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竹蛏
竹蛏科竹蛏属的一种软体动物
长竹蛏[chēng](学名:Solen strictus),又称竹蛏、蛏子、小蛏子,是竹蛏科竹蛏属动物。长竹蛏壳窄而长,壳长12厘米左右,呈细圆柱形;两壳之间有韧带联结,韧带黑褐色;壳前缘截形,后缘截形,背腹缘平行,腹缘中部稍向内凹;两壳大小相等,闭合后,前后两端均开口;外被黄绿色壳皮,壳内面白色与淡黄褐色混杂;合部小、不发达,两壳各具1枚主齿。长竹蛏的腹面有入水管,背面有出水管。
长竹蛏主要分布于东亚沿海地区,如日本朝鲜韩国、中国等国的沿海。长竹蛏多生活在河口或有少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潮间带中区至浅海的泥沙质海底。随着捕捞技术的改进、捕捞强度的加大,长竹蛏资源量减少。1979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将长竹蛏规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可捕标准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
长竹蛏是海产经济贝类,在其分布的沿海地区常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主要加工成活蛏、冷冻品、蛏干、蛏油等产品。长竹蛏海产品的营养特性为粗蛋白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较为多样。
形态特征
长竹蛏壳窄而长,壳长12厘米左右,呈细圆柱形,壳长为壳高的6~7倍;壳质薄脆,壳顶不明显,位于壳的最前端;两壳之间有韧带联结,韧带黑褐色,窄而长,约为壳长的1/5;壳前缘截形,略倾斜,后缘截形,与前缘几乎平行,背腹缘平行,腹缘中部稍向内凹;两壳大小相等,闭合后,前后两端均开口;壳表光滑,生长纹明显,呈弧形;无放射肋;外被黄绿色壳皮,有时有淡红色彩带,腹缘壳皮较完整,壳顶部常脱落呈白色;壳内面白色与淡黄褐色混杂,有光泽;铰合部小、不发达,两壳各具1枚主齿;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后闭壳肌痕弓形,部分个体中超过韧带长度;外套痕明显,外套窦半圆形。
长竹蛏的外套膜包被整个软体,边缘厚,中央薄,可以透视内部的一些器官;外套膜在后端和腹面愈合,并延伸形成2个水管,腹面为入水管,背面为出水管,两处水管的基部愈合,末端分离,水管壁厚,末端生有圆圈触手。足位于身体前端,末端呈圆锥形,足的基部为内脏块,足内有发达的足腺。左右具内、外鳃各两片,鳃瓣由很多鳃丝连结排列而成。唇瓣位于鳃的前方,分为外唇瓣和内唇瓣;口位于前闭壳肌和内脏块之间,其后方连着食道,食道后连着胃。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长竹蛏主要分布于东亚沿海地区,如日本北海道以南至九州)、朝鲜韩国、中国(渤海黄海东海)的沿海区域。
栖息环境
长竹蛏多生活在河口或有少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潮间带中区至浅海的泥沙质海底;且必须在含砂量达70%以上的滩涂中生活,在烂泥底质中不能生长,会渐渐死亡。栖息密度大,埋栖深度达20~30厘米。
长竹蛏的生存水温为3℃~35℃,最适水温为15℃~26℃;生长盐度为15~35,最适盐度为25~32,盐度低于10会死亡;对溶解氧的要求为4毫克/升以上;对pH适应范围为7.5~8.5。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长竹蛏是被动式的滤食性贝类,它的主要食物为底栖的或浮游能力不强的硅藻绿藻门等,如舟形藻(舟形藻属)、圆筛藻(Coscinodiscus)、小环藻(小环藻属)、黄藻(Xanthophyceae)等。其摄食量随季节和浮游植物量而变化,通常在春、秋两季,摄食量大,生长快;冬、夏两季相反。
