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取物语
日本物语文学作品
《竹取物语》(竹取物语たけとりものがたり)又名《辉夜姬物语》《竹林公主》。是创作于十世纪初的日本最古老的物语文学作品,也是日本第一部以假名书写的文学作品,作者不详。
《竹取物语》讲述了靠采竹养家度日的一名老翁,在一次砍伐竹子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三寸大小的小女孩儿,并把她带回家抚养,取名辉夜姬。待辉夜姬长大后,拥有了沉鱼落雁之貌,久而久之其美貌世人皆知,后来有五位贵公子以及天皇氏因其美貌慕名来求婚但都被其拒绝。美少女最终坦诚自己来自月亮之上,因受罪被降至人间,并最终在八月十五之夜回到天上。这个故事突出了少女的机智勇敢,嘲笑并批判了贵族,天皇的愚蠢、虚伪与丑恶。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对比。
《竹取物语》是日本文学史上最古老的物语文学作品,在《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尊其为“物语之祖”。其开创了物语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同时首次以假名书写,实现了古日语文言文一致。在古代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由于成书于大陆文化向国风文化的转型时期,其内容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与佛教文化。此外小说还产生了不少衍生作品,并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话剧等。
成书背景
《竹取物语》创作于日本平安时代。平安时代初,是唐风文化和汉诗文的极盛时期。以三部敕撰集《凌云集》(弘仁5年,814年)、《文华秀丽集》(弘仁9年,818年)、《经国集》(天长4年,827年)为代表的汉字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至9世纪末,日本终止了遣唐使,同时出现了出现了一种以假名为书写方法,以和歌、物语、日记、随笔等为表现形式的,具有日本本土特征的新的文化现象,即所谓的“国风文化”。
国风文化的出现打破了汉诗、汉文章垄断文坛的局面。与原来的文学作品不同,这些新的文学形式,在文字表达、语言风格、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等方面都体现了其独特的日本性特征。物语是日本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转型时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自平安初期到室町幕府时期,延续了数个世纪,涌现出如《竹取物语》《源氏物语》《平家物语》等众多杰出的物语作品。
版本探究
《竹取物语》在日本可以找到上百种版本,现存最古老的是天理图书馆拥有的手稿(原为武藤元信所有),其版权页的日期为1592年,其次是庆长时期(1596-1615)出版的手稿。这本书的原文是以日本古语写成的。明治天皇以后有许多文学家根据自已的见解翻译成现代日语,目前在日本流行的有好几种。如岩波书店出版的由坂仓敦义主编的版本,书中的辉夜姬善良且温柔,拒绝五位追求者的过程也委婉且温和。而角川书店出版的由谷口宏树主编的版本却大为不同,该版本的辉夜姬是个冷酷无情的女人,她向五位求婚者提出棘手的问题,将他们一一摧毁。
内容情节
《竹取物语》全文共十个章节,主要剧情可以分为辉夜姬的诞生,求婚,以及升天三个部分。
辉夜姬的诞生
从前,有个被称作伐竹翁的人,名字叫赞岐造麻吕。他常上山伐竹,拿来做笼子,维持生计。有一次,他在伐竹时,意外地发现有根竹子发亮。他感到奇怪,走近一看,竹简里住着一个三寸来高的小女孩儿,长得非常可爱。老人把她带回家,交给老伴扶养。伐竹翁自从因伐竹而发现了这个孩子后,再伐竹时,就经常看见竹节里藏着黄金。这样,他就渐渐变成一个富翁了。三个月后,小女孩儿长成一位端庄秀丽的大姑娘,这个女孩容貌之美,使得满室生辉,屋里没有一点儿黑暗的地方。老翁又请了三室户的斋部秋田县来替她取名,秋田便给她取名为“辉夜姬”。
