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人物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语:Προμηθεύς、英语:Prometheus,名字的含义是“先见之明”)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最智慧的提坦神(又称“泰坦”、“狄坦”)之一。
历史上文学作品中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演变,经历了越者、盗火者、启蒙者、反抗者、革命者和殉道者等形象历程。公元前八世纪,在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神谱》中,主神宙斯构建了宇宙的政治秩序,普罗米修斯用牛骨和盗取火种“欺骗”了宙斯两次,形成了僭越者的形象。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在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笔下,普罗米修斯面对最高统治者宙斯的报复,他依然反抗暴力,无畏强权,普罗米修斯成了抗暴英雄。十九世纪西方近代浪漫主义文学里,普罗米修斯作为殉难知识人的形象基本定格。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作家根据中国时代的需要,再造了普罗米修斯现代主义者创造的盗火者形象。
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更迭,映射希腊民主城邦的兴衰存亡与古希腊这几个世纪里的民主政治变迁。代表了民主派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同时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始终贯穿着奉献者精神和英雄主义。面对宙斯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普罗米修斯同不惜触犯天规,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普罗米修是智慧、勇敢和爱的化身,也是人类的保护神。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和形象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盗火的英雄,每届在奥运会开幕前必须举行隆重的点燃奥运圣火仪式。此外,他对后世艺术创作,文化符号甚至哲学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基本概况
普罗米修斯是提坦十二神之一与名望女神克吕墨涅的儿子、神之霸主宙斯的堂兄弟,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出身于提坦族。在文学作品中的普罗米修斯形象,最早出现于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神谱》中:“愤怒的宙斯不让人类知道谋生之法。因为狡猾的普罗米修斯欺骗了他。因此,宙斯为人类设计了悲哀。”这是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第一次得到了文字的记载。传说中他创造人类,教授人类知识,盗取火种,结果被宙斯严惩。
名称词源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古传神话之中的希腊神名,含“先知先觉”“深谋远虑”等意,但其名称词源存在争议。人们通过词源分析认为,普罗米修斯这一名字源自吠陀梵语中的pramantha,意思是一种可以摩擦生火的木棒,但是这种说法受到广泛的批评。希腊人认为普罗米修斯一名源自词根man-,含有“谨慎、有远见”的意思,并且和他的兄弟厄庇米修斯的笨拙、鲁莽相对。而哈利于1805年编注《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否认普罗米修斯与梵文词源有关,他认为普罗米修斯是一位纯粹的雅典本地方的神,不会与梵文发生联系。
形象演变
古希腊时期
公元前八世纪
约公元前八世纪下半期—公元前七世纪初,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神谱》描述,主神宙斯构建了宇宙的政治秩序,其他神祇和人类均不得冒犯与僭越,然而普罗米修斯“欺骗”了宙斯两次,他是僭越的原初模型。宙斯让普罗米修斯将一整只牛分割两份,他用一份仅仅覆盖一层薄牛肉的牛骨蒙骗了宙斯。为了惩戒人类,宙斯拒绝给人类完成文明所需的火种,而普罗米修斯再次违背宙斯之意,盗取火种带往人间。宙斯为了惩戒他,用铁链把他缚在高加索山脉的悬崖上,并派鹫鹰每天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僭越了人—神的界限,这无疑违背了“宇宙正义”原则,他必然受到惩戒。这既是希腊初民普遍观念的反映,也有赫西俄德的个人现实诉求。赫西俄德的弟弟靠贿赂王公获得大部分遗产,挥霍一空后又向赫西俄德乞求或挑起诉讼,这场家产纠纷中诗人亟须更强大的力量惩恶扬善帮助自己。古希腊人类社会需要“正义之序”,违背秩序将遭到来自人类领域之外的力量的反对和惩罚。普罗米修斯受到来自宙斯的惩罚是更好地劝诫世人辛苦劳作和恪守正义的重要性。
