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雷·索因卡
尼日利亚作家
渥雷·索因卡(Akinwande Oluwole Soyinka,全名为阿金瓦德 ·欧鲁渥雷 ·索因卡,1934年7月13日—),尼日利亚作家、剧作家和诗人,被誉为“尼日利亚的英语非洲现代剧之父”以及“卓越英语散文大师”。
1934年,索因卡出生于尼日利亚约鲁巴族(约鲁巴语)的阿贝奥库塔,他从小受到部落文化熏陶,父母以西方宗教与西方文化教育他,所以他的创作既富于非洲民族特色,又有欧洲现代主义色彩。1958年,索因卡从利兹大学毕业后先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担任审稿员,后得到资助回到非洲进行本土戏剧创作,并筹划业余剧团“1960 面具”(The 1960 Masks)与专业剧团“奥利桑戏剧公司”(The Orisun Theatre Company),他的短枪剧极富社会行动性,仪式戏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权力戏剧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他先后于伊巴丹大学、伊费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担任教职,获得全美文学艺术院院士、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荣誉院士等荣誉。
他在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非洲人。索因卡一直积极与尼日利亚政府的黑暗统治作斗争,并启发了众多民众对不合理的统治进行反抗,因此几度入狱以及逃亡,他在尼日利亚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位高举自由旗帜的英雄式的杰出作家。
人物生平
童年生活
1934年7月13日,渥雷·索因卡出生于尼日利亚西部(Western Nigeria,当时为英国领土)阿贝奥库塔的伊杰布依萨拉(Ijebu Isara)小镇的一个约鲁巴族家庭,阿贝奥库塔就建立在岩石之上,一条奥冈(Ogun)河流过这座城市,在约鲁巴族的语言中,阿贝奥库塔就意为“岩石之下”,而奥冈在索因卡笔下变成了约鲁巴人掌管冶炼、战争和手工的神明,是非洲文明的代表形象之一。约鲁巴人的神话,恰恰成为了他文学不竭的灵感之源。
索因卡的父母皆出自当地望族,他母亲的家族几代信奉英国国教,而父亲是一个基督徒,担任当地教会学校圣彼得斯(St. Peters)小学的校长。祖父对索因卡的教导不同于身为教徒的父母,祖父在索因卡八岁时带他体验约鲁巴族男子的成人割礼,希望他遵从部落中男性用决斗的方式捍卫尊严,告诉他“除了基督教、书本,还有更广阔的世界”,他的作品《在阿凯的童年时光》(Aké: The Years of Childhood)有关于他童年经历的详细描述。
1944年,十岁的渥雷·索因卡在“相对远离基督教影响,并与白人贸易者接触较少”的伊萨拉入读阿贝奥库塔语法学校,体会到了较纯粹的部落生活。1946年,索因卡进入伊巴丹政府学院学习,他在学习之余为剧团撰写剧本,他在中国艺术节上写诗并获奖,他于1950年毕业,当时政府学院毕业为尼日利亚国内学校体制内的最高学历。在拉各斯做书记员的同时,他坚持向尼日利亚国家广播电视台供稿,并积极为国内即将成立的大学学院备考,他于1952年考进伊巴丹新成立的大学学院。他在大学主修英语希腊语与历史课程,还成立了同乡会,编辑学生刊物《鹰》,并顺利通过中期考核转入利兹大学英语学院。
戏剧启航
1954年,20岁的索因卡在英国利兹大学加入了剧社,并积极在学生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他曾经回忆道“当时在利兹大学讲授世界戏剧课和亨利克·易卜生戏剧课的英国著名戏剧评论家和莎剧演员乔治 ·威尔逊曾给他很大影响”。1958年,索因卡从利兹大学毕业,获得荣誉学士。他毕业后在伦敦皇家宫廷剧院审稿与创作,创作出了最初的代表作《沼泽地居民》(Swamp Dwellers)和《狮子和宝石》(The Lion and the Jewel),这两部作品使他在伦敦戏剧界崭露头角,《狮子与宝石》于1959年在尼日利亚伊巴丹首次演出,并因其有趣且争议不断在非洲多次重演,剧作单行本在1963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重返非洲
