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琼棕(学名:
琼棕属 humilis C. Z. Tang \u0026 T. L. Wu),为
棕榈科(Arecaceae)
棕榈属(Chuniophoenix)丛生常绿灌木,又名小琼棕,在世界分布于
越南北部和中国南部地区,在中国产于海南陵水县吊罗山。矮琼棕耐阴,稍耐短期
霜冻,忌强烈阳光直射,喜温暖、多湿的半阴环境,适宜生长在排灌条件良好、湿润、肥沃疏松的砂质
土层中。
矮琼棕为丛生灌木状,高约1.5-2米;茎圆柱形,向上部渐增粗,紫
褐色,被残存的褐色叶鞘。叶扇状半圆形,裂片4-7片,中央的裂片较大,长圆状
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花序自叶腋抽出,长20-27厘米,花序轴上有苞片(一级佛焰苞)3-5枚,管状;不分枝或2-3分枝,自苞片内抽出,被覆多数淡棕色、斜漏斗状的小苞片(小佛焰苞),每一小苞片内有花1-2朵;花两性,淡黄色,直径约7毫米,略有香气。果实扁球形,成熟时鲜红色,外果皮光滑,中果皮肉质。种子近球形,表面有不规则的凹凸沟槽纹,淡
褐色。花期4-5月,果期8月。
矮琼棕由于分布范围极狭窄,资源稀少。在1999年,就被《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后又被中国
海南省列为地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矮琼棕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被定为二级保护植物。矮琼棕树形优美,叶色浓绿,果实鲜红,挂果期长,可用作园林观赏树种。
形态特征
矮琼棕为丛生常绿灌木,高1.5-2米。
茎
茎圆柱形,直径约1厘米,向上部渐增粗,紫褐色,被残存的褐色叶鞘。
叶
叶扇状半圆形,裂片4-7片,中央的裂片较大,长圆状
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24-26厘米,宽6-7厘米,最外侧的裂片最小,为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3-27厘米,宽2-5厘米,深裂几达基部;叶柄长26-55厘米,上面具凹槽,背面凸起;叶鞘
包茎,长5-8厘米,宽1.5-3厘米,嫩叶鞘草绿色,有紫
褐色纵条纹,老时两褐色,叶落后残存于茎上。
花
花序自叶腋抽出,长20-27厘米,花序轴上有苞片(一级佛焰苞)3-5枚,管状,顶端一侧开裂,急尖,背面具骨龙突起;不分枝或2-3分枝,自苞片内抽出,长15-20厘米,直径3-4毫米,被覆多数淡棕色、斜漏斗状的小苞片(小佛焰苞),每一小苞片内有花1-2朵;花两性,淡黄色,直径约7毫米,略有香气;
花萼膜质,筒状,长约5毫米,顶端2-3浅裂;花瓣3,
披针形,长5毫米,宽2毫米,基部合生,先端反卷几与基部相接;
雄蕊6枚,花药丁字着,纵裂,花丝基部连合,与花瓣对生的3枚雄蕊的花丝基部扩大且与花瓣贴生;
雌蕊1枚,柱头3裂。
果实与种子
果实扁球形,直径约1.2厘米,高1厘米,成熟时鲜红色,外果皮光滑,中果皮肉质。种子近球形,直径0.9-1厘米,表面有不规则的凹凸沟槽纹,淡
褐色,胚乳均匀,胚基生。
物种分布
矮琼棕在世界分布于
越南北部和中国南部地区,在中国产于海南陵水县吊罗山。
生长习性
矮琼棕耐阴,稍耐短期
霜冻,忌强烈阳光直射,喜温暖、高湿的半阴环境,其生长适温为20℃-28℃,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中。花期4-5月,果期8月。
栽培技术
播种
新鲜的矮琼棕种子发芽率高,其播种后3-7月发芽。幼苗前期生长较慢,可密播后再移植,播种后土壤要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也可在冬季播种,但会延迟发芽,因此最好将种子贮藏至4~5月再播种,但不可久藏,否则种子易丧失发芽力。
田间管理
矮琼棕在夏季需遮阴,因为夏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导致其叶色变黄,观赏性降低,并且除保证盆土湿润外,还要在叶面喷水,以维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可减少浇水量,但土壤不能过干,同时还要给予其充足的光照。在矮琼棕的生长期需每半个月施1次稀液饼肥。
病虫害防治
矮琼棕病虫害较少,偶有干腐病、立枯病发生,防治病害需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出积水,多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后,及时清除病株。发病时可喷施
波尔多液、
甲霜灵、乙磷铝液、克菌清等药剂。虫害有象甲、小象虫等,防治虫害需及时清除被害株,以免成虫羽化后扩散繁殖。发生虫害时,需喷洒
辛硫磷、
马拉硫磷、敌敌畏乳油等杀虫剂。
物种保护
矮琼棕由于分布范围极狭窄,资源稀少,在1999年,被《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后又被中国
海南省列为地方保护野生植物,2021年,矮琼棕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被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功用价值
矮琼棕树形优美,叶色浓绿,果实鲜红,挂果期长,可用作园林观赏树种,适合丛植于草地边、园路边或一隅观赏,也可作大型盆栽用于厅堂绿化和庭院布置。
物种对比
矮
琼棕与琼棕(Chuniophoenix hainanensis)同属于
棕榈科琼棕属植物,其形态特征不同点如下。
参考资料
矮琼棕.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