公元前五世纪
公元前479-公元前478年,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创作了《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被塑造成启蒙者、守秘者和反抗者的形象。首先,他给人类带去技艺,拥有了技艺的人类才真正开启了文明和启蒙的大门,这是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福祉。其次,他掌握了宙斯儿子准备推翻宙斯王权取而代之的秘密,即使被宙斯用铁链绑在高加索山上遭受痛苦,他也选择坚守秘密,拒绝透露给宙斯。面对最高统治者宙斯的报复,他依然反抗暴力,无畏强权。普罗米修斯和宙斯冲突的善泛意义是人和神(即暴君、独裁者)的冲突,正义自由力量和邪恶专治力量的冲突。在埃斯库罗斯笔下,普罗米修斯成了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暴英雄。
诞生于奴隶主城邦的埃斯库罗斯,政治上属于民主派,但也有调和雅典城邦国家里民主派和贵族派矛盾的保守的一面。其第二部曲《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已失传。据说在剧中,宙斯为了摆脱他父亲克洛诺斯关于他将被推翻的诅咒,同普罗米修斯和解了。第三部曲《带火的普罗米修斯》也已失传,据说是描写雅典人对普罗米修斯的崇拜仪式和火炬游行,表现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信心。埃斯库罗斯通过命运来缓和技艺的冲力,通过命运来调解普罗米修斯的技艺和宙斯的权威的张力。不是普罗米修斯为宙斯所缚,而是普罗米修斯的技艺为命运所缚。
十八世纪
十八世纪,伴随欧洲各国启蒙运动、狂飘突进运动和浪漫主义运动的相继兴起,古希腊戏剧更加广为流传,出现了对普罗米修斯神话极为悲观的阐释: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批判普罗米修斯在人类社会化的罪恶进程中扼杀了人类原本美好的天性,法国神父耶稣会会徒布吕墨瓦等人认为盗火行为的本质是“违抗”,而违抗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源头。尽管如此‚对普罗米修斯神话的积极阐释依然占据了时代主流。
1773年-1774年,德国思想家、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创作了诗剧《普罗米修斯》,在剧中,普罗米修斯是宙斯之子,弥涅耳瓦(雅典娜)成了他的妹妹,潘多拉成了他造出的女人,即他的女儿。他创造新人,但不能赋予人以生命,弥涅耳瓦就带他去寻求生命之泉。他自负高傲,蔑视神的力量,他所创造的人类和他一样对宙斯充满了不敬。歌德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是薄伽丘式的教育家,他教导人们要重视自己的存在和感受,还教会人们如何去爱;他是社会公正的奠基人和立法者,只承认通过正当方式取得的财富。最重要的是,普罗米修斯成为了天才诗人,他的创造源自内心,消除了艺术哲学的抽象性,挑战了假借创造力为名的一切模仿形式,甚至否认自己的神性。作为“人类之父”的普罗米修斯对代表更高一级力量的神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尤其是一切倒行逆施的守旧力量。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用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和风格重新塑了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充分歌颂了把人类从精神奴役下解放出来的英雄,体现了狂飘突进精神。
十九世纪
随着西方近代浪漫主义文学摒弃制衡因素,对普罗米修斯冲创精神进行单面渲染,普罗米修斯作为殉难知识人的形象基本定格。在卡尔·马克思看来,普罗米修斯爱护人类,挑战宙斯,集中展示了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他不仅是伊壁鸠鲁式哲人写照,更是真哲学的姿态。普罗米修斯象征着捍卫人类权利的革命者、胜利者形象,吹响了革命胜利的号角。