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瓜子
葫芦科栝楼属植物
吊瓜子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栝楼属(Trichosanthes)多年生攀援草质藤本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种子,别名瓜蒌子、栝楼子。栝楼在世界分布于柬埔寨、日本、韩国、老挝、越南等地,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主要生于海拔高度200-1800米的平地或坡度\u003c15°的缓坡地。栝楼喜温暖湿润、日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适宜生长在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中。
吊瓜子卵状椭圆形,扁平,表面光滑,淡棕色或棕褐色。炒制吊瓜子质脆味香,风味独特,富含氨基酸、脂肪酸、钙、镁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据中国中药典籍《邹平中药志》记载,吊瓜子具有清肺化痰、滑肠通便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上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肠燥便秘、痈疽恶疮等疾病。
吊瓜子在中国历史悠久,有关其食用记载可追溯至明代,在明代地方志《安庆府志》、明代医书《本草蒙鉴》中均有相关记载。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栝楼在中国天柱山及周边地区地区开始规模化栽培,其主要用于炒吊瓜子食用。此外,吊瓜子还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中国元代药学著作《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明清医书《品汇精要》、民国时期医书《雷公炮制药性赋》等均有相关记载。
植物历史
本草考证
吊瓜子也被记载为“栝楼子”,栝楼子在本草文献中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医书《日华子本草》,原文为“栝楼子,味苦,冷,无毒。补虚劳口干,润心肺,疗手面皱。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用叫”,现代栝楼子本草考证的相关文章以及《中华本草》等著作,都将《日华子本草》中栝楼子的记载作为药用栝楼子的起源和重要依据。但从历代本草收载栝楼的情况看,《日华子本草》中所载的栝楼子不应为中国药典中的栝楼子,应为栝楼的果实。《日华子本草》中“栝楼子”被认为是栝楼的种子,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个炒字,书中记载的'并炒用"很容易让人想到炒栝楼子,但这个“炒”字可能是“妙”字的误用,并且中国明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对《日华子本草》有关栝楼子原文的改变,可能造成了后人对栝楼子的误解。但实际上《日华子本草》中收载的栝楼子实际上可能指的是栝楼的果实,而不是现代中国医书《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收录的栝楼的种子。
炮制历史
吊瓜子是由栝楼的种子制成,因栝楼的果实都是悬吊在支架上,因此中国民间称其为“吊瓜”。吊瓜子炮制最早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民俗史书《雷公》,书中记载“栝蒌凡使,皮、子、茎、根,效各别。其栝并蒌,样全别。若栝,自圆黄、皮厚、蒂小;若蒌,唯形长,赤皮、蒂粗,是阴人服。 若修事,去上壳皮革膜并油了”,宋代医书《证类本草》记载吊瓜子“炒令香熟”,金元时期医书《儒门》《丹溪》记载吊瓜子的炮制方法包括“炒”、“研和润”等。明清医书《蒙签》《醒斋》《握灵》《治裁》等则扩充了吊瓜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制霜、蛤粉炒、焙制、炒等。由此可见,吊瓜子的炮制方法有去油制霜法、炒法、干葛粉炒法、蛤粉炒法、焙法、麸炒法等。其中干葛粉炒、蛤粉炒与焙法仅出现在一部著作中,以后再没有出现,原因可能是如果采用干葛粉进行炒制,干葛粉中的淀粉可能在炒制时导致吊瓜子粘锅、焦化或炭化,故不被应用。蛤粉炒法多用于炮制胶类药物,因为蛤粉传热缓慢,很少用于炮制种子类的药物。而麸炒法与清炒法所得吊瓜子在外观、色泽和气味上相差不大,且更节约辅料。
药用历史
吊瓜子别名瓜蒌子,中国元代药学著作《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记载“瓜萎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中国明清医书《品汇精要》记载吊瓜子“消结痰,散毒”。中国民国时期医书《雷公炮制药性赋》记载吊瓜子“润肺下气止痰嗽,疗乳臃乳闭”。中国现代医书《本草汇言》总结吊瓜子的药性为“恬楼仁,润肺消痰,清火止渴之药也。其体油润多脂,专主心肺胸胃,一切燥热郁热逆于气分,食痰积垢滞于中脱。凡属有形无形,在上者可降,在下者可行。其甘寒而润,寒可以下气降痰,润可以通便利结”。总之吊瓜子甘寒清润,化痰泻热,为治热痰燥痰之要药,可配合半夏(Pinellia ternata)服用。由于其质润多脂,滑肠通便,还可用于肠燥便秘,可单独服用,也可与火麻仁、郁李仁同用。
