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博物馆
位于湖北省随州市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位于曾都区擂鼓墩大道98号,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物考古和编钟展演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2020年12月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
随州市博物馆于1978年10月创建,前身为随县南郊的随县博物馆,后在1980年5月更名为随州市博物馆,此后几经迁移于2008年12月迁至现址。博物馆占地面积118亩,其中建筑面积达204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8000平方米,内设有《曾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神农故里》《汉风唐韵》《屹立汉东——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和《追回的宝藏》七个基本展览,另附设有曾侯乙编钟演奏厅和一个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展厅。馆内现有藏品总计10183件(套)(计20687件),其中珍贵文物1884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18件(套),二级文物573件(套),三级文物993件(套),藏品以商周青铜器为特色,被誉为“青铜器王国”。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后,每年接待观众约50万人次。
历史沿革
1978年,原湖北省随县发现了曾侯乙墓,但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文博事业一穷二白的随县只能将出土的所有文物送进湖北省博物馆。之后为了自身文博事业的发展,随县在1978年10月14日创立了随县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位于原城郊公社粮站内,仅收藏了随县文化馆移交的几十件收集品。
1979年11月,湖北省以原随县城关镇和北郊公社为基础,设立随州市,与随县并存。之后在次年5月,划归为随州市的随县博物馆更名为随州市博物馆,此后随州市博物馆在1983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之后在1991年6月,又由原址迁至随州市水东畔冷家湾沿河大道113号。
2000年6月,湖北省设立地级随州市,原县级随州市改名为曾都区,与此同时,随州市博物馆也成为地级市博物馆。2008年12月8日,随州市博物馆迁至随州市曾都区擂鼓墩大道98号并对外免费开放,博物馆新馆耗资1.5亿元,占地118亩,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物考古和编钟展演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2009年5月,随州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12月21日,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筑布局
建筑特点
随州市博物馆位于擂鼓墩大道98号,东临厥水河畔,南望白云湖,西依擂鼓墩古墓群曾侯乙编钟出土地),北与厉山镇相呼应。博物馆采用楚汉宫殿式建筑,一主四翼的结构,造型采用楚国建筑“一殿”“多台”的组成风格,外形体现出了“楚城”和“编钟”的特色。其整体占地面积118亩,建筑面积204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8000平方米。
馆内布局
随州市博物馆背靠擂鼓墩,设计主体为一个主馆和两个副馆,内部设有“曾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神农故里”、“汉风唐韵”、“屹立汉东——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和“追回的宝藏”七个基本展厅,并附设曾侯乙编钟演奏厅和一个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展厅。沿着梯形台阶,进入博物馆主馆一层是一个大序厅和休息厅,往里走是一个面积为1100多平方米的陈列厅,陈列厅左右两边分别为一个面积600余平方米的展厅,陈列厅后面是办公区和库房;顺着楼梯进入博物馆二楼有三个展厅。博物馆南、北两个副馆为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和编钟演艺厅。
陈列展览
曾国迷踪
西周战国中晚期,在以随州市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内,出现了一个有文献记载,但不见于青铜器铭文的随国;一个无文献记载,但在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大量出现的曾国,由于这两国在地缘及时限上互相重合,且同为“姬”姓诸侯国,研究者普遍认为历史文献中的随国,就是青铜器铭文中的曾国,随国与曾国应是一国两名。因此《曾国迷踪》展厅就以时间为脉,主要展出了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随州地区出土的“扉棱提梁”、“噩侯方”、“菱形勾连云纹敦”等种类丰富的青铜器,该展厅位于博物馆主馆。
曾候乙墓
1978年夏,在随州市西北郊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一座2400年前的曾国国君墓葬——曾侯乙墓,该墓葬共出土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用具和竹简15000余件。《曾候乙墓》展厅位于博物馆主馆一楼北厅,展厅面积达615.13平方米,该展厅着重展出了曾侯乙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54件套,主要有青铜器、漆木竹丝器、兵器与车马器、金玉器和乐器等种类,其中包括了曾侯乙编、曾侯乙铜鉴、曾侯乙尊盘等展品,揭示了古时诸侯国巅峰时期的文化与生活。
神农故里
《神农故里》展厅位于博物馆主馆二楼东厅,展厅面积达353.43平方米,展出文物85件。展览分为“元史前时期随枣走廊的居民及其生存环境”、“炎帝神农与原始农耕”、“炎帝神农与手工业、商业”和“炎帝神农与医药”四个部分,展品主要以随枣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实物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其他辅助展项,用以展现中原地区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对农业、工业和医药等方面的贡献。
擂鼓墩二号墓
《擂鼓墩二号墓》位于博物馆主馆,主要展出了1981年在距曾侯乙墓西102米处的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各种文物,该展览分为“青铜器”、“乐器”、“饰件、车马器及其它”三个单元,共有文物449件,其中包含神人操蛇兽面纹甬钟、蟠龙纹建鼓座等重要藏品以及与曾侯乙64件编钟构成百钟之势的36件青铜编钟等。
