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头燕鸥
鸥科凤头燕鸥属的一种鸟类
大凤头燕鸥(学名:Thalasseus bergii),为鸥科凤头燕鸥属大型燕鸥,具有羽冠而上下体色对比明显。中型水鸟,体重340-400克,体长45-51厘米。虹膜褐色,喙绿黄色,嘴峰58-62毫米,尾呈叉状,脚黑色。夏羽前额和眼先白色,头顶至枕黑色,头顶羽毛向后延长,形成冠羽、黑色。后颈和翅缘白色,背、肩、翅和尾等上体暗珠灰色;颏、喉、颈和胸腹部,包括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头顶缀有白色纵纹,冠羽具灰色杂斑。野外平均寿命20龄,最长超过30龄。
大凤头燕鸥世界范围内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从非洲东部向东延伸至东南亚和大洋洲,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省区。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线、珊瑚礁,河口、港口、岩石、沙滩和海洋上。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
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大凤头燕鸥列为无危(LC)。2021年,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大凤头燕鸥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凤头燕鸥可捕食空中飞行昆虫,为益鸟
分类研究
1823年,德国自然学家马丁·利希滕斯坦(Martin Lichtenstein)最初将大凤头燕鸥命名为Sterna bergii,归于燕鸥属。“Sterna”取自黑燕鸥古英语“Stern或Stearn或Starn”。2005年,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研究证实燕鸥所表现出的三种主要头部模式对应于不同的分支,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将大凤头燕鸥转移到凤头燕鸥属(Thalasseus),命名为Thalasseus bergii。“Thalasseus”取自希腊语“thalasseus”,意为渔民。
形态特征
大凤头燕鸥是具有羽冠而上下体色对比明显的大型燕鸥。身体双侧对称。中型水鸟,体重340-400克,体长45-51厘米,虹膜褐色,喙绿黄色,嘴峰5.8-6.2厘米,翅长33-35厘米,尾长15-19厘米;脚黑色。
大凤头燕鸥夏羽前额和眼先白色,头顶至枕黑色,头顶羽毛向后延长,形成冠羽、黑色;后颈和翅缘白色,背、肩、翅和尾等上体暗珠灰色。初级飞羽外缘黑色,内翈亦为黑色,但具宽的白色楔形斑,往内楔形斑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次级飞羽内翈和尖端白色,尾暗珠灰色,外侧尾羽较长,且逐渐变尖,尾呈叉状。颏、喉、颈和下体,包括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大凤头燕鸥夏羽至冬羽过渡期间深色部分出现白色杂斑,背及两翼灰色,下体白色。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头顶缀有白色纵纹,冠羽具灰色杂斑。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大凤头燕鸥世界范围内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从非洲东部向东延伸至东南亚和大洋洲。非洲见于埃及厄立特里亚毛里求斯等地,亚洲见于越南柬埔寨泰国日本等地,大洋洲见于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等地。除繁殖季节外,几乎在整个海洋中都有分布(除印度洋中部德尔霍约外)。
亚种分布
大凤头燕鸥有5个亚种,中原地区仅有南亚亚种。
中国分布
大凤头燕鸥在中国分布于东南沿海,见于华东地区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台湾省)和华南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繁殖于包含南海的一些群岛。
栖息环境
大凤头燕鸥栖息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岸线、珊瑚礁,河口、港口、岩石、沙滩和海洋上,有时又长时间漂浮于海面上,或在海边浅水处沐浴。晚上多栖息于岸边悬岩或岩石上。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大凤头燕鸥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主要捕食10-50厘米长的中上层鱼类,也会采食头足纲(如鱿鱼),甲壳类和对虾属,偶尔采食昆虫和孵化绿海龟
大凤头燕鸥能在空中搜觅和发现水下鱼类,发现鱼类时会两翅一收,突然一下扎入水中捕食,捕获后立刻振翅上飞;适应能力强,能跟随渔船捕食被抛弃的兼捕物;也能在水面捡拾食物。
大凤头燕鸥捕食猎物的种类受早成雏养育及栖息地食物丰度的影响,同时其食性可以反映领地海域的海洋渔业情况。如1950年左右,南非海域的大凤头燕鸥主要以沙丁鱼为食,而1970年以后该海域沙丁鱼数量减少,以南非为食。2013-2015年,南非罗本岛大凤头燕鸥主要捕食远洋鱼类的幼鱼回巢喂养幼鸟,幼鱼种类在育雏早期主要是鲚鱼(Coilia mystus),育雏中晚期还包括红眼圆鱼(Etrumeus whiteheadi)、大西洋秋刀鱼(Scomberesox saurus)、长吻皮颔(Syngnathus temminckii)、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和日本竹筴鱼(Trachurus capensis)等。孵化期间及育雏阶段的食物种类相较求偶期间更丰富多样,早成雏相较成鸟更倾向于食用幼鱼,育雏早期阶段的食物中幼鱼比例相较孵化期增加,之后捕食的鱼类逐渐变大甚至会捕食较大的鱼类及无脊椎动物。
社群行为
大凤头燕鸥常单独或成小群在海面捕食鱼类,有时与其他燕鸥混群,常飞至远海洋面活动。频繁地在海面上空飞翔,飞翔时头部后缩,嘴垂直向下,胸部较挺,两翅扇动缓慢;有时又在空中翱翔。
