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位于
浙江省东部
杭州湾两岸,沪杭甬(
宁波市)之间,东临
东海,南达
东阳市、宁波公路一线,西跨浙赣路金萧线两侧,北达
黄浦江东岸。
1941年,中共苏南区党委指示浦东工委组织力量向
浙东地区敌后发展。1942年夏,在
三北地区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党委,谭启龙任书记。同时成立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兼政委。至1943年夏,正式创立了浙东抗日根据地。至1944年,先后建立了三北、四明、
会稽郡、
浦东新区4个行政区14个县政权,根据地面积1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400余万。
自恢复开放之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持有效证件(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及身份证)的全国医护人员免费开放。
开端
1941年余姚沦陷,中共上海党领导的浦东部队分批南渡
杭州湾,立足
慈溪市(余姚北、慈溪北、镇海北)。1941年2月1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陈毅等,明确指出:“关于
浙东地区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经过上海党在该区域创立游击根据地(以
松江区等处原有少数武装作基础),
中共中央中原局应注意指导上海党。”刘少奇、陈毅根据中央指示,决定由江南区党委书记谭震林负责开辟浙东的工作。江南区党委指示路南特委立即组织浦东工委的
武装力量向浙东挺进。1941年5月起,浦东工委领导的浦东淞沪五支队,伪军十三师二十五旅五十团中由共产党控制的一部分力量分批进入浙东三北敌后,成立三北办事处,初步开辟了浙东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委会在慈溪
宓家埭成立,谭启龙任书记。8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在慈溪鸣鹤场成立,何克希任司令,谭启龙任政委。区党委确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工作方针。在三北,经过蜀山渡、杨葛殿、竹山三战三捷,重挫了
日寇气焰,接着又对国民党忠义救国军3000余人的猖狂进攻,进行反击,歼顽军2000余人。于12月15日胜利地结束了第一次反顽自卫斗争。
发展
1942年12月司令部挺进姚
南山区。1943年4月,司令部战士经过16小时战斗,攻克了敌汪伪10师37团1营的梁弄据点。同年8月,中共浙东区党委、三北游击司令部进驻
梁弄镇。自此梁弄成为浙东
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指挥中心。以后又在
余姚市境内发动军民对日寇开展反清乡、反抢粮斗争和三
北京大学破袭行动,迫使日伪军放弃
三北地区“清乡”、“蚕食”计划。
1943年10月,
中国国民党抗日战争第三战区三十二
集团军调集兵力三万,妄图消灭
浙东地区人民抗日武装,经根据地党政军民英勇还击,艰苦奋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取得了第二次反顽自卫战斗的胜利。至此,根据地发展壮大,南达金华山脉,北至
浦东新区地区,东及
舟山市,西跨浙赣线西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日益壮大,由浦东南渡时不及1千人发展至1万余人。
至1945年8月
日寇投降时,宁绍一带除主要城镇未解放外,根据地有人口400余万,成为抗战时期全国19个根据地之一。
改编
根据
新四军军部命令,1943年底,
浙东地区抗日游击武装编为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943年冬和1944年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与
地方武装配合,在四明地区粉碎了日军发动的千人以上的大“扫荡”。1944年6月7日拂晓,奇袭
舟山岛警备司令部第四总队部,俘伪
上校总队长卫文达和日军顾问吉永久寿秀少佐等。8月25日,海防大队一中队68人,在大鱼山岛与日、
伪军500多人血战7小时,毙伤敌100余人。后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6人突出重围外,40余名指战员壮烈殉国。三北军民的英勇奋战,遏制了日军的“蚕食”,为根据地转入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
1944年1月,三北游击司令部改名为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治委员。同时,成立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
连柏生。浙东抗日根据地划分为4个行政区,辖14个县政权。
记事
1937年7月,
日寇发动了全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月,日寇发动
淞沪会战;11月,
上海市沦陷;12月,南京、
嘉兴市、
湖州市、