长竹蛏主要在涨潮时摄食,海水中带入食物,随着水流由进水管进入体内的外套腔中,新鲜海水入鳃呼吸后,经鳃上腔由出水管排出体外,而水中带进的食物被鳃过滤,经鳃纤毛摆动,选择适宜的大小个体,经唇瓣送入口中被食;不能被利用的较大个体,会掉入外套腔中,通过激烈的闭壳运动,由入水管喷出体外。
节律行为
长竹蛏在涨潮水满时,会上升至洞穴口,伸出水管,进行摄食、呼吸和排泄等活动;退潮干露时,则水管收缩,又降至穴中或穴底,停止活动。
逃生行为
在遇到危险时,挖洞是长竹蛏的主要逃生方式;但当无法通过挖洞逃脱时,它们会选择游泳逃生,即依靠发达的足部肌肉急剧收缩做短距离的后退游泳。长竹蛏的逃泳行为有足的快速摆动和喷水两种运动方式,而足的快速摆动是其逃泳中的主要运动方式。
当长竹蛏游泳逃跑时,它的足会快速摆动,同时斧脚和地幔之间的喷水口会向外喷水,通过这两种方法的联合推进,其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推进游泳逃跑。如在食物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它们会钻出洞穴,通过足的快速摆动和喷水的组合方法逃离。成年的长竹蛏的冲泳速度可达48厘米/秒,最高速度可达118厘米/秒,超过了大多数头足纲水下软体动物门
穴居行为
长竹蛏是穴居生活的动物,以其强大而发达的足挖穴生活,其成体运动灵活,钻孔很快;每个蛏体在海滩上均有专用的洞穴,且它的洞穴与滩面垂直;长竹蛏穴居后,随着潮水的涨落,依靠其壳的张闭和足部肌肉的伸缩相互配合,而在洞穴中做上下垂直的运动。
洞穴上有2个孔,为长竹蛏出、入水管伸出处;较大的长竹蛏在底质松软、冬季温度低的情况下潜入的洞穴深且大,较小的长竹蛏在底质坚硬、夏季温度高的情况下潜入的洞穴浅且小;通常洞穴深度为蛏体的5~10倍。
生长繁殖
产卵繁殖
长竹蛏是雌雄异体动物,雌性比雄性少,通常情况下,雌、雄比例为1:2;生殖期5~6月。在繁殖季节,性腺饱满时,雄性的性腺一般呈乳白色,性腺表面光滑;雌性的性腺呈浅橘黄色,性腺表面呈粗糙的颗粒状;在繁殖盛期,性腺延伸到整个足部。
长竹蛏性成熟时,把精、卵排在海水中,进行体外受精。产卵在夜间进行,一般在晚上9时左右开始产卵至翌日天亮前结束,个别个体上午也产卵、排精。一般体长8厘米的雌性长竹蛏,一次产卵量通常为40万~60万粒,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卵为球形,卵径为90微米左右。
生长发育
长竹蛏的胚胎发生浮游期比较短,一般7~8天就开始进入底栖生活。长竹蛏的受精卵发育至D形幼虫,需13~15小时;再经壳顶初期幼虫、壳顶后期幼虫、匍匐期幼虫(是由浮游向底栖附着生活的转变阶段)三个阶段,成长为稚贝;再由稚贝生长为蛏苗(附着稚贝到培育成幼贝)、1龄蛏(幼贝到第一次产卵)、2龄蛏(第一次产卵后)。
壳顶初期幼虫阶段的长竹蛏左右壳对称,壳顶形成,隆起很低,呈钝状,壳长仍大于壳高。壳顶后期幼虫阶段的长竹蛏,幼虫形态与初期相似,不同的是壳顶较隆起,鳃丝可见,足形成。匍匐期幼虫阶段的长竹蛏,壳顶更隆起,足发达能爬行,基部有一眼点,鳃丝清晰具纤毛。稚贝阶段的长竹蛏面盘消失,水管形成,壳后缘略有延伸,逐渐变为与成体相近的外形,壳薄半透明。
长竹蛏在蛏苗期,主要是体长的增长;2龄蛏,则主要是体重的增长;而1龄蛏,体长的增长与体重的增长速度成反比。一般情况下,在蛏苗期,体长达1~2厘米;1龄蛏,体长达5~6厘米;2龄蛏,体长达8厘米左右,第二年后,生长速度显著下降。
长竹蛏1龄可达性成熟。
人工养殖
养殖方式
长竹蛏的人工养殖中,开展土池半人工育苗,即采用人工方法获得大量的长竹蛏的受精卵,直接在土池内人工培育成蛏苗。人工孵化长竹蛏卵,需进行洗卵以淘汰多余的精子、受精卵的代谢废物、以及由精卵液带入的污物。
人工养殖长竹蛏需要播种,一般选择在9~10月播种较好;播种要抓紧时间,争取在潮水涨到埕[chéng]地前0.5小时左右结束,让蛏苗及时钻土。放养密度要合理,1厘米左右的蛏苗,每亩播放3万~5万粒;根据苗体大小,大的成活率高,少播,小的成活率低,多播。
养殖管理