求婚
辉夜姬美貌传出后,世间的男子不论尊卑,都想与辉夜姬结婚。所有的求婚者都遭到辉夜姬的拒绝,悻悻离去。唯独石作皇子、车持皇子、右大臣阿倍御主人、大纳言大伴御行、中纳言石上麻吕五名贵公子死缠住辉夜姬不放。辉夜姬非常讨厌这些子弟。于是,她给五名求婚者提出了五个难题,分别让他们去取天竺国的石钵、蓬莱的玉枝、火鼠皮衣、龙颈上的珠子、燕子的阿拉伯宝螺,并约定谁能把东西弄到手就嫁给谁。
石作皇子到某座寺庙中取来一个假的石钵献给辉夜姬,辉夜姬看那石钵连萤火虫那么点儿的亮光都没有就知道是假的了。车持皇子则请了一批工匠用黄金玉石雕刻了一根假的蓬莱玉枝,起初也骗过了辉夜姬,但由于车持皇子拖欠工匠的工资,工匠们追到了辉夜姬的宅邸,拆穿了车持皇子的阴谋。阿倍御主人花费了重金通过一位经常往来于唐朝日本的商人购得了火鼠裘。可是当辉夜姬为了检视火鼠裘的真假而将它丢尽火中时,火鼠裘一下子就被烧成了灰烬。大伴御行命令下人为他取龙珠,但是却没人愿意去,于是亲自出海却差点丧命,后来还认为这是辉夜姬用计戏耍自己。石上麻吕在攀上燕巢寻找燕子的阿拉伯宝螺的时候,不小心跌落下来摔成重伤,一命呜呼了。自此五人的努力均宣告失败。
不久之后,辉夜姬的声名传遍了天皇氏的耳朵。据说她是一位通体散发着光芒的非凡女子,吸引了五位皇子和公卿们,他对此感到好奇。于是,天皇借着狩猎的名义,亲自前往辉夜姬的家。当他第一眼看见辉夜姬时,被她的美貌所迷住,产生了想要将她强迫入宫的念头。然而,即使面对天皇的威逼,辉夜姬也毫不动摇。天皇氏只得放弃了这个念头,但他仍然无法忘记辉夜姬,经常写信表达对她的炽烈情感。辉夜姬见到天皇如此执着,也总是回信给他。两人维持了三年的书信往来。
升天
三年后的春天,辉夜姬每当看到月亮,便伤心落泪。她经不住养父母的再三询问,终于吐露了实情。原来她是月宫里的仙女,因犯天条,贬至人间。期满后,于八月十五日夜晚,在天神的护佑下,留下不死之药,乘飞车返回月官。天皇氏十分惋惜,命人把辉夜姬留下的不死之药拿到那座离天最近的山顶上焚烧。从此,这座山被命名为富士山
角色介绍
故事的主人公,本是月宫仙女,因触犯天条被贬至人间。初来人间被伐竹翁夫妇收养,长大后因美貌而声名远扬,之后以五个难题分别拒绝了五位贵族的求婚,面对天皇的权势也誓死不从。在故事结尾留下不死药后被天人接回月宫。
辉夜姬的养父,名为赞岐造鹰。在竹筒中发现辉夜姬,将之抚养长大。在辉夜姬以死相逼之下拒绝了天皇氏官位与赏金的许诺,后来得知天宫来人仍不畏惧,恨言要用他的长指甲剜出他们的眼球,揪住他们的头发,让他们倒栽葱,然后扒下他们的裤子,让他们当众出丑。辉夜姬离开后拒不服用长生药而病倒。
辉夜姬的追求者之一,原型为持统年间的右大臣丹比岛。被要求取释迦摩尼之石钵,石作皇子制作赝品企图蒙混过关,不料被辉夜姬一眼识破,丑态百出之后却仍然厚颜无耻试图接近。
辉夜姬的追求者之一,原型为藤原家族的祖先不比等。被要求取折蓬莱之玉枝,车持皇子费尽心机,却在最后阶段因没有支付工匠工钱,被工匠告密而以失败告终。
辉夜姬的追求者之一。被要求取唐土之火鼠裘,阿倍御主人并没有伪造宝物,却是被欺骗而得了假宝物,并当场燃烧在熊熊大火之中。
辉夜姬的追求者之一。被要求取龙首上五色之辉玉,大伴御行是武家出身他以主君和仆人的身份关系营造高压态势,命令自己的仆人为自己效劳,但仆人们却认为主人的要求超出合理范围,完全是无理取闹,大伴御行亲自出马却险些丧命。在这次求婚过程的奇谈中,辉夜姬本人并没有出场,可以说这是大伴御行一方的独角戏,自己战斗自己失败,自己放弃,甚至最后认为辉夜姬是在故意陷害自己。
辉夜姬的追求者之一。被要求取燕之安产贝,石上麻吕也是自己亲自出马,却不幸从树上坠落导致骨折而元气大伤,但最终的死因却是因为害怕世人得知自己的狼狈,终日郁郁寡欢而死。
故事中的皇帝。得知辉夜姬美貌后,亲自来求,但同样遭到拒绝。试图凭借权势逼辉夜姬进宫,辉夜姬展现能力突然消逝,隐身不见,方才罢休。后与辉夜姬书信来往3年,派遣军队试图阻止天宫来人。辉夜姬离开后将长生药于富士山顶烧毁。
主要思想
批判现实
《竹取物语》的思想价值在于其求婚与抗婚的矛盾冲突中。这部分内容凸显了女主人公辉夜姬对金钱和权力的不屑与反抗,她用戏弄、嘲笑乃至斥责的方式去讥讽当时上层贵族和天皇的无知与虚伪,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批判现实的作用。在故事中,出现的五个求婚者都是当时社会上真实存在的皇族和贵族。作品描述了他们为了得到美丽的辉夜姬,不惜使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但最终都被辉夜姬揭露并遭受了滑稽的耻辱。作品彻底揭露了贵族们的愚蠢、庸俗和丑恶。