马克思将普罗米修斯视为革命事业的某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并称其为“哲学历史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1816年,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乔治·拜伦创作了诗歌《普罗米修斯》,他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满怀悲悯,为其受苦而咬紧牙关,不屈服于任何酷刑的折磨,也不愿让任何人看出他的痛苦,这位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战争的诗人在诗歌结尾处悲壮地预言普罗米修斯必将高唱胜利的凯歌。相较于原型不时的长吁短叹,拜伦诗中的普罗米修斯从未有过半点哀叹,他在逆境中顽强振奋‚与敌人对抗到底,其激昂火热的战斗激情对当时欧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1819年—1820年,英国浪漫派诗人珀西·雪莱创作了五幕抒情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受让-雅克·卢梭、葛德文思想影响,雪莱自幼富于反抗精神,被锁住的普罗米修斯不肯向暴君低头,最后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获得了解放,表达了对重获自由的向往。他不满意埃斯库罗斯剧本中那种妥协的结局,反对那种软弱无力的结局,也不会让人类的捍卫者(普罗米修斯)同那个人类的压迫者(宙斯)去和解。在长诗中普罗米修斯责怪窗斯恩将仇报,把他以往的功劳忘得一干二净,还让他受尽折磨,他把宙斯称作“恶魔”,言语之间没有丝毫的畏惧与胆怯。在他心里,宙斯就是他不共戴天的仇敌,他决不会与之妥协。“顺从,你明明知道我万不能做到”体现出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雪莱的诗剧中,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后,获得了新生和自由,并见证了朱庇特(宙斯)的统治被推翻,人类从此没有高低、阶级之分,一律平等,自由自在的生活。他还创造性的描写了这位盗火者和海神女儿阿西亚的爱情,淡化神性,强化人性,让普罗米修斯从神坛走向尘世,标志着文学由神向英雄的位移。阿西亚是爱的理想的化身,也可以说是普罗米修斯形象的补充。将普罗米修斯塑造成智慧勇敢、充满乐观精神、捍卫人类而不屈服强权,代表爱和希望的形象。作为人类捍卫者的普罗米修斯的解放代表了人类和万物的解放。诗剧整体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积极革命情绪,珀西·雪莱认为社会和自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是历史必然规律。雪莱的思想极具超前性,对当时的社会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历史也证明了这种不切实际、缺乏社会根基的乌托邦理想很脆弱,只能以失败收场。
1872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创作的《悲剧的诞生》出版,他评论普罗米修斯向人类传授技艺一如俄狄浦斯的揭开斯芬克斯之谜;在受惩方面,普罗米修斯的被缚则一如俄狄浦斯的家族不幸。普罗米修斯的智慧用之于正义地为人类谋求美好事物,就此而言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日神式人物。然而,普罗米修斯冲动、不节制的智慧,导致了其本人为追求美好事物而主动犯罪、因伟大而毁灭,又体现了普罗米修斯的狄俄尼索斯式个性。普罗米修斯是一个集神性与酒神性于一身的人物。尼采更进一步的阐发在于,他将普罗米修斯故事与《圣经》的原罪起源故事对立起来,并视其为雅利安族的精神财产。
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作家根据中国时代的需要,再造了普罗米修斯现代主义者创造的盗火者形象。
1933年8月至1934年3月,郑振铎创作长篇小说《取火者的逮捕》,他吸收重组了古希腊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史料,设置主线为宙斯和普罗米修斯的冲突,暗线为神和“奴”即人的冲突,营造人和神对立统一的双重艺术世界,并独创了火传播人间、普罗米修斯受审、人神大战三个场景。普罗米修斯向宙斯和诸神宣告,火已经照亮了人类内心,给了人类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并预言一个争取正义、自由和公道的“倒神运动”已在酝酿中。这里火兼具技艺和智慧的双重功能。普罗米修斯被提审时作者着重描写他的肖像,从外造型上把他英雄化,同时展开他与宙斯唇枪舌战,正面交锋,进一步加强其英雄性格。作者把一切殉教者的博大胸怀、坚韧精神、无私无畏、洞察历史、预知未来等品格荟萃在普罗米修斯身上。人神大战里,作者赞颂人的胜利,但是其描述的“倒神运动”还停留在被压迫者自发骚动的阶段,组织和觉悟程度都不成熟,偏激的复仇情绪表现在普罗米修斯在人神大战中,也和神族一起被消灭。1959年作者再版做了修改,认同普罗米修斯是人类的好朋友,不应该和神族一同被消灭掉。
