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应用科技学院(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广应科”,地处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前身是创办于2000年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现名。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
广州市和
肇庆市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0亩,面向全国招生,其中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藏书(含电子图书)百万余册,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185个,多媒体教室212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903.62万元;设有12个学院,40个本科专业,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3个;有教师120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300余人,在校生26000余人。
2020年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
应用型大学(
独立学院)百强榜”,学校排名全国前列;2021年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学校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上榜,位列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第1名;2024年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主榜)中,学校位列第100+位。
历史沿革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创办于2000年。2000年属广州大学的
二级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设有12个学院,有40个本科专业。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有教师120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300余人。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66人、外聘教师242人,折合教师总数为987.0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28: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7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31%;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7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1.41%;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70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1.64%。
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申文青。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三步走”战略:学校围绕
应用型大学转型升级新要求,实施建设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三步走”战略,即,到2025年,学校高质量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成省内民办高校中有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到2030年,学校基本具备获批专业学位硕士点办学条件,建成省内有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到2035年,学校达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基本条件,建成国内有美誉度与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五大特色强校工程:学校以开放融合为根本路径,以特色强校为关键质量,强力推进“五大特色强校工程”:即,“本科教育特色强本工程”“重点学科特色引领工程”“校地融合特色发展工程”“大学文化特色润校工程”“国际合作特色兴校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3个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大力推动专业建设,积极组织“2021年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2021年度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我校共立项5个项目,其中“智慧融媒产学研教学基地”获“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立项,“
广东省毽球训练基地”获“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另外3个项目获“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9个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体育学、民商法学。
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刑事法、外国语言文学、
电机工程学、
工商管理、美术学、
建筑学。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月,与
澳大利亚国王学院和伦敦(美国)里士满国际大学合作开展本硕连读
联合培养项目,与
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保荐项目,推进会计学、
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等建设国际特色专业,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澳门科技大学推优
保研项目为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国际化、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澳门科技大学签订长期推优保研协议,对学业成绩绩点达到3.5以上的学生,经学校推荐,
保送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城乡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孵化型基地,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治理研究中心”和“广东省毽球训练基地”“广东省攀岩训练基地”,建有5个校级科研所,是广东省决策咨询会员单位。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两校区图书馆纸质馆藏总量达81万余册,电子图书130.09万册,为读者提供
中国知网、超星读秀、名师讲坛等
数字资源服务。
广州校区新图书馆大楼已于2021年8月30日正式启用。新馆
建筑面积31182.43平方米,阅览座位2400余个,
计算机160台。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从入馆到借还图书均实现了智能化自助服务,设有期刊阅览区、红书阅览区、专业新书阅览区、社科新书阅览区、自科新书阅览区、
自主学习区、电子阅览区、研修区、第一书库、第二书库以及
增城区图书馆流动服务点,为读者提供优良、舒适的学习环境。
肇庆校区图书馆坐落在丰乐渠畔,总面积4.7万平方米,共9层。设有8个新书阅览区,展示新书、推荐书约6万册,每年新增图书不少于8万册;1个期刊阅览区,陈列各种专业学术期刊518种;1个流通书库,陈列涵盖22个门类的图书约18万册;1个密集书库,藏书容量为30万册;一个期刊合订本库,共有3万多册过刊;另设有12个可预约研讨空间、1个户外自主学习区、3个中庭自主学习区、3个露台休闲区。同时,设有党建馆、咖啡吧、报告厅、小礼堂。1-5楼总阅览座位近4000个。同时,提供130万册电子图书和
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数据库、5万集学术视频等电子资源的浏览与下载。
学术期刊
在校期间以第二作者在《
中国塑料》期刊上发表论文《聚胺6/双向经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界面改性研究》。在2022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中取得
三等奖。多次获得卓越奖学金。
科研成果
2021-2022学年,学校公开发表论文132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19篇,SSCI、EI、CPCI检索21篇;主编专著2部;主编教材7部,副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2部。
学校排行
2020年中国校友网“中国
独立学院排行榜”,学校进入“区域一流独立学院”行列;2020年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
应用型大学(独立学院)百强榜”,学校排名全国前列;2021年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
上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学校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上榜,位列全国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第1名;学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学校荣誉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拥有“
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的主体标志是“用”字,取自校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字形源于
甲骨文、石鼓文和鼎文。“用”表明学校建设
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
校徽中间图形由8个
梯形组成。形如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校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寄寓莘莘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徽外围由2个同心圆构成,象征师生同心同德、追梦圆梦。中间图形三纵三横,寓意三生万物,基业长青。三纵代表流经学校
广州市校区、
肇庆市校区的
珠江、
东江和
西江,象征学校海纳百川,集八方学子,纳四海英才;三纵中间的2个区域寓意学校位于
粤港澳大湾区的2个核心城市广州和肇庆,体现学校“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远景;三横中的5个白色
梯形寓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徽中的蓝色代表科学技术,白色代表纯洁高尚。
校训
博学笃行 经世致用。
校训释义:
“博学笃行”,语出《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寄寓师生勤奋学习,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努力践履所学,把知识和学问用于实践,做到“
知行合一王阳明”。
“经世致用”,远承先秦思想家
孔子的儒学传统,近取明末清初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诸人学旨。寄寓师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以己之所学“务当世之务”,志存高远,敢为人先。
校歌
《拥抱未来》
校园环境
校区
广州市校区:广州市
增城区朱村街朱村大道东432号。
标志建筑
学校地处
粤港澳大湾区,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20亩,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20000余人。校园建设依山傍水、布局大气舒朗,体现“山水校园,文礼学府”的理念。
广州校区
肇庆校区
行政管理
董事会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杰出校友
蔡伟杰,多领域求职规划专家。
参考资料
外国语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3-05-22
计算机学院.广东应用科技学院.2023-05-22
建筑&设计.广东应用科技学院.2023-05-22
图书馆简介.广州应用科技学院.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