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英
中国内地女演员、作家、编剧
黄宗英(1925.07.13-2020.12.14),1925年7月13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女演员、作家、编剧。
1941年,黄宗英在上海职业剧团临时替补话剧《蜕变》走上舞台。1942年凭借话剧《甜姐儿》红遍上海,“甜姐儿”从此成为她的代名词。1946年,黄宗英主演个人首部电影《追》,扮演出身买办家庭却投身革命的大小姐,从舞台转向银幕。1949年,黄宗英在电影《乌鸦与麻雀》中饰演国民党官僚的姘头余小瑛,尝试时而轻浮时而凶神恶煞的扮相。1956年,黄宗英在电影《家》中饰演婚姻不幸的梅表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除了发展演艺事业外,黄宗英还专注文学创作。1946年起,黄宗英在《文汇报》上连载《寒窗走笔》记录演戏求学的所思所感。1952年,被调到上海文学研究所工作后逐渐隐退银幕,转行成为编剧。1954年创作首个剧本《平凡的事业》。1965年起在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职写作。其报告文学《大雁情》发表于1979年《十月》第1期,旨在以植物园科学家真实遭遇呼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获得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78年发表《美丽的眼睛》赞扬中国医务工作者,被评为1981年-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作品《桔》获得1983年-1984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黄宗英还与黄宗江等人创作散文集《卖艺黄家》《卖艺人家》。2016年,出版《黄宗英文集》。次年在第六届徐迟文学奖获得首个“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2020年12月14日,黄宗英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5年,黄宗英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幼便爱好文艺。1941年,16岁的黄宗英前往上海市投奔其大哥黄宗江,到上海职业剧团做见习生。在剧组中,黄宗英帮忙管理道具,也时常和演员们一起排练。因一位女演员临时缺席出演话剧《蜕变》,黄宗英作为替补上台救场,从此走上戏剧表演的舞台。1942年,黄宗英凭借话剧《甜姐儿》迅速风靡上海,从此“甜姐儿”成为她的代名词。后来,剧团受太平洋战争爆发影响解散,黄宗英也被迫辗转流离。1942年应黄宗江同学程述尧邀请加入南北剧社。
步入影坛
1946年,黄宗英和谢添主演其首部电影《追》,从此她的演艺生涯由舞台转向银幕。她在片中扮演出身买办家庭的大小姐,因同情表哥而掩护其参加革命。虽然黄宗英在影片中戏份不多,但其出色表现被导演陈鲤庭和赵丹看中,于1947年被邀请与赵丹共同主演电影《幸福狂想曲》,她在片中饰演受迫贩毒,最终逃离流氓魔爪的张月华。此片也成为她与赵丹的定情之作。
1948年冬季,作为黄宗英未婚夫的赵丹借表演针砭社会时弊,演出后被便衣特务纠缠,不堪其扰而被迫搬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黄宗英提议拍片讽刺国统区黎明前的黑暗。1949年,在为此拍摄的电影《乌鸦与麻雀》中,黄宗英饰演中国国民党官僚的姘头余小瑛,角色时而轻浮,时而凶神恶煞,相比于之前的荧幕形象有极大反差。同年,在改编自田汉创作同名话剧的电影《丽人行》中,黄宗英饰演爱国主义青年李新群。影片以女性视角叙述1944年上海沦陷区在抗战时期的现实处境。
新中国成立后,黄宗英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1956年,其在由巴金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家》中饰演梅表姐。由于见证过表姐的不幸婚姻,她对角色命运及情感有着深刻了解,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次年,在国家文化部举行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评比活动中,黄宗英出演的电影《乌鸦与麻雀》成为5部荣获一等奖的故事片之一。
1959年,为纪念聂耳于伶与聂耳生前诸好友创作的电影《聂耳》公映,黄宗英在其中饰演冯凤。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传记片。她最后一次出现在大银幕是在2017年上映的电影《请你记住我》。故事的创作灵感来自黄宗英和赵丹的爱情故事。影片中,黄宗英现身其中并饰演自己。
执笔从文
黄宗英初中毕业以后,便自学打字、英文、临帖,想试着找个写字间的工作。1946年,其在《文汇报》副刊《笔会》上连载其散文《寒窗走笔》,写下自己演戏求学的心得体悟。1952年,黄宗英被调到上海文学研究所工作,从此逐渐隐退银幕,转行成为编剧。1954年创作其第一个剧本《平凡的事业》,创作灵感来源于她担任托儿所所长的经历,以个体亲身体验中国保育事业的视角,讲述主人公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认知,并决心为平凡而光荣的保育事业终身奉献的故事。1960年,黄宗英与张骏祥沈浮等人担任电影《六十年第一春》的编剧。
