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温福,男,
汉族,1955年12月28日出生于
辽宁省法库县,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
陈温福长期从事稻作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1979年毕业于原沈阳农学院农学系并留校工作。分别于1980年和1987年考取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师从导师
杨守仁教授从事稻作科学研究。1983年获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并继续留校工作,期间1987年9月到1992年2月在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担任室副主任、讲师。1993年6月,陈温福回到中国。1993年到1996年,他担任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1996年,他担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水稻研究所、辽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所长、主任。2010年,陈温福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温福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后10余名。2014年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22年获种业科学家奖。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国“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农业农村部
中华农业英才奖等荣誉。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人物经历
1955年12月28日出生于
辽宁省法库县。1979年毕业于原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并留校工作,期间1979年9月到1980年8月在沈阳农业大学科技情报室担任助教。分别于1980年和1987年考取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师从导师
杨守仁教授从事稻作科学研究。1983年获沈阳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博士学位并继续留校工作,期间1987年9月到1992年2月在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担任室副主任、讲师。
1990年晋升为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同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于1992年获
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学金赴英国Reading大学合作研究,1993年回到中国。1993年7月到1996年6月在
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担任所长。1995年入选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培养计划,1998年陈温福入选教育部
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计划,2002年入选首批
辽宁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入选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计划。1996年担任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6月担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辽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所长、主任。1997年研究成果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获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3月到2013年3月担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11修正)第十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3月到2018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3月到2023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2年获种业科学家奖。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陈温福创建了以
粳稻亚远缘杂交与理想株型为基础的北方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出版专著《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在中国国内国外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为中国超级稻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设计出以直立大穗型为主要标志的粳稻新株型模式并成功地应用于育种实践,使中国成为通过籼粳
亚种间杂交创新种质并进行株型改良和超级稻育种最成功的国家。
陈温福选育出中国第一个直立大穗型超级粳稻沈农265、优质超级粳稻
沈农606和广适型超级粳稻
沈农9816等20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粳稻新品种,推广面积占适宜种植地区的65%以上。拉动
东北地区粳稻种植面积由“九五”末期的不到4000万亩,迅速扩大到现在的8000多万亩;平均单产则从“九五”末期的424.6kg/亩,迅速提高到“十一五”末期的488 kg/亩,十年平均增产63.4kg/亩,增幅高达14.9%,远高于全中国同期水稻平均增产水平。2017年平均单产进一步提高到537kg/亩。东北粳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陈温福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生物炭研究。提出了以生物炭为载体开发缓释肥和土壤改良剂,实现“作物
秸秆炭化还田改土”新理念,创建了“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简易制炭技术为基础,以炭基肥和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炭化
生物质煤的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制出生物质炭化设备和低成本制炭新技术,开发出序列生物炭基肥、土壤改良剂和育苗基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件。生物炭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开发,在解决耕地退化、秸秆焚烧、环境污染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论文
主要著作
陈温福出版专著4部,译著1部。其中《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和《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成为全国超级稻育种的理论基础。科普专著《
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出版后深受基层水稻技术人员和稻农的欢迎和好评,多次再版发行,现已成为北方
粳稻生产技术培训必备参考书,极大地促进了北方优质粳稻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人才培养
陈温福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后10余名。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物评价
沈阳农业大学表示:“在中国水稻界,曾有‘南有
袁隆平,北有陈温福’之说,这是对陈院士为中国北方粳稻特别是东北粳稻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最佳注释,也是对他四十年如一日为中国农业教育与科研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孜孜以求、刻苦专研、努力拼搏的真实写照。”
东北网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中国老百姓的饭碗应多一碗龙江粮》一文表示:“陈温福为祖国农业教育与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教育新闻网表示:“作为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兼水稻研究所所长,他始终站在学科
前沿领域的制高点上,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二十多年里,他用智慧与学识开垦,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用农时丈量时间,用犁锄书写人生。他站定三尺讲台,铺开万顷良田,深情描绘了一幅幅稻花香里说丰收的动人画卷。”
个人生活
健康情况
1993年,陈温福刚从海外归来便承担了研究所的所长职责。自此,他牺牲了所有休息日,包括星期天和节假日,全力投入工作。然而,当他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健康时,疾病悄然侵袭,他被确诊患有
肾结核,并不得不住院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们发现他的右肾严重腐烂,一经触碰,主动脉意外脱落,令在场的医生震惊。他们指出,若非及时抢救,由于主动脉的大出血,他可能在两分钟内丧生。医生们惊讶于他如何能够忍受至少七八年的严重疾病而未察觉。尽管病情危急,陈温福在医院仅待了半个月就坚持要出院返回学校,几乎是在刚刚能够下床时就捂着伤口回到了工作岗位。
勤学归来
陈温福在中学时期学习了
俄语,并在大学期间转向
日语。然而,当他考入研究生院并成为水稻专家
杨守仁的学生时,他意识到大部分关于水稻的外文资料都是用英语撰写的。这并没有让他感到气馁,反而从基础的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习,最终不仅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还获得了去英国Reading大学进行15个月合作研究的机会。在
英国的学习期间,他勤奋学习,广泛吸收知识,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完成学业后,他坚定地选择回到中国。
参考资料
陈温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2024-04-29
陈温福院士.西安国际科技交流协会.2023-02-23
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