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群(1932年5月3日-),出生于
江苏省无锡市,硕士毕业于苏联
莫斯科动力学院,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结构抗震专家,历任任抗震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结构振动开放实验室主任、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陈厚群是中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长期致力于水工结构振动研究,在混凝土坝的抗震加固理论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的抗震关键问题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陈厚群先后解决了新丰江、
二滩水电站、三峡、小湾等重大工程的抗震问题,主编中国第一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计规范》的制定工作,负责建置中国第一座大型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在水利水电领域先基于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自主开发高效
并行计算程序并应用于高坝抗震安全研究。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何梁何利基金奖等奖项。
1984年,陈厚群被授予全国水电系统特等劳模称号,1985年,被授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陈厚群获得
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2020年12月,陈厚群被中央宣传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6部门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早年与教育经历
1932年5月3日,陈厚群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陈蕙,母亲张秀兰,陈厚群是母亲长子,排行老二。1937年,
日本侵略者占领无锡,陈厚群随父母离城逃难。1939年后,陈厚群随母亲在上海租界定居,并先后就读于吉生小学、钱江小学。1944年,陈厚群考入景德中学,喜欢语文与课外阅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陈厚群在看到官员腐败、物价飞涨后明白了努力学习的意义。1946年,在母亲和物理老师的引导下,陈厚群重视起数学等课程,1948年,成功插班考入
上海市上海中学。
1950年,陈厚群同时被
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与
清华大学土木系录取,最终决定就读于清华大学,1952年,获得
学士后,被推荐参加留学
苏联的业务考试,10月,前往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系学习,在期终考试里,各项考试成绩均为5分。1957年,陈厚群参加了阿依伐尚教授负责的西伯利亚
布拉茨克水电站混凝土拱坝坝内式厂房方案的结构试验研究项目,在阿依伐尚教授的指导下,以该项目作为毕业论文,同年,前往
圣彼得堡水工设计院学习了用复变函数计算坝内式厂房的方法,11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与科研经历
1958年,陈厚群回国后被分配到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并主动要求前往东北通化桓仁水电站参加为期一年的劳动锻炼,先后担任风钻工、爆破指导员,同年,在“苦战十昼夜”中受伤,被送往沈阳陆军总医院救治修养,次年,陈厚群回到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并获得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于混凝土坝结构模型试验和分析工作。1961年,广东
新丰江水电站发生水库地震,在院领导
黄文熙的要求下,陈厚群负责筹建结构材料研究所抗震组,研究水工混凝土结构抗震问题,提出了修建支撑墙,增强坝体横向整体抗震性能的方案,次年,陈厚群主持了新丰江大坝抗震加固试验研究,1963年,陈厚群的相关成果《重力坝的动力分析》发表于《
水利学报》,该论文使学界开始重视
水利工程抗震研究。
1966年,
邢台市发生地震,陈厚群前往现场进行调研,同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次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被解散。1972年,为争取作为会员国家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大会,陈厚群负责主持撰写提交会议的论文《新丰江水库地震及其对大坝的影响》,这是首次在电磁振动台进行坝体动力模型试验和用有限元法对坝体进行动力分析,并在国际大坝委员大会上引起高度关注。1974年,陈厚群担任组长并主持中国第一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写,该书几乎涉及了所有主要水工建筑物,并获得了
国家电网科技进步
二等奖。1976年,陈厚群参加
毛主席纪念堂专用设备的抗震试验,并因此获得先进工作者奖状,1977年,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筹建,陈厚群返院并担任抗震防护研究所副所长,次年,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了
全国科学大会。
1980年,陈厚群被中美两国土木工程学会推荐到美国芝加哥哈札工程公司聘任为
高级工程师,1981年,陈厚群回国后,应用思爱普程序对二滩拱坝进行了动力分析,1982年,陈厚群作为中方负责人与克劳夫教授进行了长期的拱坝抗震协作研究项目,先后在中国4个类型的拱坝工程现场对坝体、库水、
地基动力相互作用进行多种激振的振动试验,为实际拱坝工程抗震设计方法、参数确定及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1983年,陈厚群开始负责建置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为了完成该项工作,陈厚群先后对世界各国已建的大型三向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技术指标等进行调查,并根据大坝、
核电站等复杂结构重大工程的抗震试验要求必须具备的技术指标提出了可行性论证报告,1985年,陈厚群负责“
二滩水电站抛物线拱坝抗震分析研究”项目,同年,与其团队研发了拱梁分载法的拱坝动力分析程序。
