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临
中国内地导演、戏剧大师、电影艺术家
黄佐临,原名黄作霖,1906年10月24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是广东番禺,英国伯明翰大学商科学士,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当代杰出的戏剧大师、著名导演、电影艺术家。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1927年,自编自导自演英文独幕剧《东西》。1938年,黄佐临在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他根据教学内容排演了《阿Q正传》。从1939年到1946年是黄佐临一生中导戏最多的时期,相继执导了《梁上君子》《夜店》等作品。1947年,执导了第一部讽刺喜剧片《假凤虚凰》,他用浓烈的喜剧表现手法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盛行欺骗风气。1948年,编导了电影《表》,该电影表现手法别具一格,被法国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列为世界电影通史中的经典。20世纪50年代,先后执导了《思想问题》《美国之窗》《为了和平》等电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想。1962年3月,黄佐临在广州市召开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发表了《漫谈戏剧观》的讲话,提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写意戏剧理论。1980年,执导话剧《陈毅市长》,该话剧荣获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8年,荣获中国话剧研究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1994年6月1日上午,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88岁。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1906年10月24日,黄佐临出生于天津余庆里一号,儿时的黄佐临是一个调皮捣蛋、充满想象力的孩子,从小就喜欢戏剧的他还把家里的帐子当幕布,床当舞台,他也非常爱看电影、戏曲和马戏。1917年,黄佐临就读于天津新学书院。1925年8月初,年仅19岁的黄佐临辞别父母去上海市打拼,之后到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前两年攻读商科,后转入社会学科,留学期间受到过英国著名作家和幽默大师萧伯纳的鼓励。留学期间居住于郊区的林溪学院,积极参与周末的晚会演出,自编自导了幽默短剧——《东西》,这是他创作的第一出戏。
1929年,黄佐临回到国内后,担任天津新学书院名誉校长,在《天津北京泰晤士报》上发表过文章,并引起广泛关注。
1935年,黄佐临二次留学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深入钻研莎士比亚,并且在法国著名导演圣丹尼开办的伦敦戏剧学馆里学习导演,这为黄佐临以后对戏剧的追求和探索又埋下了伏笔。
演艺经历
初导戏剧
1937年,黄佐临获得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抗日战爆发后回国。1938年,在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他根据教学内容排演了《阿Q正传》。第二年,他在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和上海艺术剧团担任导演,其中上海职业剧团是他与周剑云姚克等合伙组办的,在这期间他执导了《小城故事》《蜕变》等话剧。
1942年,黄佐临结识了黄宗江、石挥等人,并和他们一起创办了苦干剧团,该剧团后来改名叫“苦干戏剧修养学院”,执导了《梁上君子》《夜店》等话剧。
转战电影
1946年,黄佐临开始独立创业,并参与创办了文华影业公司,借着这次契机,他开始涉足电影领域,并成为了编导。1947年,执导了第一部讽刺喜剧片《假凤虚凰》,用喜剧的表现方式讽刺了当时的社会不良风气。此后,该片被翻译成英语,响誉国外。
1948年,加入了国内的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剧影工作者协会筹备小组,新中国成立后,编导了电影《表》,该片选用了非职业演员和没有名气的演员,其表现手法别具一格,这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轰动,该片后来被法国电影史学家萨杜尔列为世界电影通史中的经典。在那之后,黄佐临又执导了《夜店》《腐蚀》等大量不同风格的戏剧影片,其中电影《腐蚀》是对茅盾原著日记体小说进行的影像化改编,将故事情节调整的更加紧凑集中,突出了戏剧性矛盾。
1950年开始,黄佐临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在44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剧院建设工作中。同年执导剧情思想问题》,影片讲述了1949年上海市获得解放后,一批知识分子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历经三个月的学习后,开始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1951年,黄佐临和叶明等人联合导演了剧情电影《美国之窗》;1954年,导演了王兰英费兴生搭档主演的剧情电影《双推磨》;1956年执导电影《为了和平》,黄佐临在20世纪50年代的这些作品,都反应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想和他对艺术的追求。1958年,执导了文彬彬、范哈哈等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三毛学生意》,该电影是由同名滑稽剧改编而来的。同年,他又导演了《布谷鸟又叫了》和由魏鹤龄主演的剧情电影《黄浦江的故事》。