1960年,26岁的索因卡获得洛克菲勒研究基金一项两年资助,回到尼日利亚研究西非戏剧。时逢尼日利亚独立,索因卡在这一年面世的三部戏剧都被认为与尼日利亚独立有关,比如他用一周完成的讽刺短剧《裘罗教士的磨难》(The Trials of Brother Jero)以及探讨成长的广播剧《树叶上的紫木》(Camwood on the Leaves)。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开始辛辣,风格转向深沉与厚重。他重要的转型之作《森林之舞》(A Dance of the Forests)也发表于1960年,该剧由他主导的第一个业余剧团“1960 面具”(The 1960 Masks)巡演,描绘了一个黄金时代不再的“普世情况”。从1960年到1964年,索因卡是重要文学期刊《黑俄耳甫斯》( Black Orpheus)的合编。
1962年,28岁的索因卡被任命为当年成立的伊费大学(university of ife)教员,但为了表示对学校领导与腐败政府沆一气的不满,他辞去教职。此后的创作开始转向表达更多的政治倾向,如《强种》(The StrongBreed,1963年)、《孔寂的丰收》(Kongi's Harvest,1965年)、《道路》(The Road,1965年)都揭示了他对非洲威权主义领导的漠视和他对整个尼日利亚社会的幻灭。
1964年,索因卡成立了他的第一个专业剧团“奥利桑戏剧公司”(The Orisun Theatre Company),借“1960 面具”和“奥利桑戏剧公司”,索因卡开始了他将“反抗剧院”(resistance theatre)在尼日利亚的实践。“反抗剧院”即一种使观众走出剧院高墙的露天演出,为了配合这一表演形式,他创作了一系列“短枪剧”,突出社会行动性削弱其艺术性。这些短剧于1971年结集为《黑暗之前》(Before the Blackout)在伊巴丹出版。1965年,除《孔寂的丰收》的出版以外,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诠释者》(The Interpreters)出版,该书具有哲理荒诞风格。
1967年,33岁的索因卡获得约翰 ·怀汀戏剧奖(John Whiting Drama Award),这一年尼日利亚爆发军事政变,索因卡为阻止内战爆发,秘密与一方首领会晤,但被联邦政府以“从事间谍活动”之名逮捕,从1967年8月入狱至1969年10月获释,他在狱中撰写了许多作品,包括出版于1969年的向黑暗反击的诗集《狱中诗抄》(Poemsfrom Prison),1971年出版的诗集《地穴之梭》(A Shuttle in the Crypt),哲理剧《疯子与专家》(Madmen and Specialists),他在出狱后任职于伊巴丹大学。1972年,记录索因卡监狱生活的自传《人死了》(The Man Died)出版,他于同年辞去伊巴丹大学戏剧艺术系主任教职。
转型之后
1973年,索因卡开始担任谢菲尔德大学客座教授与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海外董事,同时发表长篇小说《混乱岁月》(Season of Anomy),这部小说构思于狱中,以其挑战美学与道德的勇气及反映社会的抱负获得了美誉。1974年,索因卡与丹尼斯 ·布鲁图斯成立非洲人民作家联合会(Union of Writers of the African Peoples)并担任第一任秘书长,也是从这一年起,索因卡开始担任《转型》(Transition)的主编,这是非洲一本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杂志,杂志更名《钦达巴》(Ch’inBADA系统)。
1975年,昔日尼日利亚政府倒台,索因卡回国被聘为伊费大学的比较文学教授。他出版了《死亡与国王的马夫》(Death and theKing’s Horseman),此剧为索因卡所倡导的“仪式剧”(ritual theatre),索因卡在此剧中阐释了约鲁巴族神话的核心概念“过渡”(transition),这是约鲁巴神话中三个生命形态(生、死、未生)的衔接态;他于同年还编辑出版了一部诗集《黑非洲诗歌》(Poems of Black Africa)。
1976年,索因卡出版诗集《奥贡 ·阿比比曼》(Ogun Abibiman)和第一部文论集《神话、文学和非洲世界》(Myth,Literatureand the African World),前者是以奥贡神为主角的史诗,后者在扉页着重强调索因卡的比较文学学者身份。1977年,索因卡组织了国际黑人艺术文化节,还组织了一个名叫“游击剧院”(Guerilla Theatre)的剧团进行流动演出,再度对当局的管控以及国内局势进行尖锐批判。