食用历史
栝楼在中国古代有明确食用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主要食用其根。根据考古文献,中国宋代“天花粉”名称的出现标志着栝楼开始被普遍食用。在中国明代时期,人们开始食用栝楼瓢和吊瓜子。在明代地方志《安庆府志》的第十二卷《食货志》中就有提到天花粉、栝楼仁,明代医书《本草蒙鉴》中也有记载栝楼瓤可“制粉调粥日食,亦润枯燥,补虚”。由此可见,中国明代时期栝楼的食用部位由根扩展到瓤、子、仁,瓤一般熬粥食,子用来熬油,后来清朝时期的部分地方县志中也有关于栝楼的记载。以上均表明,栝楼根的食用有一千多年历史,栝楼瓢和吊瓜子的食用有六百多年历史,吊瓜子以及其他部位均有食用相关历史追溯。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栝楼在中国潜山及周边地区地区开始规模化栽培,其主要用于炒制吊瓜子食用,可见吊瓜子的食用历史悠久且延续至今。
形态特征
吊瓜子为多年生攀援草质藤本植物栝楼(栝楼属 kirilowii)的种子。吊瓜子卵状椭圆形,扁平,长1.1-1.8厘米,宽0.6-1.2厘米,厚约3.5毫米。表面光滑,淡棕色或棕褐色。沿边缘有1圈不甚明显的棱线,顶端稍尖,有1色浅的短条状种脐,基部钝圆或稍偏斜。种皮坚硬,剖开后内表面淡绿色,子叶2片,富油性。气微,味淡,有油腻感。
植物对比
吊瓜子与双边栝楼子(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尖果栝楼子(尖果栝楼Trichosanthes stylopdifera)形态相近,极易混淆,三者间的形态区别如下。
分布范围
栝楼在世界分布于柬埔寨、日本韩国、老挝、越南等地,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包括辽宁省河南省、湖南、湖北、江西、广西、广东省、贵州、四川和云南省等地。栝楼主要生于海拔高度200-1800米的平地或坡度\u003c15°的缓坡地,其多野生于山坡草丛、林缘溪旁及路边,人工栽培于低山、丘陵及房前屋后、庭院等处。
生长习性
栝楼喜温暖湿润、日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不耐干旱,其生长的耐受温度为5-35℃,适宜温度为15-25℃。吊瓜子适宜生长在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中,pH值以6.2-7.5为宜,不宜生长在低洼地及盐碱地中。花期5-8月,果期8-10月。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栝楼的苗床应选择肥沃、温暧向阳、排水方便的沙质壤土,按行距挖设种植穴,并在四周撒上少许生石灰,消毒防虫,每穴施腐熟厩肥、土杂肥、饼肥过磷酸钙等作基肥,将基肥与穴土拌匀覆盖,再用细土填平穴面,灌透水,待土壤干湿适中时开沟作栽种。
块根繁殖
选择结果3-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结子多的吊瓜品种,在2-3月挖出块根,选取径粗3-5厘米,断面白色的新鲜块根,切成小段作种根,切口处粘上草木灰、钙镁磷肥GA3等晾干后栽种。栽种时间可选择2月下旬至3月底,按行株距栽培种根后,再覆盖肥土、盖膜。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开孔,引苗出膜。
播种繁殖
春季播种前取出吊瓜子并浸种,再用细沙拌匀置于温室内催芽,待大部分种子破口露白即可于2月中旬播种,播后覆盖细土或火土灰,浇水保湿,畦面覆盖地膜。还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直播吊瓜子,播后覆盖细土,并盖草或地膜保温保湿,出苗后揭去盖草或破膜。
养护管理
栝楼的施肥次数和数量可根据藤蔓、坐瓜情况而定,如藤蔓长势旺、坐瓜率高,可少施肥;蔓长势弱、坐瓜率低,可多施肥。追肥需搭配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移栽幼苗后10天可喷洒赤霉素和尿素混合液1次,苗高1.5米左右可再追施尿素1次,5-7月可分别追施复合肥。
春季栝楼出苗时,每株选留健壮的2-3个主芽,除去其余芽,以免消耗养分。主茎长到2-3米时,及时打顶以促侧枝生长。尤其7-8月高温季节,茎叶生长快、分枝多,这时也正是开花坐果和果实膨大期,植株营养过旺不利于坐果和果实膨大,往往会造成幼果萎缩。此时要及时抹掖芽、疏侧枝和除去徒长枝。
病虫害防治
栝楼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可用波尔多液代森锌喷雾防治。栝楼的主要虫害有蚜虫、黄守瓜、青虫、瓜绢螟等,虫害发生时可喷施高效戊菊脂、敌敌畏溴氰菊酯乳剂等药剂防治,也可在清晨人工捕杀幼虫。
采收
在9-11月栝楼的果实表面白粉变为橙黄色时,既可分批采收果大而壮实、果柄粗短的成熟果实,可先在阴凉通风、干燥处晾晒2-3天,使之后熟变软,然后将成熟的果实从果柄处剖开取出瓜子,此时吊瓜子充实饱满。瓜子取出后放入盆内加草木灰用手搓揉,在水中淘净,晒干即可。
炮制