播种后根据损失情况,要及时补放苗种。埕地损坏时,及时修复。在养殖中要保证生物饵料源源不断地供给,以满足长竹蛏生长的需要;但要注意饵料生物容易老化,造成养殖池水环境的突变。
人工养殖长竹蛏要注意防治敌害生物,如:野鸭(mallard)会啄食长竹蛏,可采用人工驱赶或放鞭炮打锣驱赶的方法;一些植食性的鱼类会争夺长竹蛏的饵料,如(Mugil cephalus)等,海鲇[hǎi nián](Arius thalassinus)等肉食性鱼类会吞食长竹蛏,可在埕地四周插竹或张网,阻拦或拦捕;还有像蛇鳗科(Ophichthys)等动物,隐居埕地洞穴之中,出洞钻人蛏孔,危害严重,可用鱼藤(Derris trifoliata Lour)、巴豆(Croton tiglium)、氰化钠[qíng huà nà]等药物毒杀;甲壳亚门不仅会在蛏埕上打洞,破坏蛏的居住环境,还会吞食长竹蛏,如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可采取捕捉或药物消灭的方法。
人工养殖长竹蛏,当年放养蛏苗,一般到第二年(12个月后)长竹蛏体长达6厘米以上,即可收获上市;养殖时间很少超过3年。
物种现状
随着捕捞技术的改进、捕捞强度的加大,长竹蛏资源量减少。1979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将长竹蛏规定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可捕标准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长竹蛏是海产经济贝类,在国际贸易中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主要加工成活蛏、冷冻品、蛏干、蛏油等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仅限于自然采捕,产量较低,价格昂贵,每千克高达80元以上;随着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产量增加了,价格虽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着好价格,2003年时,每千克达40元左右。
在2003年左右,长竹蛏的单养及对虾属与长竹蛏的混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产量、产值翻了一番。中国福建沿海一带,一般每亩投放长竹蛏苗6万个左右,第二年可收获长竹蛏约1万千克,产值可达40万元。
营养价值
长竹蛏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海产品。长竹蛏软体部分中粗蛋白含量为82.70%;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81.21%,其中必需氨基酸为27.22%;游离氨基酸中6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EPA和DHA总量占脂肪酸的34.90%。
长竹蛏富含人体必需的磷、钙、镁、铁、锌、锰、铜等多种金属微量元素;同时重金属铅和铜的含量符合食品标准,重金属多富集在内脏。
参考资料
Solen strictus.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3-05-29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5-29
..2023-05-29
..2023-05-2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节律行为
逃生行为
穴居行为
生长繁殖
产卵繁殖
生长发育
人工养殖
养殖方式
养殖管理
物种现状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营养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