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old \u0026 Zucc.),蔷薇科(Rosaceae)
山楂属(Crataegus)落叶灌木,又名山梨、红果子、小叶山楂、南山楂。其生于海拔250~2000米的山谷、多石湿地或山地
灌木丛中。野山楂性喜光,多野生于向阳山坡,也稍耐旱、耐阴、耐寒、耐贫瘠土壤。野山楂分布于中国和
日本,在中国产自
河南省、湖北、
江西省、
湖南省、安徽等地。
野山楂高达15米,通常具有细刺;小枝细弱,为圆柱形,一年生枝呈紫褐色,老枝呈灰褐色,散生长圆形皮孔;冬芽为三角卵形,呈紫褐色。叶片为宽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
叶脉显著;叶柄两侧有叶翼。花5~7朵排列成
伞房花序,总
花梗及花柄有短柔毛。花梗长约1厘米;花直径约1.5厘米;花瓣近圆形白色,长6~7毫米,基部有短爪;20枚
雄蕊;
花药呈红色。果实为近球形或扁球形,呈红色或黄色;4~5枚小核,内面两侧平滑。其花期在5~6月,果期在9~11月。
野山楂的树龄长,叶小,花繁果丰,其变种的花朵和果实颜色丰富,适合用于制作果树盆景。野山楂的枝条上带有皮刺,可作为隔离带绿篱使用。野山楂的果实可以
健脾消食、
活血化瘀药;其种子作为中药山楂核的原植物可以消食、散结、催生;其叶作为中药山楂叶的原植物可以用于止痒、敛疮、降血压;其根作为山楂根的原植物可以消积和胃、祛风、止血、消肿。野山楂的果实多肉,可以
生食,用作酿酒或制
果酱。不仅如此,野山茶叶代茶时,其茶味鲜甜,营养价值不低于茶叶。
历史记载
李时珍在《
本草纲目》中首次将山楂明确分为两种,其曰:“山楂……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机子,茅楂、猴楂,可入药用......小儿采而卖之,闽人取熟者去皮核,捣和糖、蜜、作
山楂糕,以充果物。其核状如
圆叶牵牛,黑色甚坚。一种大者,山人呼为羊机子。
树高丈余,花叶皆同,但实稍大而色黄绿,皮涩肉虚为异尔。初甚酸涩,经霜乃可食,功应相同,而采药者不收。”结合现今《中国果树志·山楂卷》中野山楂的文字和图片描述,可知
李时珍小者用于入药的山楂植物应为野山楂。其中“山楂大者”植物的描述,结合万志成等考证推断其为
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 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明《
二如亭群芳谱》记载:“有二种,生山中。树高数尺,多枝柯。叶有五尖,色青背白,间有刺。三月开小白花,五出。实有赤、黄二色,肥者如小
番荔枝,小者如指顶。九月熟,核状如
圆叶牵牛,色白微映红,甚坚。
滁州市、
青州市者佳.……小者味酸,为棠机子、茅楂、猴楂,堪入药。肥大者为羊朹子,可作果实。”此处描述与《
本草纲目》基本一致。从植物的文字描述可知,这里记载的是野山楂。清《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山楂(亦作查,一名山里果,北产者大,亦名棠球,俗名
山里红)……大者去皮核,和
糖蜜,捣为糕,名楂糕。色味鲜美,可充方物。入药以义乌产者胜"。这里记载的也是野山楂。
形态特征
枝干
野山楂为落叶灌木,高达15米,分枝密,通常具有细刺,刺长5~8毫米;小枝细弱,为圆柱形,有稜,幼时被有柔毛,一年生枝呈紫褐色,无毛,老枝呈灰褐色,散生长圆形皮孔;冬芽为三角卵形,先端圆钝,无毛,呈紫褐色。
叶
叶片为宽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2~6厘米,宽1~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为楔形,下延连于叶柄,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先端通常3裂,稀5~7浅裂,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具稀疏柔毛,沿
叶脉较密,以后脱落,叶脉显著;叶柄两侧有叶翼,长约4~15毫米;叶托为镰刀形,边缘有粗齿。
花
花5~7朵排列成
伞房花序,直径2~2.5厘米,总
花梗及花柄有短柔毛。花梗长约1厘米;
苞片草质,为
披针形,条裂或有锯齿,长8~12毫米,脱落很迟;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钟状,裂片三角卵形均被白色柔毛,长约4毫米,约与萼筒等长,先端尾状渐尖,全缘或有齿,两面有柔毛;花瓣近圆形白色,长6~7毫米,基部有短爪;20枚
雄蕊;
花药呈红色;4~5个
花柱,基部被有绒毛。
果
果实为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2厘米,呈红色或黄色,常具有宿存反折萼片或1苞片;4~5枚小核,内面两侧平滑。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野山楂生于海拔250~2000米的山谷、多石湿地或山地