1941年10月,聂绀弩创作短篇小说《第一把火》,再度采用普罗米修斯神话,同样主张用社会革命手段推翻神的统治。作者巧妙的把沿袭已久的盗火—受难—解放的架构,改造成寻找“人”—盗火—投火的全新结构,创造具有独特内涵的魔、神、人三类象征群像。神是一定历史阶段进步力量的代表,魔是反动势力的代表,人则一直沦为奴隶的地位。神魔大战时,神和人有利益的同一性,普罗米修斯对神的态度取决于神对人的态度。神取代魔又蜕化为魔重新统治人,就好比历史上朝代变迁、社会制度的变迁,对人来说受奴役、压迫的社会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催生出了富有历史哲学的内涵。普罗米修斯看透神暴虐、腐朽的本质,他对神族由同一性转为对抗性。作者强调思想启蒙、思想革命在人神战争中的先决性作用,普罗米修斯认为没有被火启蒙过的人类不可能萌生反抗意识并形成群体性凝聚力和战斗力,更不可能战胜神,所以他投给人类第一把火。
人物关系
父亲
伊阿佩托斯(Iapetus,又译:伊阿珀托斯),古希腊神话中的提坦神,地神该亚与天神乌拉诺斯之子。在提坦诸神与奥林波斯众神之战中,宙斯将他打入塔尔塔罗斯。
母亲
克吕墨涅(Clymene),古希腊神话中的名望女神,普罗米修斯的母亲。在赫西俄德《神谱》中,她被认为是大洋神女之一,俄刻阿诺斯与忒西斯之女。
兄弟
厄庇墨透斯(Epimetheus,又译:厄庇米修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二代提坦,被称为“后见之神”。厄庇墨透斯是第一代提坦神伊阿佩托斯的儿子,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在传说里他与普罗米修斯一起用泥土创造人类,然而古代这两个神常用做人类的象征,普罗米修斯则代表人类的聪明,而厄庇墨透斯代表人类的愚昧,因为他的愚昧,宙斯得以有机可乘,用泥土造出美丽少女潘多拉,送给他做妻子,成为人类灾难的来源。
阿特拉斯(Altas),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刚强无畏,被后世描述成提坦的反叛领袖,在赫西俄德笔下,他被宙斯安排托天的苦差。
墨诺提俄斯(Menoitios),普罗米修斯的兄弟,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气,生性傲慢,充满愤怒,未曾婚配,也没有后代。据说他和父亲伊阿佩托斯一起参加提坦大战,宙斯用可怕的霹雳轰击他,把他抛入黑暗无边的塔尔塔罗斯。
妻子
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妻子各种传说并不一致。在赫西俄德《女人目录(Catalogue of Women)》里,他妻子是普罗诺亚(Pronoea/Pronoia),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笔记译文里,他妻子是海神的女儿赫西俄涅(Hesione)。
儿子
丢卡利翁(Deucalion),西方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普罗米修斯和普罗诺亚之子,皮拉的丈夫。古希腊人对丢卡利翁崇敬、赞美至极,认为他是最纯粹、最应该尊敬的人,他是第一个建立城市与神庙的人,同时也是他们的第一位国王。
堂兄弟
宙斯希腊语:Δίας、英语:Zeus)和普罗米修斯是堂兄弟。他是大地之母该亚的孙子,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的儿子。宙斯是古希腊神话的主神奥林匹斯山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首,第三代众神之王。在罗马神话中称其为朱庇特(Jupiter
相关传说
创造人类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作为天神和地神的儿子,曾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共同创造了人类。普罗米修斯按天神的样子用泥土雕塑出人的形状,并从动物身上借来善恶的特征装入泥人的胸膛,让他们下地行走,雅典娜则为泥人灌注灵魂和思想。人类虽被创造了,但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他们并不知道怎样使用四肢和灵魂,只会漫无目的地生活。于是,普罗米修斯教他们观察星辰的升起降落和辨别时间,教他们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同时他传授人类以秘术:造屋、天文学、数学、文字、驯养、航海、医术、占卜术、冶炼金属。医术是管理身体的技艺,是对人的有朽性的反抗;造屋、驯养、冶炼金属都是在自然之中编织人类的生存之所;航海则使人打破安定、封闭的陆地生活;天文学、数学、文字使人掌握理解自然、解释自然的知识;如果说预兆是在自然界神与人交流的密码,占卜术则直接揭开神的秘密。
盗取天火