1981年,索因卡担任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发表童年自传《在阿凯的童年时光》,他在这本自传中从童年经历中发掘个体性,使其独立于家庭、故乡与民族,此书于1983年获得第七十九届安妮斯菲尔德·沃尔夫图书奖,还被《纽约时报书评副刊》评为当年最佳英语作品之一。索因卡于198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RoyalSociety of Literature)荣誉会员。1984年,由索因卡导演的揭露尼日利亚1983选举腐败的电影《致一个回头浪子的布鲁斯》(Blues for A Prodigal)发表,同年新剧《巨人传》首演并出版,作为索因卡八十年代创作的最后一部大型舞台剧本,同一出版社还出版了索因卡的剧作选集《六部戏剧》(Six Plays)。
诺奖获奖
1986年,52岁的索因卡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黑人,诺贝尔奖评语为 :“他以广阔的文化视角和诗意的色彩塑造了存在的戏剧”,他的获奖演说《这个过去必须为它的现在负责》(This Past Must Address Its Present)大胆向种族隔离制度发难。而对于诺奖的青睐,他说:“奖金发给我所代表的文学,我是非洲整个文学传统的一部分。”1986年,他获聘全美文学艺术院院士。
1988年,索因卡发表论文集《艺术、对话与愤怒》(Art,Dialogue and Outrage)与诗集《曼德拉的大地和其它诗歌》(Mandela’s Earth and the other Poems),前者作为第二部论文集相较于第一部,将重心从作家于创作转移到批评之上。1989年,出版《在阿凯的童年时光》的姊妹篇传记《伊萨拉 :“散文”的人生之旅》(Isara :A Voyage around Essay),此外,他的传记和回忆录还包括1994年出版的《伊巴丹 :“潘克勒米思”年代——一部回忆录,1946 - 1965》(Ibadan :The Penkelemes Years—A Memoir,1964 - 1965)以及2006年的《你必须在黎明出发》(You Must Set Forth at Dawn)。
1990年,索因卡获得英国皇家文学学会本森奖(Benson Medal)。1991年,索因卡发表广播剧《风信子之祸》(A Scourge of Hyacinths),次年,该剧改编为舞台剧并更名为《齐亚拥爱而来》(From Zia with Love),该剧系索因卡对于1985年尼日利亚军政府对吸食毒品驾车引发交通肇事案件的三位年轻人执行枪决的创作反馈,在剧作中,索因卡将部落宗教与极权主义专制两种强大力量放在一起。同时,该剧也在评论界被誉为“索因卡最成功且最具力量的反军政统治剧作”。1993年索因卡获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演讲集《黑人和面纱 :一个世纪以来和在柏林墙的那边》(The Blackmanand the Veil :A Century on,and Beyond theBerlin Wall :Lectures)问世;1994年,索因卡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非洲文化、人权和自由的亲善大使。
短暂流亡与晚景
1996年,索因卡受到阿巴查军政权的生命威胁,被迫再度流亡。同年发表政论文集《一块大陆的疮口 :对尼日利亚危机的个人叙事》(Open Sore of aContinent :A Personal Narrative of the NigeriaCrisis),这部作品得到世界关注,加深了尼日利亚政府对于索因卡的恶意。1997年,萨尼·阿巴查军政权宣判索因卡叛国,索因卡联合流亡民主人士成立,成立库迪瑞特电台(Radio Kudirat)抨击阿巴查政权不具合法性;同年,他在援助受政治迫害作家的机构:国际作家议会(International Parliament ofWriters)担任第二任主席,在任三年。
1998年,尼日利亚动乱结束,索因卡于9月返回尼日利亚,接连发表诗集《早期诗歌》(Early poems)、《外来者》(Outsiders)。他在1999年以逃亡经历改编的广播剧《身份档案》(Document of Identity)在英国英国广播公司 广播电台第三频道播出,他于2002年当选为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荣誉院士,同年发表剧作《巴布王》(King Baabu)。“巴布”一次在约鲁巴族语言中意为“虚无”,评论界皆认为这是索因卡对于独裁者的讽刺,而在艺术创作上,《巴布王》在架构上借鉴《麦克白》,在台词上借鉴《乌布王》(UbuRoi)。2003年出版的诗集《撒马尔罕和其它我所知道的市场》(Samarkand andOther Markets I Have Known)以“流放与旅行”为主题,多为索因卡在流亡中所作。200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在自己所在的艾格巴部落被授予贵族头衔欧罗耶(Oloye)。2005-2006年,索因卡在《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顾问委员会任职。2009年,索因卡获得美国成就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Achievement)金碟奖(TheGolden Plate Award)。2010年,索因卡翻译约鲁巴语作家法古恩瓦的小说,《在奥罗杜马利森林中》(In the Forest of Olodumare)出版。