汉风唐韵
随州市地区在经过商周时期的发展后,在秦汉建制以后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开发的历史阶段,期间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汉风唐韵》展厅主要展出了随(曾)国在秦汉时期出现的各种出土文物。包括青铜器39件、陶器88件、漆木竹器20件和金银铁玉石器13件,揭示了随州地区在秦汉时期的辉煌,该展厅位于博物馆主馆。
屹立汉东
随州叶家山墓群在2011年和2013年共发掘出墓葬142座,马坑7座,出土陶器、铜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共计7000余件(套) 。其出土的文物是继曾侯乙墓之后随州市地区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屹立汉东》展厅位于博物馆主馆,展览分为曾随之谜、始封曾侯、封邦立国、曾侯威仪、君侯宗亲和比德君子六个单元,以叶家山墓地出土的陶器、铜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等为载体,全方位讲述了早期曾国的历史故事,对于西周公国考古和曾国历史的研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追回的宝藏—随州公安追缴文物特展
自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21世纪初,随州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盗墓现象,许多古墓文物被盗挖。随州市公安局在与不法分子的斗争中追缴并移交随州市博物馆文物234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91件,一般文物97件。《追回的宝藏—随州公安追缴文物特展》展厅位于博物馆主馆,展览以“2012年5·8文物大案”为背景举办了公安部的追缴文物特展,展厅分设“艰辛追缴、不负使命”、“熠生辉、证史补史”、“水落石出、物归原主”、“专家鉴定、火眼金睛”、“赝品泛滥、鱼目混珠”和“领导关怀、政府嘉奖”六个单元,是湖北省历史上最大一起盗掘古墓、倒卖文物案的战果展示。
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展
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展由“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教育展”和“廉政书画展”三大部分组成。廉政文化广场包括清风林、正气林、廉政灯箱和廉政石刻四个部分;廉政文化教育展共分“廉政建设历程”、“勤政廉政楷模”、“荆楚传统文化与廉政”、“廉政建设实践”四个单元,主要展出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历程和湖北省、随州市历史上的勤政廉政楷模;廉政书画作品展主要展出“炎帝神农故里“百廉图”全国书法大赛”优秀作品和廉政漫画。
编钟乐舞演奏厅
《编钟乐舞演奏厅》位于博物馆北副馆,该展厅是随州市博物馆展示编钟特色的重要场所,以编钟演奏为主。博物馆编钟乐团依据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古代乐器,配合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技术,将2400年前的宫廷乐舞再现于观众面前。编钟乐舞演奏厅设有300个观众席座位,自2015年建成以来,已举办过多场编钟表演,包括《曾宫八音》《菱扬荷》《楚殇》《东方红》《春江花月夜》等曲目。
馆藏文物
随州市博物馆现有藏品总计10183件(套)(计20687件),其中珍贵文物1884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18件(套),二级文物573件(套),三级文物993件(套)。藏品以商周青铜器为特色,数量多、种类全、时代跨度大,被誉为“青铜器王国”。另有多种陶器、铜器、瓷器、漆木器、玉石器展品。
神人操蛇兽面纹36件青铜编钟
神人操蛇兽面纹36件青铜编钟又称“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于1981年7月在擂鼓墩曾侯乙墓西侧102米处的擂鼓墩二号墓出土。
神人操蛇兽面纹36件青铜编钟包含36件青铜甬钟,最大件通高98厘米、重79.6公斤,最小件通高30厘米、重4.3公斤,编钟总重为590公斤,属先秦时期重型礼乐器,该套编钟是除曾侯乙编钟之外中原地区出土的第二套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可供演奏及研究的大型古代打击乐器,与曾侯乙编钟并列构成百钟之势,形同“姊妹”。
扉棱提梁卣
扉棱提梁卣2007年11月在随州市安居羊子山的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通高49.5厘米、口径12.1-15.2厘米。
扉棱提梁卣呈椭圆体,隆盖,盖顶立有一象首,高盖沿。器身为子口承盖,垂腹,高圈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半环钮与提梁相连,提梁两端及中部有四个对称的兽面。盖面、器腹饰四道对称的钩形扉棱,前后扉棱中各有一象首。盖面及腹部前后均饰兽面纹,盖沿前后均饰二对称盘兽龙纹,圈足前后均饰一首双身龙纹。盖内有铭文“乍宝彝”三字。
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
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是1983年在擂鼓墩吴家13号墓出土的一件祭祀祖先的礼器,通高28厘米、口径20.5厘米。
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呈椭圆球体,盖、身相同,通体饰菱形勾连云纹、三角几何纹、谷纹。盖口部有三个舌形扣钮,可扣合。中间合口处有三个玉璧状的爪钮,上下各有三个镂空龙形钮为足,因此无有上下,可颠倒摆放。它被考古学家称为“敦”,其实该文物不是“敦”,而是鸟卵造型礼器。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是1981年发掘的战国中期(公元前375—前276年)编钟,该套编钟共36件。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与曾侯编钟为同一体系,音色、音律与曾侯乙编钟相通,其中8件大钟与曾侯乙编钟的音律完全一致。从钟体的大小衔接处有一明显空缺,这一空缺正好由二号墓出土的八件大钟填补。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从编钟的音高分析,二号墓出土的28件小甬钟与8件大甬钟有别而自成一体,恰好填补了曾侯乙编钟的高音区,并使曾侯乙编钟的音域从五个8度扩展到6个多8度。因此,二号墓编钟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两套乐钟(镈钟除外)合计100件,百件编钟可分可合,是一个完整的宏伟的编钟系列。
西周噩侯方罍
西周噩侯方罍是2007年在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西周噩侯方罍器身为母口承盖,盖为单脊四坡屋顶状,上有一对鸟形钮。器肩部两侧铸有对称的半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衔环耳,前后肩部正中各有一张牙卷鼻的象首。器腹饰两层兽面纹,器盖饰兽面纹,口、部、足部饰龙纹。盖内铸有铭文“噩候乍厥宝(阝尊)彝”。
