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日
天干地支记时
庚日,是利用天干地支记时的方式。干支纪日法中存在“庚”的日子称为庚日,每两个相邻的庚日相隔十天。按照农历将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叫三伏)。
释义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在一起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10个,地支的数字包括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天干与地支交叉配合60次,故称六十花甲子
由来
“三庚”就是从夏至起计算庚日,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幼学琼林》中说:“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目录
概述
释义
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