2012年,索因卡首次来到中国,从10月28日-11月5日分别在北京、上海市苏州市常熟市四座城市做了多场讲座,其中到访常熟理工学院的讲座记录后来发表成论文《为自由而写作》。
2014年12月,索因卡宣布自己战胜了前列腺癌的消息。
2020年,索因卡的长篇小说《地球上最快乐的人的编年史》(Chronicles of the Happiest People on Earth)出版,该书为索因卡继1973年《混乱岁月》后的首部长篇小说,受到新冠疫情隔离在家的经历影响,用五个月的时间创作此书。
政治活动
1979年,45岁日索因卡加入尼日利亚人民救赎党,成为其激进派的重要成员,担任党内研究部副主任,同年,尼日利亚恢复民主统治秩序。尼日利亚独裁者萨尼·阿巴察(Sani Abacha)的统治期间(1993年-1998年),索因卡因过激发言于1996年被迫离开尼日利亚。索因卡长期以来一直是尼日利亚民主的支持者。他几十年的政治活动包括监禁和流放时期,他创立、领导或参加了几个政治团体,包括民族民主组织、尼日利亚民族解放委员会和亲民族会议组织 (PRONACO)。2010年,索因卡成立了人民联邦民主阵线,并担任该党主席。
主要作品
剧本
长篇小说
诗集
文学评论集
自传
政治评论集
创作特点
索因卡创作的生机与活力来自于综合性的文化传统:即神秘的约鲁巴族神话传说与英美传统的文学教育。
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者
索因卡的作品中的非理性主义首先来源于黑非洲文化,他早期的《狮子与宝石》《森林之舞》以及《裘罗》系列剧都是以写实的方式呈现黑非洲的魔幻色彩。这种非理性主义不仅来自于非洲人的万物有灵信仰,还来自于索因卡自小熟识的非理性文化意象。其次,索因卡将部落文化信仰与西方宗教信仰融合,更添非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索因卡受到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比如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意识流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超人哲学影响。于是在索因卡的作品中,读者能看到索因卡如何将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的技法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土著文化叙事形式中即兴的、从属于宗教仪典的艺术特征有机结合。因此索因卡的剧作既具有思辨性,又具有全人类性,以非理性的情节表现出对古典戏剧的戏剧冲突观的反抗。
新黑人性诗学
1961年,索因卡等人在伊巴丹成立了木巴厘艺术家和作家俱乐部( Mbari Mbayo Artistsand Writers Club),自此开启尼日利亚文学甚至文化史上著名的木巴厘俱乐部运动,与奥索伯木巴厘俱乐部以及埃努古木巴厘俱乐部遥相呼应,以推进高雅艺术的先锋实践,那是索因卡提出“新黑人性诗学”的起点,作为这场运动的启蒙者与冲锋者,索因卡通过他的创作实践与这场运动促使非洲人民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存在,并引导非洲文学艺术走向世界。索因卡的创作中固然有着非常多的非洲传统元素:约鲁巴神话元素、传统宗教仪式、死亡循环轮回观、非洲挽歌谚语、假面戏。但是,索因卡又借鉴西方文化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反对过度赞颂“黑人性”而主张一种超越的诗学。因此,索因卡决定以书写非洲作为新黑人性诗学的方法论,又在多篇论文中与西方诗学对话,比如在《神话、文学和非洲世界》中讨论非洲神话原型与欧洲传统的异同,关注奥贡精神和仪式与其背后暴力的美学特征,他将“暴力哲学”构成了非洲文学的元叙事,在传统与现代的决斗中,超越“非洲中心主义” ,走向对话诗学。
讽刺色彩
