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是一所大型公立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浑南区以及和平两个院区,分别在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和浑南区白塔一街210号。医院现任院长是尚红院士。
中国医大一院诞生在二十世纪初,其前身为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和沈阳南满洲铁道奉天医院。于1933年福音医院被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继而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后在延安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48年医院又接收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医院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
医院有编制床位3933张,全年门急诊量约348.6万人次,出院约16.3万人次。医教研队伍共有职工3542人,其中正高职244人、副高职263人;博士生导师172 人、硕士生导师254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5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医院共有58个科室,分为三类,分别为手术科室22个,非手术科室25个,诊断相关科室11个。
202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被评选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在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排名全国第13名。在“2021年度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排名16,在“2021年东北区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
历史沿革
创办
中国医大一院诞生在二十世纪初,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08年10月的福建长汀福音医院(原亚盛顿医馆)和沈阳南满洲铁道奉天医院。福音医院是中国最早为中国工农红军服务的医院,1933年福音医院被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继而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后在延安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948年沈阳解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又与始建于1908年10月的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即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医院合并,进一步扩大了医院规模。
援战救灾
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为毛泽东、任弼时、陈云、邓子恢、陆定一、罗荣桓、陈赓、徐特立、罗明、陈正人、伍修权、贺子珍等人诊治。
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在“三下江南”及以后的战役中,附属医院曾组织了6次大规模的手术组或伤兵医院,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1947年,辽宁省吉林省西部地区发生鼠疫,部分医护人员参加学校组成的200 余人防疫大队,扑灭了鼠疫。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医大附院奉命防空疏散,医院组织防空救护大队,下设救护组,住院组和手术组,建成地下防空手术室,应对敌机空袭,历时2个多月完成任务。在唐山地震救灾中,附属一院还调整出60张床位建成“战截瘫”病房,收治唐山转来的60名截瘫病人,还组建了一个精干的医疗技术指导组,负责辽宁省区域内军队、地方医院震灾伤员的抢救、治疗指导工作,较好的完成了任务。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科大学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改革发展
1995年初,医院在全国率先提出“以病人为中心,深化医院改革”的服务理念。其改革成果得到了肯定,卫生部于次年11月召开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改革经验。中央宣传部于1997年3月10日指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中央电视台等10家中央新闻单位集中报道中国医大一院改革经验。为改善医疗环境,医院于2006年改善门诊布局,优化门诊入院流程,硬件上改善环境,建设了急诊外科病房楼。
2012年,浑南院区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9日该院区肿瘤内科、血液内科以及相关的辅助支撑科室开诊试运行,其他科室将分阶段逐步开诊。为进一步满足国际诊疗的需求,该院区建设了国际医疗中心,并于2021年2月3日正式开诊。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有两个院区,分别是和平院区与浑南院区。医院拥有编制床位3933张,全年门急诊量约348.6万人次,出院约16.3万人次,手术服务量约9.4万例,平均住院日7.65天,病人满意度97%。医院医教研队伍共有职工3542人,其中正高职244人、副高职263人;博士生导师172 人、硕士生导师254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5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
院区分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两个院区,分别是和平院区与浑南院区。
浑南院区
浑南院区位于浑南区白塔一街210号,浑南院区于2016年复工建设。浑南院区工程占地24万平方米,I期建设肿瘤精准治疗中心、干细胞移植中心、再生医学中心、机器人手术中心、心血管中心、内外科门急诊及病房、转化医学中心等。浑南院区于2018年10月29日开诊试运行,其中现代化手术室于2019年7月10日投入使用。
和平院区
和平院区地址在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155号。
科室数量
医院共有58个科室,分为三类,分别为手术科室22个,非手术科室25个,诊断相关科室11个。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科室
医院拥有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14个。
急诊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急诊科之一,是国家首批、辽宁省首个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东北三省首个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及危重病学组组长单位、辽宁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任主委单位,辽宁省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是国家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辽宁省中毒救治基地。
科室拥有医生48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16人,住院医师22人。急诊科设有抢救室床位10张,重症监护室(EICU)床位16张,观察室床位20张,检诊床45张,年均接诊患者15万余人次,在急危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早期目标治疗、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的诊治、初级创伤救治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始建于1914年,2004年成为辽宁省高等医学院校第一个神经病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卫生部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8年获批成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9年被列入辽宁省一流学科计划;2013年底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病房拥有床位216张,共设立5个病区,包含4个普通病区和1个急重症抢救(NICU)病区。门诊分别设有特诊、著名专家诊、专病门诊及普通门诊。拥有神经电生理、神经遗传、神经免疫及血液流变学等4个实验室。神经内科共有医生57人,其中博士学位26人,留学归国人员18人,在职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2人。