在人类创生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地球上都没有火种。人类过着毛如饮血的生活,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漫长黑夜。人类没有任何的生存技能,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地球,看到人类生活的如此惨淡,为了让人类生存下去,他盗取了天火。普罗米修斯他摘取粗壮的大茴香枝,来到天的尽头,等太阳神的太阳车从天上驰过,他将树枝伸到它的火焰里,直到树枝燃烧。他持着这个火种降到地上,为人类带来了火。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使人类可以得以生存下去。在他的帮助下人类开始慢慢繁衍起来。而他因盗取天火触怒了天神宙斯,被宙斯关在高加索山脉,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束缚,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宙斯还派一只鹫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道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因此这一惩罚持续到数百年后英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为寻找赫斯珀里得斯来到高加索山,他弯弓射落了鹰,帮助普罗米修斯松开锁链,并让半人半马的喀戎替代普罗米修斯受死,解救普罗米修斯并带他离开了高加索山。然而宙斯仍不罢休,他让普罗米修斯永远带着一个铁环,并镶上高加索山脉的石片,声称自己的仇敌仍被他锁在高加索山上,以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
文化内涵
民主政治
普罗米修斯形象经历了从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盗火者”,到埃斯库罗斯悲剧的“启蒙者”“反抗者”,再到19世纪的“革命者”“殉道者”的发展演变,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更迭,映射希腊民主城邦的兴衰存亡与古希腊这几个世纪里的民主政治变迁。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里,宙斯的秩序代表神权专制,普罗米修斯的反抗反映了民主派反抗专制暴君的斗争,见证了雅典城邦从奴隶主专制向奴隶主民主制的转变。
奉献者精神
无私的奉献精神贯穿于普罗米修斯故事的始终。普罗米修斯作为众神之一,平凡的人类必然无法驱使他,而其他众神更是站在他的对立面,反对他造福于人类,因此,普罗米修斯的奉献精神,只有来自于强大的内驱力。集体文化中,奉献者往往是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和使命感的,他们自愿在带动人类前行的途中牺牲自我。由此,普罗米修斯奉献的隐喻更在于强大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另一方面,舍己为人是更高层次的自我使命与自我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奉献的隐喻更多地投射在东方的集体文化意识中。
苦难与英雄主义
普罗米修斯为人类无私奉献的背后所承受的痛苦也并未被世人遗忘,相反,各类根据普罗米修斯故事改编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都对其苦难有详细的刻画和描写。苦难的本质来自于阶级的对抗,如果普罗米修斯只是凡人,他不可能经受住这样的折磨,如果普罗米修斯的地位在宙斯之上,凭借他的号召力和能力,也不可能给宙斯折磨他的机会。而阶级的概念在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中更为突出,在阶级的对抗中,必然有英雄问世,这也是西方英雄主义色彩的来源。此外,苦难在神话隐喻中的作用是凸显英雄角色,一方面,只有底层的苦难才需要英雄的拯救,另一方面,当阶级对抗产生,英雄产生的过程中必须有人承担苦难,才能让火种的传播得以延续。普罗米修斯甘于做先驱者,也便成为了英雄。
人物影响
奥林匹克
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窃得的火种,点燃了人类文明的智慧,艺术因此也就孕育而生。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盗火的英雄,每届奥运会都要到奥林匹亚去取圣火,并在奥运会开幕前必须举行隆重的点燃圣火仪式。奥林匹克圣火,象征着光明、团结、和平、友谊、正义,还有爱与梦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奥运会举办城市通过圣火采集仪式和火炬传递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增强全世界人民之间的感情,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也代表着奥运精神的薪火相传。
