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德安县人,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出生于北平市(现北京市),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教至1971年,后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自1984年起,历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1988年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开辟了中国水稻杂种优势领域,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并开展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贡献,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特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奖等。2004年,袁隆平获得沃尔夫农业奖。2018年,袁隆平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
生平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北平(现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江西德安人。童年和少年处于动荡的战争年代,1938年随父母从汉口逃难至桃源县,1939年举家迁至重庆市,此后又辗转汉口和南京市,直至1949年再次回到重庆,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光。
1949年,袁隆平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次年学校并入新成立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之一)。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获学士,分配至偏僻的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遗传育种教师。1964年2月22日,袁隆平与农技干部邓则结婚。
工作与科研经历
杂交水稻选育
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学的同时,袁隆平在校实习试验田开展农作物育种科研实践。1961年他在早稻田中发现特异稻株,随后根据实验推断为天然杂交稻稻株,形成研究水稻“雄性不孕性”的思路,并于1964年在洞庭早籼稻田发现“天然雄性不孕株”,开始对水稻雄性不育进行研究。
从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袁隆平踏遍附近所有稻田,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两年的繁育栽培,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
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三系法”配套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育种设想,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使用最初找到的6株雄性不育株水稻及其后代进行实验发现,保持不育特性植株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袁隆平决定用更边缘的野生稻进行杂交实验。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此前从未见过的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为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这株珍贵的野生稻被命名为“野败”,不久第一个雄性不育系培育成功。到了1973年,用“野败”杂交得到的水稻已经种植了几万株,均保持不育特性,杂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杂交水稻推广
1971年至1984年,袁隆平调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73年,袁隆平在第二次中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从1976年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推广种植,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1984年袁隆平调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至2015年卸任。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一年后,他主持开展大范围协作攻关,研究两系法杂交水稻,1995年终获成功。
1991年4月,袁隆平担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组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担任主任,同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稻超高产研究
1997年,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率领杂交水稻科研团队开展高产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和2014年实现了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四期育种目标。
2016年10月,袁隆平开展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研究工作,他创建了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担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力求通过杂种优势利用途径,选育高耐盐碱的杂交水稻品种,开拓中国水稻生产新的增长区域。
2017年,袁隆平提出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概念,试图通过分子技术,利用籼粳稻亚种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经过培育攻关,2021年10月17日,经测产第三代晚稻组合产量的平均亩产达936.1公斤,创造双季晚稻单产新的世界纪录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勋章。
逝世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91岁。同年11月15日,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主要成就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开辟了中国水稻杂种优势领域,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并开展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贡献。
科技成就
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在科研实践中冲破当时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在中国率先开展“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的研究,挑战这一世界难题。他先后突破三系配套、优势组合选配和杂交制种三大难关,杂交水稻迅速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项突破,袁隆平也被国际稻作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方法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育种程序朝着由繁向简的方向发展,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公认和遵循。袁隆平担任责任专家,开展两系法杂交稻研究,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过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
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通过试验田观察和数据测量,撰写了论文《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选育超级杂交稻”的学术思想,明确了超级杂交稻选育指标、株形模式和技术路线,在他的主持下,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大面积应用超级稻的国家。2021年湖南省衡南县双季亩产1603.9公斤,成功实现了周年亩产1500公斤目标;同年5月9日,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最终测产结果为平均亩产1004.83公斤。
成功种植推广海水稻。为了有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袁隆平开展海水稻种植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独创“土壤四维改良法”技术,将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素及耐盐碱水稻等四大农业生产要素整合配套,研制出耐寒性水稻、耐旱性水稻耐、耐盐碱水稻等具有一定抗逆性的水稻品种。截止2022年,海水稻品种已在中国主要类型盐碱地开展推广,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在新疆盐碱地种植实测亩产超过500公斤。此外,在阿联酋迪拜沙漠地区的海水稻试验种植也取得阶段性成功,这是人类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出水稻。
主要论著
袁隆平一生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在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阶段和节点,均留下了重要学术思考,指引了科技研究方向。