皮肤性病科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皮肤性病学科内有遗传皮肤病、皮肤病理、医学真菌、性病、光皮肤病、免疫和变态反应、皮肤外科、皮肤美容、中西医结合等亚专业。设有色素脱失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等常见病的专病门诊;皮肤病理与美国Ackerman病理中心建立了远程会诊合作;皮肤美容方面开展了光子嫩肤、强脉冲光、点阵激光、q开关激光、双波长激光、化学剥脱术等项目;皮肤外科方面开展了皮肤肿瘤、腋臭、白癜风等多种疾病的手术治疗。
泌尿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1948年,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CUA)东北地区微创技术培训中心,CUA东北地区结石病防治基地、国际泌尿外科学会培训基地。
拥有医生45人,教授9人,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17人,住院医10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7人,博士后流动站1人。科室人员已硕士化,80%博士化。科室开放床位173张,形成了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学科;尿道结石学科;前列腺尿道外科;男科学肾上腺学科;女性泌尿外科;泌尿系畸形肾积水学科七个亚专科,建立了每个亚专科由3-4人组成的7个学术带头团队。在广泛开展腹腔镜技术、经尿道电切技术、精囊镜技术等微创手术基础上大力创新,如微创内视镜手术、辅助单通道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年门诊量82025人次,年手术量4027例,年收入院病人数6965人,日手术20—49例,平均住院日8.04天。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连续三次被评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病房部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普通病房、内科危重症病房(1000平方米)、介入诊治室、睡眠呼吸障碍诊治室(4张床,兼做24小时食道PH检测)等组成。呼吸疾病研究所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下设肺生理(肺功能)、临床微生物、免疫、生化、临床药理和病理等6个研究室,临床药理研究室2003年被认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心脏外科
2011年心脏外科获评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心脏外科形成了成人心脏外科、先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微创心脏外科、重症监护以及体外循环等6个亚专科。学科学术带头人总体负责,每个亚专业配备1-2名教授、副教授以及1-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
冠脉外科采用先进的不停跳搭桥技术治疗;瓣膜外科方面,在临床上应用Butterfly技术、人工腱索植入技术、瓣叶加宽、瓣叶折叠技术,掌握人工瓣环的选择方法与技巧;先心病外科在新生儿、复杂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方面,完成了大血管转位合并左室流出道梗阻、大动脉转位Switch手术、右室双出口的Rastelli手术、同期David 手术+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微创心脏外科常规开展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二尖瓣置换/成形手术、主动脉瓣手术以及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等常规微创心脏手术;重症监护将治疗前移,术前对危重病人采取个体化评估,针对性的器官保护策略,综合运用IABP、ECMO、床旁血液滤过以及亚低温等治疗措施;体外循环运用新型心肌保护液、肾脏保护液、脑积液引流等器官保护策略,应用脑组织血氧监测、DL-乳酸水平监测、鼻咽温及直肠温监测等综合连续监测手段,调整体外循环流量、温度、红细胞压积、复温时间及灌注方案,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和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科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的东北唯一常委单位。拥有病房床位105张,医师44人(高级职称17人),是中国最早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耳科学诊疗涉及侧颅底、面神经、耳神经科学、耳部畸形和耳部肿瘤等所有耳科领域,是首家辽宁省婴幼儿听力障碍诊断和治疗中心及人工耳蜗植入单位;鼻科学在省内率先开展鼻内镜手术,每年手术两千例以上,在内镜下鼻眼相关、颅底、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鼻良恶性肿瘤等治疗领域积累了治疗经验。
神经外科
中国医科大学一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57年,为辽宁省神经外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单位,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辽宁省高等学校重点专科,为东北地区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的区域中心单位。
科室拥有神经外科专业医生61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拥有专科护理人员102人,有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16人。拥有神经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创伤、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疾病、神经重症、小儿神经外科、颅底外科等8个亚专科,拥有床位214张,2016年门急诊29000余例,住院患者5000余人,全年完成手术例数3500例。
科室特色体现在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复杂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颅底肿瘤疾病的手术治疗,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技术在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神经重症疾病的综合治疗,及重症神经外科疾病的护理等领域。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是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成立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获得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1年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牵头组建了辽宁省高校重大学科建设平台。拥有固定人员63名,其中医师24名,80.7%具有博士学历;研究员3名,护士27名,技师9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16名。年门诊量逐年增长,2016年达到13.6万人次,住院人数每年近4000人次,病房收治的患者病种数量200余种,内分泌实验室开展激素和抗体等检测项目50余项。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冠脉介入技术及起搏电生理技术培训基地、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博士招生单位以及辽宁省唯一的心血管疑难病会诊中心,是东北地区心脏病诊断治疗的区域性中心。
