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玉(1885年3月3日—2003年2月14日),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出生于
湖北省郧阳府(现县城)十字街一户普通的商人家庭。
李诚玉童年不幸,6岁成为童养媳,常遭正房排挤。尽管如此,她仍对文化知识向往,十七岁出嫁后身患痨病,后遇到了
武当山张宗慎道长治愈了她的疾病。二十七岁时李诚玉劝夫另娶,自己决定
出家武当山,成为了武当山玄门派第24代弟子。在山上,她熟练
道教技艺。1989年滑倒导致
瘫痪后,她凭借名为“空心疙瘩仙人棍”的寿杖修行,身体出现变化,百岁时头发变黑、再生新牙。2003年,李诚玉在弟子们的陪伴下平静地离世。
李诚玉道长注重养生之道,包括精神修养、身体锻炼、饮食调养和中草药保健等。她通过长年静坐、练习太极拳等方式来调养身心,饮食上偏爱淡食蔬菜,并采摘和使用中草药进行养生。她追求内心的平静,克制欲望。
1885年(
清代光绪十年),李诚玉出生在
湖北省郧阳府(现郧县城)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她的童年不幸,六岁时被父亲许配给一位乡绅作为
童养媳,并在那里遭受了正房的排挤。尽管如此,但李诚玉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文化的向往,经常到郧县道观玩耍,并因此了解到自己的生日与
道教的
真武大帝相同。十七岁的李诚玉与丈夫完婚,但不久之后,她患上了痨病。在寻求医治无果的情况下,她前往
武当山求神保佑。
在武当山,李诚玉遇到了全真派第23代高道张宗慎道长,张宗慎治愈了她的疾病。二十七岁时,李诚玉决定
出家武当山,以报答张道长的救命之恩。然而,由于她已婚并且体重较大,最初并未被武当山的
道观所接受。但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际行动,最终说服了道观的道长们,成为了武当山玄门派的第24代弟子,并在
玉虚宫修行。在武当山上,李诚玉不仅修炼
道教法门,还练就了一身武艺。
1989年2月,李诚玉在一次外出时不幸滑倒,摔断了
胯骨,导致
瘫痪。为了帮助她转移注意力,张至慎道长将一根名为“空心疙瘩仙人棍”的寿杖传授给了她,并教她如何练习棍法。得到“寿杖”后,李诚玉始终抛棍练棍,左右手交替使用,还有一些快速翻花的炼法,15年如一日,把一截棍子玩耍得纯熟。在长期的修行中,李诚玉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容貌也出现了变化。百岁老人头发重新变黑,牙齿也重新长出,直到晚年仍能保持清晰的听力和记忆力。她的弟子们见证了她的这些变化,她仍能嚼食爆炒的蚕豆粒、
地瓜干和各种焦硬食物。2003年2月13日夜,李诚玉在弟子们的陪伴下,于凌晨5时平静地离世,享年118岁。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从
童养媳到道士,再到修行有成,她的故事至今仍在
武当山流传。
李诚玉道长的爱好充满了道家养生的特色。她长年坚持静坐
冥想,以打坐调养身心。此外,她钟爱练习太极拳,尤其是文太极,通过缓慢柔和的动作,涵养内在精气神。她还擅长抛杖转环,这一独特的练功方法增强了协调性和手部灵活性。在日常养生中,她注重叩齿梳头、运目擂鼻等简单动作。饮食上,她偏爱淡食,如玉米糊、豆腐和
食用野菜。她还喜欢挖掘和使用中草药进行保健。最后,她追求清心寡欲,认为内心平静和满足是长寿的关键。
李诚玉的父亲名叫李亦启,是
湖北省郧阳府十字街上的一个小商户。母亲姓袁,是郧县
大堰乡人。李诚玉的父亲去世较早。父母先后为她生育了一个哥哥和两个弟弟,哥哥和大弟都在
郧阳区成家立业。只有小弟在民国初年为逃避“抓壮丁”带着母亲来到
竹山县居住。母亲李袁氏一直活到1954年才去世,享年89岁。
李诚玉道长的养生之道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精神修养、身体锻炼、饮食调养和中草药保健。在精神修养方面,李诚玉道长认为“静养我心,能延年益寿”,因此她坚持长年静坐,通过打坐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进入“
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她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态度,保持开朗的心情,不因生活的困苦而抱怨。身体锻炼,她的锻炼方式多样,包括练习太极拳、抛杖转环、叩齿梳头、运目擂鼻等。这些锻炼方法有助于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饮食调养,李诚玉道长主张饮食清淡,以淡食蔬菜为主,不食被
道家称为腥(烟酒类)和荤(葱、韭、蒜)外,还坚持少食油盐,以淡食蔬菜为主。她一生最爱吃
玉米糊和豆腐、
食用野菜,一日三餐一餐不少。她吃饭有节制,一餐只吃一碗,从不浪费。中草药保健,她坚持挖野菜,有
马齿苋、一把蒿、苦菜花、地明菜等,即可当素菜,又有健身的药用价值。每年
端午节她都用一种叫“猫儿眼”的草药熬水喝,清热消毒。其他养生习惯,李诚玉道长还养成了一些日常的养生习惯,比如坚持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脸,坚持每天用木梳梳头,坚持每天用手指揉按耳朵等。以上就是李诚玉道长的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李诚玉一生耳聪目明,在118岁高龄时,她还能轻松地穿针引线,说话声音洪亮,听力极佳,思维敏捷,记忆力超群。徒弟们曾向她报过一次自己的电话号码,没想到几天后,她依然能够清晰地记得。(徒弟阮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