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蜂虎(Merops viridis),别名红头吃蜂鸟,颜色鲜艳的
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属鸟类。体重32-35g,体长26-28cm。蓝喉蜂虎成鸟其头顶及上背
孛艮地色,过眼线黑色,以蓝喉为特征,翼蓝绿色,腰及
长尾𫛭浅蓝,下体浅绿,其余部位蓝绿色,中央尾羽呈针状,明显突出于外。亚成体尾羽无延长,头及其上背绿色。
蓝喉蜂虎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在
华中地区、华南、华东部分区域,为区域性常见
夏候鸟,在
海南省为
留鸟。是
中原地区分布最广的蜂虎科鸟类。
蓝喉蜂虎喜近海低洼处的开阔原野及林地,栖息于中低海拔的丘陵、山地的阔叶林和林缘附近。主要以蜂类、
差翅亚目类、蛾
蝶类昆虫为食。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它们回旋翻飞
捕食空中飞行的昆虫,休息时多停在树上或电线上。
在中国2021年更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蓝喉蜂虎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2016年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蓝喉蜂虎被列为无危。
形态特征
蓝喉蜂虎体重35-32g;体长267mm-273mm。成鸟前额、头顶、枕、后颈和上背
孛艮地色,具黑色贯眼纹,到眼后变宽。下背蓝绿色,腰天蓝色。肩和翅绿色,颊、喉和颈侧蓝色,胸和上腹绿色,腹淡绿色。虹膜
红棕色,喙黑色,跗灰黑色。
中央尾羽延长,突出约65mm,可达90mm,尾羽腹面褐色。内侧飞羽蓝色,尾下覆羽淡蓝色。
幼鸟似成鸟,但头顶、枕和上背为暗绿色,中央尾羽不延长。雌雄无明显差异。
蓝喉蜂虎雌雄常规测量数据一览表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蓝喉蜂虎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包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柬埔寨南部和
泰国南部,其他分布较多的地区包括
加里曼丹岛和
爪哇岛。在
菲律宾分布有菲律宾亚种。
指名亚种分布于中国至
苏门答腊岛、爪哇和婆罗洲。
蓝喉蜂虎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云南省东南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
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福建省和
海南岛等南部地区,有时向北延伸至
湖南省、
江西省,直至
河南省南部。为区域性常见
夏候鸟,其中,在
海南省和云南等地为
留鸟。
栖息环境
蓝喉蜂虎生活在0-670m的低海拔地区。它们栖息于林缘疏林、灌丛、草坡等开阔地区,也出现于农田、海岸、河谷和果园等地。竹类、阔叶树、芦苇、枯树枝干和电线等都是蓝喉蜂虎的栖息场所。它们喜近海低洼处的开阔原野及林地。繁殖期群鸟聚于多沙地带。通常在河滩沙地环境营巢。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春天,蓝喉蜂虎从
苏门答腊岛迁徙,穿过
马六甲海峡,最后到达
马来西亚西海岸。在每年4-5月也会迁移到中国南部的繁殖地,9-10月开始越冬。在
云南省和
海南省为
留鸟,其余地区为
夏候鸟。
觅食行为
蓝喉蜂虎以
蝶类、
差翅亚目类、蜂类、
蝇类、蝉类及其他共六大类为主要食物。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域,蓝喉蜂虎其猎食不同昆虫种类的频率、比例不同。以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为例,每年的5-6月份,在蓝喉蜂虎栖息的河滩地环境,小型野草野花生长茂盛,吸引了较多的蜂类,蓝喉蜂虎主要以蜂类为食。而7-8月这些花消失,此时正是蜻蜓较多的盛夏,所以它们主要以蜻蜓类为食。
