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鲁孙(1908年-1985年),名葆森,字鲁孙,满族,民俗饮食文化作家。代表作品是《中国吃》等文集。
唐鲁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他二十多岁外出北京谋职,游遍大江南北。1973年退休后,唐鲁孙先是为《中华饮食》和《联合报》副刊写稿,后来文章又集结出版并留下了多部文集。1985年,唐鲁孙因病逝世。终年77岁。
唐鲁孙,被誉为“中华谈吃第一人”,又被称为”吃家”。唐鲁孙的作品,文字内容主要是饮食文化和老北京满族的民俗民情。唐鲁孙说的是饮食,很大程度上说到的是社会风气、世态民情、人际往来和商家兴衰。
人物生平
1908年9月10日,唐鲁孙生于北京,其祖上多代都是
清代的高官,高祖裕泰是
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两朝重臣,
曾祖父长善曾任
广州将军,祖父志钧的亲哥哥
他他拉·志锐是
伊犁将军。
唐鲁孙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十六七岁就顶门立户,成了家里的户主,周旋于交际应酬,唐鲁孙走出了家门,吃遍并熟知北平城里的各家饭庄酒楼。这段时期,唐鲁孙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中学毕业后,唐鲁孙又就读于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财政商业学校毕业后,唐鲁孙曾任农渔委员会管理师。
唐鲁孙二十多岁开始,只身外出北京谋职,游遍大江南北,先后居住过
武汉市、
上海市、
泰州市等地。这段时期,唐鲁孙吃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比如谈到吃鱼,他吃过江浙地区的秋鲈,鄂地梁子湖的
团头鲂,
东海的
真鲷,辽东苏子河的
细鳞鲑,
青海省的鱼。
1946 年,唐鲁孙跟随他的岳父到台湾,担任了烟酒公卖局秘书。后来,唐鲁孙历任了台北松山、
嘉义市、
屏东市等烟叶厂厂长,直到退休。这段时期,唐鲁孙吃遍了台湾省的各家老字号店铺。纵观唐鲁孙的整个职业生涯,从事过多种职业,交友广泛人缘也好。
1973 年,唐鲁孙六十五岁,办理了退休。退休后,唐鲁孙开始给报刊写稿写专栏。先是为《中华饮食》和《联合报》副刊写稿,后来《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开辟了一个专栏,唐鲁孙每周为该专栏写一篇。
从1976 年起,唐鲁孙通过大地出版社先后集结出了《
中国吃》等多部个人文集。1985 年,唐鲁孙病逝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地区,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了唐鲁孙的全部文集合称《唐鲁孙作品集》,共分十一册。
主要作品
家庭人物关系
唐鲁孙的高祖是裕泰,裕泰是清嘉庆、道光年间重臣,历任贵州巡抚、湖南巡抚、江西巡抚、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要职。
裕泰的儿子当中,长善是广州将军,长敬曾任四川绶定府知府, 长叙官至刑部侍郎。长善膝下无子。长敬早亡,他的两个儿子志锐、志钧皆跟随长善。
志钧,字仲鲁,是唐鲁孙的祖父,鲁孙即是仲鲁的孙子之意。
唐鲁孙的外祖父是李鹤年,曾任河道总督、河南巡抚和闽浙总督。
唐鲁孙的小曾祖父长叙,有两个女儿并选入清宫, 她们就是光绪皇帝的珍妃和瑾妃。
人物评价
夏元瑜曾说,谈吃之外,唐鲁孙的“知识和学问渊博得很,古典文学也很有造诣”。
梁实秋写谈吃的文章,曾谦虚地说,“我写此短文,不是为唐先生的大文做补充,我只是读了唐先生的书,心理一痛快,信口开河,凑个趣儿”。
台湾作家高阳在《古今食事》一书中说,唐鲁孙兄曾以其亲身所历,曲曲描写,信而有征,颇为有趣。
梁文道,谈到他小时候吃遍
台北市,“梁实秋和唐鲁孙等知名食家品赞好的老店都在。外祖父带我一一吃遍”。
《
清史稿》作者
赵尔巽的后裔
赵珩多次谈到唐鲁孙,一次他说到“唐先生的笔记大多是谈饮食的,但在这些文字中不仅涉及饮食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说到当时的社会风气、世态民情、人际往来和商家兴衰”。另一次他又说到“我看了很多回忆东安市场的文章,我认为写得最全面、最翔实的是唐鲁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