索因卡的悲喜剧创作以讽刺为底色,索因卡的讽刺作品与他的人生形成互文,往往他对于当局的黑暗统治讽刺越犀利,他就越遭到当局的管控与驱逐,被迫流亡。而流亡与流散文学的创作深化他对于社会的洞察,并以作品更为精准的讽刺社会的污垢,他不仅通过讽刺作品你揭露非洲社会政治制度中的问题与隐患,同时其关照全人类的创作视域也会以非洲的问题辐射至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森林之舞》与《狮子和宝石》就分别通过温和的喜剧讽刺与辛辣的讽刺,是索因卡的讽刺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以晦涩复杂的语言讽刺,以非理性的跳跃情节讽刺,以椭圆形的作品架构讽刺。索因卡是一个慈善家式的讽刺作家,他通过写讽刺作品来帮助人们摆脱无知,他邀请集体获得新知。
荣誉与成就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索因卡为黑非洲英语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戏剧领域,他提炼约鲁巴族的神话资源,从奥贡神信仰出发打造了一套神话思想体系,以此为创作原型通过净化和涤罪仪式的形式完成了他的“仪式戏剧”的搭建,复兴了尼日利亚与非洲的英语戏剧,成为非洲戏剧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索因卡的戏剧创作还积极吸收西方传统戏剧艺术特色,灵活运用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幽默讽刺艺术、舞台演出设计以及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获得了“非洲的莎士比亚”美誉。他同时积极为非洲文学与人权奔走,作为木巴厘俱乐部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推进高雅艺术的先锋实践。并以“新黑人性诗学”引导非洲文学艺术走向世界。1986年索因卡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对于索因卡的关注急剧上升,仅一年时间就有二十多篇推介文章刊载在各大报纸、杂志与学术期刊上。
政治与社会影响
索因卡一直积极与尼日利亚政府的黑暗统治作斗争,并启发了众多民众对不合理的统治进行反抗,他的权力戏剧使反抗的的戏剧以艺术的政治批判功能真正地介入社会活动之中。上世纪90年代后期,索因卡通过《巴布王》的戏剧演出和组织抗议活动抗议阿巴查的军事独裁,影响了该独裁政权提前十年结束。索因卡一直是尼日利亚民主的支持者,积极谴责其他国家的独裁政权和暴政,他创立、领导或参加了几个政治团体,包括民族民主组织、尼日利亚民族解放委员会和亲民族会议组织 (PRONACO)以及成立人民联邦民主阵线参与总统选举,他的反抗姿态被誉为“非洲的普罗米修斯”。
人物评价
英国出版家瑞克斯·科林斯:“就象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一样,索因卡也是个有广博才能的人,他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批评家、演说家、教师、演员、翻译家、政治家以及出版家。”
尼日利亚批评家阿培奥拉·厄瑞尔承认“索因卡的那些影响我们思想的伟大作品的特殊质量。”
学者吉拉尔德·摩尔称索因卡为“一个重要的悲剧想象者”。
学者马丁·班汉姆说“讽刺是索因卡戏剧的核心,讽刺不仅以文字的,而且以视觉的方式表现出来。”
人物轶事
索因卡不像他人打领带穿西服、还专门为自己设计了学士袍式的宽大的“穆巴里衫”;他也反对过分赞扬“黑人性”,他说“一只猛虎不是整天价嚷嚷虎性,而是行动。”艺术家必须认清本文化的弱点并向合理平等的社会前进;1963 年冬,伊费大学校领导要求所有教职员必须效忠于当时的政府,索因卡向邻座的人要了张纸,当即写了辞呈;1965 年当电台正要广播总理竞选胜利的演说时,索因卡走上前去扯下演说录音带,即兴发表了自己揭露选举舞弊、号召大家为正义而斗争的演说。
参考资料
Wole Soyinka.britannica.2023-05-15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86.The Nobel Prize.2023-05-1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童年生活
戏剧启航
重返非洲
转型之后
诺奖获奖
短暂流亡与晚景
政治活动
主要作品
剧本
长篇小说
诗集
文学评论集
自传
政治评论集
创作特点
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者
新黑人性诗学
讽刺色彩
荣誉与成就
人物影响
文学影响
政治与社会影响
人物评价
人物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