1989年,陈厚群参与了对黄河小浪底工程的多级孔板泄洪洞泄洪对山体振动影响的论证,1990年,陈厚群被任命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振动开放实验室主任,同年,在小浪底工程的公开招标设计工作中,陈厚群被提名参加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组,负责主持小浪底工程进水塔群结构安全分析和孔板塔抗震模型试验研究。1992年起,陈厚群负责《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同时,还参加了核电、石化等部门抗震规范的编制。1995年,陈厚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以“小浪底工程进水塔群结构安全分析和孔板塔抗震模型试验研究”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6年,陈厚群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300m级高拱坝抗震技术研究”,他结合小湾等实际工程,针对超高拱坝在强震作用下坝基地震动不均匀输入等高难度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基于深入理论分析和必要试验验证的大型计算程序,同时为解决按照9度强震修建的300m级世界最高拱坝抗震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1997年,以“东江拱坝坝体库水
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现场试验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9年,在“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项目的基础上,陈厚群所撰写的《抗震结构的最优设防烈度与可靠度》出版,同年,以“拱坝动力非线性分析和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陈厚群结合三峡工程电厂厂房的机组振动测试研究,与其团队向水工结构的机械激振响应的研究拓展。2008年,陈厚群先后前往汶川灾区4次,亲自勘查了
水利工程的抗震情况。2012年,陈厚群担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和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任职期间,先后完成了50多次现场勘查,数百次会议报告。2015年,陈厚群主持了三峡枢纽工程整体竣工验收工作,次年,参与了三峡枢纽升船机工程试通航前验收工作。
主要成就
截至2018年5月,陈厚群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
科技成果奖30余次。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1978年,陈厚群所主编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由水利电力部颁发试行,该规范在深人总结水工建筑物抗震工程实践及较为成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明确对按照拟静力法进行抗震计算的水工建筑物规定了0.25的综合影响系数,首次对各类水工结构的地震
惯性力给出了更接近实际的分布图形,对动力分析中的设计反应谱进行了改进,将归一化反应谱的平台从周期为0.1s处线性下降到零周期的1.0,同时,该规范在总结了中国与国际的抗震设计实践与震例的基础上,对各类水工建筑物提出了具体的抗震工程措施要求。1992年,由于高烈度区建设高坝大库的需要,陈厚群再次主持修订新《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修订过程中在抗震设防概率标准、
动态设计、向可靠度设计转轨等均有突破,新规范实施以来广泛应用于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设计实践,有力推动了
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并于1999年获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
1987年5月,在陈厚群的主持下,该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模拟地震振动台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先后完成了安装、调试和验收,该设备最大载重量20吨,具有从0.1—120Hz足够宽的频段,配有PDP-11/24
计算机和FPS-100阵列处理机的数控装置以及100通道的PCM数据采集系统和功能齐全、绘图方便的数据处理系统,被国际专家誉为“世界最佳的坝工抗震试验设备”,并先后为中国许多部门的重大工程进行了大量高难度的抗震试验研究,在水利水电、核电、机械工业、石化、建筑等领域并均取得丰富成果。此外,陈厚群致力于能满足各类试验要求的模型相似律、
模型材料和试验方法的研究。
拱坝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1982年起,陈厚群作为“拱坝地震响应的相互作用”的负责人,先后在安徽响洪甸拱坝、广东泉水拱坝、美国蒙蒂塞洛拱坝、湖南东江拱坝、青海龙羊峡拱坝对坝体、库水、
地基动力相互作用进行多种激振的振动试验,有力地促进了拱坝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其中,在
湖南省东江双曲拱坝现场试验中,测定了坝基沿高程各点不均匀分布的地震动输入及坝体反应,实测了库底地形和
反射系数a与坝面和库内动水压力,验证了坝体-地基-库水体系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数学模型和参数取值;
青海省龙羊峡重力拱坝现场试验中,开发了大药量库底
基岩面爆破模拟地震法,验证了陈厚群所开发的计算拱坝坝基不均匀地震动输入的动力分析方法和程序的正确性。
300m级高拱坝抗震技术研究
陈厚群在深入调查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分析关键问题的基础上,将“300m级高拱坝抗震技术研究”项目分解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动输入机制研究、高拱坝抗震分析和坝肩动力稳定性研究、高拱坝的地震
应力控制标准和抗震结构工程措施等三个专题,自主研发了能在时域中作为波动问题求解的高坝地震响应分析的程序;基于小湾、
溪洛渡水电站等工程的抗震设计要求,提出了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与按场地设计加速度超越概率最大原则选定重大工程场地相关设计反应谱的方法,并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利用在了水库地震研究中;获得了大坝混凝土在冲击加载下的强度的率效应及预加静载影响的初步成果。该研究为解决按9度强震修建300m级世界最高拱坝抗震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地处强震区的西部大开发中极丰富水能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等都有重大价值,在各类国际会议上引起了重视。
