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花
蔷薇科太行花属植物
太行花(学名:Taihangia rupestris T.T.Yu\u0026C.L.Li),为蔷薇科(Rosaceae)太行花属(Taihangia)多年生草本植物。太行花为中原地区特有种,仅存在于中国太行山区,分布于河南省河北省。太行花是一种喜钙的中性偏旱生性植物,既耐干旱瘠薄,又耐侧方荫蔽。常分布于海拔1100~1200米的阴坡山崖石壁上。
太行花根状茎粗壮,花葶高4~15厘米,葶上无叶。叶基生,单叶,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粗大钝齿蟳或波状圆齿。花雄性和两性同株或异株,单生花葶顶端,稀2朵;萼筒陀螺形,萼片浅绿色或常带紫色;花瓣5枚,白色,倒卵状椭圆形;雌蕊雄蕊多数;花盘杯状。瘦果长3~4毫米,被疏柔毛。
太行花于2021年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Ⅱ级。。同时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太行花的保护级别为濒危(EN)。其花瓣洁白,花朵稠密,是优良的观赏植物。太行花作为稀有种,其独特的分类地位对于研究植物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命名由来
太行花最早是在中国武安市县和河南省林县等地山区海拔1000~1400米处发现,由俞德俊教授鉴定并命名。根据规定1977年8月后发现的生物,定名时涉及中原地区人名、地名时采用汉语拼音拼写,因此该属的拉丁名确定为Taihangia。其种名rupestris意为岩石上生的。
形态特征
太行花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可深扎于石缝中,长度甚至可达地上部的4~5倍。花葶高4~15厘米,无毛或被稀疏柔毛,还着生有1~5枚对生或互生的苞片,苞片3裂,裂片带状披针形,无毛。
叶基生,单叶,卵形或椭圆形,长2.5~10厘米,宽2~8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截形或圆形,稀阔楔形,边缘有粗大钝齿蟳或波状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几无毛或在叶基部脉上有极稀疏柔毛;叶柄长2.5~10厘米,无毛或有稀疏柔毛。
雄性和两性同株或异株,单生花葶顶端,稀2朵;萼筒陀螺形,无毛,萼片浅绿色或常带紫色,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急尖至渐尖;花瓣5枚,白色,倒卵状椭圆形,顶端圆钝;雄蕊多数,于萼筒边缘着生;花盘杯状,雌蕊多数,被疏柔毛,在花托上呈螺旋状分布,雄花中雌蕊数目较少,无毛且不发育;花柱除顶端外其余部位被短柔毛;花托在果时延长,呈纤细柱状。
果实
瘦果长3~4毫米,被疏柔毛。
分布
分布范围
太行花为中原地区特有种,仅存在于中国太行山区,分布于河南省河北省
生境
太行花分布于海拔1100~1200米的阴坡山崖石壁上,分布区夏热多雨、春季凉爽,年均气温12~14℃,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习性
太行花是一种喜钙的中性偏旱生性植物,性喜凉爽,不耐高温,耐干旱、耐瘠、耐盐碱和低温,又耐侧方荫蔽。在全天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呈片状分布,在阳光直射的地方逐渐消失。太行花适合在水汽含量较大的环境生长,而水汽含量与坡度和坡向相关,因此常分布在峭壁的阴面。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为沟谷顶部悬崖峭壁的缝隙、峭壁下岩石裸露和土壤瘠薄区域。
繁殖
自然状态下太行花主要进行无性繁殖。其茎基部先长出蘖芽,芽萌发后抽出细茎,向周围的土壤中伸展;随后顶芽向上破土展叶,向下长出新根;最终产生的新植株与母株分开,独立生长。。其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但是花芽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雌蕊败育现象,导致出现大量单性雄花,雄花无法结籽,雌雄花比例失衡对其有性繁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并且其种子既难以随风远距离传播,又缺乏动物传播,因此天然的种子更新较少。
栽培
组织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对太行花进行快速繁殖,选取太行花顶芽作为外植体,冲洗消毒后将其接种在含有6-BA、IBA和PVP的MS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待芽长出后转移到增殖培养基中,丛生芽长至适宜高度后切分接种到含有IBA的生根培养基中。
养护管理
将等量的细沙和草炭土混合均匀作为太行花的培养土,将野生太行花幼苗移栽培养于温室中,夏季温度维持在25~30℃,注意遮阴和通风;冬季温度维持在8~15℃。每周进行数次浇水,每年进行换盆。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太行花于2021年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Ⅱ级。。
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太行花的保护级别为濒危(EN)。
致危因素
太行花生长稀疏,缺乏传粉媒介,导致种子结实少,传播困难,天然繁殖较差。此外随着生境的改变,破坏了太行花和其他生物之间的群落关系,导致太行花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减。此外人为的采摘、火灾、病虫害等原因也加剧了太行花的濒危现状。
用途
园艺观赏
太行花花瓣洁白,花朵稠密,是优良的观赏植物。其株型小巧精美,适合作小盆栽或草坪点缀装饰,也可作为地被覆盖。
科学研究
太行花为稀有种,其花的结构十分特殊,处于两性花单性花演变的过渡阶段,在蔷薇亚科中具有独特的分类地位,对于研究植物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主要变种
变种缘毛太行花Taihangia rupestris var.纤毛纲与原变种的区别主要为叶片呈心状卵形,稀三角卵形,大多数基部呈微心形,边缘锯齿常较多而深,稀有时微浅裂,显著具缘毛,叶柄显著被疏柔毛。花期5-6月。。
相关研究
器官发育
监测太行花雌雄蕊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雄蕊在1~6℃时可正常发育,高于18℃则会败育;而雌蕊在6~26℃时可正常发育,但如果早期温度低于3℃会停止发育。同时还发现高温导致的雄蕊败育出现在原基时期,败育过程开始后,即使为其提供低温环境也无法逆转。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温度可以获得目标性别的太行花。
化学成分
鉴定太行花的全草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得到了β-谷甾醇没食子酸熊果酸、2α,3β-二羟基熊果酸和吡喃葡萄糖等有效成分,为其药用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
参考资料
太行花.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08
..2023-05-08
太行花.植物智.2023-05-08
太行花.植物智.2023-05-08
太行花(原变种).植物智.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2023-05-08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形态特征
果实
分布
分布范围
生境
习性
繁殖
栽培
组织培养
养护管理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
致危因素
用途
园艺观赏
科学研究
主要变种
相关研究
器官发育
化学成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