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棕(
学名:Chuniophoenix hainanensis Burret):又名陈棕,濒危种。常绿丛生灌木至小乔木状,高3至8米,茎直立、粗壮,直径4至8厘米。叶掌状深裂,裂片14-16片,线形,不分裂或2浅裂,中脉上面凹陷,背面凸起。
花序腋生,多分枝,呈
复总状花序式;每一佛焰苞内有分枝3-5个,分枝长10-20厘米,其上密被褐红色有条纹脉的漏斗状小佛焰苞;花两性,紫红色,花瓣2-3片,紫红色,卵状长圆形。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厘米,外果皮薄。种子为不整齐的球形,直径约1厘米,灰白色。花期4月,果期9-10月。
产
海南省的陵水、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生于山地
疏林中。对研究
棕榈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科研价值,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该种树形优美,栽培可供庭园观赏。
形态特征
琼棕呈丛生灌木状,高3米或更高,具吸芽,从
叶鞘中生出。叶掌状深裂,裂片14-16片,线形,长达50厘米,宽1.8-2.5厘米,先端渐尖,不分裂或2浅裂,中脉上面凹陷,背面凸起;叶柄无刺,顶端无戟突,上面具深凹槽。
花序腋生,多分枝,呈
复总状花序式,
主轴上的
苞片(一级佛焰苞)管状,长5-6厘米,顶端三角形,被早落的鳞;
花药卵形,长1毫米;子房长圆形,长2毫米,
花柱短,
柱头3裂。
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厘米,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薄。种子为不整齐的球形,直径约1厘米,灰白色,
胚乳嚼烂状,胚基生。花期4月,果期9-10月。
产地生境
产中国海南东南部的陵水、吊罗山及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生于山地
疏林中。生于海拔600-900米地带的林下。
生长习性
产地常年高温多湿,年平均温为21-23℃,年降水量达2200-2400毫米,
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为砖红壤,pH值4.5-5.5。生于山地雨林或沟谷雨林的林下,常见于山坡下部、沟谷两旁的阴湿环境中。其主要伴生树种有
红花天料木、
瘤果柯、
石碌含笑等。果期8月。
繁殖方式
除种子繁殖外,可用分株或不定芽繁殖。
分株
分株时间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分株方法是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并对其叶片进行适当地修剪,以利于成活。
装盆消毒:把分割下来的小株在
百菌清1500倍液中浸泡五分钟后取出晾干,即可上盆。也可在上盆后马上用百菌清灌根。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温度高多喷,温度低少喷或不喷)。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还要注意太阳光过强,最好是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播种
播种前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挑选,种子选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播种能否成功。最好是选用当年采收的种子。种子保存的时间越长,其发芽率越低;选用籽粒饱满、没有残缺或畸形的种子;选用没有病虫害的种子。
消毒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指对种子进行消毒,另一个是指对播种用基质进行消毒。家庭对种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热水浸种一刻钟。对播种用的基质进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锅里炒热,什么病虫都能烫死。用温热水(温度和洗脸水差不多)把种子浸泡12-24个小时,直到种子吸水并膨胀起来。对于很常见的容易发芽的种子,这项工作可以不做。
把种子放到基质中进行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
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在春季或冬季播种后,遇到
寒潮低温时,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来,以利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把薄膜揭开,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让幼苗接受
太阳的光照,否则幼苗会生长得非常柔弱;大多数的种子出齐后,需要适当地间苗:把有病的、生长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当大部分的幼苗长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叶子后就可以移栽。
栽培技术
基质
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厘米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
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厘米,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厘米,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 = 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 4∶1∶2或者
水稻土、塘泥、
腐叶土中的一种。上完盆后浇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荫环境养护一周。小苗移栽时,先挖好种植穴,在种植穴底部撒上一层有机肥料作为底肥(基肥),厚度约为4-6厘米,再覆上一层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盖住,并用脚把土壤踩实,浇一次透水。
湿度
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70-80%,空气
相对湿度过低,会使叶尖干枯。
温度
由于它原产于
热带地区,喜欢高温环境,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当低于10℃时生长缓慢,开始进入半休眠或休眠状态;当低于5℃时就不能安全越冬;在夏季,当温度高达35℃以上时也能忍受,但生长会暂时受到阻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30℃。
光照
对光线要求不严,喜欢阳光充足,也耐半荫,但光照充足时生长得更好。
肥水
对于盆栽的植株,除了在上盆时添加
有机肥料外,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地肥水管理。琼棕在冬季休眠期,主要是做好控肥控水工作,肥水管理按照“花宝”-水-水-花宝”-水-水顺序循环,间隔周期大约为3-7天,晴天或高温期间隔周期短些,阴雨天或低温期间隔周期长些或者不浇。
对于地栽的植株,春夏两季根据干旱情况,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颈部以外30-100厘米开一圈小沟(植株越大,则离根颈部越远),沟宽、深都为20厘米。沟内撒进12-25
千克有机肥,或者1-5两颗粒复合肥(化肥),然后浇上透水。入冬以后开春以前,照上述方法再施肥一次,但不用浇水。
修剪
冬季修剪 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换盆
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厘米。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厘米,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厘米,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厘米即可。
保护级别
野生琼棕为濒危种。是
海南岛特有植物,分布范围极为狭窄。因为可制作工艺品,所以屡遭砍伐,致使资源日益减少,已处于濒临灭临的境地。其生长区域吊罗山已列入保护区的规划之内,应尽快建立机构,严禁砍伐,并开展繁殖试验研究,扩大种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濒危(EN)。
2021年9月7日,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
植物价值
观赏
常绿丛生灌木至小乔木状,高3-8m,茎直立、粗壮。叶团
扇形,宽50-80厘米,掌状深裂,裂片14-16,线形,先端渐尖,不分裂,或者为2浅裂;叶柄上面具沟槽,无剌。肉穗
花序腋生,多分枝,呈
复总状花序式,
主轴和分枝上有的管状总苞和漏斗状的小
苞片;花两性,子房由2枚合生心皮组成,长圆形,
花柱短,
柱头2枚。
浆果球形,直径约1.5厘米,成熟时呈黄色至红色,外果皮薄革质,中果皮内质;种子球形,径约1厘米,灰白色,具有观赏价值。
科研
对研究该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植物区系有科学价值。
经济
工艺品材料,庭园观赏植物,特产
海南省。成片生长于山地林中。
茎秆坚韧,可作粗口径藤类代用品,如艇蓬的
镶边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