杭州市先后沦陷。为了抗日救国,国共两党经过谈判,决定把
江南的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新四军。
1938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重新组建,下辖七个特委:宁绍、
台州市、浙南、
丽水市、金、浙西、闽浙。
1939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先后视察
绍兴市、
诸暨市、
金华市,指导
浙江省境内党组织的抗日工作。
1940年1月,日寇偷渡
钱塘江,占领
萧山区;10月,
日寇首次占领诸暨,制造一系列惨案,不久被国军打退。
1941年4月中旬,日寇发动浙东战役,占领绍兴、诸暨,同国军进行一个月的激战;同时,又占领
温州市、台州、
象山县、镇海、
宁波市、
奉化区、
慈溪市、
余姚市、
上虞区。日寇所到之处,制造无数惨案。5月中旬,国军陆续收复了温州、
台州市、诸暨。其他地方成为沦陷区。这时,毛泽东、朱德指示刘少奇、陈毅:
新四军要在
浙东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当时,
浦东新区一带经过数年努力,已经形成了浦东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1941年5月至9月,中共浦东抗日武装900余人分批南渡
杭州湾,陆续到达
三北地区(姚北、慈北、镇北),随即同浙东党组织取得联系,在姚北的相公殿旗开得胜,首战告捷,站稳了脚跟;10月,正式形成了三北抗日根据地。
1942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浙江省委、衢州特委遭到破坏。5月中旬,
日寇发动了
浙赣会战,
诸暨市、
新昌县、
嵊州市、义乌、
东阳市、
浦江县、
金华市、
兰溪市、
衢州市、江山、
温州市、
丽水市先后沦陷,浙赣铁路沿线全部遭受日寇铁蹄蹂躏。不久,诸北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八乡联队;义西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第八大队。
1942年6月至7月,中共中央指示谭启龙、何克希、顾德欢率领浦东抗日武装200余人,南渡三北根据地,正式成立了中共浙东区党委;根据地的抗日武装正式组建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第五支队。同时,第三支队派遣200余人,由
蔡群帆率领,渡过曹娥江、越过
会稽山,进入诸北,同当地抗日武装会合,组成“三八部队”,开辟了诸北抗日根据地。
1942年9月,中共浙东区党委面对三北险恶的斗争形势,作出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山、控制会稽山”的决定。10月至12月,第五支队在三北根据地进行反击日伪顽的斗争,第三支队开始挺进四明山区;“三八部队”也调往四明山参战,诸北又组建了“小三八部队”。同时,义西的第八大队已经发展到金东、浦南、兰北,形成了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
1943年4月,第三支队攻克姚南重镇
梁弄镇;8月,浙东党政军机关进驻梁弄,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从此,这里成为整个
浙东地区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同时,浙东区党委派遣部分人员返回浦东根据地,组建了浦东支队;又指示第八大队抽调力量,挺进诸南、义北、
东阳市,组建了坚勇大队,开辟了诸义东抗日根据地。
1943年10月,
中国国民党在天台设立指挥部,配合日伪军的“扫荡”,调集大军“围剿”三北、四明山根据地。12月,浙东区党委派遣杨思一、
蔡群帆、钟发宗率领第三支队部分力量,再次挺进
会稽山,会合诸北小三八部队部分力量、金义浦兰第八大队部分力量、诸义东坚勇大队部分力量,组建中共金萧地委和金萧支队。
1944年1月8日,中共浙东区党委领导的新四军浙东纵队在
梁弄镇正式成立,下属第三支队、第五支队、浦东支队、金萧支队、三北总队、四明总队、直属大队、警卫大队、海防大队,共计3600余人,司令何克希,政委谭启龙。
1944年1月,
中国国民党顽军加紧了对四明山根据地的“围剿”;日伪军也加紧对四明山梁弄等地进行“扫荡”。
浙东地区形势非常险恶,浙东纵队转移到上虞丰惠一带,西渡曹娥江,同前来增援的金萧支队会合,打击敌人。2月,浙东党政军机关和第三支队转移到
慈溪市,第五支队坚持在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作战,金萧支队返回
诸暨市作战。
3月至4月,金萧支队在诸南、诸北、义北连续遭到国民党顽军、汪伪军的“围剿”,被迫转移到义西,决定在金义浦兰、诸义东、诸北分散作战。5月,金萧支队主力在诸北墨城坞大败汪伪军,扭转了金萧地区的局势。同时,浙东区党委抽调第五支队和海防大队部分力量,组建海北支队,北渡
杭州湾作战。
6月,
日寇发动第二次
浙赣会战;8月,日寇又发动丽温战役,
丽水市、
温州市、
福州市先后沦陷。
中国国民党为了保存实力,急忙从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撤军,
浙东地区保卫战结束。同时,浙东区党委组建了新奉大队,开辟了嵊新奉游击根据地。
