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长尾叶猴
猴科长尾叶猴属哺乳动物
喜山长尾叶猴(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为猴科长尾叶猴属哺乳动物,又叫菲氏叶猴、白猴,是一种中大型的赫克托尔灰叶猴,其头体长约580~790毫米,雄性体重约9~24千克雌性7.5~18千克,喜山长尾叶猴耳和几乎裸露的面部呈黑色,面部周围的毛长且呈乳白色,头部和腹部呈白色,背部、尾、大腿和四肢外侧呈棕褐色,四肢、臀部和尾尖内侧为白色,有较长的后腿和尾巴,皮毛又长又厚。
喜山长尾叶猴分布于亚洲南部、东部以及东南部,包括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缅甸以及中国,通常栖息于亚热带温带1,500~5,000米高海拔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阔叶林、松林、山地河岸山林、河流森林、岩石区以及灌木丛林中。
喜山长尾叶猴因药用和肉可食用曾一度被猎杀。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狩猎等的威胁,导致喜山长尾叶猴存在数量衰退趋势,2004年,其被中国列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015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物种;2021年,中国将其列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收录于附录I。
分类历史
喜山长尾叶猴为长尾叶猴属哺乳动物,英国自然学家霍奇森(Hodgson)于1840年将其命名为“Semnopithecus schistaceus”。印度灰叶猴(Semnopithecus entellus,别名印度灰叶猴)为叶猴一大类,有尾巴朝头部向前打圈的北方型(NT)和尾巴远离头部向后打圈的南方型(ST)两类。而喜山长尾叶猴是哈努曼叶猴中分布在最北边的种群。1979年,印度白蚁学家温瓦尔(Roonwal)根据尾环特征,将喜山长尾叶猴分为北方型(NT)类。
喜山长尾叶猴有一个复杂的分类历史,分为三大类分类体系(TS),第一类,喜山长尾叶猴在不同种群被分为多个亚种;第二类,喜山长尾叶猴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有多个亚种;第三类,喜山长尾叶猴分为多个物种。
最早在1928年,英国动物学者波科克(Pocock)对印度灰叶猴进行了全面分类,他将喜山长尾叶猴分为长尾叶猴喜马拉雅亚种(Pithecus entellus schistaceus)、喜马拉雅灰叶猴(Pithecus entellus ajax)、长尾叶猴亚东亚种(Pithecus lanius)等5个亚种;1939年,伦敦动物学会的灵长目学家希尔(Hill)认为喜山长尾叶猴是一个单独物种;2001年,澳大利亚灵长类动物分类学家格罗韦斯(Groves)认为喜山长尾叶猴有多个物种;但早在1970年,索卡尔(Sokal)和克罗维洛(Crovello)根据表型物种概念和形态学数据分析,认为喜山长尾叶猴是一个独立的物种,且不支持喜马拉雅叶猴分化成多个物种或亚种,而目前大部分以希尔分类体系为准。
形态特征
喜山长尾叶猴是一种中大型、善于漫游的赫克托尔灰叶猴,喜山长尾叶猴雌性雄性在体重和犬齿大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雌性通常比雄性略小,头体长约580~790毫米,尾长约690~1,030毫米,颅全长约120~145毫米,雄性体重约9~24千克,雌性7.5~18千克,个别体重可达20千克或更多,喜山长尾叶猴耳和几乎裸露的面部呈黑色,面部周围的毛长且呈乳白色,有中分的鬃毛状长眉毛和奶油色冠,前额的毛发在眉上形成一个刘海,头部、腹部和后躯上部呈白色,背部、尾、大腿和四肢外侧呈棕褐色,四肢、臀部和尾尖内侧为白色,有较长的后腿和尾巴,游走于地面时尾巴高高翘起,皮毛又长又厚。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喜山长尾叶猴分布于亚洲南部、东部以及东南部,包括不丹喜马拉雅山脉脉东段南坡)、印度(南亚)、尼泊尔(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巴基斯坦(南亚)、缅甸(东南亚)等。
喜山长尾叶猴在中国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如西藏南部的春丕江。
栖息环境
喜山长尾叶猴主要为陆生物种,比其他叶猴更适应地栖,但更喜欢树栖,栖息于亚热带温带1,500~5,000米高海拔的喜马拉雅的阔叶林、高山雪松林、松林、山地河岸山林、半常绿林、河流森林、岩石区(内陆悬崖、山峰)以及灌木丛林中,另外部分也会在村庄附近活动。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喜山长尾叶猴杂食性,以叶食性为主,喜食阔叶落叶乔木的嫩叶,大部分食物为树叶和草本水果等,还包括种子、根、花、树皮、青苔、附生蕨类植物门、嫩竹笋和无脊椎动物等,每天上午、下午为进食高峰期。
喜山长尾叶猴食物偏好随季节性变化显著,春季和夏季,食物较为多样化,以橡子、车厘子幼叶、高盆樱桃(Prunus cerasoides)、松果木樨科的嫩叶、树皮、长春(鹅耳枥属 viminea flush)、四棱藨草崖爬藤属 spp.)和穗花栎(Rubusx paniculatus flush)叶片等为食,除了木本植物,在三月份其会以一种苔藓植物的根为食;雨季,以落叶的嫩叶和果实为食;秋季,以未成熟的草本植物果实(特别是豆类)、种子、叶子和肉质植物组织等为食,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海拔较高地方的以松果、树皮和树枝为食;冬季,以耐寒栒子(Cotoneaster frigidus)的叶芽和成熟果实、树姜黄(Berberis aristata)的果实、白叶花楸(Sorbus cuspidata)的叶芽、草药和松果等为食,冬季食物资源稀缺且广泛分散,生活在树林的喜山长尾叶猴常常移动才能找到食物,往往也会吃得更多,也经常吃泥土、舔食石头和覆盖有碳酸钙的墙壁从而获得某些矿物质,喜山长尾叶猴消化叶子等物质的过程与反刍亚目相似。此外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对休息和进食有一定影响。