主要论著
主要论文
中国知网共收录陈厚群230篇期刊论文,根据被引频次及发表年份,简列以下10篇学术论文:
主要著作
社会任职
此外,陈厚群还担任了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和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结构动力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坝委员会和国际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地震委员会委员 ,
中国建筑学会与
中国地震学会的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和
国家电网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
世界地震工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水利水电技术》《工程地震》编委以及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河海大学、
武汉大学、
三峡大学兼职教授或博士生导师等职位。
荣誉与奖项
奖项
荣誉
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陈厚群认为爱国是动力,敬业是前提,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团队是依靠。这些是成长成才最原始的动力和最基本的素质,此外,他相信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每个人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来自于团体所有成员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当下这个科技发展迅速而且学科间竞争剧烈的时代,离开了团队,个人是难有大作为的;在团队规章上,陈厚群认为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在任务和分配上力求公正,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同时,要保证团队具有积极的协作精神与和谐创新的氛围。
陈厚群于1961年所组建的结构抗震组,现在已初步建立了中国水工强震观测数据库,建置了重大工程抗震试验基地,同时,该团队积累了长期和国外协作在坝址进行现场振动试验研究的较丰富经验和资料,并与其他单位的协作下开发应用了一批大坝抗震分析理论等。此外,陈厚群在
清华大学等高校兼任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合作指导博士后共二十多名,形成了一支约60%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研究队伍,已成为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水工抗震科研集体,包括
崔江余、马怀发、涂劲、郭胜山等优秀人才。
其中,马怀发,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于水工结构抗震分析,混凝土细观力学,高性能
并行计算研究,先后完成了“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水利行业专项等课题。
人物关系
轶事
毅然回国
1958年,陈厚群毕业于
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系,由于成绩突出,他的导师阿依伐尚教授希望陈厚群继续攻读副博士学位(相当于中国的博士学位),但陈厚群拒绝了邀请,毅然返回国家投入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去。
带伤学习
1958年回国后,陈厚群主动要求前往工地工作,8月,陈厚群由于被重载斗车碾压,导致右腿压断,之后被送往沈阳陆军医院救治并修养,在医院期间,他帮忙护理病人,出墙报,同时,陈厚群为了不荒废专业,拄着拐杖去
新华书店总店购书学习。
热爱文艺
陈厚群热爱文艺,但因为忙于工作,只能偶尔翻阅中华读书报、《读书》杂志等学术性思想性较强的报刊,陈厚群曾说道:“这些总顾不上,总想把现实的问题解决得好一些。”
影响与评价
“无论是从国家水利水电的大局中看,还是从世界坝工学科科技前沿发展的长河中看,陈厚群院士60余年的科研成就都是世界抗震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丰碑,为我国西部高震区高坝大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保障了高坝大库的建设与安全运行。”(水利部原副部长、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矫勇评)
“陈厚群院士作为
水利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心系“国之大事”,多次带领团队深入三峡、南水北调工程现场把脉问诊、查漏补缺,保障了国之大器的安全高效建设与运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董事长蒋旭光评)
“身处之年为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咨询论证提出了宝贵建议。鲐背之年,仍心系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陈厚群院士是我国工程科技界德艺双馨的榜样。”(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
高战军评)
“他潜心研究60余载,防范地震重大风险,保障我国水库大坝安全。耄耋之年的陈厚群担纲大国重器专家组长,为水安全贡献智慧。他向世界讲好中国水故事,引领大坝抗震走向国际舞台中央;他还在多个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依托国际大坝委员会等平台,大力推广我国成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60多年来,秉持科技报国的初心,陈厚群潜心从事水工抗震科学研究,主持了一系列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高坝抗震领域难题,将论文书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高坝大库上。”(《
科技日报》评)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人谦逊、注重团队。”(《
澎湃新闻》评)
“为实现建设一个伟大强盛的祖国,耄耋之年的他仍在追索。”(《
光明日报》评)
参考资料
陈厚群.中国水科院著名水利水电专家略传.2023-05-06
马怀发.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