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蕊草(Sinochasea trigyna Keng)
禾本科 ( Poaceae )三蕊草属 (Sinochasea)植物。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
印度以及中国,在中国分布于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和
四川省的
青藏高原地区,多生于高山草甸及山坡。
三蕊草为多年生。秆直立,平滑但在花序下稍糙涩,高7-45厘米,径1-2毫米,具2-3节,顶节长。叶鞘无毛,稍糙涩;叶舌膜质,截平或钝圆,具极短的纤毛;叶片内卷,两面及边缘均粗糙。圆锥花序紧缩成穗状,狭
披针形;小穗柄具小刺毛;
小穗长8-11毫米,淡绿色,上部带紫色,或紫色;颖草质,披针形;花药长约1毫米,黄色;子房长圆形,无毛,花柱极短,黄褐色,帚刷状。
颖果长4-5毫米。延伸小穗轴微小,无毛或疏生少数柔毛。花果期8-9月。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山脉阻隔等地理隔离因素,导致三蕊草
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013年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维管植物卷)濒危级别为“易危”;2021年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二级保护植物。
命名
三蕊草属仅含三蕊草一种,为
禾本科中的单种属。该属是禾本科
早熟禾亚科的基部类群,被称之为进化上的“孤儿类群”,是中国禾草两个特有属之一。1958年,中国著名禾草学家耿以礼教授根据三蕊草
雌蕊具3枚柱头的独特形态性状,在华盛顿科学院杂志(Journ. Wash. Acad. Sci.)上发表为新属。此外,在1959年出版的《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中对新属名的由来以及与近缘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作了详尽的论述。。
形态特征
三蕊草多年生。
茎
秆直立,平滑但在花序下稍糙涩,高7-45cm,径1-2mm,具2-3节,顶节长。
叶
叶鞘无毛,稍糙涩,上部者短于节间,顶生者长于其叶片;叶舌膜质,截平或钝圆,具极短的纤毛,长0.5-2mm;叶片内卷,先端渐尖,两面及边缘均粗糙,长为3-8.5cm,宽为1-2mm,顶生者退化成锥状,长约1cm,基生叶长达16cm。
花
圆锥花序紧缩成穗状,狭
披针形,长为3-8.5cm,宽约1厘米,分枝直立,贴生,常自基部即着生
小穗;小穗柄具小刺毛;小穗长为8-11mm,淡绿色,上部带紫色,或紫色;颖草质,几等长或第一颖稍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狭膜质,具5-7脉;外稍薄于颖,长(6)8-9mm,背部被长柔毛,顶端2深裂几达稃体中部,具5脉,中脉自裂片间延伸成1膝曲扭转的芒,芒微粗糙,长为9-13mm,基盘微小,钝圆,具短毛;内稃长为6-8mm,具2脉,脉间具柔毛,顶端2裂;鳞被2,
披针形,长1-2mm;
雄蕊3枚,花药长约1mm,黄色;子房长圆形,无毛,长1.5-2mm,花柱极短,3,柱头3,长约3mm,黄褐色,帚刷状。
果实
颖果长4-5mm。延伸小穗轴微小,长0.5-1mm,无毛或疏生少数柔毛。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三蕊草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
印度以及中国,在中国分布于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和
四川省的
青藏高原地区。
生境
三蕊草生活在
温带或
热带地区,生于海拔4 430–5 135 m的灌丛
草甸、
砾石山坡、雪水冲击石滩等有季节性融雪的多石地带也有零星分布 。
物候期
三蕊草花果期8-9月。
物种保护
保护等级
2013年三蕊草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维管植物卷)濒危级别为“易危”。
2021年三蕊草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二级保护植物。
物种现状
三蕊草
种群数量稀少、分布区和生态幅狭窄,2012年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出三蕊草分布区面积约为1.4×106km2 ,是在进化时间尺度上面临生存危机的物种。
濒危原因
由于山脉阻隔等地理隔离因素,使得各个区域之间的三蕊草很难进行交流,从而造成了各个区域之间的三蕊草居群被严重分割。此外,在中国西藏(西部),由于公路的修建,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蕊草的
栖息地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相似物种
三蕊草属之外稃深⒉裂,裂片间具膝曲扭转之芒,基盘微小钝圆而具短毛等性状与
冠毛草属(Stephanachne keng)相似,又三蕊草属之外稃深裂及其裂片间具有膝曲长芒之一性质,与原产于西康的
宝兴野青茅(Deyeuxia moupinensis (Franch.)Pilger)有些相似,但其颖片常具5脉(4—6脉)而非1—3脉,又与燕麦族(Aveneae)尤以与该族
毛蕊草属(Duthiea Hack.)之
小穗含1花者最为相似。
相关研究
分别对来自
西藏自治区和
四川省的3个三蕊草
种群的三蕊草进行
染色体观察和
计数,发现三个种群的染色体数目一致,均有两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11条染色体(基数x=11),染色体长度为1.07-2.72 μm,属于小型染色体。细胞学证据支持具有基数x=11的小型染色体的三蕊草属与染色体基数为7的
早熟禾亚科的核心类群关系较远,应当是早熟禾亚科基部的一个孑遗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