8月至10月,三北、四明山、金萧地区,分别进行了反抢粮的斗争,获得全面胜利。10月至12月,金萧支队在诸北、诸义东、金义浦兰粉碎了国民党顽军的六县“围剿”。同时,浦东支队也进行了反“扫荡”、反“围剿”的战斗,并改称淞沪支队。
1945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打通
苏南、
皖南、浙西、浙东、闽浙赣各大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粟裕率领苏南新四军大举南下,会合天目山区的浙西新四军,在
长兴县成立了新四军苏浙军区:浙西新四军为第一纵队,有8300余人;浙东新四军为第二纵队,有7000余人;苏南新四军为第三纵队,有8000余人。4月,苏中新四军也大举南下,编为第四纵队,有6000余人。
与此同时,
浙东地区各界代表大会在
梁弄镇召开,成立了浙东行政公署,统一领导
慈溪市、四明、金萧、
淞沪会战等根据地,并开辟了浦西根据地。金萧支队在诸北渔橹山打败了抢粮的日伪军,随后奉命调往四明山,编入第三支队;中共金萧地委又抽调诸北、金义浦兰、诸义东的部分
武装力量,组成新的金萧支队。为了迎接浙西新四军,金萧支队抽调部分力量,前往诸萧富桐浦边区,会同当地党组织,开辟了路西抗日根据地。
5月,
曾如清率第四纵队部分兵力,1700多人从
孝丰县出发,向金萧地区进军。谭启龙、
蔡群帆率第三支队部分兵力从
梁弄镇出发,到达诸北,会合金萧支队,进入路西,在
富春江消灭了顽军,迎接第四纵队东渡,打通了浙西、
浙东地区两大根据地的通道,路西根据地也迅速扩大。6月,日伪顽军联合围攻
浙江天目山区,第四纵队奉命返回浙西,参加浙西保卫战。
同时,浙东纵队的第三支队、第五支队联合作战,大破顽军主力,解放了
上虞区县城丰惠;不久,浙东党政军机关移驻上虞县城,又开辟了绍嵊根据地,使得
慈溪市、四明、金萧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随后,嵊新奉根据地组建了浙东纵队第四支队;
中国国民党军队张俊升部1000余人起义,加入新四军浙东纵队
7月底,浙西保卫战胜利后,廖政国、
曾如清率第四纵队大半兵力,5000多人从
孝丰县出发,再次挺进
富春江;同时,
蔡群帆、彭林率第三支队、金萧支队部分兵力向西进军。8月初,浙西、
浙东地区部队大破顽军,再次胜利会师;随后,一面横扫路西地区的日伪顽军,一面挺进金义浦兰地区,打击当地的日伪顽军。8月中旬,第四纵队奉命返回
浙江天目山区,投入对
日寇的战略反攻。
8月中旬开始,第三支队、第五支队在
三北地区开始反攻,攻克20多个据点;第四支队、张俊升部在四明地区也发起反攻,收复大片国土;金萧支队在诸北、诸义东、金义浦兰、路西地区发起全面反攻,收复失土;淞沪支队在
浦东新区、浦西同时反攻,攻克许多据点,并解放了
南汇区县城。
从1941年5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浙东纵队在浦东、三北、四明山、诸北、金义浦兰、诸义东、嵊新奉、路西、绍嵊等地区,前后作战643次,攻克据点110个,消灭日伪军近万人,并解放县城两座(上虞、南汇)。
浙东地区新四军由弱到强,从不到百人发展到一万多人;根据地面积从浦东一隅发展到浙东两万多平方公里,拥有人口400多万,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浙东根据地军民欢庆胜利,但是
中国国民党政府调动大军进攻
江南各地,汪
伪军也被改编为国军。1945年9月14日,日军离开
诸暨市,国军当天就占领诸暨。南京、
上海市、
杭州市、
绍兴市、
宁波市、
衢州市、
金华市、
台州市、
温州市、
福州市等城市都被国军占领。
在此期间,
新四军浙东地区纵队根据上级指示,不断调整战略部署。先是准备配合苏浙军区,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接着又决定兵分两路,一部分坚守浙东,一部分南下会合浙南部队;最后中共中央决定,浙东、
苏南、
皖南的新四军主力全体北撤。9月下旬,中共浙东区党委在上虞丰惠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北撤事宜。随后,发布了《
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
10月上旬,新四军浙东纵队党政军机关、第三支队、第四支队、第五支队、金萧支队、张俊升部、以及
地方部队,共计15000余人,分别从
余姚市、
慈溪市等地北渡
杭州湾,冲破国军的大举围攻。10月中旬,各路部队在
青浦区会合;10月下旬,陆续渡过
长江,进入苏中根据地。11月上旬,部队继续北上;11月中旬,到达苏北根据地,在
涟水县进行了改编。随后,部队进入
山东省泰安县,完成了北撤任务。
浙东纵队北撤时,按照浙东区党委的决定,在三北、四明、金萧地区,分别留下了极少数地下党员,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坚持斗争。1947年之后,他们依靠群众,重建第三支队、第五支队、第四支队、金萧支队、第二支队、第六支队,积极恢复和扩大四明、三北、路西、路东、路南、
台州市等根据地。1949年5月,他们配合南下大军以及浙南部队,解放了整个
浙江省。
业绩
据不完全统计,新四军浙东纵队从建立到抗战胜利的几年中,经历大小战斗643次,攻克大小据点110个,毙伤俘日、
伪军官兵9000余人。1945年9月20日,
华中地区局转发中共中央电示,命令
浙东地区、浙西部队及地方党政干部全部撤离浙东。从9月30日起,浙东党政军1.5万余人先后渡
杭州湾撤离浙东,浙东区党委随军北撤前留下少数干部坚持斗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