科室总床位数179张,心脏介入手术室3个,配备3台DSA,可同时进行冠脉介入和电生理介入治疗,年出院人数超8000人,年各类介入手术量8000余例,门诊诊室13个,年均门诊量10万余人。拥有医生52人,教授12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6人, 有在知名国际心血管病中心研修及留学经验的达40%以上。
科室特色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与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介入,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研与临床和心力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等,专业格局划分为心衰、高血压、冠脉介入、心律失常。设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亚专科门诊,并建立系统的心血管介入术后随访数据库。
骨科
骨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辽宁省高等院校重点学科、辽宁省脊柱外科疾病诊治中心、辽宁省运动医学医疗中心、辽宁省骨科疾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科室具有额定床位168张,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骨科疾病的诊疗中心。拥有医护人员90余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科室每年门诊量10万多人次,收治病患4100余名,手术3400余。骨科形成以脊柱外科、创伤外科、关节外科、骨肿瘤外科、足外科及运动医学科为主体的构架。其中颈椎疾患治疗、脊柱畸形矫形、关节周围骨折治疗、膝关节翻修、扁平足治疗及韧带重建等为重点。
麻醉科
麻醉科为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辽宁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拥有医护人员119人,其中医生96人;教授8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麻醉科以疑难危重病人麻醉为临床技术专长,特别是在大脏器移植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嗜铬细胞瘤手术、各种腔镜微创手术以及合并有重要脏器疾病的危重病人手术的麻醉方面具有技术支持。2016年实施麻醉50000余例,麻醉相关死亡率低于20万分之一。麻醉科设有麻醉评估门诊,疼痛科设有疼痛门诊及病房,采用先进的微创技术治疗各类急、慢性顽固性疼痛及晚期癌痛。
病理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是集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学研究三者紧密结合的独立建制的科室,也是辽宁省冲刺下一轮国家重点学科的“提升计划学科”,辽宁省病理学会主任委员和辽宁省病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辽宁省首批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单位,也是卫生部首批病理执业医师培训基地。2010年成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拥有医师38名,副教授以上人员占约70%,每百张床合病理医师数达到1.4名,拥有技术人员为21名,每百张床和技术人员0.9名。形成了胸部(肺,气管,纵膈,心包)、消化(食管,胃肠,肝胆胰)、 乳腺、淋巴造血 、泌尿男性生殖、女性生殖、 软组织、骨关节学组 、神经、头颈部(口腔,眼耳鼻喉,甲状腺)、细胞病理、皮肤病理、肾脏活检病理及分子病理等亚专科。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2010年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单位,是东北地区疑难重症患者诊治中心。科室拥有标准配置的重症监护床位42张,拥有多种生命支持设备如ECMO、IABP、多种机械通气及血液净化设备、心脏超声等。拥有重症医学专职医生26名,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致力于重症患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探讨脓毒症凝血功能及微循环障碍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率先提出凝血功能异常活化以及微血管内血栓形成是脓毒症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医学成果
医学贡献
揭示SIRT2调控高血压肾病的作用机制
2023年2月14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孙英贤教授团队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中科院TOP一区,IF=23.2)上发表题为“Deacetylation of Septin4 by SIRT2 (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2) Mitigates Damaging of Hypertensive Nephropathy”的研究成果,该文章将荣登2023-3月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封面。课题组长期研究泛素化及乙酰化修饰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的关键作用,系列研究围绕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建立了一条全新的信号转导通路SIRT2-BAG3-WWP2-PARP1-Septin4。该研究揭示了在高血压肾损伤中,SIRT2对Septin4的去乙化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该疾病靶向治疗以及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医学实践
完成首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支架原位开窗重建弓上三分支的全腔内微创治疗
 2023年5月11日,血管外科/甲状腺外科张健教授治疗组为一名累及弓上分支的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成功进行了动脉瘤的隔绝及弓上三分支的同期原位开窗重建。因左颈总动脉与无名动脉之间距离较短,腔内治疗主体支架稳定的锚定区需跨越无名动脉至其前方约2cm,共需两枚主体支架完整封堵动脉瘤,同时需在双侧颈动脉不间断供血的条件下行无名动脉、左侧颈总及锁骨下动脉的开窗重建。手术历时6小时,弓上三分支重建全部完成,造影显示主动脉弓部动脉瘤腔内隔绝良好,弓上三分支通畅,治疗成功。
完成辽宁省首例全磁三维介导下PFA脉冲电场消融
2022年11月3日,在心血管内科主任孙英贤教授的主持下,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于波教授团队在辽宁地区率先成功完成2例在全磁三维介导下的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房颤手术。两名患者分别为54岁的男性和68岁的女性。于波教授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讨论后,决定采用国际上最新的脉冲电场消融技术为两名患者实施手术。男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脉冲电场导管消融治疗,手术在全磁定位三维电生理标测介导下,用脉冲消融导管(7极)在三维系统上构建左心房模型,并同时采集肺静脉前庭及左心房电压图,确定肺静脉开口位置后,医生对肺静脉前庭进行消融。