书籍作品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的19年间,袁隆平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基础课和专业课,他边教学边从事科研工作,围绕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向研究探索。此后,袁隆平利用各种场合讲授杂交水稻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水稻科研协作,一大批来自中国各地的技术人员,如罗孝和周坤炉黎垣庆等人,都迅速成长为杂交水稻专家。他还把研究发现的“野败”重要种质资源毫无保留地分给中原地区18个科研单位,试图通过共同研究,加快科技攻关的步伐。一直以来,袁隆平坚持亲自带博士研究生,坚持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和会议,坚持亲自给研究员、普通学生等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为人才培养贡献了毕生精力。1987年,袁隆平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1.5万美元年度科学奖奖金全部捐出,成立“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对农业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
荣誉奖项
荣誉称号
以上信息来源:
科技奖项
以上信息来源:
担任职务
人物评价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新华网 评)
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时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 评)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他对杂交水稻和它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初心,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未变。(中国日报 评)
在他的一生中,袁隆平先生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科学的态度和为国为民的奋斗者情怀。他确实是杂交水稻的奠基人,是名副其实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
袁隆平是这个时代国际粮食领域“最值得称颂的领军人物”之一。(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芭芭拉·斯廷森 评)
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联合国 评)
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高产杂交水稻使亚洲和非洲的产量大幅提高,挽救了无数生命,袁隆平的研究使他成为了民族英雄,他也是中国坚持科学追求的象征。(美国纽约时报》评)
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致力于水稻育种的研发以提高粮食产量,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日经亚洲评论》评)
他研发的高产水稻品种帮助养活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英国《独立报》评)
确保全世界人民能吃饱饭,是袁隆平几十年来的主要目标。在中国,这一目标现已基本实现,而如今这位91岁去世的农业科学家所做的研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袁和他的研究团队培育的特殊水稻品种显著提高了粮食收成。(德国《每日新闻》评)
您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您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您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您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贾庆林贺信 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 评)
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人民日报 评)
中国的禾下土里有您的汗水,世界的稻花香里有您的笑颜。将一生奉献于“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 评)
中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他将永远为人们所缅怀和铭记。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毕生奋斗的梦想就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所有人不挨饿。(赵立坚 评)
更多年轻人学农,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环球人物 评)
人物影响
199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主带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 Yuanlongping),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
2000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首次以科学家名字命名上市公司和股票。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2000年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2009年3月19日,由史凤和执导的电影《袁隆平》上映,讲述的是袁隆平30岁至60岁阶段的故事,以杂交水稻始祖——“三系配套”的研究为主线展开。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缅怀袁隆平,社会各界以各种活动方式继承遗志,告慰英灵。
追思会。2022年5月20日,湖南农业大学举办袁隆平院士逝世周年纪念会,将第十二教学楼命名为“隆平楼”,在会上揭幕,并建设“袁隆平纪念馆”,表达深切怀念和无限追思。
广播剧。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联合制作了四集广播剧《袁隆平的梦》,讲述袁隆平潜心科研攻关的艰辛历程,塑造一位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又朴实求真、平易近人的中国科学家形象。
博物馆。湖南长沙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包括《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列》等三个展厅,从中国水稻的发展历史、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意义等众多方面,展示袁隆平为国家、为人民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出版物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出版《袁隆平的故事》《永远的袁隆平》《把功勋写在大地:袁隆平画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袁隆平》四本图书,以弘扬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激励鼓舞后人。
电影。纪录影片《大国粮仓》历时四年拍摄完成,于2022年3月4日正式上映,电影生动讲述了中国人民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矢志创新、勇攀高峰的奉献精神。
雕像。为弘扬袁隆平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2022年5月22日,袁隆平铜像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袁隆平纪念园落成揭幕。铜像由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用时三个月完成,总高5.22米,袁隆平铜像一身朴实农民打扮,四周是新播种下的禾苗。同年4月2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试验田举行袁隆平雕像揭幕仪式,雕像早在1992年5月即制作完成,此次迁至袁隆平生前最惦记的田地前,寓意做一名“稻田守望者”。
纪念碑。湖南唐人万寿园功勋广场的正中间矗立着一座高耸的纪念碑,它的设计与制作均出自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尹建辉老师和他的学生之手,他们用艺术的表达方式向袁隆平院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袁隆平院士功勋纪念碑的材质主体为花岗岩雕刻,稻穗和勋章采用紫铜锻造,皆为千锤百炼方可铸就,雕塑总高为8.117米,对应的是“袁隆平星”8117的编号。
参考资料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2-05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2022-10-02
袁隆平同志逝世.人民网.2023-02-05
袁隆平同志逝世.新华网.2022-10-02
历史沿革.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2-07
袁隆平逝世.今日头条.2023-02-05
历史沿革.西南大学.2023-02-05
..2023-02-15
..2023-02-15
..2023-02-15
..2023-02-15
..2023-02-15
中心简介.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2023-02-05
袁隆平逝世.中国日报网.2023-02-06
袁隆平精神这样延续.中国新闻网.2023-02-06
..2023-02-05
谢华安.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2-05
袁隆平.九江市人民政府.2024-09-09
袁隆平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9-09
目录
概述
生平
早年与教育经历
工作与科研经历
杂交水稻选育
杂交水稻推广
水稻超高产研究
逝世
主要成就
科技成就
主要论著
书籍作品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荣誉奖项
荣誉称号
科技奖项
担任职务
人物评价
人物影响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