黄宗英是“非虚构写作”先行者之一。1963年,黄宗英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特别的姑娘》在《人民日报》发表,知识青年代表候隽下乡插队的故事由此被人熟知,作品获得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1965年,黄宗英开始在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职写作,她以散文手法写作报告文学,将人生热枕投注报告文学事业。中篇报告文学《大雁情》载于《十月》1979年第1期,讲述了植物园科学家秦官属的遭遇,呼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该作品获得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美丽的眼睛》发表于《上海文学》1978年第6期,被收入《黄宗英文集》第二卷,作品赞扬中国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不畏艰难、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勇气,被评为1981年-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作品。《桔》是一篇讴歌老科学家奉献精神的作品,获得1983年-1984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982年,黄宗英跟随生态学者徐凤翔西藏自治区野外考察,于1983年写下徐凤翔建设高原生态研究站故事的《小木屋》,作品被中国中央电视台摄制同名专题纪录片,在第28届纽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电视纪录片铜奖。另外,她还与徐迟肖复兴共同创作报告文学集《为了你,我的祖国》,与作家丁玲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
黄宗英还创作了散文作品。2000年,黄宗英与黄宗江黄宗洛等兄妹五人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黄家》出版,自述因时代变迁、个人爱好等事由,黄家兄妹多数成为演员“卖艺”,没有延续书香门第,故自嘲“卖艺黄家”,还出版了《卖艺人家》。此外,其还创作了散文集《半山半水半书窗》《萧军》,以及随笔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纪的禅思》。
2016年,91岁高龄的黄宗英出版《黄宗英文集》,文集共四卷:第一卷《存之天下》,主要收录关于其亲人朋友往事的文章;第二卷《小丫扛大旗》,收录了其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电影剧本、诗歌等作品;第三卷《我公然老了》,主要是散文作品,以亲身经历呈现艺术文化界的种种掌故;第四卷《纯爱》,收录她与冯亦代1993年2月26日至11月4日的往来书信。次年,其在第六届徐迟文学奖颁奖仪式中获首个“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得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逝世
2020年12月14日凌晨3:28,黄宗英于上海华东医院逝世,其一生的成就跨越了舞台、电影与文学的边界。
个人生活
黄宗英一共经历了四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在1942年与郭元同结婚,仅仅维持了18天就因对方心脏病发作病逝而结束。1946年,黄宗英与程述尧结婚。1947年,在拍摄《幸福狂想曲》时与赵丹相识相知,在赵丹明确表达自己的爱意后,黄宗英果断同程述尧离婚,并于1948年年初同赵丹结婚。1980年,赵丹患癌症于北京去世。1993年,又前往北京与80岁的冯亦代结婚,直至2005年冯亦代离世,黄宗英一生坎坷的情路就此终结。
主要作品
注:以下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3月
参演电影
数据来源
参演话剧
编剧作品
数据来源
出版书籍
数据来源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数据来源
人物评价
在2017年《黄宗英文集》》出版时,那对于文字灵动的表达以及坦率的情感一览无遗,著名诗人赵丽宏曾评价说“黄宗英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也许不是电影,而是她的文学。”——《解放日报朝花周刊·品艺版》评
对黄宗英十分熟悉的传记作家李辉,曾用“一位对知识永远充满好奇的人”这样一句话去形容她,在她的作品里始终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鼓舞的力量。——澎湃新闻
参考资料
黄宗英.猫眼电影.2023-04-26
黄宗英 Zongying Huang.豆瓣电影.2023-04-26
“甜姐儿”黄宗英逝世.钱江晚报.2023-04-26
经典影片《乌鸦与麻雀》创作始末.人民艺术家杂志.2023-04-27
美丽的眼睛.中国知网.2023-04-26
回忆传奇作家黄宗英.澎湃新闻.2023-04-26
幸福狂想曲 (1947).豆瓣电影.2023-04-27
丽人行 丽人行 (1949).豆瓣电影.2023-04-27
六十年代第一春 (1960).豆瓣电影.2023-04-27
卖艺黄家.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2023-04-27
黄宗英文集卷一:存之天下.豆瓣读书.2023-04-27
请你记住我 (2017).豆瓣电影.2023-04-27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知网.2023-04-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步入影坛
执笔从文
逝世
个人生活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话剧
编剧作品
出版书籍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