在中国率先开展三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2022年8月23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宁宏教授团队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三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成为了中国首批开展此项新技术的白内障专家团队。既患有白内障、又存在角膜散光和老视,因此宁宏教授为患者选择了针对散光人群的散光矫正型三焦点人工晶体——PanOptix® Toric人工晶体。经过术前检查和手术设计,8月23日上午,宁宏教授主刀成功完成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三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通过手术,一次性解决了患者的白内障、散光、老视等多种眼病。
在中国率先开展经纤支镜热蒸汽消融治疗重度肺气肿
2022年8月9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成功完成1例经纤支镜热蒸汽消融术(BTVA,简称热蒸汽消融术)治疗重度肺气肿。这是该技术在中国上市后中国公立医院首例开展,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为晚期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呼吸介入治疗方案。在麻醉科二部主任裴凌教授、麻醉师尹秀茹医生的配合下,于娜副教授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置入治疗导管,对患者的靶肺段进行热蒸汽消融,全程操作仅15分钟。
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钇[90Y]肿瘤治疗新技术
2022年6月16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成功为两名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90Y]微球介入治疗手术。本次钇[90Y]微球介入手术是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邵海波教授带领下,共建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专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完成。接受治疗的是两名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两名患者经院内多学科诊疗专家及海外专家讨论,进行精准影像评估和[99mTe]-MAA模拟手术,一致认定患者进行钇[90Y]树脂微球介入手术是最佳选择。经过周密的手术计划和术前准备,6月16日上午,两名患者的介入手术顺利完成。
教育科研
教育
关联院校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走完全程且坚持办学的院校,也是中国最早进行西医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等学校之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学校的第一临床学院。学校拥有沈北新区、和平2个校区,设有19个学院、2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专业、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6个。
医院教培
博士生导师172 人、硕士生导师25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4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共有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9人、副主任委员6人。
医院是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拥有25个专业基地。,其中内科、外科、全科、急诊科、麻醉科、康复医学科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全科、儿科、精神科、妇产科、麻醉科、急诊科、临床病理科、重症医学科系紧缺专业。
教材
院内多位教授参与教材编写,包括高等医学院校《内科学》第四、五、六、七、八版教材、高等医学院校长学制《内科学》第三版教材、《实验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国家规划教材和4部急诊医学相关教材。
合作交流
临床检验形态学虚拟教研室由尚红院士牵头担任教研室主任,于2022年获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由中国医科大学北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江苏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郑州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12家单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负责人组成,成员单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科研
2018年全年医院共获各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批国拨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医院对大学科研经费贡献度达70%。医院共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三级)3个,辽宁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
重点学科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创建于1962年,是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成立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10年辽宁省内分泌疾病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1年获得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学科规模:拥有固定人员63名,其中医师24名,80.7%具有博士学历;研究员3名,护士27名,技师9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16名。国家二级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人层次4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
学科特色:学科是中国最早开展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治疗方法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科室之一,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等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面形成特色。在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疑难疾病诊治方面、在内分泌危重疾病的救治方面是东北地区的诊疗中心。
皮肤与性病学
学科于1981年获中国首批博士学位授,2002年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皮肤病与性病学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1999年被批准为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被批准为辽宁省高校皮肤病重点实验室。
学科规模:有皮肤病理、医学真菌、性病、激光与理疗、免疫和变态反应、皮肤外科、皮肤美容等专业。学科拥有医、技、护人员43人,其中医师23人,技师6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人,有博士学位者14人,留学归国人员12人。
学科特色:拥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是朗格汉斯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免疫系统;皮肤遗传学与免疫遗传学;自体免疫性疾病;美容皮肤病学。
内科学呼吸内科
