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猷
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1910年6月7日—1997年5月6日),字君谋,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汪猷1926年从浙江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考入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工业化学科;1931年获理学士,并被推荐到北平协和医学院作研究生;1935年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化学研究所;193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年当选德国巴伐利亚州科学院通讯院士;1997年逝世。
汪猷长期从事抗生素、生物有机化学、合成化学等的研究,在甾体化学、抗生素化学、糖类多肽蛋白质核酸化学和生物催化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是中国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奠基人之一,是“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两个协作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之一。1982年和1987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近10 项成果,发表论文120 余篇。被誉为中国生物有机化学界的先驱者和一代宗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10年6月7日,汪猷出生于杭州市书香门第。因这年是农历“狗年”,名字用了带“犬”的“猷”。父亲汪知非,清末秀才,进过“理科学习班”,受到西方科学技术和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影响。他放弃功名仕途,在浙江省从事测量和盐务等工作。汪猷从小受父亲影响,喜爱自然科学。
求学经历
1921年,汪猷考入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前身之一),就读于应用化学系。1927年进入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系。1931年,汪猷获理学士和斐托飞学会金钥匙奖的荣誉,顺利毕业。
结缘化学
毕业后的汪猷被推荐到北平协和医学院作研究生,后转为研究员,师从中国生物制药化学家吴宪,从事性激素的生物化学研究。他使用瓦堡微量呼吸器测定男性激素对正常鼠和阉鼠的各部器官的影响,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四篇。1935年8月,汪猷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国际国际生理学大会,会见了不少国际上的大师。会后,汪猷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化学研究所,师从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维兰德(H.Wieland),从事不饱和胆酸和固醇的合成研究。在这期间,他找到了甾环内引进共轭二烯烃的改进方法,合成了胆甾双烯酮和胆甾双烯醇
1937年冬,汪猷获得慕尼黑大学最优科学博士学位。次年秋,赴海德堡威廉皇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任客籍研究员,师从化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库恩(R.Kuhn),合成了当时分子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十四乙藏红素。在这些著名学者和著名机构优良学风的熏陶和严格训练下,汪猷养成了严肃、严谨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939年春,汪猷赴英国伦敦密特瑟克斯医学院考陶尔生化研究所陶慈(E.C.Dodds)的研究室,进行雌性激素类似物的化学合成研究。同年8月,汪猷回到中国,先后担任协和医学院的讲师、教授等职,讲授“有机生物化学”,继续在吴宪指导下从事甾族性激素的化学研究。
1942年1月,珍珠港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协和医学院。医院中的研究设备、资料和研究记录、样品全被日本侵略军搜掠一空;汪猷等,被迫离开医学院。
研究抗生素
1942年4月,汪猷进入上海私立丙康药厂,担任厂长兼研究室主任,从事针剂制造的改进。1944年,他偶然获悉国际上发现了一种从霉菌里培养出来的抗生素。汪猷开始研究霉烂的柑橘表面的烂毛。经过几年研究试验,他分离得到了一种抗菌物质桔霉素。1947年,他的论文《桔霉素》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中国《大公报》、美国通讯社等报道了他的研究成果。但药厂厂主并不赏识他。同年8月,汪猷离开了丙康药厂。
1947年,汪猷在没有工资和报酬的情况下,借用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的两间原病理和尸体解剖实验室,继续进行桔霉素的研究。后来,得到林可胜冯德培的支持,被聘为医学研究所筹备处的研究员。1949年后,汪猷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汪猷调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了更好的条件对桔霉素的结构、合成、生物作用、毒性、药理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1955年,汪猷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年,在北京主持国际性的抗生素学术会议,促进中国抗生素的研究与生产。
研究生物有机化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汪猷先后开展了牛命基础物质的研究,以及有机催化生物催化、石油发酵和单细胞蛋白生产等研究。196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汪猷出任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人工合成胰岛素项目被列入国家科研计划后,汪猷带领有机所正式参与到牛胰岛素的合成工作中。因项目难度大,参加研究的人员,由项目刚开始时的5个所,300多人,到几个月后,留下生化所和有机所,再到后来只剩下汪猷带着的几个研究人员在继续推进胰岛素的合成工作。在A链的合成过程中,汪猷要求组员们从原料到每一个中间体片段,从小片段到大片段,都通过元素分析、层析、电泳、旋光测定、酶解及氨基酸组成分析,保证每步缩合产物的纯度。只要某一项分析指标达不到,都要进一步提纯,再进行分析。1965年9月17日,他主持“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究项目取得成果,成功人工合成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
1974年10月,汪猷辞谢了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科学技术学院授予他为该学院名誉研究员的提议。1981年,他主持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研究项目,完成酵母内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1984年,汪猷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5年,汪献领导组织的天花粉蛋白结构的研究,取得成果。1988年,他当选德国巴伐利亚州科学院通讯院士。1989年起,被聘为《四面体计算机化学》《四面体不对称合成》顾问编委。1991年,他参与研究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获得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逝世
