
酱菜的生产原料;其营养丰富,含水量较多,可用作饲料;且泌蜜丰富,如果集中连片分布,可取商品蜜;同时能提制
草酸,供工业用;也可以制作成盆栽植物,用于观赏。
历史记载
瓦松一名最早记载于中国
唐朝的《新修本草》,《新修本草》载:“昨叶何草......生上党屋上,如蓬初生。一名瓦松。”至宋代《
政类本草》载:“瓦松,即下条昨叶何草也。”《周礼·春官司几筵》注:“昨,读曰酢。”《
玉篇》注:“酢,酸也。”瓦松
叶酸,故称昨叶。明代《
本草纲目》载:“颂曰:瓦松,如松子作层,故名。”。
形态特征
根、茎
瓦松高10-40厘米,全株粉绿色,无毛,密生紫红色斑点。根多分枝,须根状。茎直立,不分枝。
叶
基生叶莲座状,肉质,匙状线形至倒
披针形,长2-4厘米,宽4-5毫米,绿色带紫或具白粉,边缘流苏状,先端具半圆形软骨质附属物,中央有一针状尖刺;茎生叶互生,无柄,有刺,线形至披针形,长2-3厘米,宽2-5毫米,先端长渐尖,全缘。
花
花序总状,紧密,或下部分枝,可呈宽20厘米的金字塔形;
苞片线状渐尖;
花梗长达1厘米,萼片长圆形,长1-3毫米;花瓣5片,红色,披针状椭圆形,长5-6毫米,宽1.2-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1毫米合生;
雄蕊10根,与花瓣同长或稍短,
花药紫色;鳞片5片,近四方形,长0.3-0.4毫米,先端稍凹。
果
蓇葖果,长圆形,基部有四棱形先端略凹的鳞片,长5毫米,喙细,长1毫米。
种子
种子多数,卵形,细小,表皮淡黄色,常形成不规则排列的皱棱。种子顶端具薄膜质尖头状翼状物,少数种子顶端翼状物向一侧下方延伸至基部,基部翼状物也较宽,侧面的则较窄。种脐在基端。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瓦松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蒙古、苏联。
中国分布
瓦松产于中国湖北、安徽、江苏、浙江、青海、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常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在甘肃、青海可到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坡石上或屋瓦上。
生长习性
瓦松喜强光和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为
砾石质
旱生植物,耐贫瘠和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广布于典型草原和
荒漠草原地带的山地、
丘陵砾石质山坡、石砾质丘陵、沙质地和山顶石隙间,有时在石砾质丘顶可形成小面积群落片段,能忍受-20-40℃的极端温度。
瓦松属于轴根型植物,主根不发达,由植株基部生出多条侧根和不定根,固定植株和吸收水分。雨季生长迅速,大量细根吸收土壤水分,土壤干旱时,多数细根常枯死,植株处于半休眠状态。与瓦松伴生的植物有缘毛豆(
棘豆属 ciliata)、
石竹(
石竹属 chinensis L.)、
老鹤草(
老鹳草属 wilfordii Maxim)、
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
山东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变色白前(
鹅绒藤属 versicolor Bunge.)、荆条(Vitex negundo L. 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
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 Hu ex H.F. Chow)、
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等。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瓦松花期8月至9月,果期9月至10月,开
两性花,开花后全株枯死,果实成熟开裂后通常散落在植株周围。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播种法适合大量繁殖和屋顶绿化施工采用。瓦松种子无休眠特性,适宜秋季成熟后采收播种,其种子容易萌发,发芽对温度要求不严格,发芽适温为15℃,发芽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一般条件下在温暖湿润的春季进行播种,如果在温室播种一年四季均可。播种时将种子撤在用河砂和黄土混合均匀、浇透水后的播种土上,覆以塑料薄膜保湿,这样具有较高的出苗率。但小苗生长慢,需经二年培育,才能开花。
分株繁殖
生长季节特别是夏季,瓦松母株会在周围产生子株,可用于繁殖。将植株上长出的幼苗剥离下来,有根的直接上盆,无根的待伤口晾干,插在沙土中,生根后就可栽种。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瓦松味酸、苦,性凉、有毒,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吐血、血痢、
疔疮肿、痔疮、
肺炎、
肝炎、宫颈糜烂等。现代有用于
胃溃疡、
小儿惊厥、
牙龈肿痛,小便砂淋、火淋、白浊等。
临床应用上,瓦松栓可治疗宫颈糜烂、
慢性宫颈炎,瓦松膜剂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此外,瓦松对
宫颈癌、食管癌、
乳腺癌、肠癌、
舌癌等癌症也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经济价值
瓦松营养丰富,含水量较多,被牧民视为
绵羊、山羊秋季放牧的抓膘牧草之一,可用作饲料;且能提制
草酸,供工业用。
养蜂价值
瓦松泌蜜丰富,于长势强壮、花期温高湿大的年份,蜂群不仅能采够越冬饲料,如果集中连片分布,可取更多商品蜜。
食用价值
瓦松具有营养价值,食用口感较好,可作为
酱菜的生产原料,也可用来制造叶蛋白,供食用。
观赏价值
瓦松花开繁茂、植株玲珑小巧、优美,可以制作成盆栽瓦松,用于欣赏。
物种对比
瓦松与瓦花(O. jponicus (Maxim.) Berg.)、
黄花瓦松(O. spinosus (L.)C.A.Mey.)、
狼爪瓦松(O. cartilaginea A.Bor.)的外形相似。
与瓦花的主要要区别在于瓦花上叶密集,呈假螺旋状排列,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锐尖,微弯,呈尖刺状,两面有棕红色腺点,茎上有明显的叶迹。花密集成窄长圆锥状
总状花序,萼片及花瓣均具棕红色腺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区。
与黄花瓦松的主要区别在于黄花瓦松的莲座状基生叶先端的软骨质附属物边缘不具刺状牙齿;花淡黄色,总状花序长而密。其分布于吉林、
江西省、新疆、湖北、
西藏自治区等省区。
与
狼爪瓦松的主要区别在于狼爪瓦松的叶全部具刺尖,茎生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花白色,稀具红色斑点而呈粉红色,常在一
花梗上着生数花,雄蕊比花冠稍短,花药暗色,苞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其分布于东北及宁夏等省区。
相关研究
瓦松粗提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效应,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行临床菌株,且瓦松对阴道内常见的金黄色葡药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甲型链球菌等菌亦有明显抑制作用。瓦松煎剂可使动脉流量增加,改善衰竭心脏的排血功能,且能兴奋呼吸,使血管收缩,肠管紧张度增强。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