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呼吸系病)连续三次被评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辽宁省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在“复旦版”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排名第5-7位。呼吸疾病研究所下设肺生理(肺功能)、临床微生物、免疫、生化、临床药理学和病理等6个研究室,临床药理研究室2003年被认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
普通外科学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创建于1958年,2002年成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7年加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9年被评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普通外科专业排名全国第12名。2005年成立中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教研室,2015年10月获评外科专业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学科规模:普通外科拥有教授47人,副教授5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5人。拥有辽宁省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低温分子生物学与器官保存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肿瘤病因与预防重点实验室。
学科特色:在胃癌治疗及基础研究方向,在肝癌综合治疗、肝肾移植方向,在胰脏癌胰腺炎方向等方向有经验。血管外科疾病临床诊疗及基础研究、乳腺肿瘤的诊治水平及相关基础研究、外科ICU的危重症患者救治等方向深入研究。
科研平台
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8年,医院检验科成功获批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学检验研究中心,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皮肤性病学科内有遗传皮肤病、皮肤病理、医学真菌、性病、光皮肤病、免疫和变态反应、皮肤外科、皮肤美容、中西医结合等亚专业。学科设有色素脱失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等常见病的专病门诊;皮肤病理与美国Ackerman病理中心建立了远程会诊合作;皮肤美容方面熟练开展了光子嫩肤、强脉冲光、点阵激光、q开关激光、双波长激光、化学剥脱术等项目;皮肤外科方面熟练开展了皮肤肿瘤、腋臭、白癜风等多种疾病的手术治疗。截至2015年11月科室共发表学术论文1078篇,其中外文期刊论文350篇。主编、副主编或参编专业书籍46部;其中主编英文专著1部,已在美国出版发行。获11项专利,其中美国专利1项。
胃肠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建立于中国医科大学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合了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辽宁省胃癌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优质资源,汇集了肿瘤学、外科学、药学专业、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综合力量,充分整合了胃肠癌医学研究技术资源、标本资源、人才资源。
实验室面积33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2625万。建立了多个辐射多中心的转化医学研究平台,组建大规模胃肠癌生物样本库,由11300余例自1990年至今常年保持更新病例组成,配有恶性肿瘤样本资源库,系统收集新鲜肿瘤组织、石蜡包埋组织、血液、腹水、腹腔冲洗液标本。研究团队包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专家1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现有固定研究人员65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0人,占61.5%;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者54人,占83.1%。
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艾滋病研究所始建于 1996 年,是国内最早开展艾滋病治疗的医疗机构之一,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WHO 全球耐药检测网络国家级实验室、全国 HIV 耐药检测网络核心实验室、拥有全国艾滋病临床药物评价平台、国家卫生计生委艾滋病治疗基地和艾滋病临床检测培训基地、辽宁省艾滋病医学转化中心。
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合作中心”,以发挥综合医院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巨大优势。研究所为 HIV 感染者提供了艾滋病诊断-疾病进展监测-治疗-不良反应监测-耐药检测-心理支持等“一站式”综合卫生服务。研究所承担了“十二五”、“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973”、“863”以及国家自然基金等百余项艾滋病相关课题,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高影响力论文 300 余篇。
甲状腺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占地面积2174平方米,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组织学实验室、小动物行为学实验室等等,仪器设备价值3000余万元,包括ICP-MS、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式细胞仪、Seahorse能量代谢仪、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微激光切割系统、平面微电极阵列系统、磁珠分选仪、化学发光凝胶成像仪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400余篇,其中SCI160余篇。
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碘营养与甲状腺疾病、Graves 病的遗传易感基因、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妊娠与甲状腺疾病等。学科保持了碘与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妊娠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领域的多篇文章被数个国际相关指南所引用。
杂志期刊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一本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期刊,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该刊主要栏目有:综述、编译、引进与应用、论著、病案报道。国际儿科学杂志主要刊登儿科学领域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综述、论著、临床应用研究、个案报道、临床病例讨论等,另不定期辟有述评、名家讲坛、国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主管单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其主办单位为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科大学,该刊重视学术导向,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专题笔谈_心肺复苏等。于1981年经新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批准的正规刊物。
声誉与排名
院内专家
尚红