艺术创作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和形象亦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现代影视创作,电影作者常借用古希腊神话的形象和隐喻,传达作品的思想主题,揭示其深刻意涵。例如影片《普罗米修斯》通过对古希腊神话的隐喻,在对古典问题的探讨的同时,使得电影成为一种更具实验性的思想工具。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不仅仅是人类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人类的守护神和人类文明的缔造者。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窃取天神的火种,并教会人类耕作、写诗歌等技能,而电影中的体现是科学家伊丽莎白·肖的考古发现,工程师出现在远古人类的壁画上,壁画中的工程师以启蒙者的形象出现,并通过行星坐标来表明自己的“天神”身份。神话故事中,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守护者,因为向宙斯献祭时说了谎而被宙斯惩罚。而电影中工程师喝下神秘的黑色液体,然后创造了人类。导演选择这种具有仪式感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将神话隐喻引入向科幻故事。
文化符号
普罗米修斯神话对西方思想史影响尤为深远,与古代神话和古希腊肃剧诗人笔下的形象相比,普罗米修斯的启蒙者形象更为激进,他凭借知识的权力反对权威,意图实现激进的政治抱负,在他的影响下,青年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18世纪末“泛神论之争”背景下重新阐释了诗作《普罗米修斯》。
61号化学元素采用作为元素英文名字,以纪念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哲学影响
卡尔·马克思将普罗米修斯视为革命事业的某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并称其为“哲学历史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1907年,鲁迅通过《摩罗诗力说》首次介绍了珀西·雪莱塑造的普罗米修斯的近代形象。并且鲁迅提出把译者比作窃火者普罗米修斯。期刊《共产党员》里把李大钊称为中国的现代史上的人间的普罗米修斯。
从古代到现代,普罗米修斯形象越来越摆脱神话语境(神的角色),身位下移 ,并被指称为某种类型的人和典范。如果说早先的文本中普罗米修斯的寓意还有对应的制约原则来达到平衡的话,那么现代的普罗米修斯意象则独自成为一极。由此观之,诠释史上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流变过程中,也存在一个 “被束缚”到“被释放”的转变。在当代文化中,普罗米修斯作为“技术之神”,逐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表征,其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被再创造,呈现出一种文化的复调形象隐喻。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下表仅为部分选取
雕塑作品
绘画作品
下表仅为部分选取
影视作品
下表仅为部分选取
参考资料
Fall of the Titans.Indianapolis Museum of Art at Newfields.2024-01-20
HESIONE IN GREEK MYTHOLOGY.greeklegendsandmyths.com.2024-01-20
摩罗诗力说.中国作家网.2013-05-07
Prometheus.TEXAS TECH UNIVERSITY SYSTEM.2024-01-20
Frankenstein.Pinterest.2024-01-20
普罗米修斯工程.豆瓣电影.2023-12-05
普罗米修斯.豆瓣电影.2023-12-05
异形:契约.豆瓣电影.2023-12-05
普洛斯米修 第一季.豆瓣电影.2023-12-05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名称词源
形象演变
古希腊时期
公元前八世纪
公元前五世纪
十八世纪
十九世纪
二十世纪
人物关系
父亲
母亲
兄弟
妻子
儿子
堂兄弟
相关传说
创造人类
盗取天火
文化内涵
民主政治
奉献者精神
苦难与英雄主义
人物影响
奥林匹克
艺术创作
文化符号
哲学影响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雕塑作品
绘画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