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妇
卷甲虫科卷甲虫属的一种动物
鼠妇(食虫类:Armadillidium vulgare),又称潮虫,是卷甲虫属的一种节肢动物门地虱体可入药,具破消癫、通经、利水、解毒、痛的功能。鼠妇亦可作为蝎的肉食饲料。
鼠妇原产于地中海边缘,后被引入世界各地,分布于马达加斯加、法国、印度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栖息于潮湿、温暖、低光照、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对腐烂禾本科杂草和厩粪有趋性。主要在夜间活动;食性杂,动物尸体、枯枝烂叶、腐烂变质的食物等均可作为食物;有假死习性,受到刺激或触动时卷曲成球状;常群居;不会游泳。鼠妇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背部呈现显著的弓形。表面有光泽;雌虫灰色至灰褐色,雄虫蓝灰色。其相似物种粗糙鼠妇体背不光滑,有疣突,受惊后卷曲时不能成为球状。
鼠妇的美国白灯蛾和成虫对菊、海棠花葡萄花椒等植物有一定的危害,幼虫和成虫取食花卉植物的幼嫩根状茎,会咬食根茎成孔洞或断裂,造成溃烂,甚至整株枯死。也食害葡萄扦插苗木幼根、菜、嫩芽和叶片等,影响植株生长,甚至造成苗木死亡。可采用物理诱杀或用化学药剂浇灌灭杀等进行防治。
形态特征
鼠妇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背部呈现显著的弓形。雌虫体长9~11毫米,雄虫体长13~15毫米;宽10毫米。表面有光泽;雌虫灰色至灰褐色,雄虫蓝灰色。有的局部带黄色,且有光亮斑点。头节后缘及所有体节外缘均有1列微细颗粒。
头部前缘中央及其左右侧角突起显著。有眼1对;触角2对,第1对触角微小共3节,第2对触角呈鞭状共6节。大颚无触须,小颚退化。口器是咀嚼式口器。胸部分7个环节;第一胸节前缘延向头部前边,后侧隅向后突出;第2~7各节侧突不显着。各体节边缘色淡,背面两侧具2条淡黄褐色云状纵纹。每节腹面有圆形、等长的足1对。腹部小,分为5个环节;第1及第2腹节狭,第3~5腹节侧缘整齐而圆。腹肢5对;外肢与第5腹节嵌合齐平。内肢细小,被尾节掩盖。尾扁平,呈三角形;尾端有小突起1对。
1胸足两性异形:雌性第2~5胸足基部间的腹甲上附抱卵板,重叠覆盖面成孵育囊,第1~2腹肢上有分枝的假气管雄性第1~2对腹肢变形,内肢较细长,末端弯曲趋尖,外肢如鳃盖状,末对腹肢较雌性大。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鼠妇原产于地中海边缘,后几乎被引入世界各地。如分布于马达加斯加、法国、印度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区。
鼠妇在中国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
栖息环境
鼠妇生活于潮湿、温暖、低光照、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常见于石块、腐烂的木料下或者于树洞、草从和青苔丛中、田野、花园或树篱的土壤中,庭院的水缸、花盆下也是其藏身之处。人类的生活垃圾,如纸板或旧抹布,也是它们的栖息地。它们对腐烂禾本科杂草和厩粪有趋性。
它们适宜温度为25~28℃,适宜的相对湿度为95%左右。虽然其他陆生等足目动物在寒冷的冬季生活在温暖的游泳池或海岸线附近的土壤等热栖息地,但鼠妇更喜欢远离水的干燥地区。但在干燥高温环境,易造成大批死亡甚至全部死亡。土壤完全冻结的地区不利于它们的繁殖。