轻君思想
《竹取物语》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君权”力量背景,在故事中以钦差大臣与皇帝本身的形象表现了这两种力量,钦差大臣是皇权威严的代表,当其按天皇旨意强行一睹赫映姬美色的要求被拒绝后,称:“今天只要还想活在这世上的人,对于天皇的御言,难道还有不受命的吗。而天皇的威严源于其对人民所操的生杀之权,其许诺伐竹翁官职俸禄而不强取豪夺说明了他欲以仁厚取胜。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却相互冲突、间接的说明了所谓“仁君”不过是幻想而已。
而故事中辉夜姬拒不接见钦差大臣及天皇氏,面对皇权愿以死相逼,在天皇欲用武力挟持之际又突然消失。天皇一次一次的失败表明了庶民的胜利,显示了人民对统治者的蔑视,也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中国阴阳五行思想
《竹取物语》成书于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在日本最盛行的平安时代,其中遍布《史记》《庄子》《五行大义》《汉武内传》《后汉书》等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典籍的身影。故事中辉月姬的出生、成长、化身等经历体现了阴阳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阴阳观。五位追求者求婚的章节则将阴阳五行说中的郑众说与实物性的郑玄说重合在一起,使五行中的五材与‘金、木、火(皮)、水(玉)、土’合体,从而衍生出五个探宝寻宝的故事。
儒家思想
《竹取物语》中饱含了不少的儒家文化思想。辉夜姬与伐竹翁夫妇的恩情关系,就是儒家中的善恶有报和孝道观念的具体体现。而辉夜姬忆起往事将要离开之时,表现的也是对养父母依依不舍的感情,这是儒家中知恩图报、孝道的最基本的伦理思想。还有辉夜姬用难题拒绝了五位贵族的求婚,却唯独没有直接拒绝天皇氏,这不仅仅是对天皇地位和权势的敬畏,也隐含着君命难违的儒教伦理纲常思想。
佛教思想
《竹取物语》全篇都充斥着佛教色彩,伐竹翁夫妇收养辉夜姬得以富贵,而五位贵族或是弄虚作假、欺骗辉夜姬、或是欺压下人最终都没有落到好下场。这是佛教最基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故事中石作皇子被要求取得物品更是天竺国释迦牟尼的佛钵,说明作者显然对佛教文化较为了解。故事的结尾天皇将辉夜姬留下的不死药在富士山顶燃烧尽,表面看来是天皇生无可恋的悲观表现,但内心深处流露的却是一种人生觉悟和宿命观。而辉夜姬从下凡到再次回到天宫,这种身份与空间的转变蕴含的却是佛教的轮回观。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神话中的太阳女神随着神道教信仰的发展逐渐从文学形象转化成宗教崇拜的偶像,而辉夜姬取代了她出现在日本文学表现中心,将女性崇拜的光照由太阳转移到月亮之上。其身上既有宁受“高处不胜寒”的月官寂寞与清冷,也不与俗世的污独同流的神性,也有孝敬父母、与天皇书信来往的人格。这种半神半人的人物形象既承载了神话中女性崇拜的主题,又在父权制社会中绽放了女性固有的光彩。
辉夜姬相比,五位皇子与天皇氏则成了“女神的陪衬”。五位求婚人有的舍生冒险,有的以假充真,想尽办法完成难题,但所有的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们昏庸愚蠢的凡夫俗子形象与辉夜姬聪慧、美丽形象形成对比,衬托出了辉夜姬“女神”光辉。而天皇留下:“不能再见赫映姬,安用不死之灵药”两句诗后将不死药烧毁在富士山顶,又增添了一股痴情形象。
竹取物语中的日本审美及文化特征
《竹取物语》中至少反映出以下具有日本特色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
