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Dehong Teachers' College)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省州共建共管。学校位于云南省德宏州。
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5年的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1958年的德宏州农校和1978年的德宏师专班;1984年4月经
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成立德宏教育学院。2004年、2006年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德宏州农校分别整体并入德宏教育学院。2006年2月,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德宏教育学院改制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占地990.21亩,建筑面积30万余平方米,总资产10亿余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3亿元,图书103.94万册,电子图书20万种;有专任教师475人,兼任教师114人。在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59人(其中正高级33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33.47%;拥有研究生学历232人(其中博士13人,博士在读7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48.74%;来自高校、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兼任教师114人。有全日制在校生9569人。开设11个
二级学院,45个专业。
2023年,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2023软科中国师范类高职院校排名第30名。
历史沿革
1978年,德宏师专班成立。1984年4月,经
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德宏师专班基础上成立
德宏教育学院。1987年,中共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委决定将德宏电大与德宏教育学院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开创了电大与地方高校合并办学的先例。1992年,云南省教委代表国家教委对德宏教育学院进行检查评估,学校获合格结论。并定为副厅级事业单位。1999年9月,省教委与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对德宏教育学院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原来省州共建共管,以州为主调整为省州共建共管,以省为主。2004年7月,在州委和州政府的协调下,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正式并入教育学院。
1952年秋,为适应边疆小学急需师资,保山专署在省立潞西小学举办民族师资训练班。1955年,德宏自治区决定创办区(州)民族师范学校,为迅速起步,简化筹备工作,将师范附设于潞西民族中学内,称潞中师范部。“文化大革命”前,曾先后办过初师、中师、民族教师培训班等,后于“文革”初的1966-1971年停办,1972年又恢复中师招生。1974年,独立建校,正式命名为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1978年,停办中学师资班,开设大学专科班。1984年,州教育学院成立后,州师范学校把两个师专班划给教育学院,恢复以办中师为上。
1959年5月,德宏州农业学校创建,主要培养本州农业科技人才。2005年9月,云南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请组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以教发函同意在德宏
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通知。同年6月,德宏州农业学校正式并入学校。2010年,学校通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2月,云南省侨办确定学校为云南省首批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学校,为缅甸华文学校对口培养基础教育师资。2013年,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项目学校。2015年,学校通过云南省高职院校特色以及内涵评估。2016年,学校成功地整体搬迁到拉怀新校区。2017年4月,学校应
傣族博物馆正式开馆。2023年2月16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2所高校考察结果的公示》,云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公布了《拟新设本科基本办学条件表》。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11个
二级学院。实际招生的专科专业共45个,涉及教育学、
农学、
管理学等9个学科,其中
教师教育类专业11个。高职类招生30个专业。有附属中学、小学及幼儿园各1所。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2个云南省级特色专业,云南省级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2项;云南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3门,校级优质课程35门;
云南省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小语种公共外语教研室建设”项目1个,云南省级校内示范实训基地1个,云南省级校外示范实训基地2个,沿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引领专业1项,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校级质量工程48项。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校内专任教师475人,兼任教师114人。在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59人(其中正高级33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33.47%;拥有研究生学历232人(其中博士13人,博士在读7人),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48.74%;来自高校、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兼任教师114人。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特级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获全国绿色学校园丁奖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第八届
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
云南省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
三等奖)4人、云南省
教育功勋奖3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专项3人(项)、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专项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化名家 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云南省星火
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人、
云岭技能大师1人、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校与盈江高级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五年制大专班,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开办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和财务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与云华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交通学院。学校与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仰光仰京教育学院建立教师培养项目合作,在师生互派、开办华侨师资班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同年,设立中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缅籍务工人员建立学习、互助平台。学校开设小语种专业,为社会培养缅甸语等小语种专业人才。
2017年起,学校与云南民族大学合作,采取“3+1”模式,联合培养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和财务管理3个专业本科生,共培养本科生465名,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云南民族大学充分肯定。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省级科研机构2个、州级3个。建有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中缅国际科技交流科普基地、云南省国际联合创新平台——云南省咖啡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和