中国医科大学检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临床检验诊断及艾滋病防治专家、辽宁省教学名师。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任、国家首批虚拟教研室—临床检验形态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医技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共承担中华医学会及辽宁省教学课题3项,主编《实验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国家规划教材和专著16部。
陈洪铎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总部在意大利)会长,国际生物医学科学协会(总部在美国)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总部在美国)常务理事、Journal of  Pigmentary Disorder (欧洲)主编 、JAppl Cosmetol (欧洲) 副主编、Int J Biomed Sci (美国) 副主编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归来,他是中国关于朗格汉斯细胞研究的奠基人,他关于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已获国际公认。他发现维甲酸可促进紫外线所致结缔组织损伤的恢复,已被用于光老化性皮肤损伤的修复;证实了绿茶提取物、薏苡仁提取物等对光老化、光免疫抑制及光致癌的防治作用。截止2015年11月共发表学术论文564篇,其中英文出版215篇,专著36部,专利8项。
孙英贤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民建中央委员。任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等学术任职,担任《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Internal Medicine》等多个杂志副主编,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
他长期致力于高血压干预方面研究及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方面,长期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心血管相关疾病以及靶器官损伤保护中的作用为出发点,带领团队成员发现一条全新的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信号转导通路SIRT2-BAG3-WWP2-PARP1-Septin4,确定了6个修饰位点,均已申请发明专利,为靶向治疗心血管相关疾病提供新策略及理论依据。高血压干预方面,孙英贤教授团队于2002年率先在中国创建农村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基地发现中国农村高血压加速流行趋势,探索出适合中国的治疗高血压、预防脑卒中的综合管理模式,并在接续的研究过程中深入探索,研发出适合中国农村的高血压数字化远程管理模式和人工智能处方系统。
高兴华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常务理事、Global Dermatology (欧洲) 主编 。他发现温热能促进朗格汉斯细胞成熟,已用于跖疣等顽症治疗;研究结果之一发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并被路透社专栏报道;他的研究结果被纳入到英国皮肤科学会治疗指南。他首次提出粘膜色素脱失是面部肢端型白癜风亚型;创立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白癜风;参与白癜风遗传学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多次受邀在Vitiligo Master Class等国际继续教育课程和国际会议中作报告。截止2015年11月他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
夏茂盛
教授、骨科主任医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博士后,沈阳市拔尖人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基金四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影响因子合计超过40分。专业擅长为髋膝关节退变性疾病的诊治、交叉韧带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治疗、肩袖损伤的诊治,同时擅长颈肩痛及腰腿痛的诊治。
张浩
教授、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甲状腺外科主任,首届辽宁青年名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外科学组组长,辽宁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诊疗专长: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甲状腺恶性肿瘤和复杂甲状腺疾病。
黄玉红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留日博士。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胃肠病与营养协作组委员,东北三省IBD诊治协作组组员,辽宁省免疫学会消化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胃食管反流病学组副组长,中国炎症性肠病基金会(CCCF)特聘医生。1990年毕业后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科研工作,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消化系统各种疾病诸如食管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肝脏疾病、急慢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等都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是对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胃肠动力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便秘)等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和造诣。
宋永喜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任中国医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辽宁省胃癌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胃肠肿瘤精准诊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转移研究平台负责人。担任辽宁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等。宋永喜教授围绕胃肠癌早诊、分子分型、腹膜转移及靶向药物研发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辽宁省重大研发计划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embo J、Mol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1篇,其中中科院分区1区8篇,引用4000余次,获批专利6项。代表性成果包括:探索胃肠癌诊疗新靶点,提出综合防治新策略;优化胃肠癌分子分型及外科病理分期,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开辟医工交叉精准诊疗新路径,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
资质认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辽宁省卫生健康委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社会公益
医院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清原满族自治县洪涝灾害医疗救援、四川雅安地震医疗救援备战、“十二运”医疗保障等紧急公共卫生任务。
面对基层医院开展线上义诊及授课