现实生活中的诸种现象譬如“盆栽”“生花”“弁当”“文庫本”等自不必说,仅从日本的一些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便可窥见一斑。譬如《一寸法师》《桃太郎》等。《一寸法师》中的主人公一寸法师的身高只有一寸左右;而《桃太郎》中的主人公桃太郎诞生于一只桃子,跟辉夜姬的形象塑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日本,竹子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含义。比如“七夕”的时候,日本要在门前或院子中插上一些竹子,让孩子把写有祈祷或祝愿的纸条挂在竹子的枝头,以表达自己的心愿。《竹取物语》中把辉夜姬的出生放在竹子当中,不但与伐竹翁这一身份要求相适应,而且契合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和日本的文化特征。
题材特色
《竹取物语》的故事充满了浪漫传奇色彩,也饱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影响。故事中的辉夜姬被贬入人间,历经磨难后忆起往昔,最终回归月宫而去。而在《太平广记》卷六十二《杜兰香》中也有这么一段类似的故事,有渔父在湘江洞庭之岸拾得一个三岁女子,养至十余岁时,天一人携女而去。临升天谓其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于人间,玄期有限,今去矣。”而贵族求婚部分则与中国民间故事《斑竹姑娘》颇有渊源,二者的数量与难题,以及最后的结果都大致相同。但《竹取物语》却巧妙地将求婚者的名字、物品与其行为结合到了一起,如借石作皇子丢掉假钵(发音HACHI)的行为比喻他丢掉了廉耻(发音HAJI)心。利用了这种表现手法为读者提供新的体验,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高度。
《竹取物语》取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但并非简单的翻案作,其结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和艺术习惯加以提炼,使它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完美。结合神话故事与现实生活,以天界仙女的光洁无瑕与现实社会中凡夫俗子的平庸丑恶相比,描写了贵族阶层的虚伪无知,刻划了一个纯洁少女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竹取物语》中五道求婚难题第一个便是取得如来佛祖的石钵,其便来源于佛教传说。唐僧撰的《大唐西域记》有这样的记载:大日如来成正果后,四天王“奉持石钵,绯青映彻,重以进献......”如来将四石钵按为一钵。
情节蕴意
《竹取物语》的故事情节往往蕴含深意。辉夜姬从竹子中出生且身体映射着光辉,故名辉夜姬。这同日本神话传说中天照大神就是照耀于高天的太阳相似,在“发光”这一点承袭了太阳女神的本质特征。而辉夜姬化作发光的美女来到人间,却不能从世间肉体凡胎的男子那里找到归宿,因为尘世间已经是父权制确立的社会,女性的独立不羁只能在天国实现,这便是赫映姬飞升离去的潜在原因,也是这个动人传奇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月亮与不死药的联系是一个世界性的神话母题。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嫦娥窃药离去的形象往往备受责备。在前父权制社会中产生的此类死亡起源神话中,导致人类失去不死性的罪魁大都是动物,而在父权制社会的神话中,罪人成了女人,偷丈夫灵药的嫦娥便是其中之一。辉夜姬在返回月宫之际特意将不死药留在了人间,体现了他的美丽与善良。她不是罪人而是人类的恩人,人类之所以不能永生,是因为皇帝因失去赫映姬而绝望,将不死药白白地浪费掉了。
影响
