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竹(Ferrocalamus strictus J. R. Xue \u0026 P. C. Keng),
禾本科( Poaceae )铁竹属( Ferrocalamus)植物,中型
散生竹类。铁竹分布于中国
云南省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拉(模式标本产地)以及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长于海拔900-1200米的山坡上,其多位于潮湿的沟箐旁。
铁竹竿高5-7(9)米,粗2-3.5(5)厘米,梢头劲直;竿环隆起。鞘长约为节间的一半,鞘基底的刺毛呈淡黄色。箨舌近截形;箨片直立。鞘口毛长1-2厘米,易脱落而似无繸毛;叶舌截形;叶片先端长急尖,基部收窄为楔形。圆锥花序;含小花3-10朵;果实直径约2厘米,干后为黑褐色。笋期3-5月,花期4月。
铁竹因其竿极坚硬,故有“铁竹”之称,是制作弩、竹筷和毛线编织针棒的上好材料。新笋棕
褐色,质硬不堪食用。铁竹杆较小型,枝特长,叶大型,是具有特色的
观赏竹类。因人为砍伐,铁竹数量减少, 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一级保护植物。
发现与命名
铁竹属由耿伯介、
薛纪如在1982年发现,该属仅铁竹一种。根据《
云南树木图志》《
云南植物志》《 flora of China》等记载,该种仅存于中国
云南省绿春县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勐拉。2015年4月,李恩良等在纬度更偏北的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发现有野生铁竹群落分布。
形态特征
竿
竿高5-7(9)m,粗2-3.5(5)cm,梢头劲直;节间长0.6-0.8 (1.2)m,节内长1.5-3cm;竿环隆起;枝基部节间长仅2cm或更短,但上部者可长至65cm左右。箨鞘长约为节间的一半,鞘基底的刺毛呈淡黄色,其长可达10mm;箨舌近截形,高2-3mm;箨片直立。
叶
叶鞘长10-15cm;鞘口繸毛长1-2cm,易脱落而似无繸毛;叶舌截形,外叶舌的边缘于中部下凹,并在其一侧密被锈色小刺毛。叶片长30-35cm,宽6-9cm,先端长急尖,基部收窄为楔形,下连以长为3-4mm的扁平叶柄,次脉10-12对,再次脉4或5条,小横脉组成方格状网络。
花
圆锥花序一般长30-45cm,分枝长10-20cm,穗轴粗3-4mm,无毛;
小穗长14-18mm(顶端小穗则可长达25毫米),含小花3-10朵,通常多为5朵;小穗柄约长1cm;小穗轴节间长3mm;第一颖长3-4.5毫米;第二颖长约5mm;外长7mm,先端钝尖头,生有显著的微毛;内稃背部具2脊所成的浅纵沟槽;鳞被三角形,先端渐尖,全长约3mm;柱头长1.5mm,羽毛状。
果实
果实直径约2cm,干后为黑褐色。
分布
分布范围
铁竹分布于中国
云南省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勐拉(模式标本产地)以及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生境
野生铁竹生境为典型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对湿度和温度都很敏感,喜欢潮湿炎热的
栖息地,多生于沟箐旁,环境湿润。分布区海拔为 900-1 200 m 。分布区四季温暖,年平均温度为20℃,降水量1700mm以上。土壤为红壤,微酸性,周边物种有向山地
雨林过渡的趋势。其伴生植物有四角蒲桃(Syzygium tetragonum)、
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与
大叶仙茅(Curculigo capitulata)等,均为山地雨林的标志性物种。
习性
铁竹为中型
散生竹类,其节间特征显得特别突出,节间超过1 m,是节间最长的
竹亚科。铁竹喜温、喜湿、喜适当荫蔽环境。在溪流两侧蔽荫湿润处生长良好,在向阳处长势较差。其笋期3-5月,花期4月。
栽培
铁竹主要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中的
竹鞭繁殖。竹鞭繁殖是常见的竹子的繁殖方式,将竹鞭切成半米长的竹段,平埋在苗床上即可。也可进行移株繁殖,12月至2月份挖取竹丛外缘1-2年生植株,2-4为一丛,保护好芽移栽。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
2021年铁竹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一级保护植物。
物种现状
铁竹实际分布区域只有大约5.92平方公里,非常狭窄和零散。
致危因素
铁竹死亡的原因包括自然枯立、退笋、昆虫啃食以及人为砍伐,其中人为砍伐影响较大。当地居民一直在砍伐该物种,用于篱和棚屋的制作,用它的叶子做传统的食物。
保护措施
2004年中国
云南省省倡议对“极小
种群”进行保护,2005年出台相关保护措施对铁竹进行保护 ,并将其列入云南保护物种,建立县级保护区,使极小种群植物濒危趋势得以缓解。
用途
铁竹笋质硬、味苦,不能食,但其秆为实心,节间长,极坚硬,可以用以制作弩、 竹筷和毛线编织针棒,也常被用作菜园的架子。铁竹杆较小型,枝特长,叶大型,是具有特色的
观赏竹种,宜庭园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