它们更喜欢暴露在外的大颗粒土壤(如农业种植地或温室中发现的),而不是更细的土壤,因为前者可以增加保水性、更容易挖洞和增加相对湿度。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鼠妇食性很杂,如各种动物、昆虫尸体、粮食和油料加工剩余的副产品、禾本科杂草、枯枝烂叶、腐烂变质的食物等均可作为食物。
它们也可以以胡萝卜等小块根状茎和水果为食。商业盆栽土壤含有高有机化合物含量,这为它们提供了另一种食物来源。一些数据表明,它们的食物中约有10%来自自食粪,自食粪会再循环原始消化过程中未完全处理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种子只有在它们没有其他更理想的食物来源的情况下才会食用,例如春季和初夏落叶很少时。它们还会吃一些草本植物的种子,如藜麦鹰嘴豆等。
节律行为
白天活动较少,夜晚活动增加。以清晨7~8时活动最烈,阴天也常外出活动。白天多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或室内缸、盆、瓦片底下、隙缝里,避免强光刺激。4月至6月,9月至10月是发生高峰期;7月至8月由于高温干旱而活动大大减少;11月开始陆续入土越冬。以成虫及美国白灯蛾在寄主根际周围的浅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间开始活动取食。
活动特点
鼠妇在高湿度时期移动缓慢,在干燥时期为寻找更潮湿的区域会移动更快。在干燥的环境中,它们花更多的时间“避难”,而不是进食或其他更耗能的活动。它们在夏天的移动量(每天13米)大约是冬天(每天6.6米)的两倍。当出现明亮的光线时,它们停止运动。鼠妇爬行十分敏捷,攀爬能力强。
鼠妇的向前运动可以由微弱的地面振动或到达身体的力发起;这种反应被认为是它们应对潜在捕食者的逃跑机制。当它们在一个潜在危险或资源未知的陌生环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时,会表现出一种被称为“转弯交替”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它们总是在逐渐的左转弯和右转弯之间交替,以直线间接向前移动,直到遇到障碍物。
沟通感知
鼠妇的视觉、嗅觉和触觉能力有限,分别通过小眼、味觉和触觉刚毛提供。它的眼睛是线性结构,通过光感受器捕获光;视力仅限于检测光线的存在或不存在,因此它们的视力通常较差。嗅觉刚毛用于定位食物和识别其他甲壳亚门及其性状态。触觉刚毛被用来探测物体,存在于它们的触角、口器上。
鼠妇的触角如何处理空气传播的“聚集信息素”是其最重要的感知作用。聚集信息素具有许多特定的功能,包括防止干燥、加速身体生长和降低代谢率,但主要是用作定位同种。聚集信息素由消化组织分泌,随同排泄物排出附着在外壳上,或个体在栖息地移动时产生的“标记痕迹”内的细微痕迹中出现。这些标记痕迹可以被同种动物的触角检测到,并能够完全通过这种化学传感技术来定位彼此。这种信息素也意味着栖息地的可取性;如果鼠妇个体进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并感觉到粪便、蜕皮碎片或标记痕迹中存在的聚集信息素,这将向该个体表明其物种的其他成员正在该栖息地成功生存。聚集信息素浓度随湿度变化,在交配季节最高;这使得信息素被假设为一种潜在的寻找配偶的工具,或者作为雌性蜕皮周期同步的辅助工具。当空气温度在20°C到30°C之间时,信息素会激活,同种会被吸引并聚在一起;这种行为有助于减少群体中每一个体暴露在消耗水分的外部热量中的表面积。
其它特点
鼠妇有假死习性。当它受到刺激或触动时卷曲成球状。常群居。不会游泳。如果它们受伤或在蜕皮期间被捕获,有的个体甚至可以蚕食相同或不同物种的弱小个体。
生长繁殖
交配
