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原名张庆铸,1933年7月出生于辽宁本溪,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内地男演员。
1955年张良在
郭维导演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
董存瑞》中饰演董存瑞,并凭此角色崭露头角,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选中荣获优秀演员
一等奖,开始进入大众视野。1962年张良在
严寄洲导演的电影《
哥俩好》中一人分饰两角,并凭此获得第二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1978年,在参演了电影作品《
斗鲨》后,张良决定改行做导演。1980年张良与妻子
王静珠合作编导的电影《
梅花巾》上映后口碑良好,获得了第一届
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荣誉奖、第七届
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像荣誉奖等多项荣誉。随后创作的青少年犯罪题材的电影《少年犯》荣获了第九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和新时期十年最佳影片奖。
2005年,张良出版回忆录《情爱不老》,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2015年,张良获得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贡献奖。2022年5月22日,张良受邀参加庆祝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暨
大众电影百花奖创立六十周年的特别节目。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8年,年仅15岁的张良志愿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队内担任卫士剧团演员;1949年,张良跟随着部队来到北京,并担任卫戍师宣传队演员,不久后宣传队改名为“卫士剧社”,还成立了军乐队,张良就在军乐队里当一名小鼓手,并参演了剧社组织的话剧《气壮山河》;同年还有幸随部队出席了
开国大典。1950年,张良在大型
歌剧《钢铁战士》中扮演了战士小刘;同年
朝鲜战争爆发,张良加入
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前线战场,时任宣传队演员;回国后,张良相继担任了华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演员以及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员,演出了许多场话剧,其中在1951年拍摄的描写
抗美援朝战争前线战斗的话剧《战线南移》中,张良扮演了通讯员何玉成,并凭此角色受到了前来观摩的导演郭维的关注。
演艺经历
演员阶段
1955年春天,导演
郭维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即将开拍的红色经典电影《董存瑞》挑选适合饰演董存瑞的演员,张良凭借之前演话剧时给郭维留下的深刻印象,顺利地通过了试镜。其饰演的英雄董存瑞舍身炸堡的片段,震撼了无数观众。电影上映后张良凭此角色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演员
一等奖,还在“建国十年电影中最受欢迎的英雄人物”的评选中夺得第一名。除个人奖项外,《董存瑞》还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优秀剧本文学奖等奖项。“董存瑞”帮助其成功踏出影视生涯第一步,开始进入大众视野。2005年时,张良版的“董存瑞”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1956年张良参演话剧《战斗里成长》,在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获文化部优秀演员
三等奖。
1959年,张良正式成为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名专业演员。接着陆续出演了不少影片,如在《
战上海》中出演了解放军战士小罗;在《
林海雪原》中出演了剿匪战士高波;在《
打击侵略者》中出演了志愿军战士丁大勇;在《
碧空雄师》中出演了
空降部队李二娃等军人形象。1962年,张良主演了
严寄洲执导的喜剧电影《
哥俩好》,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在此片中,张良尝试着拓展戏路,一人分饰了性格迥异的陈大虎和陈二虎二角,也因将大虎和二虎这两位新入伍的战士塑造得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而获得了第二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还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教诲。
导演阶段
1972年张良和王静珠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珠江电影厂工作。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形象的变化,张良只好中断演戏,又因妻子的支持与自己对演艺事业的热爱而决定改行当导演,开始了电影的创作。1979年张良与妻子前往
苏州市,为共同创作的反映苏绣和苏州评弹文化的电影剧本《
梅花巾》寻找灵感,经过潜心学习,多次修改,终于完成了剧本。影片上映后获得了第一届
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荣誉奖、第七届
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像荣誉奖等多项荣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张良以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投入
改革开放的浪潮中。1984年张良执导了中国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
雅马哈鱼档》,并在片中大胆创新,创造了“低成本、高票房”的好成绩,该片被誉为“南国都市片”的举旗之作,并获得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
二等奖、1985年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张良也因此大受鼓舞,接连拍摄了《
少年犯》《
逃港者》《女人街》《