写意戏剧观
1962年,黄佐临在广州市时,参加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他在会上发表了一篇叫作《漫谈戏剧观》的讲话,"写意戏剧观"也是由此而来,他还提出了中国当代的、民族的、科学的演剧体系。广州会议的春风,激发了黄佐临的创作热情,相继执导《第二个春天》《激流勇进》《一千〇一天》等作品,其中在《激流勇进》的导演手法上,黄佐临突破以往的经验和做法,融汇中西艺术于一炉,运用了“散点透视”和电影的“蒙太奇”。
1979年,经过一年的排练,黄佐临与陈颙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执导贝尔托·布莱希特名剧《伽利略传》,该剧在北京很受关注,连演80场。同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黄佐临的文学作品《导演的话》。1980年,执导电影《陈毅市长》,该片整体创意新颖,节奏流畅,荣获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7年,通过对无对象交流及高技术灯光、音响的运用,导演了《中国梦》,这表现了他的写意戏剧观。次年,黄佐临获得了中国话剧研究振兴话剧终身导演奖。1990年,执导了日本剧作家黑川映编剧的《江东门人》,同年出版文集《我与写意戏剧观》。1991年,85岁高龄的黄佐临在上海导演了他平生最后一部话剧《闹钟》。
1994年6月1日上午,黄佐临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88岁。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这样一位戏剧界的大师,1995年10月24日,黄佐临的塑像在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揭幕,直至今日,他的塑像依然矗立在上海市徐汇区话剧艺术中心的门口。1996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还为他设立了“佐临话剧艺术奖”,用来纪念他,并且弘扬他的“以赤子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做终生献身于话剧事业的真诚艺术家”的精神,值得后世之人学习。
1999年6月,黄佐临的女儿黄蜀芹将他生前珍藏的3000余册的英文书籍、手稿、信件、照片等全部捐给了上海图书馆,这些都是他生前的重要文献。总之,在众人的心中,黄佐临永远是话剧艺术大厦的奠基石,是大家心目中的榜样。
个人生活
黄佐临因戏成名,同样,他也因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一次,黄佐临在天津中西女中看了莎士比亚剧作《如愿》后,他对女中的才女金韵之非常欣赏,也因此认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黄佐临的夫人是舞台银幕的双栖明星金韵之,他们夫妻二人都出生于天津市。1935年,黄佐临与夫人金韵之一起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和伦敦戏剧学院学习导演,并拜向法国著名导演米·圣丹尼为师,金韵之的艺名“丹尼”也由此而来。黄佐临的长女黄蜀芹,受父亲影响,也是导演界的重要人物,她是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执导的《青春万岁》《画魂》等,都是中影股份史上的经典之作。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以上数据来源:
编剧作品
书籍作品
以上数据来源:
社会职务
以上数据来源: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以上数据来源:
人物评价
黄佐临无论在戏剧还是电影的创作实践中,都秉承着“关注时代需求,关心人民生活”的艺术理念。他执导的影片大多改编自文学作品,他电影改编的不断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本土化”的独特方式,将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加以重构塑造。此外,他还在《表》中起用非职业演员,其中还有孤儿院的孤儿和街头流浪儿,在当时的电影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文汇网评)
参考资料
黄佐临.1905电影网.2023-06-08
黄佐临.猫眼电影.2023-06-08
黄佐临 Zuolin Huang.豆瓣电影.2023-06-08
《思想问题》.海上电影.2023-06-08
美国之窗 (1952).豆瓣电影.2023-06-08
为了和平 (1956).豆瓣电影.2023-06-08
陈毅市长 (1981).豆瓣电影.2023-06-08
黄佐临.搜狐视频.2023-06-08
三毛学生意 (1958).豆瓣电影.2023-06-08
导演的话.豆瓣读书.2023-06-08
我与写意戏剧观.豆瓣读书.2023-06-08
电影人物 |黄佐临.中国电影资料馆.2023-06-08
《表》.优酷.2023-06-08
目录
概述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初导戏剧
转战电影
写意戏剧观
后世纪念
个人生活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作品
书籍作品
社会职务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