(1)炒吊瓜子:取洗净的吊瓜子置于热锅内,先用文火加热,再炒至吊瓜子鼓起,取出后放凉。
(2)蜜吊瓜子: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捣碎的吊瓜子拌匀,闷透后置于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为宜,取出,放凉。每炒制吊瓜子100千克,需用炼蜜5千克。
(3)吊瓜子霜:取洗净的吊瓜子碾成泥状,再用布包严后蒸至上气,压去油后,碱细。
用途
食用营养
炒制吊瓜子质脆味香,风味独特,营养成分丰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精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等。吊瓜子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油酸含量较高。此外,吊瓜子还含有钙、镁、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
医学药用
据中国中药典籍《邹平中药志》记载,吊瓜子具有清肺化痰、滑肠通便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上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这是因为吊瓜子甘寒清润,可化痰泄热,治疗热痰燥痰、咳嗽喘急、痰黄稠粘等疾病,可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苦杏仁、半夏等清热化痰药物搭配服用。此外,吊瓜子还可治疗肠燥便秘、痈疽恶疮,这是因为吊瓜子质润多脂,有滑肠通便的功效。
产业发展
2003年,长兴县吊瓜子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2004年全县吊瓜种植达5427公顷,产值达到13000万元。2004年9月,长兴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尼瓜之乡”。吊瓜子栽培不仅在长兴发展迅速,而且也带动了周邻各县的快速发展,除中国浙江长兴外,安吉县,江苏宜兴、武进区溧阳市高淳区江宁区,安徽广德、琅溪、绩溪县也都有较大面积栽培,总栽培面积超过8000公顷,在中国苏浙皖交界地带初步形成了地方性的高效农业产业。
据《中青网》报道,吊瓜子是中国西乡县白龙塘镇碾子沟村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当地村民摆脱穷根的“利器”。2014年,当地村民王文清初步种植了89亩吊瓜,第一年每亩收益2500元,第二年每亩收益达到3500元。后续全村开始种植吊瓜,面积超过2000亩,并带动周边各地种植吊瓜子,总种植面积达1.6万余亩,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
据中国《文山新闻网》报道,2020年11月,云南省文山广南基地产出的吊瓜子饱满程度和颗粒大小都达到了优等品,基地产出的第一批8000斤吊瓜子发到中国浙江加工成成品后,进入中国长三角一带的各大超市销售,并且还通过网络平台销售。
相关研究
炮制效果研究
据《中药炮制学》记载,吊瓜子含26-31%的脂肪油,脂肪油具有致泻作用,制霜后可除去50%的脂肪油,从而缓和吊瓜子滑肠致泻的不良反应。吊瓜不同部位的的扩张冠脉效果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吊瓜皮、吊瓜霜、吊瓜子、吊瓜仁、吊瓜子壳。
抗氧化研究
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吊瓜子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与β-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其对吊瓜子油抗氧化性的影响,吊瓜子油本身的抗氧化性能一部分依赖于它本身含有的α-生育酚与δ-生育酚但非完全依赖所以添加β-胡萝卜素可明显提高其抗氧化性能,从而为开发瓜蒌子油提供理论依据。
延伸文化
吊瓜子的造型常见于中国湘西苗族妇女的耳环之中,湘西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梅花吊瓜子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
参考资料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plant of the world.2023-09-11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9-11
目录
概述
植物历史
本草考证
炮制历史
药用历史
食用历史
形态特征
植物对比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块根繁殖
播种繁殖
养护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
炮制
用途
食用营养
医学药用
产业发展
相关研究
炮制效果研究
抗氧化研究
延伸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