《竹取物语》是最早使用假名创作的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物语文学作品,它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使语言与文字相统一,标志着用假名散文虚构的物语形式的诞生。由《竹取物语》所开创的这种新的文学体裁,既超越了历史文学,又改变了传统的韵文文学一一和歌、汉诗先后一统文坛的主导地位,开拓了散文的新精神和小说的新体裁、新模式,成为古代日本新文学的出发点。
中原地区小说的发展相比,《竹取物语》的出现使日本文学一下缩短了六、七百年的演进过程,赶上了中国唐末的水平。继而是日本文学界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便出现了《源氏物语》这样的文学巨著。这一现象证明了日本民族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发展本民族文化所表现出的巨大热情和聪明才智,也说明了《竹取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竹取物语》的作者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了一个魔幻的物语世界。其所蕴含的浓厚的物哀色彩开启了中式王朝女流文学的先驱。这种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对后世诸如《滨松中纳言物语 》《津保物语 》《河源物语都产生了极为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作品评价
英国学者迪金斯曾指出《竹取物语》是最早的物语形式,使日本文学大放光彩。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看中了《竹取物语》的戏剧冲突,而《竹取物语》的故事由辉夜姬的成长、求婚难题、奔月升天三个部分组成,充满了戏剧性。
日本文学研究者唐月梅认为《竹取物语》的诞生“标志着日本古代小说正式作为一种独立的样式,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特色,并且使日本小说日臻成熟,至此日本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尊其为“物语之祖”。
日本学者野口元大在《从传承到文学的飞跃《竹取物语》和《斑竹姑娘》》中这样说:在如此深沉强烈地铭刻在一个民族的精神中间,而且历经时世移更之后依然葆有着清新的魅力和丰富的创造契机的那些“古典”作品之中,《竹取物语》对日本人来说誉之为古典文学的母亲。
相关争议
《竹取物语》问世的确切年代,迄今尚无定说。上至弘仁(810-823年)时代,下至天历(947年-959年)年间,一般说法,它产生于10世纪初,相当于中原地区晚唐末期。至于《竹取物语》的作者是谁,多数研究者认为,作者是男性文人,具体情况不详,此人具有相当的佛典汉藉修养及和歌才华。但从整个作品来看,《竹取物语》并非出自一人的手笔,而是几经历朝文人在远古传说和民故事的基础上,并吸收中国文化,加以改造、虚构、润色、提炼而成的。
《竹取物语》中关于五位贵公子的求婚情节的原创性上亦有争议。自《竹取物语》的故事流传以来从未有人怀疑过是作者的案头创作。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斑竹姑娘》的故事在日本文学界流传开来,日本学者开始对故事的原创性进行了怀疑。1973年2月,日本学者伊藤清司发表了重要专著《辉夜姬的诞生》,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竹取物语》的素材、形成以及与东南亚和中国“竹中诞生”故事的比较,最后专章提出了《竹取物语》并非古人的创作,而是根据与《斑竹姑娘》共同的原型故事改编的主张。
相关作品
影视
动画
音乐
目录
概述
成书背景
版本探究
内容情节
辉夜姬的诞生
求婚
升天
角色介绍
主要思想
批判现实
轻君思想
中国阴阳五行思想
儒家思想
佛教思想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竹取物语中的日本审美及文化特征
题材特色
情节蕴意
影响
作品评价
相关争议
相关作品
影视
动画
音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