1997年5月6日,汪猷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汪献在生命基础物质的研究以及其他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方面也取得多项成就,在甾体化学、抗生素化学、糖类多肽和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的修饰和模拟、生物催化和经类微生物氧化等领域有较深造诣。他早期从事十四乙酰藏红素的全合成以及性激素、抗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化学等研究;之后,先后负责完成国家急需的两个活性染料的剖析任务;对高感光度高空侦察片中片基和增感染料剖析的军工任务;抗疟药青蒿草有效成分青嵩索的生物合成研究;在蛋白质化学和核酸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模拟酸化学的研究等。
开拓中国抗生素事业
1944年,汪猷在一次偶然中,得知国际上发现了一种从霉菌里培养出来的抗生素。由此,他开始研究霉烂的柑橘表面的烂毛。经过几年试验,分离出桔霉素,并在1947年,把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汪猷对桔霉素的结构、合成、生物作用、毒性和药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中国抗生素领域的开拓者。同时,他系统研究了链霉素金霉素的分离、提纯以及结构和合成化学。1960年,汪猷修正了链霉素。
研究中国生物有机化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汪猷先后开展了基础物质一蛋白质核酸多糖的研究以及有机催化生物催化、石油发酵和单细胞蛋白生产、模拟酶化学,生物合成等研究,为推动中国有机化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汪猷是“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之一。他与同事们历经八年试验,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第一个结晶牛胰岛素,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1965年9月,他带领团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与天然产物性质完全相同的,有生物活性蛋白质的结晶牛胰岛素。Science杂志则评论中国胰岛素的全合成是蛋白质合成领域中由量到质的转变。同时,他主持了14C 标记的牛胰岛素的全合成。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汪猷是“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研究项目的主持人之一。他带领研究组人员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酵母内氨酸转运RNA的全合成。这项研究为中国培养了一支从事核酸化学和核酸生物化学的研究队伍,为中国的基因工程、核酸的工业生产核苷类抗癌药物的研究与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汪猷成功地将羧酰咪唑应用于核糖核苷酸的酰化方法,使核酸的化学合成中单体保护剂的研究获新的进展。随后,又应用31P 核磁共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其机制和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
天花粉蛋白的化学研究:汪献曾长期领导组织了天花粉蛋白结构的研究,并于1985年全部合成。这是完全由中国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完成分离、提纯并测定空间结构的第一个蛋白质
研究多糖化学:汪猷在多糖化学研究方面的主要成就是领导创制中国独创的代血浆羧甲基糖淀粉。无毒、高效、安全,与国际上应用的右旋糖苷代血浆效果相同,但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开拓有机催化和生物催化研究领域:他指导研制石油发酵深度脱蜡的研究成果,推广到若干炼油厂发酵生产地凝固点油;研究石油酵母-蛋白质饲料研究成果为中国石油蛋白的研究和生产奠定基础;主持改进活性染料质量的任务,改进活性染料的稳定性。
人才培养
汪猷重视人才培养和有机化学研究基地建设。他亲自主持制订全所科研人员的业务学习计划;多次亲自为该所各种辅导班授课;积极为研究所的业务骨干的出国进修、留学创造条件;积极参与研究生的培养,为中国培养、组织了一支训练有素、学有所成,能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队伍。
汪猷根据中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实际状况和有机化学发展的规律,提出有机化学研究所体制、专业设置的“二经二纬二辅助”的方针;1973年,及时提出建立计算机化学实验室。
主要论著
汪猷著有《天花粉蛋白》一书,先后在新加坡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他在各大刊物发表论文120 余篇。摘录如下:
主要著作
重要论文
任职情况
荣誉与获奖
荣誉
科研获奖
人物影响与评价
1984年,汪猷被美国马奎斯(Marquis)第七版名人录收录;1987年11月,慕尼黑大学德国传统为获得博士学位50年并取得突出成就的汪猷举行了重发博士学位文凭的隆重仪式;1990年,汪猷80岁时,《四面体》第46卷第9期作为献给汪猷80寿辰的专刊,辑录国际有机化学家专门为他撰写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美、法、英、德、日、瑞士、中国香港等地着名有机化学家,这是国际化学界对汪猷的学术成就所给予的殊荣。
汪猷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厚的人格魅力,以及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评)
后世纪念
汪猷科学讲座:为纪念汪猷,上海有机所于2005年设立“汪猷科学讲座”。邀请活跃于国际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并在有机化学及其相关领域具有重大影响或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内外科学家前来作学术报告。截至2019年,已有19位演讲人登上“汪猷科学讲座”。
诞辰活动纪念:2010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教育基地报告厅召开汪猷百年诞辰纪念会。2020年,上海有机所精心制作了《汪猷一百一十周年诞辰纪念册》和纪念视频《红旗下的追光者》,于10月14日召开汪猷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会,纪念和缅怀汪猷。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2023-05-10
汪猷.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纪念馆.2023-05-10
院士校友.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3-05-28
陈嘉庚科学奖.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2023-06-04
汪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展览馆.2023-06-04
历任领导.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2023-06-04
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博览.2023-05-25
上海有机所召开汪猷先生110周年诞辰纪念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23-05-28
创新:升华人生.上海档案信息网.2023-05-25
上海人民代表大会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6-04
何鸣元院士应邀来上海有机所作2019年汪猷科学讲座.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23-05-2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求学经历
结缘化学
研究抗生素
研究生物有机化学
逝世
主要成就
开拓中国抗生素事业
研究中国生物有机化学
人才培养
主要论著
主要著作
重要论文
任职情况
荣誉与获奖
荣誉
科研获奖
人物影响与评价
后世纪念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