蓝喉蜂虎主要在栖木如树顶枝条、树桩、枯枝上
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它们在有利于捕猎的位置上警觉的观察,不时转动头部全方位进行扫视。当遇到捕猎的好时机时便出击飞行,有时在飞行过程中会做翻身和扭动身体的动作。蓝喉蜂虎对不同类型的昆虫的处理略有不同。(1)蜂类:通常在捕获
蜜蜂属后,用嘴峰衔着蜜蜂撞击电线,在多次连续撞击后再吞食。由于蜜蜂尾部具有针,蓝喉蜂虎在电线撞击蜜蜂的次数较多,时间较长。(2)
差翅亚目类:捕获蜻蜓后,通常经过几次敲打后便吞食。(3)蛾
蝶类:捕获之后,通常敲打,甚至使其翅脱落,之后再吞食。(4)
蝇类:捕获之后被吞食的速度比较快,有时也会经过简单的敲打再直接吞食。
社群行为
蓝喉蜂虎属营群巢鸟类,没有明显的占区行为。2018年曾在
南平市曾经观察到7到8只蓝喉蜂虎集体驱赶蛇类的共同护巢行为。同类间没有观察到激烈争夺巢区的现象。蓝喉蜂虎求偶初期会进行聚集。配对成功后则群体分开,开始营巢和繁殖后代。
交流行为
蓝喉蜂虎发出的声音组合有长叫声、譬报叫声、唧唧声、低唧唧声、呜呜声、尖税咕咕声、颤音和进食叫声。长叫声已被观察到用于远距离通信,可通过其音量和强度识别长呼声是在飞行时或在栖木上通过伸展和将喙向上指向来完成的,被称为“长呼”姿势。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期
蓝喉蜂虎在发情期求偶时,雄鸟通过向雌鸟“进贡”食物来博得
雌性青睐。雄鸟叼着食物飞到雌鸟所站的枝上摇头晃尾,吸引雌鸟注意,这时枝上的雌鸟若点头示意,雄鸟便叼着食物一步一步地移到雌鸟旁边,将食物递进雌鸟口中,博得雌鸟欢心,雌鸟吞下食物后,雄鸟立刻展开双翅,二者便开始交配(约2s)。一旦配对成功则配偶相对固定,配对均为一雄一雌。正常情况当配偶回来时,栖于枝头的另一方会张开翅膀、展开和抖动尾羽,并大声鸣叫表示欢迎。
营巢期
以根据2015-2017年的5月至8月期间对
福建省延平区境内的蓝喉蜂虎进行定点观察为例,在蓝喉蜂虎求偶、交配期过后,就开始营巢凿穴。一般在陡岸滩上凿穴营巢。且对巢址的选择要求较高,巢旁必须有一条河流;临近河床有沙土崖;周边食物充足。凿穴是雌雄共同完成的,雌雄轮流挖土。凿穴时蓝喉蜂虎将喙尖和两翼的
腕骨成三角支撑,如人踩自行车一样双腿向后刨土。蓝喉蜂虎每年都会营巢,但也会利用旧巢,并对其进行重新整理。蓝喉蜂虎营巢于地洞中。巢穴的构建多为水平或略向上倾斜,有的巢有3至5个出口。巢穴最深可达2m,但多数20-100cm。营群巢,但巢间距离较分散。
繁殖期
产卵期约为8-10d。营巢成功后,雌鸟开始产卵,每巢产卵4-6枚,4枚多见。每2d产卵一枚,卵为蓝绿色,带有斑点,椭圆形,卵的大小为21.5-24.6mm×19-20.5mm。孵化期约18d。以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万店保护站繁殖期的蓝喉蜂虎为例,雌雄鸟轮流孵蛋。
早成雏相继出壳,出壳前后相差时间与产卵相差时间相同,所以巢中的雏鸟往往大小不一,且出巢时间相差2至6天。
育雏期
育雏期约45d。期间雌雄双亲平等为每只雏鸟喂食,雏鸟发育迅速。在育雏的前1周,以蜂类、
蝶类、
蛾类为主,育雏1周后,幼鸟食量不断增大,捕捉食物以
差翅亚目为主,也会
捕食鞘翅目的昆虫,如
金虫等小壳甲虫。雏鸟一离巢即能飞翔,期间没有学习飞翔的过程。雏鸟飞离巢后和
亲鸟在离巢一段距离的植被上栖息,有时也会回到巢穴栖息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蓝喉蜂虎的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该物种分布广泛,被认为是常见鸟类。2009年,在中国的种群估计小于约10000对繁殖对。
致危因素
蓝喉蜂虎对
栖息地的环境极为挑剔,且各类河滩地环境常被开发利用。这些自然河滩地通常被开发为农耕地,或其他非农用地。蓝喉蜂虎的营巢地环境也因此极易被干扰或破坏。
保护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