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Degree),简称专硕,与
学术型硕士(Master of Academic Degree)相对应,两者处于同一层次,但在培养规格和目标上有明显的差别。专业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旨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与此相比,学术型硕士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实践为导向,与职业性是紧密相关的,培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践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专业学位提至与学术学位并重位置,在14个门类下均设置了专业学位,其中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大多学校将专业型硕士的学制由原本的2年或者2年半陆续延长到3年。
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的占比仅为15.9%,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已超过60%。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进一步明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定义
专业型硕士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起源于1991年,截止2022年,已经设立了3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是为特定职业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并在合格的情况下授予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它与学术型硕士(Master of Academic Degree)相对应,两者处于同一层次,但在培养规格和目标上有明显的差别。专业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旨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与此相比,学术型硕士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
发展历程
国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历程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国家。早在20世纪初,美国就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列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1908年,
哈佛大学授予了美国第一个专业学位——
工商管理硕士(MBA), 这是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开端。1920-1940年间,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对美国专业学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美国大学协会自创立之初对不同学位类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界定和要求,将硕士学位分为文学硕士、理学硕士、 教育文学硕士和教育硕士,前两种为学术型学位,后两种为专业学位 。 此后专业学位又增加了诸如企业管理硕士 、
社会工作硕士 、 公共卫生硕 士 、
城市规划硕士等 。到20世纪80年代,
美国已经建立起种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截至2017年,美国每年授予的硕士学位中,80%以上是应用型学位。
女王陛下政府在1963年《罗宾斯报告》中明确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传教士、法官、律师和医生,为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各项需求提供应有的技术服务。英国高等教育也因此开始侧重于于为经济建设服务,重点关注应用型专业研究生培养。此后,专业硕士学位在当时的经济大发展要求下得到了与学术型学位的同等待遇。截至20世纪末,
英国专业硕士学位涉及包括
教育学 、 医学 、 商业管理 、 工程等在内的12个学科领域。到2006年,英国专业
学士授予人数为119.26万人。到200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英国研究生学位教育的主体,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占在校研究生总数稳定在80%左右。
法国由于在二战期间遭受了经济上的重大挫折,政府期望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来促进社会发展,培养能推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成为了当时的主要教育使命。此后的几十年间,法国将传统大学、高等技术教育、工程师教育等组成的高等教教育体系逐渐改革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类学位制度的教育体系。1982年,法国当年的专业硕士学位人数已经达到6379人,占总硕士学位的30%,1990年的专业业硕士学位人数更是增长了一倍。
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发展速度都非常缓慢。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开始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度专门职业所需的高度能力”作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强调要培养专业技能型高层次人才。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未能贯彻这一理念,因此一直没能取得较大发展。直到20世纪末,日本公布了《关于21世纪大学改革的咨询报告》,提出必须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借鉴美国商学院、法学院等专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经验的基础上,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性的突出。进入21世纪,
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放育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状态。
韩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50年代后期,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20世纪60年代,韩国
汉城大学设置了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门大学院一行政大学院和保健大学院,其他大学随后开始效仿,在这之后的30年间,韩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没有大的发展。直到1995年,韩国总统教育改革委员会制定了一些新的举措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历程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基于这样的背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拉开了序幕。
1984年,教育部研究生司转发
清华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工科院校《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的通知,提出在合适的时机设置工程硕士学位。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试行办法》的通知,提出对医学研究生教育进行改革。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中国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正式启动,开启了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先河。1991年,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等9所高校开始试办MBA教育,招收了94名MBA学生,这标志着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在中国正式开始实行。1992-1998年间,相继设置了7种专业学位,包括建筑学专业学位、法律硕士学位、教育硕士学位等。
在专业学位建设中的另一项重大政策调整则是成立了个专业学位的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来指导和协调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其中1994年设置的
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中国第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1997年,中国面向在职人员招收在职非全脱产专业学位,尽管初始招生只是针对法律、工程、
建筑学、
工商管理等有限的几个专业,但招生对象在类别上的扩展以及受教育主体的层次化都极大推动了中国专业学位的发展。1999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中国国情和教育现实需求而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学位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2009年,教育部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且避免学术型研究生扩招而导致的质量下降,决定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同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首次面向应届本科生招生。
2009-202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稳步增长。2009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为7万多人,到2013 年就上升至22万人,4年间增加了2倍。2012年授予硕士专业学位19.8万人,占硕士学位授予总数的35%,到2021年,授予硕士专业学位上升为43.3万人,占比增至58%。2020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超过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十三五”期间,专业型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
202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并正式发布。
学位情况
学位种类
专业学位类别目录由国家统一编制,主要用于学位授权和学位授予,每五年集中修订一次。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专业学位类别中设有详细的领域划分,另一种情况是不进行领域划分。对于不进行领域划分的专业学位类别,有些类别可能会根据惯例采用类似领域的方式进行招生和培养,例如中医类别可能设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等,以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但并未公布统一的领域划分。另外,例如法律类别将招生对象区分为法律(法学)和法律(非法学),但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不属于领域设置的范畴。
2022年,教育部在举办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中的第四场中提到,2012-2022年,中国研究生教育专业体系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中医等一批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工程专业学位类别由1个调整为8个,截至2022年,中国已经形成了涵盖14个学科门类、113个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专业目录。
主要学位介绍
2012年至2020年,全国授予硕士专业学位人数最多的五个专业学位类别:工程、工商管理、教育、临床医学和法律。
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于1997年获得批准设立。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批,决定统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专业人才培养,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这8个专业学位类别分别是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和交通运输。并于2020年起,按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进行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
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
硕士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属于商科领域,是为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所需要的复合应用型高层管理人才而设置的一门学科,包括了金融学、
经济学、
管理学等专业课程,于1990年获得批准设立,是中国第一个专业学位。