云南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1个,建有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瑞丽江大盈江流域民族文化馆。有共建中国咖啡工程中心1个,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州级博士专家工作站2个,州级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体育研究基地各1个,建成了食用昆虫研究所、
民族教育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所、孟中印缅研究所、法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参考资料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9516.95平方米,总阅览座位1000余个。在布局和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科服务的理念,以最大限度方便读者利用为目标,采用一门式统一管理模式,推行大开放、大服务格局,集“藏、查、借、阅、参”于一体。近年来,图书馆不断加强资源建设,拓展和创新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力求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为读者打造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和良好的阅读体验,使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保障中心,也是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
为构建合理的
藏书体系和满足读者需求,近年来,学校根据学科建设、科研需要和学校发展等情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加强馆藏文献和电子资源的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建设,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为100余万册;电子图书20万种;拥有《
中国知网》等优质学术数据库;年订购中外文报刊杂志近500种。馆内藏书基本覆盖了学校的所有学科和研究领域,其中特种藏书有:《
四库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和《民国丛书》等,并收藏有一定数量的地方文化研究资料和少数民族文献,已逐步形成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需求的藏书体系。我馆所有纸质文献资源均按照《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严格的分类,按文献编目规则进行标准化著录。各类丰富、品质优良的教学资源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术期刊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办于1991年,是
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被
上海图书馆馆藏等权威机构收录,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有特色栏目:傣学研究,以及教育研究、教学研究、文学研究、经济研究、理科研究、
农学研究等。
科研成果
2015年,学校有科研成果73项,科研项目134项,其中,省部级4项;出版教材、专著58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5篇;获得专利5项,决策、咨询报告31个;2016年12月,学校教师发表各类著作论文491篇,其中338篇是独立完成;在研课题13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45项,地市级20项,校级65项;技术专利2个;获奖项目105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9项,地市级14项,校级65项。
2016年,学校教师获1项中国社科院文献出版社出版基金立项,获省级科研立项1项,获地厅级科研立项7项,校级科研立项24项;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6篇,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325篇,申请专利3项,获得咨询报告6项。
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学校发表于CSCD的文章共10篇,发表于CSSCI的文章共5篇,发表于
北京大学核心期刊的文章共11篇,被EI收录的文章共5篇,被SCI收录的文章共2篇。发表于一般公开刊物的文章354篇。发表的艺术作品11项。被政府各级部门采纳的研究报告22项。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1项。已获授权的专利38项。软件
著作权47项。获得各级各类奖项11项,其中一项为2020年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
截至2023年5月,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4项、获教育部、国家民委立项各2项。获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厅级项目58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8篇,其中收录于SCI11篇、EI7篇、CSSCI10篇;北大中文核心109篇。获得厅级以上部门采纳决策咨询报告112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47项,软件著作权54个。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近五年来获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项、国家级
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中国
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获教育部课题1项、国家民委课题2项,获省级科研项目22项,省级科技人才项目11项,厅级科研项目89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其中
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
特等奖(排名第三)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
一等奖1项,第十届云南省青年科技奖1项,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省部级一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发明奖
三等奖1项,云南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国家民委科研成果三等奖、
优秀奖各1项,厅级科研奖励21项。学校教师近五年来发表在核心期刊论文93篇,其中SCI(SSCI)10篇、EI 18篇、CSSCI 11篇、CSCD18篇、
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6篇;出版教材34部,出版专著50本,获相关部门采纳决策咨询报告82项(其中国家民委2项、省政府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111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69个;制定地方标准1项。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201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学校通过
云南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特色评估。获云南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高等教育第八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2年2项成果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是云南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云南省首批
华文教育基地、云南省民汉双语双文师资培养培训示范基地。2015年,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工委认定为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先后荣获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等级学校、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为圆形,上为中文校名,下为英文校名。圆内图形是德宏师专“D”开头
拼音字母的变形,也是蒲公英花絮的变形,象一只开屏的孔雀,象征正在腾飞的德宏师专;蓝色的图形代表知识的海洋和德宏师专美好的明天,也象征着德宏师专培养的人才将走向世界。
校训
德学思行,智真 善美
德:明德,智:睿智,学:勤学,真:寻真,思: 好思,善:求善,行:笃行,美:臻美。
校歌
《飞扬》,景德萍作词,曹斌作曲。
校园环境
学校占地近1000亩,建筑总面积30万余平方米,总资产10亿余元,具体位置在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拉怀村266号 。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