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慰峰(1935年11月22日—2009年1月26日),男,
汉族,出生于
上海市,原籍
盐城市,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8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1982年获得
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担任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1月26日逝世,享年74岁。
陈慰峰主要从事胸腺内T淋巴细胞分化研究。出版代表作《医学免疫学》。先后获评
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免疫学
特别贡献奖、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乙级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
一等奖等。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陈慰峰1935年11月22日出生于
上海市的一个中学教员家庭,原籍
盐城市,出生后八个月母亲便病逝,从小失去亲人的痛苦,坚定了陈慰峰从医的决心。1958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1965年
首都医科大学成立农村医疗系,陈慰峰到郊区培训农村医疗人员。1980年作为中国内首批留学人员,通过了国家教委出国留学考试,成为首批赴
澳大利亚的中国访问学者,师从Ken Shortman博士,研究胸腺内T细胞发育的可能途径,他用了两年零两个月时间完成了至少需要三年零十个月才能完成的博士论文,1982年顺利通过答辩,获得
墨尔本大学医学生物学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大陆开放后在澳洲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工作经历
陈慰峰1982年底陈慰峰从澳大利亚WEHI留学回到中国,开始了现代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北京医科大学创建国内首家T细胞研究室。1984年陈慰峰领导的T细胞实验室以“T细胞在胸腺内的功能发育”获卫生部科技进步成果甲级奖。1986年以“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1985年起担任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陈慰峰与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提交了《以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为切入点,构筑预防医学体系,全面加强中国医学科学研究》的报告。2004年陈慰峰与21位院士联名吁请著名企业支持中国
艾滋病防治事业,支持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发起的防治艾滋病“121联合行动计划”。
2006年领导的T细胞研究室顺利完成了癌-睾丸抗原(CT抗原)NY-ESO-1抗原肽(NY-ESO-1b)的临床前研究工作,其研制的
肿瘤抗原NY-ESO-1b
多肽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也已通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评审,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文。2008年获中国免疫学
特别贡献奖,表彰其在免疫学基础和应用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人物逝世
2009年1月26日上午10时19分,陈慰峰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逝世,享年74岁。
主要成果
揭示
小鼠胸腺内T细胞功能发育的规律:陈慰峰1980年起创建了高
克隆效应单个T细胞培养系统,以此定量分析能增殖发育为克隆并表达免疫功能的前体细胞(Precursor)数目,研究胸腺内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状态。发现了T细胞的免疫功能发育及亚群功能表达的分化主要是在胸腺髓质区进行;但免疫功能获得的分化起始于胸腺
皮质区的大淋巴细胞;髓质区中功能完全成熟的
细胞输出胸腺;确立了胸腺内T细胞功能分化的规律及功能发育的部位。
发现胸腺细胞在CD4—CD8—阶段已进行抗原识别受体(TCR)的
基因重排:从骨髓迁入胸腺的CD4—CD8—(DN)细胞亚群不表达免疫功能,陈慰峰应用自建的由内源性病毒转化的pre-T细胞系,研究揭示出分子水平上的分化,即在CD4—CD8—胸腺细胞阶段已开始出现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基因重排及m
核糖核酸转录的分化。
证明细胞因子(Cytokines)对早期T细胞的分化有诱导作用:陈慰峰创建成无饲养细胞的高
克隆效应的单个T细胞培养系统;证明T
细胞发育不同阶段,其增殖所需的Cytokines种类不同;揭示在基因水平上,
细胞因子间网络调节模式与T细胞发育阶段相关联;证明肿瘤性pre-T细胞(C2,C320)有自分泌Cytokines能力。
证明杀伤T细胞(CTL)的功能分化与细胞因子的类型相关:陈慰峰发现IL-10是杀伤T细胞(CTL)分化因子;证明CTL分化需两种以上适宜的Cytokines诱导。
揭示胸腺微环境基质细胞对T细胞发育的诱导作用:陈慰峰
克隆化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SC)的建立及鉴定;证明胸腺基质细胞经两类不同信号与胸腺细胞相互作用;证明特定类型的胸腺基质细胞对胸腺细胞亚群的分化有选择性支持作用;证明胸腺基质
细胞能诱导肿瘤性pre-T细胞的分化;胸腺基质细胞与
细胞因子协同诱导早期T
细胞分化为表现型成熟的胸腺亚群细胞;胸腺基质细胞诱导表现型成熟的胸腺细胞分化为功能成熟的胸腺细胞;胸腺
树突状细胞诱导胸腺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CD)。
证明T细胞功能异常与一些疾病的发病相关:陈慰峰揭示T细胞功能降低与HBV感染所致
肝炎的严重程度相平行;阐明白细胞介素4(IL-4)的升高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INS)的发病相关;揭示老年人Cytokines分泌不平衡。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陈慰峰发表科研论文三百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2000年在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免疫学的基本内容;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
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等。该书被中国医学院校广泛采用,并备受好评。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陈慰峰两次主编《医学免疫学》全国通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全方位革新,一生共培养出50多位博士生、硕士生。
陈慰峰的育人目标是达到热爱祖国、德才兼备、服务社会、奉献人民。认为在传授教学内容上,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学科的进展知识,学科知识要更新,教学内容重质兼量,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人物评价
中国科学院表示:“陈慰峰工作作风和淡泊名利潜心医学教育的人生价值观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北京大学医学部表示:“陈慰峰为中国免疫学的发展和取得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陈慰峰院士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追求卓越,尽一生。”
“师表楷模,桃李天下,著作世传育后辈;学界泰斗,奋斗人生,浩气永存屹长空”是全体海外弟子的心声。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用“执着,勤奋,正直,傲岸”八个字描述陈慰峰老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表示:“陈慰峰为我国免疫学的发展和取得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慰峰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上的条幅“培养桃李曾尽瘁,光辉竹帛永流芳”。
“陈慰峰院士的一生是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一生。他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和淡泊名利潜心医学教育的人生价值观将永远是广大医师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人物生活
从医背景
陈慰峰在出生八个月后母亲病逝,他在父亲“教育为本、济世救人”思想的熏陶下,早早地萌发了“投身教育以济世,献身医学以救人”的心志,从小失去亲人的痛苦,更加坚定了他从医的决心。
参考资料
陈慰峰.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