工商管理硕士的招生主要是面向社会从事管理类相关工作的人员,在《202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其报考条件有“毕业年限”要求。据研招网2023年硕士专业目录统计,共277个招生单位获批MBA招生办学资格。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于1996年设立,设立之初分设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两个培养方向,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全日制教育硕士一般面向大学本科毕业生招生,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则面向在职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进行招生。招生专业主要有:教育、教育管理、科学与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各个专业在招生要求上大不相同。截至2022年,教育专硕的培养院校已经增至158所。
临床医学硕士
临床医学专硕是医学领域下的专业学位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于2013年设立。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包括超声医学、儿科学、儿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放射影像学、放射
肿瘤学、老年医学、临床病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肿瘤学、重症医学等研究方向。2023年硕士专业目录显示,已有125个招生单位设置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Juris Master,JM)分为法律硕士(法学,本科为法学的法律硕士专业)和法律硕士(非法学,本科为非法学的法律硕士专业),两者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的重点在于“复合型、专门型、应用型”,于1996年第一批试点高校开始招生。
法律硕士的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等政法系统,律师公证行业,其他有法务工作需求的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企业等。截至2019年,全国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已达246个。
警务硕士
警务专业硕士别于普通高校研究生的鲜明特色之一是有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和较强的纪律意识。警务专硕以培养独立从事各项公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除了文化知识外,警务专硕研究生还要进行团队学习、案例研讨、现场研究、专业实训等内容,实践操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在报考条件中,六所院校警务专硕限“定向就业”的考生报考,同时,除
国际关系学院外,其他五所院校都要求考生为符合条件的“在职警察”。研招网2021年硕士专业目录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六所院校招警务专硕研究生。
类型
专业学位教育的学习方式根据在职和全日制攻读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指按照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的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需要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进行全脱产在校学习,学习期间一般为2-3年,并且必须完成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在职专业型硕士
在职专业型硕士指按照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在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录取的研究生。在职专业型硕士需要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职攻读专业学位主要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利用周末、节假日上课或进行集中授课,学习期间一般为2-4年,可以选择不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方式。
区别
招生条件
专业型硕士报考条件,除了要符合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基本条件外,对于部分专业学位有单独规定,例如,报考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等专业的人员,须满足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学术硕士报考条件,须满足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等三个条件之一。
招生考试
研究生的考试方式包括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和推荐免试。全国统考和全国联考的科目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统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而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的相关机构组织编制。自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在职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考试都可以选择在12月份进行统一考试。
调剂要求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的调剂要求中提到,考生调剂基本条件是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统考科目与调入专业统考命题科目相同。学硕的考试科目一般可以涵盖专硕的初试科目,因此一般为学硕调剂到专硕,但专硕一般不能调剂到学硕。
培养目标
专业型硕士通常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例如工程师、会计师、医师、律师、教师等职业。这种学位注重实践和应用,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旨在培养经过正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旨在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
培养方式
在培养方式方面,学术型硕士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中国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制度,即研究生会选择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和学术交流。
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根据生源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在职研究生的专业型硕士,生源特点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主要目标是以完成学业和促进升职。应届本科生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生源特点为具有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学习动机为更好地就业和锻炼能力,主要目标是找到合适又优质的就业岗位。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将重点放在专业课及实践课上,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制
专业型硕士的学制一般是2-3年,并且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
学术型硕士主要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5年。
学费标准
自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不超过8000元。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收费标准根据本校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收费标准确定,原则上不高于该标准(对于没有普通专业学术型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学校,可以参考当地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相关收费标准)。
导师制度
学术型硕士采用单导师制度,即研究生导师负责学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课题研究指导、学位论文指导以及整个研究生期间的指导工作。导师在学生完成研究生论文后,会对其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并负责向导师组申请审查同意,提交院
学位评定委员会,申请组织答辩。
专业型硕士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其中校内导师担任主要指导角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和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教授理论知识和学术指导,而校外导师则主要负责培养技能和指导实践。
学位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
学位论文选题应该源自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并且必须具备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进行呈现。学位论文的字数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的特点和选题的要求来灵活确定。
读博方式
专业型硕士一般不能直接进行硕博连读或直博,如果想在硕士毕业后考取博士学位,应咨询招生单位了解相关政策。
而学术型硕士则有机会可以直接进行直博或硕博连读,无需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问题
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文件主要汇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至2020年的成就与挑战、2020-2025年的发展与目标以及具体的组织实施措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涉及专业型硕士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仍需扭转,简单套用学术学位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与质量问题并存,类别设置仍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个别类别发展缓慢,培养规模仍需扩大,培养模式仍需创新,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三是发展机制需要健全,在学科专业体系中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凸显,人才需求与就业状况的动态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与职业资格的衔接需要深化,多元投入机制需要加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需要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仍需创新。
发展目标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发展机制和环境更加优化,教育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灵活规范、产教融合、优质高效、符合规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优化措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面对挑战和想要实现发展目标,要着力优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完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和授予标准: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的设置应更加突出明确的职业背景和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增强对行业产业发展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针对性。在授予硕士专业学位时,应更加注重研究生对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扎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通过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健全更加灵活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管理机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现代制造业、现代交通、现代农业、现代信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可以增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推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稳健增长:逐步扩大硕士专业学位的授权布局,新增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应主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