蟠螭纹铜方壶
蟠纹铜方壶是战国中晚期青铜器。
蟠螭纹铜方壶有盖,盖呈花冠状,镂空,无顶,直口微侈,长方颈微束,颈部附一对称伏龙形耳,龙舌高扬,溜肩,在颈与肩交接处有一圈方形,箍中部有一道凸棱,方腹外鼓下收,腹中部有一圈宽带凸棱,腹部四方中部由箍至足各有一纵向宽带,并与横宽带凸棱相交呈“十”字形格栏,长方圈足。器盖饰蟠龙纹,方颈上、下各饰一周蟠螭纹,龙形耳上饰三角带纹及三角云纹,腹栏格内及长方圈足上均饰变形蟠螭纹。
学术科研
随州市博物馆科研入员曾在《考古》《文物》《江汉考古》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出版《西花园与庙台子》《随州孔家坡汉嘉简》《阳州擂鼓墩二号墓》和《随州出土文物精粹》等专著。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随州市博物馆自建成以来一直积极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其曾在2018年被评为“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和“湖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2023年1月31日,随州市博物馆展开了癸卯兔年的首场研学游,30多位来自河南省“何峰教育苏萨诺俱乐部本草纲目”主题研学团队的导师和小朋友们来到随州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另外随州市市博物馆也在一直致力于打造随州市博物馆社教部“文博讲坛”品牌形象,其中的“季梁学堂”栏目将定期举办各类文物知识小课堂,助人们了解随州的文物和历史文化。
文创产品
2023年1月15日,随州市博物馆在兔年即将到来之际推出了大展宏“兔”文物联展,展览上除了展示该馆兔元素精品文物和一些其他博物馆的兔元素馆藏文物图文外,随州市博物馆还联合了国内知名文创企业,运用现代热着色技术,设计推出了青铜黄铜材质的兔子等工艺品,其中青铜盉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原型设计,并采用国家级非遗青铜器制作技艺制作。
获得荣誉
博物馆荣誉
2018年4月,随州市博物馆荣获“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
2018年,随州市博物馆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评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基地”。
2018年11月,随州市博物馆被省教育厅授为“湖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2020年12月,随州市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1年5月,随州市博物馆荣获由湖北省博物馆协会颁发的“2021年度湖北省文博系统优秀研学线路及课程推介活动优秀研学课程(历史类)”。
节目荣誉
2018年12月,随州市博物馆编钟乐舞荣获“魅力中国城年度魅力旅游演艺项目”荣誉。
2019年12月,随州市博物馆曾侯乙编钟乐团荣获“乡村大舞台出彩乡村之星”。
  
参考资料
展馆简介.随州市博物.2023-05-15
随州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随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5
馆长致辞.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历史沿革.随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5
随州博物馆.随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5
随州市博物馆-参观指南.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曾国迷踪.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曾候乙墓.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曾候乙墓.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神农故里---单元说明.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神农故里.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6
擂鼓墩二号墓.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第二单元 乐器.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6
汉风唐韵.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第一单元 青铜器.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第二单元 陶器.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第三单元 漆木竹器.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屹立汉东—叶家山早期曾国墓地 .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随州市博物馆新建成的编钟演奏厅.随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6
神人操蛇兽面纹36件青铜编钟 .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青铜史诗讲述传奇故事.光明网.2023-05-15
扉棱提梁卣.常州日报.2023-05-15
菱形勾连云纹敦.常州日报.2023-05-15
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湖北省随州市博物馆.2023-06-07
展馆荣誉.随州市博物馆.2023-05-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建筑特点
馆内布局
陈列展览
曾国迷踪
曾候乙墓
神农故里
擂鼓墩二号墓
汉风唐韵
屹立汉东
追回的宝藏—随州公安追缴文物特展
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展
编钟乐舞演奏厅
馆藏文物
神人操蛇兽面纹36件青铜编钟
扉棱提梁卣
战国菱形勾连云纹铜敦
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
西周噩侯方罍
蟠螭纹铜方壶
学术科研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文创产品
获得荣誉
博物馆荣誉
节目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