节律行为
喜山长尾叶猴是昼夜活动的,运动相当灵敏,偶尔有半臂跃和壮观的跳跃活动,但主要集中在白天活动,喜山长尾叶猴会季节性地在栖息地上下移动,包括冬季的频繁移动觅食,其每年的活动范围可达1275~12,700公顷。喜山长尾叶猴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和进食,其他活动包括移动、食土和社交,休息时间中午比清晨和晚上更长,雌性会花较多时间梳理毛发、社交,亚成体和青少年喜山长尾叶猴会相互游戏,游戏活动集中在清晨。
集群行为
喜山长尾叶猴多是群居动物,集小群到大群,由单雄或多雄单元形成,雌性分布广泛,而雄性在成熟时会从出生群体中分离出来,且二次分离很常见,雄性平均居住时间只有11.7个月,猴群存在着统治等级,雄性具有相当强的专制性,主导者在核心区域,下属和未成年雄性则在群体外围活动,成年雄性有一个“妻妾群”,每群4~47只,成年雄性1~4只,雌雄比例为1:1.5~1.7,同时父权也存在优势等级,优势等级与其年龄有关系总体上呈倒u型关系,高等级雄性以青壮年或成年雄性居多,相对年轻的成年个体处于等级制度的顶端,故而频繁的分散移民可能是雄性获得等级优势的一种策略。
社会交流行为
喜山长尾叶猴成年雄性会通过间歇性的叫声保持联系,在混合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雄性经常发出深沉的“Wao”或“Ua”的鸣叫声。群体中雌性表现出互相理毛友好行为,同时不会因统治者改变而杀死原群体未成年喜山长尾叶猴。
防御行为
喜山长尾叶猴逃跑时,更喜欢在树上移动,而不是沿着地面移动,为了御寒,喜山长尾叶猴有时喜欢在贫瘠的岩石悬崖处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生长繁殖
喜山长尾叶猴是多妻制,平均寿命在12年,喜山长尾叶猴全年都在交配,甚至怀孕的雌性也会定期交配,但交配在7~11月最高,雌性在交配前往往表现为展示肛门生殖器区域、降低尾巴、摇头,群体雄性统治者会打断下级雄性的交配行为;喜山长尾叶猴妊娠期为168~200天,幼崽在冬末到早春出生,喜山长尾叶猴产1幼崽的情况很常见,出生时间安排可以让幼仔健康度过第一个冬天,因为冬天需要长途跋涉,所以幼仔的独立能力对母猴来说很重要,喜山长尾叶猴的生育间隔很长,约为25个月,幼崽通常在再次怀孕后才断奶,哺乳期可能会持续26个月,如果前一胎死亡,生育间隔可缩短至13个月,同时母亲允许其他雌性搂抱或照顾自己的幼崽。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及致危因素
喜山长尾叶猴虽然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但受到人类干扰的各种影响,包括伐木、狩猎、栖息地丧失、火灾、人类居住地开发地扩张和战争等,截止2015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喜山长尾叶猴种群数量存在衰退趋势。
保护级别
2004年,《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喜山长尾叶猴列为濒危(EN)物种;
2015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危(CR)物种;
2015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物种;
2021年,中国将其列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收录于附录I。
保护措施
截止2020年,为给喜山长尾叶猴提供充足的树叶等食物,保护其发展,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已至少建立10个保护区,如印度的柴尔野生动物保护区、达契根国家公园、尼泊尔的卡鲁巴润国家公园和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巴基斯坦的曼什保护林等增加了现有食物资源的基础。因为喜山长尾叶猴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其受2018年中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此举减少了猎捕、偷猎行为。
主要价值
喜山长尾叶猴在尼泊尔是干肉佳肴,在中国西藏是传统的本土“药物”,但2018年后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已禁止猎捕、杀害。
种间关系
喜马拉雅黑熊(Ursus thibetanus)和豺狼是喜山长尾叶猴的潜在捕食者,喜山长尾叶猴和喜马拉雅黑熊之间存在拾荒摄食关系,喜马拉雅黑熊会吃掉喜山长尾叶猴掉到地上的橡子等。
喜山长尾叶猴是一些植物病原线虫的宿主,并且形成共生关系,如2018年,从喜山长尾叶猴10个粪便中肉眼发现蛲虫,随后检测到480只雄性蛲虫和233只雌性蛲虫。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2000.2023-05-29
喜山长尾叶猴.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05-2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5-29
..2023-05-29
物种评估与保护.especies.2023-05-29
CITES.forestry.2023-05-29
..2023-05-29
..2023-05-2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5-29
..2023-05-29
..2023-05-29
目录
概述
分类历史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习性
节律行为
集群行为
社会交流行为
防御行为
生长繁殖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及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种间关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