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
石蒜科葱属
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系石蒜科葱属多年生草本,别名有小根蒜、密花小根蒜、团葱等。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和日本;在中国除新疆和青海外,各省区均产,其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于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中。常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也见于海拔3000米的少数地区。
薤白鳞茎近球状,基部常具小鳞茎;鳞茎外皮带黑色,纸质或膜质;叶3-5枚,半圆柱状,或因背部纵棱发达而为三棱状半圆柱形,中空;花葶[tíng]圆柱状,总苞2裂,比花序短;伞形花序半球状至球状,具多而密集的花,或间具珠芽或有时全为珠芽;花淡紫色或淡红色。花果期5-7月。
薤白有较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粗放型经济作物。其鳞茎可入药,具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彻背,咳喘痰多,腹疼痛,白带,疮肿等疾病。
历史记载
秦汉时期
中国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温。主治金创,创败,轻身,不饥,耐老,生鲁山平泽”。并将薤白附于葱实条下,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薤白形态与葱相似。“生鲁山平泽”表明产地,即今山东省,而山东自然分布为小根蒜。《名医别录》也有相同记载。由此可见,秦汉时期所记载的生鲁山的薤为小根蒜。
唐宋时期
唐朝《新修本草》记载薤白来源出现了赤、白两种。《蜀本草》记述:“薤,形似韭而无实……叶皆冬枯,春秋分莳[shì]”首次提到物候。此物候特征符合小根蒜叶子无法过冬的习性。结合其他本草对其形态、物候、产地的记载可推断唐宋时期仍是小根蒜。
明清时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薤白有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其中二月开细花充分说明所载植物是小根蒜。到了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李时珍以为即子,开花如韭而色紫白,其根层层作皮,与蒜异,炒食或醋浸,江西湖南极多”。结合产地分布可知《植物名实图考》所载薤白来源为藠头,至此藠头开始作本草收载。
形态特征
薤白鳞茎近球状,粗0.7~1.5 (-2) 厘米,基部常具小鳞茎;外皮显黑色,纸质或膜质,不破裂。
薤白的叶常有3~5枚,一般呈半圆柱状,部分因背部纵棱发达呈现黑三棱状半圆柱形,中空,上有沟槽,比花葶短。
薤白的花葶呈圆柱形,高30~70厘米,部分被叶鞘覆盖;总苞2裂,短于花序;花序呈伞形,半球状至球状,有许多密集的花,或间具珠芽或有时全为珠芽;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3~5倍,基部有苞片;珠芽暗紫色,基部有小苞片;花淡紫色或淡红色;花被片矩圆状卵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4~5.5毫米,宽1.2~2毫米,内轮的常较狭;花丝长度相等,在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分离部分的基部呈狭三角形扩大,向上收狭成锥形,内轮的基部约为外轮基部宽的1.5倍;子房近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
中国分布
中国除新疆、青海省外,全国各省区均产。
生长习性
薤白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瘠,适应性强;春秋季生长旺盛,夏季高温期休眠,冬季土壤冻结后小鳞茎在地下越冬;适宜生长于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且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中。常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极少数地区在海拔3000米的山坡上也有,常成片生长,形成优势小群,花果期5~7月。。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薤白种子繁殖一般在8月份进行育苗,且要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通过浸种或低温处理打破种子休眠,当种子发芽率达到50%以上时,可进行播种。播种方式一般为条播,在床面上横向或顺向开深沟,然后将种子拌细沙撒于沟内。播种后,覆盖土壤并保温,以促进出苗。
珠芽繁殖
珠芽繁殖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一般在床面上开深沟,按一定株行距进行点播。春季栽种,在当年的秋季就可进行采收,秋季栽种可在次年的春季进行采收。
鳞茎繁殖
薤白鳞茎繁殖可在春末、夏初或秋末进行。栽种前,需先将鳞茎按大小分级,弃掉个头小、有病斑或组织损伤的鳞茎,选择大小均匀、无病区、健康的鳞茎。在除去干叶和部分须根后,按一定株行距进行栽种。
栽培技术
培土
在薤白生长中后期,地下鳞茎膨大迅速,如果暴露于表土,接触到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暴露部分容易变绿,农户称为“绿籽”,“绿籽”食味差,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培土一般在小满前后进行,连续2~3次,把根状茎部裸露的鳞茎全部深盖。
病虫害防治
薤白病虫害发生相对较轻,但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病虫害逐年加重。主要害虫为马,可用吡虫啉[pǐ chóng lín]喷施防治;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炭疽病[tàn jū]病,霜霉病可用灭克锰锌防治,炭病可用咪鲜胺乳油或炭疽福美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从无病地区选择粗壮的薤白鳞茎作为种子,注重科学配方施肥等。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薤白具有独特的葱蒜味,分布广泛,资源丰富,适应性较强,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粗放型经济作物。其作为野生蔬菜,被视为席上佐餐之佳品;用薤白汁液与红枣、山楂混合还可制作饮料。
药用价值
薤白以鳞茎入药,其味辛、苦,性温;归肺、心、胃、大肠经;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之功效;主治胸痹心痛彻背,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脘腹疼痛,泄痢后重,白带,疮疖痈肿等。
相关研究
薤白的抗氧化作用
薤白原汁灌胃能显著提高由白酒造成的氧应激态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和T淋巴细胞降低的作用,并能明显降低应激态大鼠过氧化脂质(LPO)的形成。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而薤白的乙醚、乙酸乙酯、水提取物及挥发油则作用不显著。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薤白.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11
植物百科——薤白.植物智.2023-06-11
薤白.中华本草.2023-06-11
..2023-06-11
..2023-06-11
..2023-06-11
..2023-06-11
..2023-06-11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秦汉时期
唐宋时期
明清时期
形态特征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珠芽繁殖
鳞茎繁殖
栽培技术
培土
病虫害防治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相关研究
薤白的抗氧化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