特区打工妹》《破烂王》《
龙出海》《
白粉妹》等影视作品,符合当代观众需求,具有较强观赏效果。其中,电影《少年犯》是张良在同妻子一起去北京少管所参观时,看到上千名少年因懵懂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被关押在此,从而被激发出灵感创作出来的。张良在深入
广州市、
沈阳市等多个城市走访,深入了解这背后的原因后,与妻子合力创作出了这部在20世纪80年代轰动全国的影片,许多观众在观影结束后深受震撼、泪洒当场。1985年《
少年犯》播出后在当时创下了数个“第一”,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全国各地引起反响,还荣获了第九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广电部优秀影片奖和新时期十年最佳影片奖等多项奖项。另外,其导演作品《
特区打工妹》,着眼于展现
改革开放初期
深圳经济特区充满活力的城市形象,荣获了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以及
广东省第4届“
鲁迅文艺奖”。其编导的青少年吸毒题材《
白粉妹》荣获中国人口文化
一等奖。
晚年活动
1992年张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珠江电影厂退休后,张良仍活跃在电影事业上,除了担任各类电影奖的评委、颁奖嘉宾外,还担任了
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扶持青年一代导演们的电影事业.1998年,张良受邀出演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节目《正方与反方》,与
祝希娟、
陈强等11位老电影艺术家搭档表演,看点十足。作为珠影艺术委员会的一员,张良有时也会参与珠影的影片审查,帮助青年编剧们修改剧本,在业余时间里执笔撰写个人回忆录《情爱不老》。
在2005年举行的国家隆重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系列活动中,已72岁高龄的张良被国家人事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全国50名),并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问候。同年1月份,张良撰写的回忆录《情爱不老》正式出版,在书中张良记录并总结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还阐述了一些个人感悟,使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演艺经历。
2009年,张良荣获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第十二届
金凤凰奖“
特别贡献奖”;2010年,荣获
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15年张良获得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22年1月,张良入选“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获奖名单,并荣获金扬花奖。5月22日,庆祝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暨
大众电影百花奖创立六十周年特别节目播出,张良作为往届百花奖获得者受邀参加,在节目中中讲述自己与百花奖的难忘瞬间和电影创作的经历。2022年6月,张良出席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会上分享自己对当代电影作品创作的看法。
个人生活
1955年《
董存瑞》播出后,张良收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一封观众来信中与王静珠结缘。1961年
春节除夕,张良和王静珠在八一厂剧团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二人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二人育有二子一女。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资料来源
导演作品
资料来源
其他作品
资料来源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资料来源
社会活动
公益活动
2021年,时值88岁的张良为
珠江电影制片厂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看电影学党史”专题就红色影片《董存瑞》讲授党课,传递董存瑞精神。
重要职务
张良曾任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
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广东省第六、第七届人大代表,
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珠江电影制片厂厂长助理兼艺术中心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
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人物评价
“气壮坚双虎,男儿斗志昂,都夸哥俩好,应胜汉张良。”(作家老舍亲笔题赠)
做演员,有不老的红色经典《
董存瑞》、轻松幽默的《哥俩好》存世;做导演,有“南国都市系列”作品《
雅马哈鱼档》《女人街》、勇闯禁区的典范之作《
少年犯》的横空问世……著名电影艺术家张良就像电影界的一棵“不老松”,当演员,当导演、编剧,干哪行就是哪一行的状元,似乎任何角色的转换对他来说都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在珠影,他为中国南派电影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为中国影视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州市文联评)
生于辽宁本溪的张良,不仅是“新南国”影人的代表,也是在大银幕上展示
改革开放成果的排头兵。(中国电影报评)
从演员到导演,他将“
董存瑞”精神贯穿于自己的艺术生涯中,把人民放在心上,深入大街小巷。“滚一身泥巴、做一番事业”,张良用光影记录下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沉浮变迁,勾勒出改革开放期间岭南独特的人文风光。(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参考资料
痴爱一生.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