灌木丛中。其性喜光,多野生于向阳山坡,对环境要求低,在路边、沟边以及贫瘠的
坡地均可生长。也稍耐旱、耐阴、耐寒、耐贫瘠土壤。在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好。其花期在5~6月,果期在9~11月。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将野山楂的种子筛选后在半干半湿的土地里埋3~5天,有少数种子出现芽头即可播种。苗圃地块要施足底肥,施
氮磷钾复合肥和腐熟
饼肥和。种子播入土中,然后将塑料
地膜覆盖在上面。一般一周或8天左右出苗,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揭去地膜,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培育。
种根繁殖
把野山楂的断根收集起来,剪根段,须根长度保留1cm左右即可。将准备好的种根在苗床上摆放好后,再覆盖一定厚度的土壤,然后及时浇水,使根段与土壤紧贴,为了保持苗床清洁和湿度,以后每隔5天浇1次水和清除苗床中的
禾本科杂草。
扦插繁殖
将野山楂二年生未萌发枝条剪成长20厘米的段,将枝条预备插入土的下端浸泡在药液中12小时,将木槽中装好沙壤土、并在底部加入少量腐熟土粪,第二天将枝条插在木槽中。插条仅露出土壤表面3厘米;插完后立即浇足水。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苗圃地应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的中性至微酸性的砂壤土地。秋冬深翻,深度25cm以上,细碎
表土,清除杂草和草根,施腐熟
饼肥和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深翻入土。
建园栽植
在秋后落叶至芽萌动前进行移栽,每亩移苗110~150株,栽植后截去35厘米以上部分的梢头。进入孕花期要及时补充
氮肥,结合灌溉施用
尿素。到了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野山楂的果实变红,表明其进入成熟期,等到果实完全变红就可以采收留种。
施肥
在每年发芽前后对野山楂施加尿素,可以催芽催花;为了促进果实发育和根系生长,施加复合肥。为了延缓叶片衰老,提高
光合作用,为营养积累创造条件,果实采摘后至落叶前,在叶面喷施
磷酸氢二钾或
磷酸二氢钙及其他叶面肥。开花至采果期间不施肥,以保证果实品质。
病虫害防治
病害
野山楂的病虫害主要是白化病、炭痘病、灰霉病。在其生长期内,可通过每20天喷一次多菌灵或百菌清来预防病害的发生。
虫害
虫害主要是红蜘蛛、白粉虱、介壳虫等,一旦发现,要立即用杀螨净、敌杀死、介壳灵等进行防治。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野山楂的树龄长,叶片小,花繁果丰,其变种的花朵和果实颜色丰富,适合用于制作果树盆景。野山楂的枝条上带有皮刺,可作为隔离带绿篱使用, 美化环境、丰富绿化景观层次的同时起到防护作用、分隔空间的作用。
药用价值
野山楂的果实可以健脾消食、活血化瘀,可以用于治疗食滞肉积、腹胀痛、产后痛、漆疮、冻疮。其种子作为中药山楂核的原植物可以消食、散结、催生,主治食积不化、疝气、睾丸偏坠、难产。其叶作为中药山楂叶的原植物可以用于止痒、敛疮、降血压,治疗漆疮、溃疡不敛和高血压病。其根作为山楂根的原植物可以消积和胃、祛风、止血、消肿,主治食积、反胃、痢疾、风湿痹痛、咯血、痔漏、水肿。
食用价值
野山楂的果实多肉,可以生食,用作酿酒或制果酱。不仅如此,其叶片水解物中氨基酸含量和茶叶大致相同。在彻茶过程中,这些氨基酸是进入茶汤的主要成分。野山茶叶代茶时,其茶味鲜甜,营养价值不低于茶叶。
物种对比
南山楂为蔷薇科
山楂属植物野山楂,北山楂为蔷薇科山楂属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南山楂为落叶灌木,高达15米,通常具有细刺,刺长5~8毫米。花5~7朵排列成
伞房花序,直径2~2.5厘米,
花药呈红色;4~5个
花柱。果实为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2厘米,呈红色或黄色,4~5枚小核,内面两侧平滑。北山楂落叶乔木,高达6米,刺长约1~2厘米,有时无刺。伞房花序具多花,直径4~6厘米,花药粉红色;花柱3~5。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有浅色斑点;核3~5,外面稍具稜,内面两侧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