在雌性的性接受期开始前几天,交配对就可能会形成,雄性更容易被具有突出钙板的雌性吸引。其通常在春天交配,越温暖的环境通常繁殖开始得越早。在冬季温和的地区,特别是地中海气候的地区,它们可以全年保持性活跃。雌性可以储存多个雄性的精子,这些雄性在交配后会离开雌性,与其它鼠妇再次交配。
交配很短暂,在几秒钟内完成,并与雌性分娩蜕皮周期的开始同步。交配时,雄性爬到雌性的背上,向下弯曲它们的腹部,并用它们的第一对足将精子转移到雌性的腹侧生殖孔。在输卵管内,精子被固定在外膜包裹束内。每次交配产生的外膜包裹束在输卵管内形成环,因此输卵管周围的肌肉细胞可以对外膜包裹束加压,将固定的精子释放到卵母细胞上,卵母细胞在产卵过程中穿过这些环。一次交配产生的精子可以以这种方式储存一整年,以便在随后的产卵中使用;在产卵时,较老的精子束优先于较新的精子束使用。交配后,雌性个体表现出“不应期”,在此期间,雄性的进一步交配尝试会被拒绝。
虽然雄性个体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性活跃的(蜕皮期间除外),但它们不会发起求偶行为,除非雌性目前正在分泌“聚合”信息素,这表明雌性具有性接受能力。
产卵孵化
鼠妇受精卵通过输卵管排入充满液体的孵育囊中,保留两到三个月。卵子被包裹在内部卵黄膜(由蛋白质纤维和物种特异性精子受体组成)和外部绒毛膜中。当卵内的胚胎消耗掉原来卵黄的一半时,绒毛膜就会以蛋白质包膜的形式脱落。胚胎内是许多甲壳亚门常见的“背器官”感觉结构。
卵产于腹下“兜”内,即步足之间。每只雌虫产卵30~40粒。卵近球形,直径约1毫米,淡黄色。
照顾孵育囊内的卵给正在孵卵的雌性鼠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限制了它们躲避捕食者的行为;因此,照顾卵会增加孵卵雌性的死亡率。由于孵卵的雌性降低了移动的速度和滚动的持续时间,被捕食者捕食机率也更高。
当卵黄被完全消耗时,背侧器官萎缩,胚胎进行卵裂球运动。1到2天后,卵黄膜脱落,美国白灯蛾孵化。只有一半的卵子会孵化出完全发育的幼虫。
哺育
孵化后的幼虫仍在母体的步足之间受到保护,待生长到能独自觅食生活后才离开母体,进行分散活动。孵化后3到4天,幼虫从母体步足之间爬出来。雄性不哺育幼虫。当幼虫还在母体步足之间时,雌性会留在洞穴中或附近。幼虫离开母体步足间后,可能会与母亲分离,独自生活在分支的洞穴隧道中,也可能会留在母亲身边,母亲为它们提供保护。
生长发育
幼虫形态似成虫,仅大小与体色不同而异;初孵时白色半透明,体长约1.3~1.5毫米,宽0.5~0.8毫米,以后虫体逐渐长大,体色变深。
鼠妇增厚的角质层由一层含有成排结晶方解石的外角质层和一层由无定形碳酸钙组成的内壳组成;角质层必须定期脱落才能继续生长。刚孵化的美国白灯蛾过1~2天会蜕皮1次。幼虫离开母体可自由取食活动,食后体色变深体渐增大,间隔一段时间钻入土内蜕皮。幼虫会在洞穴中连续几次蜕皮,直到它们的外壳变硬,最后一对足长出来。
雄性和不繁殖雌性的蜕皮周期,称为正常蜕皮,大约需要29天;从最后一次蜕皮后的2天内开始,新的柔软角质层出现。经过约12到14天的时间,钙在外骨骼中积累。然后是10到12天的预蜕皮,新的蜕皮周期开始。淋巴从旧外骨骼中重新吸收钙,新外骨骼形成,而旧外骨骼与表皮分离。接下来是2到4天的蜕皮,在蜕皮过程中,旧外骨骼发生分裂并从体内脱落。蜕皮时鼠妇不能移动或进食,很容易被捕食
雌性在繁殖阶段会进入一个单独的蜕皮周期;这个周期被称为产前蜕皮。在产前蜕皮期间,雌性完全不能进食。经过12到14天的时间,钙就像在正常蜕皮中一样积累,而雌性在这段时间里觅食更多。在这段时间里,孵育囊会发生变化,卵巢会成熟。再过约15天,新的蜕皮周期开始,与正常蜕皮相同。在这之后约10天内,雌性的性接受程度达到了最高水平。最后,是2到4天的蜕皮过程。产前蜕皮约43天后,开始与正常蜕皮相同,与上一次蜕皮间隔两天时间。雌性产前蜕皮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季节,但最常发生在早春。雌性有时一年可以产三窝,因此很明显,产前蜕皮也并不局限于每年发生一次。