2022年9月17日上午,中国医大一院公共事业部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为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线上义诊,对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和义县人民医院医生进行线上培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期对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和义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2022上半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派出16名医生在两家医院进行帮扶。
中国医大一院第五批援冈比亚医疗队启程
2022年5月29日,应冈比亚共和国政府邀请,由辽宁省承派的中国(辽宁)第五批援冈比亚医疗队在沈阳市举行出发仪式,正式启程赴非洲冈比亚首都班珠尔执行为期1年的医疗援助工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心选派心血管内科李阳、肝胆外科王光两名青年医生执行此次援外任务。2017年以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累计向冈比亚共和国派出5支援外医疗队共计12名队员。5月31日,两名援外队员已安全抵达冈比亚开始援助工作。
参考资料
神经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首页.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4
医院概况.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4
科室导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16
省直公立医疗机构名录.辽宁省卫健委.2023-06-08
省属高等院校及附属医院.辽宁省卫生健康委.2023-06-04
领导班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4
医院历史.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09
2021年医院排行榜.复旦医院排行榜.2023-06-07
2021年东北区医院排行榜.复旦医院排行榜.2023-06-07
中国医大一院浑南院区开工建设.辽宁省卫健委.2023-07-20
浑南院区国际部体检中心介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20
重点专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16
急诊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5
神经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皮肤性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泌尿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呼吸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心脏外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耳鼻咽喉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心血管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6
骨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麻醉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病理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重症医学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钇[90Y]肿瘤治疗新技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中国医科大学简介.中国医科大学.2023-07-19
中国医大一院高质量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纪实.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19
尚红院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09
皮肤与性病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09
内科学呼吸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09
普通外科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09
实验室概况.胃肠肿瘤精准诊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3-07-20
艾滋病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7-20
国际儿科学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2023-07-09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07-09
2021年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复旦医院排行榜.2023-07-06
孙英贤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夏茂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8
张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8
黄玉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8
宋永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面对基层医院开展线上义诊及授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中国医大一院第五批援冈比亚医疗队启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3-06-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创办
援战救灾
改革发展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院区分布
浑南院区
和平院区
科室数量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科室
急诊科
神经内科
皮肤性病科
泌尿外科
呼吸内科
心脏外科
耳鼻咽喉科
神经外科
内分泌与代谢病科
心血管内科
骨科
麻醉科
病理科
重症医学科
医学成果
医学贡献
揭示SIRT2调控高血压肾病的作用机制
医学实践
完成首例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支架原位开窗重建弓上三分支的全腔内微创治疗
完成辽宁省首例全磁三维介导下PFA脉冲电场消融
在中国率先开展三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在中国率先开展经纤支镜热蒸汽消融治疗重度肺气肿
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钇[90Y]肿瘤治疗新技术
教育科研
教育
关联院校
医院教培
教材
合作交流
科研
重点学科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皮肤与性病学
内科学呼吸内科
普通外科学
科研平台
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
胃肠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
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甲状腺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
杂志期刊
国际儿科学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声誉与排名
院内专家
尚红
陈洪铎
孙英贤
高兴华
夏茂盛
张浩
黄玉红
宋永喜
资质认定
社会公益
面对基层医院开展线上义诊及授课
中国医大一院第五批援冈比亚医疗队启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