迁徙行为
大凤头燕鸥是迁徙鸟,其越冬地和迁徙中途停留地比较固定。在南海夏候鸟迁徙路线有2条:9月向东南方向穿越南海,平均每天移动速度约240-330千米,到达菲律宾群岛越冬,次年5月开始向北飞,平均每天移动速度为519千米,在金银岛七连屿西沙群岛周边海域繁殖及觅食;9月向南飞往西里伯斯海西部,平均每天速度340千米,次年3月开始向北迁移,在苏禄海西部邦宜岛停留约23天后继续迁徙,平均每天迁徙速度为263千米,在祁连屿、盘石屿等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繁殖觅食。夏季活动范围为2140-12788平方千米,冬季活动范围为530-1318平方千米。
大凤头燕鸥南亚亚种是中原地区东南部和南部海岸夏候鸟香港特别行政区四月稀少过境迁徒鸟,偶见于夏季中段和秋季。
交流行为
大凤头燕鸥经常发出叫声,喂食的鸟发出持续的“keek”声和刺耳的“krow”声。听力范围1000-5000赫兹,听阈20分贝。
生长繁殖
求偶
大凤头燕鸥约2-2.5龄达性成熟,繁殖期为5-6月。一雄一雌制,也可见一雌多雄制。在印度洋繁殖范围广泛,包括塞舌尔群岛、阿尔达布拉岛和埃图伊尔岛。许多大凤头燕鸥在繁殖地久居或分散流浪。
大凤头燕鸥在大型密集或少于10对的群体中繁殖,与哈氏鸥(Larus hartlaubii)、澳洲红嘴鸥(Larus novaehollandiae)等混群繁殖。繁殖种群的大小与猎物的丰度和栖息地面积有关,最大的群体可达1.5万对。
雄性大凤头燕鸥在繁殖地有一小块领地,领地意识较强,会驱逐侵入领地的其他鸟类;雄鸟会为雌鸟跳求偶舞;也用鱼作为求爱仪式的一部分。
筑巢产卵
大凤头燕鸥倾向于在近海岛屿的低洼珊瑚礁、沙质或岩石海岸小岛、泥滩等海岸3千米以内筑巢,通常是无遮挡的裸露表面,也能利用建筑物屋顶、盐田和污水处理厂等不寻常的地方筑巢。常成群在一起营巢繁殖,巢间距多在1米以上,常在繁殖地3公里内觅食。巢甚简陋,主要由亲鸟在沙石地上刨一浅坑,内无任何内垫物,每年都会更换巢址。
大凤头燕鸥每窝产卵1-2枚,偶尔3枚,卵为土灰色、白色、灰白色、乳白色或皮黄色,被有红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尖卵圆形,卵重约60克,长径5.8-6.6厘米,短径4.0-4.5厘米。
育雏生长
大凤头燕鸥孵卵期约28天,亲鸟轮流孵卵。由于繁殖地鸟类几乎同期产卵,大凤头燕鸥亲鸟可能不认识自己的卵或新孵化的幼鸟,大概幼鸟两天后亲鸟才能分辨。
幼鸟周身苍白,有黑色斑点,由亲鸟双方将鱼类等食物带回巢喂养几个月,幼鸟在38-40天走出巢穴,离开繁殖地时仍然依赖父母喂养,约在4个月可独立。
幼鸟灰色较成鸟更深,且具褐色及白色杂斑,尾灰色。似非繁殖羽,但嘴暗黄色,头顶黑色而缀有褐色,并向头两侧扩展到脸部,上体较暗褐而具白色羽缘,翅内侧具3道暗色横带,一道在翅前缘,一道在大翅覆羽,另一道横跨次级飞羽。尾尖较暗。
大凤头燕鸥野外平均寿命20龄,最长32龄(2020年数据)。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06年报道大凤头燕鸥的种群数量趋势稳定。
2006年报道,大凤头燕鸥全球种群数量约为15-110万只。2009年报道,中原地区有100-10000对繁殖对和50-1000只迁徙个体;中国台湾有1万-10万对繁殖对和1000-10000只迁徙个体;日本有100-10000对繁殖对和约50-1000只迁徙个体。
保护级别
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大凤头燕鸥列为近危(NT)。
201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大凤头燕鸥列为无危(LC)。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大凤头燕鸥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大凤头燕鸥列入。
潜在威胁
对大凤头燕鸥种群产生威胁主要因素是狩猎、诱捕和人为干扰,如靠近繁殖地的沿海地区的娱乐和旅游活动、捕鱼、射击和采蛋等;2018年报道人为干扰可能会导致成年大凤头燕鸥打斗,从而增加普通海鸥朱鹮对卵的捕食;在印度尼西亚南非,由于人类对卵的采集,大凤头燕鸥繁殖成功率降低,种群可能正在衰退。
第二个威胁因素是栖息地丧失,如菲律宾马尼拉湾布拉干省Pamawaran潮汐滩作为大凤头燕鸥的常驻地受到填海填海以扩建机场的威胁。
第三个威胁因素是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台风、大雨、大风和巨浪)以及天敌捕食等自然威胁。
保护措施
大凤头燕鸥有系统监测方案;确定的保护地点和保护区(印度PM Sayeed海洋鸟类保护区)。
主要价值
大凤头燕鸥可捕食空中飞行昆虫,为益鸟。可用于贸易,但在中国受到保护,禁止滥捕及私人饲养。
种间关系
大凤头燕鸥的卵和幼鸟易被普通海鸥朱鹮、海豹、乌鸦、游隼、蛇、老鼠捕食。
大凤头燕鸥的寄生昆虫主要有吸虫绦虫纲线虫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9-30
Thalasseus bergii.IUCN.2024-09-30
..2023-05-18
Thalasseus bergii.birdlife.2023-05-18
Thalasseus bergii.avibase.2023-05-18
Thalasseus bergii.GBIF.2023-05-18
..2023-05-18
Thalasseus bergii.eol.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8
Thalasseus bergii.eaaflyway.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2023-05-18
目录
概述
分类研究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亚种分布
中国分布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社群行为
迁徙行为
交流行为
生长繁殖
求偶
筑巢产卵
育雏生长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潜在威胁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种间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