经过几次蜕皮后,美国白灯蛾成熟。平均寿命达1年半以上;有的可达几年。它们可依靠高度社会化的生活方式来获得适当的长寿;而那些在生物学上可行的栖息条件下生活的鼠妇死亡率非常高。
人工饲养
鼠妇多在室内的缸盆中放阴暗温暖处饲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要特别注意温、湿度,稍有不慎,会造成大批死亡。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带卵或带幼子的母体会受到干扰,过早将卵或幼子甩掉而造成减产。除投喂饲料外,在鼠妇栖息处也要投喂枯枝腐叶及腐败的食物,并且随着不断的进食消化及时补充饲料。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地虱体经过沸水烫熟、晒干或焙干可入药,既具有镇痛作用,也具有导致高蛋白血症的作用。它的药性为味酸、咸,性凉;归肝、肾经。具破瘀消癫,通经,利水,解毒,止痛的功能。主治瘾疲,疟母,血瘀经闭,癃闭惊风撮口,牙齿疼痛,鹅口诸疮。可内服,也可外用,但孕妇及体虚无瘀者禁服。而在现代临床研究上,其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食管与贲门癌梗阻、口腔炎、扁桃体炎等,亦可缓解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
另外,其虫体内的肝胰腺含粘多糖;硫酸软骨素A或硫酸软骨素C,透明质酸;酶有透明质酸酶,神经胺酶;还含硫、磷、纳、钙、铁、镁等。雄性生殖器及雄性腺含雄性激素;雄性腺又含雄性激素;肥大肾上腺含雄性潮素及雄性激素。雄虫含卵黄蛋白原;雌虫卵巢含卵黄磷蛋白;血淋巴含卵黄生成素;外皮腺含多酚氧化酶;全体含糖原,糖,血淋巴蛋白,后内脏表皮腺三磷酸酶。
生物饵料
鼠妇可以作为蝎的肉食饲料,特别是在秋冬季时,把鼠妇与其它肉食饲料(如食用蝇、黑粉虫、幼土元等)结合在一起作为蝎子的饵料,能让蝎子长得肥壮,安全越冬。
危害与防治
主要危害
鼠妇危害菊、海棠花、仙客来、君子兰、牡丹、大丽花、诸葛菜、羽衣甘蓝、月季等花卉,也危害葡萄、花椒、瓜类、草莓及十字花科等。美国白灯蛾和成虫取食花卉植物的幼嫩根状茎,会咬食根茎成孔洞或断裂,造成溃烂,甚至整株枯死。也食害葡萄扦插苗木幼根、菜、嫩芽和叶片等,影响植株生长,甚至造成苗木死亡。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加强养护管理,合理密植,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时清除禾本科杂草落叶,保持环境通风透光。田埂不留杂草;在田埂、间可堆集腐烂杂草进行诱杀。利用它们的趋光性和假死性可使用黑光灯诱杀或张网震落捕杀成虫。
化学防治
在发现鼠妇数量大时,可喷辛硫磷稀释液、吡虫啉乳油稀释液、增效喹硫磷乳油稀释液、阿维菌素乳油稀释液、杀灭菊酯稀释液等浇灌灭杀。
相似物种
鼠妇(Armadillidium vulgare)生活时或收购的干制商品,常与粗糙鼠妇(Porcellio scaber)混杂在一起,它们的区别如下: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节律行为
活动特点
沟通感知
其它特点
生长繁殖
交配
产卵孵化
哺育
生长发育
人工饲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生物饵料
危害与防治
主要危害
防治方法
相似物种
参考资料