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化旅游学院(Lijiang Culture and Tourism College ,LCTC),简称“文化旅游学院”,坐落在
云南省丽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银奖。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前身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由云南大学与云南大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丽江举办,2002年开始招生,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为
独立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审批,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正式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占地1528亩的独立校园,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馆藏图书213.04万册。有
经济学、
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
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设有9个
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截至2023年9月,学校教师队伍1401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聘请校外教师301人。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位列全国民办高校总榜第75名。
历史沿革
2001年11月,
云南大学与云南大博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丽江市签订了联合创办丽江旅游文化学院的协议。
2002年3月,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开工建设,同年开始招生。
2016年,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获
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院建设项目立项。
2017年4月,学院成为云南酒店教育联盟成员高校。
2021年2月,经教育部审批,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正式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同时撤销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建制。5月20日上午,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正式举行揭牌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9个
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有
经济学、
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
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云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有专业实验室42个,基础实验室48个,实训场所79个,其它类别场所4个,多媒体教室219间,教学用计算机4500余台。
2023年,学校旅游管理学院教师张静课程团队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外语学院贺双燕老师《综合英语(四)》和文学院教师马维课程团队的《外国文学(二)》3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在第三届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文学院邵宇航老师荣获国赛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陈强老师荣获国赛二等奖,是
云南省唯一同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高校(云南省32所本科高校共获得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是全国785所民办高校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高校,进入全国50强。
云南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旅游管理
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2010年)、旅游管理(2011年)、英语(2012年)
云南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学院实践教学中心
护理学专业于2021年参加
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被评为C类专业。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教师队伍1401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聘请校外教师30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257 人、副高级职称 325 人,学校教师中有外籍教师2名;具有国外留学经历中青年教师66人。
资深专家学者:和少英、王松江、郭树华、代红兵等
优秀青年教师:蔡展、李雨轩、刘晓东、邵宇航等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与美国、
德国、
泰国、
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的合作单位建立起稳定、长期、密切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开展有多项本科阶段的留学项目,承办各类国际化师生互动交流活动,持续、积极地搭建海外学历提升平台,为学生提供本升硕、为教师提供攻读博士学位的项目。同时,学校拓宽区域合作范围,同马来西亚、缅甸、
瑞士等国家的高校建立联系,努力为在校师生搭建更广阔的对外交流平台。
学校不断拓展
校企合作,继续加强与
中关村软件园、中科院、迪士尼度假区、万豪集团、上海金茂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努力探索与著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学校实行专业方向分流培养、“实验班”强化培养等方式,不断拓展与港澳台教学交流和国际合作办学渠道。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中关村软件园、中科院创新孵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三个本科专业,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与上海
迪士尼、达内集团、万豪集团等单位合作办学,开办“迪士尼主题乐园管理”等特色班;与北京、
上海市、三亚等地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13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院联合
丽江市政府在学院设立丽江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和
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利用等专题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3个,阅览室座位数4310个,纸质图书213.04万册,纸质期刊373种,电子图书73.17万册电子期刊9.58万种,共享了云南大学图书馆部分电子资源。图书馆实行书目自助检索、书库自助找书、图书管理系统借还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术期刊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学报》主要刊登研究丽江以及滇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以及政府治理方面的论文、新闻调查、区域发展报告和科研项目成果。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自2009年以来,学院教师共承担了6项省教育厅建设项目、1项省级特色专业教改项目、1项高校改革项目、1项“十二五”规划教材。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底色采用蓝色(
丽江市蓝)为基调,图案采用白色(雪山白)为基调,象征理性、睿智、科技、专注、卓越。校徽由两个同心圆构成,象征着全体师生同心同德为党育人、凝心聚力为国育才。上方是启功体的中文校名,下方是英文校名,最下方的“2001”是学校的建校时间。标志主体“文”字取自于
大篆字体,也是校园最具特色的建筑屋顶、悬鱼、和人的组合。屋顶的形状还象征
云南玉龙雪山,代表敢于攀登、追求卓越。下半部人的形态托举屋顶和雪山,表明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立德树人”的初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旅游特色和人文特色。从整个图案来看,“文”上方代表神圣的玉龙雪山,下方三条曲线代表“
三江并流”,中间的蓝色区域代表
丽江市坝子,悬鱼抽象成为一个四角星,在蓝色的
扇形里表示学校是丽江坝子里的一颗明星,扎根丽江、立足
云南省、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
技术技能人才。
校训
天雨流芳,博学善思
天雨流芳,纳西语音译语,原文刻在在丽江古城木府旁的牌坊上,其纳西语音意为“读书去吧”,又契合“风雨越千年,美名永流传”、“润物细无声”的意境,强调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博学善思,出自《
礼记·中庸》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强调既要掌握广博知识、博采众长,又要善于思考,追求卓越。
校园环境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位于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泉路1号,是一个占地1528亩的独立校园。
学校排名
在“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位列全国民办高校总榜第75名,位于云南省同类院校第1名。
学校荣誉
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大学生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高校”和云南省“园林单位”“绿美校园”等荣誉称号;校园建筑曾获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银奖”和“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等。
2018年被授予第一届“
云南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是云南省获得该荣誉称号的唯一一所
独立学院。2019年被
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委政法委、
云南省公安厅联合发文命名为“云南省平安校园”,是全省高校中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2020年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先进集体奖”和红旅赛道金奖。
行政管理
学校领导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专业介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招生信息网.2024-05-26
医学院简介.丽江文化旅游学院.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